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再强调一下,这个关公战秦琼系列非爪哥原创,俺只是把网上一些大神的独特的观点与想法总结汇总一下,以飨读者。
关公战秦琼,到底孰胜孰负?嘿嘿,其实历史已经给出最科学最靠谱的结论。
不过,在答案揭秘之前,咱们先来谈谈《天龙八部》,谈谈《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家族。所谓北乔峰,南慕容,慕容家族在天龙八部中,可谓"大名鼎鼎"。之所以带引号,大家应该很清楚,嘿嘿!慕容父子为了恢复大燕国,不择手段,坏事做绝。慕容父子想复的国,其实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三燕”政权。真实历史上的慕容家族,那可是响当当的英雄豪杰。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几年间就崛起于北方,驰骋辽海逐鹿中原近百年。莫非,慕容家族真有金庸所写的“斗转星移”的绝世武功?
非也,慕容家族崛起北方,靠的不是绝世武功,而是重装骑兵。
燕国的骑兵军团有多厉害?举个栗子吧:
据文献记载,公元338年,后赵30万大军进犯前燕,袭击前燕国都大棘城。前燕皇帝慕容皝派其子慕容恪率2000骑,斩杀后赵3万人,其他人落荒而逃。
2000破30万?抗木昂背碧!为何燕国的骑兵如此牛逼,答案在这里。。。
1965年,考古学家在朝阳冯素弗墓出土了一副木质外包铜皮的双镫;1983年在朝阳袁台子壁画墓出土一副木芯外包皮革的双镫;1998年在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了一副木质加一周薄铜条的双镫。除此而外,在北票北沟、朝阳十二台乡等都出土了成组的马具。
北燕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在推翻了后燕之后建立的国家。冯素弗是北燕政权中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第二号统治人物。在已挖掘的前燕、后燕、北燕(史称三燕)40座墓葬中,有10座发现了马具,而且马镫均为双镫,由此可见,至少在三燕时期,慕容鲜卑已将马镫全面装备在骑兵队伍中。
正是因为有了完备的马具装备,尤其是率先完善与配备了双马镫,前燕这个以游牧为主的蕞尔小邦,才能在强敌环伺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在北方占据一席之地,并在与列强对峙中屡创以少胜多的奇迹。
所以说,马镫的发明与完善,对纵横历史千年已久的骑兵部队而言,是一项划时代的革命。
无镫骑马,也就是骣骑,因脚无踩踏着力点,马静止和运动时的姿势大体都是一样,大小腿夹紧抱住马肚子,脚的最低处一定是前脚掌而不可能是脚后跟。另外有一个重要的骑乘原则,不管有没有马镫,骑手的脚跟一定在臀部正下方,和人体重心在一条垂线上。这是保持平衡的必须要领。
马镫的出现,让骑兵有了更多的作战模式。骑手在骣骑的时候会全神贯注于马的奔跑状态。袭步(全速)状态下,和人一样,马会很自然跑直线。骑手反而更安全。缩短跑(慢跑)。有一些马匹会突然变向,或者急停。骑手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没有预判,结果是直接失去重心坠马。
如果有马蹬。骑手由一点支撑,变为三点支撑。当马变向、闪躲、急停时,连接马鞍的蹬革与脚蹬,就能给予骑手强有力的支撑,重心很容易就调整回来。同时得到支撑的小腿可以给坐骑以更精准的扶助,让马更服从,做出更复杂的动作,跑出更复杂的路线。尤其是骑射时,马蹬作为两个强有力支撑点,使骑手能更容易的把握重心,调整重心,在极端条件或突发状况下。训练有素的骑手,仅仅凭借良好的肌肉记忆,或者条件反射就能借助马蹬把重心调整回来。早期无蹬的骑射,多数情况应当是先让马立定,然后静态射击。因为没有马镫很难动态保持平衡。后期的骑射,已经可以借助马镫在奔跑中射击。
马蹬的发明,让骑兵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关注敌人,自己武器的使用效率能够得到提高。骑兵能看的更远,更好的观察战场的全局态势,携带更多作用不同的武器,使用更加复杂的骑兵战术。马蹬的发明对一名成熟的骑手来说,解放他80%的精力和体力。对骑兵的作战效率是质的提升。
那么,问题来了:马镫是啥时候发明的?三国时有马镫吗?
答案是:No,马镫在三国时期,还没有出现。
中国直到春秋时期,作战仍以车战为主,骑兵仅是一种辅助力量。战争方式为双方步兵、战车相向对峙,“车毂相错”时短兵相接,一次冲击过后已见胜负。骑兵的作用远不如车兵,因此有“一车当十骑”之说。
战国时,七雄之一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为邻,不胜其扰而又无可奈何。由于游牧民族勇猛剽悍,擅骑长射,加之胡服衣短袖窄,比起汉服的宽衣博带来,更利于骑射,于是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很快成为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列国望风景从,纷纷建起自己的骑兵部队。1974年,当秦始皇的地下御林军从陕西那片黄土下浩浩荡荡地“走”了出来,人们更是被震撼了。
但是,如果你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去看一看,那些与真马一般大小的陶马身上,马具齐备甚至已经有了马鞍,唯独没有马镫。没有马镫,人就不能很好地固定在马背上,人的力量、马的力量、武器的力量就不能合而为一。所以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很难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
马镫的出现,应该是在东晋末年。但改革完善,以及在骑兵部队的全面配备,应该是南北朝时期。嗯,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三燕所向无敌的重装骑兵军团。
所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关公战秦琼,到底孰胜孰负,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两脚空悬一点支撑的关公舞大刀,在脚踏双马镫三点支撑的秦琼面前,走不了十个回合,period
关公战秦琼之深度解析之一:从罗家枪的源头入手
关公战秦琼之深度解析之二:装备,武艺,战法综合比较
关公战秦琼之深度解析之三:正史上关公秦琼的定位与比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要请客哦~
做为老马的铁杆粉丝,结论当然是老马完胜
也扎你车胎
前言:再强调一下,这个关公战秦琼系列非爪哥原创,俺只是把网上一些大神的独特的观点与想法总结汇总一下,以飨读者。
关公战秦琼,到底孰胜孰负?嘿嘿,其实历史已经给出最科学最靠谱的结论。
不过,在答案揭秘之前,咱们先来谈谈《天龙八部》,谈谈《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家族。所谓北乔峰,南慕容,慕容家族在天龙八部中,可谓"大名鼎鼎"。之所以带引号,大家应该很清楚,嘿嘿!慕容父子为了恢复大燕国,不择手段,坏事做绝。慕容父子想复的国,其实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三燕”政权。真实历史上的慕容家族,那可是响当当的英雄豪杰。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几年间就崛起于北方,驰骋辽海逐鹿中原近百年。莫非,慕容家族真有金庸所写的“斗转星移”的绝世武功?
非也,慕容家族崛起北方,靠的不是绝世武功,而是重装骑兵。
燕国的骑兵军团有多厉害?举个栗子吧:
据文献记载,公元338年,后赵30万大军进犯前燕,袭击前燕国都大棘城。前燕皇帝慕容皝派其子慕容恪率2000骑,斩杀后赵3万人,其他人落荒而逃。
2000破30万?抗木昂背碧!为何燕国的骑兵如此牛逼,答案在这里。。。
1965年,考古学家在朝阳冯素弗墓出土了一副木质外包铜皮的双镫;1983年在朝阳袁台子壁画墓出土一副木芯外包皮革的双镫;1998年在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了一副木质加一周薄铜条的双镫。除此而外,在北票北沟、朝阳十二台乡等都出土了成组的马具。
北燕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在推翻了后燕之后建立的国家。冯素弗是北燕政权中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第二号统治人物。在已挖掘的前燕、后燕、北燕(史称三燕)40座墓葬中,有10座发现了马具,而且马镫均为双镫,由此可见,至少在三燕时期,慕容鲜卑已将马镫全面装备在骑兵队伍中。
正是因为有了完备的马具装备,尤其是率先完善与配备了双马镫,前燕这个以游牧为主的蕞尔小邦,才能在强敌环伺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在北方占据一席之地,并在与列强对峙中屡创以少胜多的奇迹。
所以说,马镫的发明与完善,对纵横历史千年已久的骑兵部队而言,是一项划时代的革命。
无镫骑马,也就是骣骑,因脚无踩踏着力点,马静止和运动时的姿势大体都是一样,大小腿夹紧抱住马肚子,脚的最低处一定是前脚掌而不可能是脚后跟。另外有一个重要的骑乘原则,不管有没有马镫,骑手的脚跟一定在臀部正下方,和人体重心在一条垂线上。这是保持平衡的必须要领。
马镫的出现,让骑兵有了更多的作战模式。骑手在骣骑的时候会全神贯注于马的奔跑状态。袭步(全速)状态下,和人一样,马会很自然跑直线。骑手反而更安全。缩短跑(慢跑)。有一些马匹会突然变向,或者急停。骑手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没有预判,结果是直接失去重心坠马。
如果有马蹬。骑手由一点支撑,变为三点支撑。当马变向、闪躲、急停时,连接马鞍的蹬革与脚蹬,就能给予骑手强有力的支撑,重心很容易就调整回来。同时得到支撑的小腿可以给坐骑以更精准的扶助,让马更服从,做出更复杂的动作,跑出更复杂的路线。尤其是骑射时,马蹬作为两个强有力支撑点,使骑手能更容易的把握重心,调整重心,在极端条件或突发状况下。训练有素的骑手,仅仅凭借良好的肌肉记忆,或者条件反射就能借助马蹬把重心调整回来。早期无蹬的骑射,多数情况应当是先让马立定,然后静态射击。因为没有马镫很难动态保持平衡。后期的骑射,已经可以借助马镫在奔跑中射击。
马蹬的发明,让骑兵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关注敌人,自己武器的使用效率能够得到提高。骑兵能看的更远,更好的观察战场的全局态势,携带更多作用不同的武器,使用更加复杂的骑兵战术。马蹬的发明对一名成熟的骑手来说,解放他80%的精力和体力。对骑兵的作战效率是质的提升。
那么,问题来了:马镫是啥时候发明的?三国时有马镫吗?
答案是:No,马镫在三国时期,还没有出现。
中国直到春秋时期,作战仍以车战为主,骑兵仅是一种辅助力量。战争方式为双方步兵、战车相向对峙,“车毂相错”时短兵相接,一次冲击过后已见胜负。骑兵的作用远不如车兵,因此有“一车当十骑”之说。
战国时,七雄之一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为邻,不胜其扰而又无可奈何。由于游牧民族勇猛剽悍,擅骑长射,加之胡服衣短袖窄,比起汉服的宽衣博带来,更利于骑射,于是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很快成为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列国望风景从,纷纷建起自己的骑兵部队。1974年,当秦始皇的地下御林军从陕西那片黄土下浩浩荡荡地“走”了出来,人们更是被震撼了。
但是,如果你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去看一看,那些与真马一般大小的陶马身上,马具齐备甚至已经有了马鞍,唯独没有马镫。没有马镫,人就不能很好地固定在马背上,人的力量、马的力量、武器的力量就不能合而为一。所以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很难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
马镫的出现,应该是在东晋末年。但改革完善,以及在骑兵部队的全面配备,应该是南北朝时期。嗯,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三燕所向无敌的重装骑兵军团。
所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关公战秦琼,到底孰胜孰负,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两脚空悬一点支撑的关公舞大刀,在脚踏双马镫三点支撑的秦琼面前,走不了十个回合,period
关公战秦琼之深度解析之一:从罗家枪的源头入手
关公战秦琼之深度解析之二:装备,武艺,战法综合比较
关公战秦琼之深度解析之三:正史上关公秦琼的定位与比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要请客哦~
做为老马的铁杆粉丝,结论当然是老马完胜
也扎你车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