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兵力汇总 华东野战军是1947年初,由“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编而成的,当时两支野战军编制并不统一,有师有旅,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才逐渐形成纵队到师的统一序列。 1纵:1947年2月成立,共2.3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0军,共3.2万人。 2纵:1947年2月,山野2纵、华中9纵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共2.9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1军,共3.6万人。 3纵:1947年2月,山野第8师与滨海警备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共2.5万余人。后鲁南军区第10师归第3纵队建制,1949年2月整编为第22军,共3.2万人。 4纵:1947年1月下旬,华中1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全纵队共3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3军,共3.5万余人。 6纵:1947年2月华中6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共计3.5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4军,共3.6万人。 7纵:1947年2月,山野第7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共计2.5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5军,共3万人。 8纵:1947年2月,鲁中军区主力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共3.3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6军,共3.2万人。 9纵:1947年1月,山野胶东第5、第6师、警备第3旅依次改称第25、第26、第27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共3.1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7军,共3.5万人。 10纵:1947年2月,渤海军区第7、第11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共1.6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8军,共3.4万人。 11纵:1947年1月下旬,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仍兼苏中军区共3.1万余人。1949年整编为第29军,共3.3万人。 12纵:1947年2月,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仍兼苏北军区共5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30军,共2.4万人。 13纵:1947年8月下旬,胶东军区第5、第6、第7师合编组成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共2.3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31军,共3.2万人。 渤海纵队:1947年9月30日,华东军区将所属渤海军区部队改编为渤海纵队,共1.3万人。1949年2月,渤海纵队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59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共2万人。 鲁中南纵队:1948年7月,华东军区将鲁中南军区各分区基干团组成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下辖2个师共6个团1.4 万人。1949年2月,该纵队与济南起义的吴化文部的第35军合编为第35军,全军2.2万人。 另有从广东撤回到华东解放区的两广纵队,后划归第四野战军指挥,以及特种兵纵队(坦克和重炮部队),华东野战军没有第5纵队建制。
作者:度度狼
一次去武义泡温泉经过永康还去看了看
一直想找到其下落。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 副参谋长 周子昆 政治部副主任 邓子恢
第一支队 司令员 陈 毅 副司令员 傅秋涛 参谋长 胡发坚 政治主任 刘 炎
第二支队 司令员 张鼎丞 副司令员 粟 裕 参谋长 罗忠毅 政治主任 王集成
第三支队 司令员 张云逸 副司令员 谭震林 参谋长 赵凌波 政治主任 胡 荣
第四支队 司令员 高敬亭 参谋长 林维先 政治主任 肖望东 重建新四军军部后新四军序列 代军长 陈 毅 政 委 刘少奇 副军长 张云逸 参谋长 赖传珠 政治部主任 邓子恢
第一师 师 长 粟 裕 政 委 刘 炎 政治部主任 钟期光
第二师 师 长 张云逸 政 委 郑位三 副师长 罗炳辉 参谋长 周骏鸣 政治部主任 郭述申 政治部副主任 张劲夫
第三师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参谋长 彭 雄 政治部主任 吴文玉
第四师 师长兼政委 彭雪枫 参谋长 张 震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政治部副主任 赖 毅
第五师 师长兼政委 李先念 参谋长 刘少卿 政治部主任 任质斌 政治部副主任 王 翰
第六师 师长兼政委 谭震林 参谋长 罗忠毅
第七师 师 长 张鼎丞 政 委 曾希圣 参谋长 李志高 政治部主任 何 伟 抗战后期新四军序列 (一九四五年七月) 代军长 陈 毅 代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饶漱石 副军长 张云逸 参谋长 赖传珠
苏浙军区 司令员 粟 裕 政 委 谭震林 副司令员 叶 飞 参谋长 刘先胜 政治部主任 钟期光 苏中军区 司令员 管文蔚 政 委 陈丕显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张 藩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姬鹏飞
第二师兼淮南军区 师 长 罗炳辉 政 委 谭震林 参谋长 韩振纪 副参谋长 詹化雨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政治部副主任 余立金
第三师兼苏北军区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参谋长 洪学智 政治部主任 吴法宪
第四师兼淮北军区 师 长 张爱萍 政 委 邓子恢 副师长 韦国清 参谋长 张 震 政治部主任 吴芝圃
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 师长兼政委 李先念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任质斌 参谋长 文建武 政治部副主任 张树才
第七师兼皖江军区 师 长 谭希林 政 委 曾希胜 参谋长 孙仲德 副参谋长 林维先 政治部主任 王集成 新四军初建时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1、第2、第3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4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第1、第2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第4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日军。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当局发动皖南事变,在上官云相指挥下,共动用第三战区7个师8万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设伏,围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军长叶挺下山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政训处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时牺牲,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共9000余人,仅有约2000人突围成功。1月17日,国民党当局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封裔应为情报部主任。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1至第7师和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
(新四军初建时) 军长 叶挺 中将 副军长 项英 参谋长 张云逸 副参谋长 周子坤 政训处 主任 袁国平 副主任 邓子恢 军部所设机构及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 参谋处处长赖传珠,秘书处处长李一氓,副官处处长黄序周,军需处处长叶辅平,军医处处长沈其震,军法处处长李一氓兼,兵站处处长张元寿,情报处处长封裔应,政治部秘书长黄诚,组织部部长李子芳,宣传教育部部长朱镜我,民众运动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兼),敌军工作部部长林植夫,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 第一支队 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主任刘炎 第一团 团长傅秋涛 第二团 团长张正坤 第二支队 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主任钟国楚 第三团 团长黄火星 第四团 团长卢胜 第三支队 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主任胡荣 第五团 团长饶守坤 第六团 团长叶飞 第四支队 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萧望东 第七团 团长杨克志 第八团 团长周骏鸣 第九团 团长顾士多 手枪团 团长詹化雨 教导队 教育长冯达飞 全军共计:10329人 新四军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39年底已有49901人,1940年底扩大到88744人。 1940年11月17日,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盐城),叶挺任总指挥(在军部未到任),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
但我找不到该营在后来几次新四军的改扩编中到底编到哪里去了。
老四团本身有记载称后来编为解放军23军69师205团; 2支队本身演变为解放军24军70师,最后演变为禁卫军北京军区警卫三师。
老四团中的第一营后来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一大队,随后发展成新四军新7团,最后编为解放军25军74师222团。
那么第三营去那里了?
山东军区主力6.5万人去东北后,留下20万人。其中主力2个师又1个团,2级主力12个警备旅,其余为地方部队。
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兵力汇总
华东野战军是1947年初,由“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编而成的,当时两支野战军编制并不统一,有师有旅,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才逐渐形成纵队到师的统一序列。
1纵:1947年2月成立,共2.3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0军,共3.2万人。
2纵:1947年2月,山野2纵、华中9纵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共2.9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1军,共3.6万人。
3纵:1947年2月,山野第8师与滨海警备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共2.5万余人。后鲁南军区第10师归第3纵队建制,1949年2月整编为第22军,共3.2万人。
4纵:1947年1月下旬,华中1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全纵队共3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3军,共3.5万余人。
6纵:1947年2月华中6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共计3.5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4军,共3.6万人。
7纵:1947年2月,山野第7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共计2.5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5军,共3万人。
8纵:1947年2月,鲁中军区主力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共3.3万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6军,共3.2万人。
9纵:1947年1月,山野胶东第5、第6师、警备第3旅依次改称第25、第26、第27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共3.1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7军,共3.5万人。
10纵:1947年2月,渤海军区第7、第11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共1.6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8军,共3.4万人。
11纵:1947年1月下旬,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仍兼苏中军区共3.1万余人。1949年整编为第29军,共3.3万人。
12纵:1947年2月,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仍兼苏北军区共5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30军,共2.4万人。
13纵:1947年8月下旬,胶东军区第5、第6、第7师合编组成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共2.3万余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31军,共3.2万人。
渤海纵队:1947年9月30日,华东军区将所属渤海军区部队改编为渤海纵队,共1.3万人。1949年2月,渤海纵队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59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共2万人。
鲁中南纵队:1948年7月,华东军区将鲁中南军区各分区基干团组成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下辖2个师共6个团1.4 万人。1949年2月,该纵队与济南起义的吴化文部的第35军合编为第35军,全军2.2万人。
另有从广东撤回到华东解放区的两广纵队,后划归第四野战军指挥,以及特种兵纵队(坦克和重炮部队),华东野战军没有第5纵队建制。
作者:度度狼
一次去武义泡温泉经过永康还去看了看
一直想找到其下落。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
副参谋长 周子昆
政治部副主任 邓子恢
第一支队
司令员 陈 毅
副司令员 傅秋涛
参谋长 胡发坚
政治主任 刘 炎
第二支队
司令员 张鼎丞
副司令员 粟 裕
参谋长 罗忠毅
政治主任 王集成
第三支队
司令员 张云逸
副司令员 谭震林
参谋长 赵凌波
政治主任 胡 荣
第四支队
司令员 高敬亭
参谋长 林维先
政治主任 肖望东
重建新四军军部后新四军序列
代军长 陈 毅
政 委 刘少奇
副军长 张云逸
参谋长 赖传珠
政治部主任 邓子恢
第一师
师 长 粟 裕
政 委 刘 炎
政治部主任 钟期光
第二师
师 长 张云逸
政 委 郑位三
副师长 罗炳辉
参谋长 周骏鸣
政治部主任 郭述申
政治部副主任 张劲夫
第三师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参谋长 彭 雄
政治部主任 吴文玉
第四师
师长兼政委 彭雪枫
参谋长 张 震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政治部副主任 赖 毅
第五师
师长兼政委 李先念
参谋长 刘少卿
政治部主任 任质斌
政治部副主任 王 翰
第六师
师长兼政委 谭震林
参谋长 罗忠毅
第七师
师 长 张鼎丞
政 委 曾希圣
参谋长 李志高
政治部主任 何 伟
抗战后期新四军序列
(一九四五年七月)
代军长 陈 毅
代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饶漱石
副军长 张云逸
参谋长 赖传珠
苏浙军区
司令员 粟 裕
政 委 谭震林
副司令员 叶 飞
参谋长 刘先胜
政治部主任 钟期光
苏中军区
司令员 管文蔚
政 委 陈丕显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张 藩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姬鹏飞
第二师兼淮南军区
师 长 罗炳辉
政 委 谭震林
参谋长 韩振纪
副参谋长 詹化雨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政治部副主任 余立金
第三师兼苏北军区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参谋长 洪学智
政治部主任 吴法宪
第四师兼淮北军区
师 长 张爱萍
政 委 邓子恢
副师长 韦国清
参谋长 张 震
政治部主任 吴芝圃
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
师长兼政委 李先念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任质斌
参谋长 文建武
政治部副主任 张树才
第七师兼皖江军区
师 长 谭希林
政 委 曾希胜
参谋长 孙仲德
副参谋长 林维先
政治部主任 王集成
新四军初建时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1、第2、第3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4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第1、第2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第4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日军。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当局发动皖南事变,在上官云相指挥下,共动用第三战区7个师8万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设伏,围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军长叶挺下山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政训处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时牺牲,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共9000余人,仅有约2000人突围成功。1月17日,国民党当局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封裔应为情报部主任。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1至第7师和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
(新四军初建时)
军长 叶挺 中将
副军长 项英
参谋长 张云逸 副参谋长 周子坤
政训处 主任 袁国平 副主任 邓子恢
军部所设机构及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
参谋处处长赖传珠,秘书处处长李一氓,副官处处长黄序周,军需处处长叶辅平,军医处处长沈其震,军法处处长李一氓兼,兵站处处长张元寿,情报处处长封裔应,政治部秘书长黄诚,组织部部长李子芳,宣传教育部部长朱镜我,民众运动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兼),敌军工作部部长林植夫,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
第一支队 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主任刘炎
第一团 团长傅秋涛
第二团 团长张正坤
第二支队 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主任钟国楚
第三团 团长黄火星
第四团 团长卢胜
第三支队 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主任胡荣
第五团 团长饶守坤
第六团 团长叶飞
第四支队 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萧望东
第七团 团长杨克志
第八团 团长周骏鸣
第九团 团长顾士多
手枪团 团长詹化雨
教导队 教育长冯达飞
全军共计:10329人
新四军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39年底已有49901人,1940年底扩大到88744人。
1940年11月17日,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盐城),叶挺任总指挥(在军部未到任),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
但我找不到该营在后来几次新四军的改扩编中到底编到哪里去了。
老四团本身有记载称后来编为解放军23军69师205团; 2支队本身演变为解放军24军70师,最后演变为禁卫军北京军区警卫三师。
老四团中的第一营后来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一大队,随后发展成新四军新7团,最后编为解放军25军74师222团。
那么第三营去那里了?
山东军区主力6.5万人去东北后,留下20万人。其中主力2个师又1个团,2级主力12个警备旅,其余为地方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