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文学城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短史记 | 蒋介石骂人的口头禅并不是“娘希匹”zt
查看文学城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18年10月1日 11点38分 PT
共 (17)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头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6 年多
楼主 (文学城)
大约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电影、电视剧里,“蒋介石”经常会脱口而出大骂“娘希匹”。如今,“娘希匹”作为蒋介石的骂人口头禅,已经深入人心。
此事起源于唐人的长篇小说《金陵春梦》。
唐人原名严庆澍。他的《金陵春梦》,是一部奉命而作、特意在香港发行再引入内地、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历史小说——
晚年给友人李耕五的书信中,
严庆澍
留有“自1951年奉命写《金陵春梦》”等字句。
①
《金陵春梦》极爱让蒋介石使用“娘希匹”一词,凡描述蒋介石发怒处,几乎皆可见到“娘希匹”的身影。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在内地发行该书。作为当时
“
唯一能够在内地出版的香港小说
”
,《金陵春梦》风靡全国,蒋介石与“娘希匹”遂牢牢连结在了一起。
图:1958年版《金陵春梦》封面
学者朱学勤的一段个人回忆,颇有助于理解《金陵春梦》与“娘希匹”之间的关系。时为文革期间,朱写道:
“当时从高中生那里流出一套《金陵春梦》,我好不容易排队等到,
读完后,就记住一句作者编排蒋介石的那句口头禅:
‘
娘希匹!
’
那天下午,我从福州路回来,径直回校,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在讲台上用毛笔乱涂乱抹。他们走后,我走上前去,拿起那枝毛笔,随手就写了个‘娘希匹’,而且还加了个‘!’,写完即扔,扬长而去。当时根本没有注意前面那些同学写的是什么,而且正好也被我写字的那个胳膊肘压着。第二天早上进校,即发现气氛异常,早操也不出了,却有公安人员的神秘身影。走到自己的教室,就听有同学在嚷:‘不得了啦,我们教室里有反动标语,有人在讲台上写了「娘希匹,毛主席万岁!」,那张讲台已经被抬到保卫处去了。’这一听,如雷轰顶,后面还有什么就听不见了。……朱学勤啊,朱学勤,这一回你算彻底玩儿完了!”②
据研究宁波方言的学者周志锋的考据,“希匹”二字,“
是一个很粗俗的、宁波人个个心知肚明而口里一般不说的方言词
,义为性交。其中‘希’应作‘嬉’或‘戏’,二字都有戏弄义,……‘匹’本字作‘(月匹)(左月右匹)’……指女性生殖器。“③
《金陵春梦》作者严庆澍
那么,蒋介石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究竟有没有“娘希匹”这个口头禅呢?
按《金陵春梦》作者唐人的好友、著名报人徐铸成的说法,他曾亲耳听到过一次蒋介石用“娘希匹”骂人:
“1932年初,我由《大公报》派往汉口,当特派记者历4整年。1933年,蒋在汉设‘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还在国外的张学良将军任副总司令(旋即回国就任,代行总司令职权)。蒋由南昌经九江乘军舰抵汉履任时,我曾到码头采访。码头戒严,文武百官毕集,自不待絮述。我还记得一事:
当时汉口公安局长兼总部总务处长,为蒋的后辈亲信
(
陈其美先生之侄,果夫、立夫之堂弟
)
,在场指挥一切。不知因何事引起蒋的恼怒,突然松开宋美龄夫人的手,对陈踢了一脚,还加上一句
‘
娘希匹
!’
我听到他这句口头禅,仅此一次。
”④
“娘希匹”是宁波方言里常见的骂人话,蒋介石又素有易怒易骂人的毛病(蒋日记中对此多有反省,不赘引)。面对能听懂这话的对象(至少得是浙江籍的亲近之人),蒋骂出“娘希匹”,似乎是有可能的。
徐铸成的回忆里有一个小错误——“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设立的时间,并不是1933年,而是1932年5~7月间。蒋介石“由南昌经九江乘军舰抵汉”的时间,则是1932年的6月28日。
图:左翼报人徐铸成
据蒋介石日记记载,他于1932年6月7日自南京乘船出发,6月8日到安庆,6月9日到九江后上庐山牯岭,6月27日下山至九江乘舰,28日上午到黄冈游赤壁,下午四点携宋美龄等人抵达汉口。
当天的日记里,蒋显得相当平静:
“上午,与妻甥等,到黄冈游赤壁。下午四时到汉,晚到总部视察,与浩生定作战方略,及军队区分,为事在人,此时以多接见武汉及湖北优秀分子为要。”⑤
通常情况下,蒋当天若是骂了人、打了人,常会载入日记,做一番反省。比如:
“上午,批阅,见客,马鹤天,申凌霄为县长之才也。
下午,为卫队腐化发气,甚怒,痛骂失态也。
”(1932年9月1日)
“上午,批阅后到南京会客,商议倭事,
为力行社书记荒唐幼稚,心又燥急,痛骂切齿,自失态度,戒之。
”(1933年1月7日)⑥
当然,即便徐铸成的回忆为真,但他“仅在采访的公开场合见过(蒋介石)屈指可数的几面”,听到“娘希匹”也“仅此一次”,仍不足以证实蒋介石在骂人时以“娘希匹”为口头禅。
图:休闲阅读中的蒋介石,约摄于1938年
蒋介石侍从室留在大陆的工作人员,也曾以亲历者的身份,对“娘希匹”一事发表过意见。比如,汪日章(1933年进入侍从室)的说法是:
“蒋介石小时受儒家文化薰陶很深,平时说话比较讲究礼仪,我没有听到过他骂娘希匹。
有时实在气极了,就露出句
‘
混蛋东西
’
,我听到他对王世和骂过几次。”⑦
另一位蒋介石的侍从参谋周振强,在回忆文字中留下了自己挨骂的情形:
“(蒋介石)指着我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这个笨蛋
,不分青红皂白,随便放枪,险些造成人命血案,真是该死,非枪毙你一次,你才知道厉害!’骂得我狗血喷头,不敢吭一声。……
有时他骂我
‘
混蛋
’
,我也甘之如饴,从不觉得可耻,甚至拿‘打是亲,骂是爱’、‘爱之切,责之严’这些古话来自我解嘲。”⑧
曾任励志社副总干事的侯鸣皋,也留下了相似的回忆:
“据我所知,蒋介石发脾气时,是要打人骂人的,经常挨讲打骂的,首推侍卫长王世和。王世和是蒋母王采玉的族侄孙,论辈份是蒋的表侄,他对蒋赤心忠良,……但此人贪污腐化,曾被蒋两次革职。
蒋经常骂王
‘
混蛋
’
。
”⑨
从这些回忆文字里,可以得见:蒋介石骂人时选择的口头禅,并非宁波土骂
“
娘希匹
”
,而是通行全国的
“
混蛋
”
。
这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是谁,若是离开了家乡出来闯荡,都会很自然地投入国骂的怀抱,而不再使用家乡土骂——毕竟,别人听不懂的骂(比如“希匹”二字),是没有意义的骂。走出宁波奉化的蒋介石,自然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写《金陵春梦》的唐人,只顾着往故事里塞入宁波元素,没有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图:美国《TIME》杂志封面,表现出了蒋介石性格中易怒的部分
4
401.king
6 年多
2 楼
对浙江人骂娘希匹,对外省人骂混蛋东西。。。。老蒋见人下菜。。。。
骂人而被骂的人听不懂,那不是白骂啦?
头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6 年多
3 楼
凯申好像没骂过美国人,首先宋美龄就不答应
白
白云蓝天
6 年多
4 楼
至少尼克松与史迪威被凯申骂过。
m
mingxiaot
6 年多
5 楼
金陵春梦算俺第一部现代史教材吧。
工作后,碰到一位国军将领的儿子,他告诉我该书有很多不实之处,我还和他吵。现在想来,俺当时真够肤浅。
头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6 年多
6 楼
国共双方都在互相诋毁,骂着骂着,共产党变成资产阶级政党了,国民党要不是共产党罩着在台湾早就消亡了
多
多哥
6 年多
7 楼
这个文章的很多描述不符事实。春梦文革前作为 “内部” 参考书发行过有限的一次。老毛死后几年才公开发行过一次。
多
多哥
6 年多
8 楼
我印象中是这回事。查了中文百度一类的,也有这种说法印证了我的记忆。
多
多哥
6 年多
9 楼
这类文章对于当代年青人,有忽悠作用。政府不能对此类现象再视若无睹了,要组织舆论批驳。
m
mingxiaot
6 年多
10 楼
哈哈哈,有道理
多
多哥
6 年多
11 楼
估计这个垃圾在国内根本也就是垃圾,被你当宝,捡来了?
桂
桂雨1
6 年多
12 楼
日记里骂了。
高
高粱烧
6 年多
13 楼
可以看出当年共产党对老蒋的抹黑是多么下三滥!
拉
拉兄弟一把
6 年多
14 楼
也有一说,即当年的所谓内部参考,用的是香港三联书店还是哪家的版本,毛主席逝世之后国内才正式出版过一次。
k
kai2002
6 年多
15 楼
这在当时就是禁书。那人最感兴趣的是《金陵春梦》从何而来,反复问我书在哪里,必须没收,以防扩散,其实是他自己想看。人到此时,要什么
k
kai2002
6 年多
16 楼
人到此时,要什么给什么,但总不能把那个借我书的高中同学卖出去。
十
十具
6 年多
17 楼
另一个版本是,娘CP,老蒋的洋涇浜英語。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大约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电影、电视剧里,“蒋介石”经常会脱口而出大骂“娘希匹”。如今,“娘希匹”作为蒋介石的骂人口头禅,已经深入人心。
此事起源于唐人的长篇小说《金陵春梦》。
唐人原名严庆澍。他的《金陵春梦》,是一部奉命而作、特意在香港发行再引入内地、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历史小说——
晚年给友人李耕五的书信中,严庆澍留有“自1951年奉命写《金陵春梦》”等字句。①
《金陵春梦》极爱让蒋介石使用“娘希匹”一词,凡描述蒋介石发怒处,几乎皆可见到“娘希匹”的身影。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在内地发行该书。作为当时“唯一能够在内地出版的香港小说”,《金陵春梦》风靡全国,蒋介石与“娘希匹”遂牢牢连结在了一起。
图:1958年版《金陵春梦》封面
学者朱学勤的一段个人回忆,颇有助于理解《金陵春梦》与“娘希匹”之间的关系。时为文革期间,朱写道:
“当时从高中生那里流出一套《金陵春梦》,我好不容易排队等到,读完后,就记住一句作者编排蒋介石的那句口头禅:‘娘希匹!’那天下午,我从福州路回来,径直回校,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在讲台上用毛笔乱涂乱抹。他们走后,我走上前去,拿起那枝毛笔,随手就写了个‘娘希匹’,而且还加了个‘!’,写完即扔,扬长而去。当时根本没有注意前面那些同学写的是什么,而且正好也被我写字的那个胳膊肘压着。第二天早上进校,即发现气氛异常,早操也不出了,却有公安人员的神秘身影。走到自己的教室,就听有同学在嚷:‘不得了啦,我们教室里有反动标语,有人在讲台上写了「娘希匹,毛主席万岁!」,那张讲台已经被抬到保卫处去了。’这一听,如雷轰顶,后面还有什么就听不见了。……朱学勤啊,朱学勤,这一回你算彻底玩儿完了!”②
据研究宁波方言的学者周志锋的考据,“希匹”二字,“是一个很粗俗的、宁波人个个心知肚明而口里一般不说的方言词,义为性交。其中‘希’应作‘嬉’或‘戏’,二字都有戏弄义,……‘匹’本字作‘(月匹)(左月右匹)’……指女性生殖器。“③
《金陵春梦》作者严庆澍
那么,蒋介石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究竟有没有“娘希匹”这个口头禅呢?
按《金陵春梦》作者唐人的好友、著名报人徐铸成的说法,他曾亲耳听到过一次蒋介石用“娘希匹”骂人:
“1932年初,我由《大公报》派往汉口,当特派记者历4整年。1933年,蒋在汉设‘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还在国外的张学良将军任副总司令(旋即回国就任,代行总司令职权)。蒋由南昌经九江乘军舰抵汉履任时,我曾到码头采访。码头戒严,文武百官毕集,自不待絮述。我还记得一事:当时汉口公安局长兼总部总务处长,为蒋的后辈亲信(陈其美先生之侄,果夫、立夫之堂弟),在场指挥一切。不知因何事引起蒋的恼怒,突然松开宋美龄夫人的手,对陈踢了一脚,还加上一句‘娘希匹!’我听到他这句口头禅,仅此一次。”④
“娘希匹”是宁波方言里常见的骂人话,蒋介石又素有易怒易骂人的毛病(蒋日记中对此多有反省,不赘引)。面对能听懂这话的对象(至少得是浙江籍的亲近之人),蒋骂出“娘希匹”,似乎是有可能的。
徐铸成的回忆里有一个小错误——“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设立的时间,并不是1933年,而是1932年5~7月间。蒋介石“由南昌经九江乘军舰抵汉”的时间,则是1932年的6月28日。
图:左翼报人徐铸成
据蒋介石日记记载,他于1932年6月7日自南京乘船出发,6月8日到安庆,6月9日到九江后上庐山牯岭,6月27日下山至九江乘舰,28日上午到黄冈游赤壁,下午四点携宋美龄等人抵达汉口。
当天的日记里,蒋显得相当平静:
“上午,与妻甥等,到黄冈游赤壁。下午四时到汉,晚到总部视察,与浩生定作战方略,及军队区分,为事在人,此时以多接见武汉及湖北优秀分子为要。”⑤
通常情况下,蒋当天若是骂了人、打了人,常会载入日记,做一番反省。比如:
“上午,批阅,见客,马鹤天,申凌霄为县长之才也。下午,为卫队腐化发气,甚怒,痛骂失态也。”(1932年9月1日)
“上午,批阅后到南京会客,商议倭事,为力行社书记荒唐幼稚,心又燥急,痛骂切齿,自失态度,戒之。”(1933年1月7日)⑥
当然,即便徐铸成的回忆为真,但他“仅在采访的公开场合见过(蒋介石)屈指可数的几面”,听到“娘希匹”也“仅此一次”,仍不足以证实蒋介石在骂人时以“娘希匹”为口头禅。
图:休闲阅读中的蒋介石,约摄于1938年
蒋介石侍从室留在大陆的工作人员,也曾以亲历者的身份,对“娘希匹”一事发表过意见。比如,汪日章(1933年进入侍从室)的说法是:
“蒋介石小时受儒家文化薰陶很深,平时说话比较讲究礼仪,我没有听到过他骂娘希匹。有时实在气极了,就露出句‘混蛋东西’,我听到他对王世和骂过几次。”⑦
另一位蒋介石的侍从参谋周振强,在回忆文字中留下了自己挨骂的情形:
“(蒋介石)指着我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笨蛋,不分青红皂白,随便放枪,险些造成人命血案,真是该死,非枪毙你一次,你才知道厉害!’骂得我狗血喷头,不敢吭一声。……有时他骂我‘混蛋’,我也甘之如饴,从不觉得可耻,甚至拿‘打是亲,骂是爱’、‘爱之切,责之严’这些古话来自我解嘲。”⑧
曾任励志社副总干事的侯鸣皋,也留下了相似的回忆:
“据我所知,蒋介石发脾气时,是要打人骂人的,经常挨讲打骂的,首推侍卫长王世和。王世和是蒋母王采玉的族侄孙,论辈份是蒋的表侄,他对蒋赤心忠良,……但此人贪污腐化,曾被蒋两次革职。蒋经常骂王‘混蛋’。”⑨
从这些回忆文字里,可以得见:蒋介石骂人时选择的口头禅,并非宁波土骂“娘希匹”,而是通行全国的“混蛋”。
这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是谁,若是离开了家乡出来闯荡,都会很自然地投入国骂的怀抱,而不再使用家乡土骂——毕竟,别人听不懂的骂(比如“希匹”二字),是没有意义的骂。走出宁波奉化的蒋介石,自然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写《金陵春梦》的唐人,只顾着往故事里塞入宁波元素,没有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图:美国《TIME》杂志封面,表现出了蒋介石性格中易怒的部分
骂人而被骂的人听不懂,那不是白骂啦?
工作后,碰到一位国军将领的儿子,他告诉我该书有很多不实之处,我还和他吵。现在想来,俺当时真够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