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波传达了毛主席指示,说是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我觉得毛主席

多哥
楼主 (文学城)

并没有说不准用步兵加农炮迫击炮什么的。结果到了具体指挥作战这一层,就变成了不准用重型武器,包括步兵迫击炮、加农炮,轻型坦克及其它火焰喷射器什么的了;而坦克要是一上,就要开炮,进攻途中也就免不了瓦墟一片了。

有关这一层具体作战的典型战例,就是楼下议论过的战上海时期,对四川路桥北面反动军队负隅顽抗的邮电大楼,解放军对其所展开的进攻战斗。

因为有命令不准使用重型武器,战士们一开始除了头上钢盔,就是肉身了;几次冲锋,就在全国解放的黎明曙光在即之际,桥上就此倒下并长眠了很多勇敢无畏的解放军战士。

邮电大楼周围居民,应该早就逃跑;如果解放军一开始遇到反动派的负隅顽抗,就用加农炮对准楼面敌方火力点啪啪轰击并用迫击炮同时往顶楼守敌成扇面状地,也是这么地哔哩啪啦一下,估计不用半小时就可以极小代价,解决负隅顽抗的反动派。

对此,我这个毫无作战经验的无用书生,都会迅速策划这么个进攻部署,何况历尽战火考验的解放军一线指战员了。

但这场战斗没有如我设想的那样发生,因为毛主席说了,要文打;所以基层指挥员就将其解读为不准用重型武器,不准开炮轰塌洋人设计的洋楼。

洋楼啊,有个洋字儿。

是不是又是总理暗下跟具体指挥战斗的指挥员们,以毛主席的名义,这么解读主席指示的?

毛主席并没有指示不准用步兵加农炮迫击炮什么的解决负隅顽抗之敌。

匪共解放军指挥官及其它官员里头,还真有不少崇洋迷外者;估计当时多是文职参谋人员(不太清楚陈毅同志在其中的角色)。其时面临全国解放,老粗指挥员们听秀才们这么一说,估计怕人说自己没文化,不尊重知识,也就难以下令用重武器轰击进攻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军队保卫祖国的顽强战斗作风,盟军没齿难忘。进攻德国本土,盟军出动战机狂轰滥炸,很多古罗马时期留下的古迹及后来欧洲文明的象征性建筑,均遭战火摧毁或部分毁坏。比如著名的建于 13 世纪的科隆大教堂。对此,米军所有的重型火器及空中力量,丝毫没有什么轻重考虑,毫无顾忌地发狂炮击及下蛋狂轰滥炸以摧毁敌方的抵抗力量。

到是德国空军当年对伦敦的轰炸,都是严格地集中在伦敦东区的工厂及码头,摧毁那些对于与军事及战争有关的工业及运输设施。伦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整个二战过程中,毫发无损。

匪共某些人物惧怕洋人及利用洋人在政治上搞垮政治对手的不良习惯,至今犹存。

科隆大教堂,远比四川路桥北面的邮电大楼,有价值得多了。

 

 

走石飞沙
多兄,事到如今只能总结,而对当时的事态来推测人们的心态可能算八卦。

当时个人与集体、集体与人类,很难来断定是非曲直的。

比如当下的任何事,如何处理也是同里。

也许度是重要的。

走石飞沙
对历史要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才能借以为经验。
老商
我那时还小,跟着大人在东台路口看解放军从复兴路由西向东行进,
老商
上海激战在郊区,市区记得没多少枪声。
老商
有人趁乱到米店抢米,结果被街上的流弹打死,
老商
国军败退由虹口方向乘船逃走的。
老商
上船前集体在街边撒尿,臭气熏天!(听大人说的)
老商
兵败如山倒!
老商
那些兵一直等到小蒋时代才衣锦荣归,双亲过世了,老婆改嫁啦!惨!
吃素的狼
仅就技术而言,三野有不少小口径加农炮,只要炮手技术精堪,直射高楼的机枪阵地,对建筑物破坏不大,事后也容易修理。

完全不让用炮,最好的办法就是断水断电,长期围困。

政治不正确的办法,用毒气。

唉,让士兵的肉体换取敌人的子弹,接受和执行这个命令的指挥官,良心上很难木有犯罪的感觉。

吃素的狼
这时的国军素质,已然扫地。一般正规军调动和作战,是决不允许官兵这样子撒尿滴。

有经验的侦察兵,根据路过军队集中撒尿的“规模”,基本可以判断出敌军数量。

豫东战役,粟裕就故意叫部下集中到一个村庄撒尿,然后迂回出击。

国军侦察兵因此探得“大兵团由此路过”,报告指挥官,弄得李弥,邱清泉,和黄柏韬一头雾水,弄不清粟裕的意图,不敢妄动。

青松站
楼主看得透彻~~其实我们这些七十年代的"小屁孩",把电影《济南战役工与《战上海》等作一比较,也有"对上海不一般"的感觉,解放军的

牺牲,一直叫人怀念,也敬佩,有关这个"洋"字,中国人员吃了多少苦,直到九十年代,甚至今天,上海还是"别有地位",有些像国外不少人对法国巴黎似的…………

青松站
《济南战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