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之:诸佛亦然,诸佛亦非

孔雀羽
楼主 (文学城)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既受八祖付嘱,后至中印度行化。时有长者香葢,携一子而来,瞻礼祖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既而祖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

乃说偈曰:

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的偈, 并不难理解。真理是不可说的, 只是为了方便才用各种名来解释。 真正明了真理时, 就知道是离开两边不对立的。祖付法已,即入尽三昧而般涅槃。众以香油旃檀阇维,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怀胎六年才生。而这位难生, 怀胎六十年, 取名难生, 也算是名副其实。 初将诞时,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座,座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既觉遂生。从值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胁尊者, 可以说是苦行的代表, 睡不倒席, 就是不躺着睡。 现在在东南亚流行的南传佛教, 很多佛门弟子仍然是过午不食, 睡不倒席。我个人不愿用大乘, 小乘的称呼, 觉得北传佛教, 南传佛教更符合实际, 因为小乘有轻视, 贬损之意。 

胁尊者, 就是西天禅宗第十祖。

九祖的记载不多,今天的文章显得很短,那就接着说十祖。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难生。初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右手指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金色。时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

祖问曰:“汝从何来?”

淋曰:“我心非往。”

祖曰:“汝何处住?”

淋曰:“我心非止。”

祖曰:“汝不定邪?”

曰:“诸佛亦然。”

祖曰:“汝非诸佛。”

曰:“诸佛亦非。”

祖因说偈曰:“此地变金色,预知有圣至。当坐菩提树,觉华而成已。”

夜奢复说偈曰:“师坐金色地,常说真实义。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谛。”

祖知其意,即度出家,复具戒品,乃告之曰:“如来大法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

乃说偈曰:

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祖付法已,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巳盛舍利,随处与塔而供养之。

 

十祖胁尊者, 又是一位拙火成就的祖师。经过我一再的开示, 现在佛弟子们读祖师的偈或是对话, 因该能读出法味了。最后一首偈的重点是无行亦无止。 也就是不即不离。而中间的那段对话, 真是法味无穷。  这是十祖和富那夜奢之间的互相印证。 没有废话, 没有拐弯抹角, 刀来剑往, 招招都是直指本地的风光。我的眼前显现了十祖和富那夜奢, 他们就在我的面前, 一问一答。 寥寥数句, 就知道了对方是真正明心见性的圣贤。 两位圣贤于是惺惺相惜, 十祖以正法眼藏相付, 随即涅磐。

我这位后辈小子, 看得激荡不已。 我完全明了祖师们当时的心境。富那夜奢, 在面见十祖时, 早已自悟, 今日终于找到一位可以印证的明师, 夫复何求?十祖胁尊者, 众里寻他千百度, 今日终于找到可以付法之人。 而这位可以托付之人, 早已明心见性, 何须多言? 于是随即涅磐。

为什么十祖知道富那夜奢早已明心见性?为什么我知道富那夜奢早已明心见性?

只因为富那夜奢的四句话:“我心非往。”“我心非止。”“诸佛亦然。”“诸佛亦非。”

 

天下的佛弟子们, 我已经把枝枝叶叶拔个精光, 把无上正等正觉赤裸裸地摆在你的面前。在禅宗, 你参透了, 就是受了师傅的接引, 以心印心, 得了玄旨。 也就是开悟了。在密宗, 你了悟了, 就是受了具德的金刚上师阿阇黎的四灌, 就是大圆满成就。 

禅宗祖师接引弟子, 一问一答, 三两句话, 或一个动作。 《五灯会元》中的公案, 莫不如此。密宗祖师授弟子四灌, 一样是一问一答, 三两句话, 或一个动作。 弟子明白了, 就是受了四灌, 得大圆满成就, 否则就是不受四灌。所以我说, 密宗大圆满就是禅宗的开悟。 名称不同而已。密宗在四灌之前, 还有一灌, 二灌, 三灌等不同层次的入世法。 而禅宗把所有的这些入世法全部省略, 直接四灌。要么打通任督二脉,灌通,要么根器不足,灌死了事,哈哈。

因此, 禅宗是直指人心的顿悟法门, 密宗是渐修的法门。  殊途同归, 最终是没有分别。

富那夜奢尊者, 西天禅宗第十一祖。

风隐
看不懂。。。

祖问曰:“汝从何来?”

淋曰:“我心非往。”

祖曰:“汝何处住?”

淋曰:“我心非止。”

祖曰:“汝不定邪?”

曰:“诸佛亦然。”

祖曰:“汝非诸佛。”

曰:“诸佛亦非。”

他们在答非所问吗?

孔雀羽
这个哪里是答非所问。回答得如此直截了当。刀刀直指!
紫色海洋
就是说。。。你的心在哪里,你就在哪里

类似菩提本无树。。。

 

 

风隐
文言文,看不懂啊:)
风隐
谢谢,你用现代语翻译了下,我就明白了。:)
孔雀羽
慧能的这首偈不是一首开悟的偈,只是近了。什么时候可以看出慧能悟道了呢?当他说“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
孔雀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破绽在于...

破绽在于“本来无一物”。

体,性,相。他只说了体,没有说性和相。落入了顽空。

此时的慧能,还是在无色界天。尽管层次已经非常高了,依然没有超凡入圣。

疏影笑寒
禅宗和密宗殊途同归 谢谢你的分享
孔雀羽
风兄,这个真不是文言文。以后我会讲到另外一个公案

问“定本无门,从何得入?”

我的回答是:“不入”

当你不需要入定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入。

禅宗的禅定和密宗的入三摩地,不是在那傻坐着一念不起。只要你还在想方设法入禅定,你就没有入,也永远入不了定。

定,非定,是名定。

诸佛是不需要入定的,因为本来定,所以当他说“汝非定邪?” 答“诸佛亦然”是自信满满地告诉你我已是佛。

诸佛也是名相,本没有佛我。所以当他说“汝非诸佛”的时候,答“诸佛亦非”是反击,指出这句话里有破绽,落入了佛我两边。

我这样解释,够清楚了吧。

平等性
因名显真理,终于说到相了,这才接地气嘛!前几位祖师境界太高,不是空,就是非;修行者大都是凡人,还是需要由相入道

师兄慈悲,四灌非灌,已然无碍!

陶陶三
所以神秀的偈和六祖慧能的偈,都是好偈。慧能太超然绝尘、锋芒毕露了。
极乐净土
开悟明心见性,只是"因地佛",可以开始依真而修,离圆满究竟的"果地佛"还差的远呢,依真心而修,要经过52个次第,才能成佛

印光大师: 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说)节选

有人说,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吗。殊不知见性成佛,是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并非是成福慧圆满的究竟佛。为什么呢,因为宗门下的人,工夫用到开悟的时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来是和佛一样,所以叫做见性成佛。但他的粗细烦恼,丝毫尚未断,不过能常自觉照,伏住烦恼,举动就和圣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觉照的工夫,伏不住烦恼,那造起业来,比他人更要厉害。因为他的烦恼里头,有开悟的力量夹杂著,就变做狂慧,所以造业的能力,也异常的猖獗。这样不但没有成佛的希望,而且还要堕落三恶道。所以已经开悟的人,更要加工进修,时时觉照。等到见思烦恼断尽了,方是了生死的时候,并非一悟便了。类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青禅师,因为悟后未证,仍不免轮回之苦。覆辙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说真成佛,更加差得很远了。
福慧圆满的究竟佛,是怎样成呢。据台宗来说,一个断尽见思惑的圆教七信菩萨,修到十信的时候,才把尘沙破尽。再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的四十一个位次,每破一品无明,就升进了一个位次,得一分三德秘藏。这样次第,到了最后的等觉地位,才把四十一品无明断尽。再断一品无明,再进一位,才能成就福慧圆满的究竟佛。像这样子,的确不是轻易的事情。大家晓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误解了。

孔雀羽
呵呵,净土。
极乐净土
哈哈。握手:)))
陶陶三
回答不是应该乱答吗,比如“我要去嘘嘘!” 因为回答“不入”,就含有假设,还有个“门”在。
孔雀羽
我说完禅宗就说净土,净土接地气,弟子最多。
孔雀羽
呵呵,说即不是答即错。最好是无论你问什么都拒绝回答。只是这样会有几人能悟道呢?自悟的只有释迦摩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