上世纪50年代共产党未能攻台的首要原因是在台谍报网被摧毁,韩战美军封锁台海只是把微小的希望清零

刁小山
楼主 (文学城)

老共有攻打台湾的计划,宋时轮的9兵团就是计划中攻打台湾的主力。但在没有强大海空军的情况下,在台的谍报网尤其重要。金门战役就说明,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打登陆战风险太大。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老共有10万人,开始判定金门只有2万人,实际上几次增兵后光大金门就有4万多人,老共人再多能一次上去的也有限。实际上登陆后是跟国军那一部分开战都不明了,完全没做到知彼。(海南岛则完全不一样,因为琼崖纵队和几次偷渡上去的1,2千人,实际上是里应外合,薛岳的防务体系对林彪和韩先楚是完全透明的。电视剧《解放海南岛》里有相关描写。)

50年3月,以国防部次长吴石为首的谍报网因为中共台湾省委书记蔡孝乾的被捕叛变被摧毁(已开始的成规模策反国军将领的行动被终止,400余人被捕,其余全部被迫撤离台湾)。Ian Easton在National Interest上写的“History Question: Why did China never invade Taiwan?"结束语是这样的:(在谍报网被破以后)The invasion of Taiwan was put on hold until Beijing could figure out what to do. In the end, Cai Xiaogan, the PLA spy turned double agent helped buy time for Chiang Kai-shek's emergency government. The outbreak of the Korean War did the rest. The history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would never be the same.

老共第一次三军联合作战是55年的一江山战役(只有1千左右的国军驻守)。如果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也没有谍报网的话,50年代初攻打台湾成功的可能很微小,真打的话基本就是个大号的金门战役。韩战50年6月底爆发后,美海军封锁台湾海峡,只是将这微小的希望清零而已。

实际上在海空军强大前,不要说打台湾,就是再打金门也毫无胜算。金门的弹丸之地(151平方公里),最多时有8万守军。老共一次才能上多少人?(金厦很近,对面船队的集结,金门是能清楚的看得到的。)50年7月的大二担战斗,国军一个营(400多人),全歼老共29军的700多人。二担上只有一个排,在炸毁老共的船只后迫使70多人投降。蒋经国因此题词:“大胆担大担,岛孤人不孤”。此后两岛分别改名为大胆岛,二胆岛。

岛屿登陆战,和一般的陆战差别太大(至少陆战输了可以逃跑)。这也可能是美国刻意设立单独的marine这个军种的原因吧。

刁小山
北京卫视前两天有节目,关于吴石的。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金门战役后曾传回金门舟山的防御图,老毛大喜:

若得金门岛内的防御图,则大事成矣!

听说是密使一号传来的,老毛还指示华东局要给吴石记一功。

刁小山
北京卫视以前有节目(前两天刚上油管),关于吴石的。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金门战役后曾传回金门舟山的防御图,老毛大喜: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刁小山
老毛同时还赋诗一首并嘱咐一定要传到台湾(吴石手里):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刁小山
这些都应该是50,60年后才解密的
小 刁啊。我比较关心现在的国民党人,你有什么招,让他们不要在台湾受气?

刁小山
坚决守住就有办法!

守不住,啥办法也没有。

 

怎么守。你好像不关心国民党人
刁小山
其实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老共宣传的威力,在台碟报网被毁一直是一言带过,而美军一直被指是两岸不能统一的罪魁祸首

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至少不完整。像老毛给吴石写诗这些事,直到最近才陆续解密。

小 刁啊。我比较关心现在的国民党人。你做个预测,如果准了,你关于中共被国民党狂殴的历史,我通盘接受

衡山老道
老毛会写这样的诗?
衡山老道
这标题是题不对文啊?共军在台的情报网根本就不是主因,有没有都不影响攻台。关键是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了。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国民党在台湾快变成地下党了
衡山老道
我昨天还说,美军在内战时没有全力支持老蒋,是中国人的运气。
日暮乡关
冷战还没有开始,内战局势开始时也不明朗。那时候国共两党,都是美苏争取的力量
老商
只提供武器装备,军事顾问,及海上运兵,包括撤离到台湾。
日暮乡关
共军攻金门失败,还有没有攻台。从自身原因,主要还是当时没有足够的海空军
日暮乡关
小渔船攻金门,遇到退潮,第二波攻击力量就不能登岛了
日暮乡关
美国将主要资源用在了欧洲,亚洲部分就得更多的依靠外交和其他力量来影响。超级大国也不是拥有不受限制的资源
日暮乡关
觉得如果站在美国全球布局的观点看,就能多一点了解当时的局面
三河匹夫
大陆的南下顺利,高层麻痹轻敌,根本没想到有胡琏这种难啃的。。偶然中有必然呐。
日暮乡关
轻敌有些原因,共军一般都会准备很大力量进攻的。水文气象没有搞的很好。这次行动情报工作可能也有缺点
日暮乡关
毛是重视胡琏的,曾告诫部下。说“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
日暮乡关
叶飞截获胡琏的诈电报,以为胡琏还没有登岛
刁小山
北京卫视2017年7月《档案》节目,油管上有。可怜啊
问老天
就算此战获胜,当时共军也没可能打下台湾。蒋军海陆空齐备,共军用渔船冲过海峡太玄幻了。
衡山老道
那天有点懒。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无名英雄广场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