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病一年比一年贵,很多人为了省co-pay,或者因为deductible没达到,有小病往往拖着不看。
其实去看病,普通医生没有什么magic,他只会根据你的病情,开检验单,通常验血、验尿。 然后根据检验结果,下诊断。 所以在检验报告出来之前,医生是没有什大用处的。
我对自己掏腰包看病也肉疼,通常我都是自己先Google。 我觉得医生虽然水平比我高,但Google的水平肯定比医生高。 我会根据自己的病情,决定去做哪些检验。
有时候吃不准,会花个$40-$50,先online找个医生,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 比如跟着自己保险的Teladoc。这些医生也可以给我开药,有时拿到药后,吃了就没事了。
如果真要检验,我会上自费检验的网站,一般用的是www.ultalabtests.com。 通常验一个血,$20-$40。 我有时会选好几项, 总共也就$100多点。 也有套餐,一个价钱包括好几个项目。 下单前我总是搜一下coupon,基本上多多少少能减去些。 抽血地方是就近的Quest Diagnostics。 通常1-2天内,半夜里,检验报告就会email给我。
有了报告便可以知道是否排除某方面的疾病。 如果确实有某方面的疾病,先Google找找相应的supplements.
这类supplements通常都是欧洲人数百年积累下来的经验,网上能查到supplements的使用剂量,副作用,使用者的reviews或反馈。附近有Vitamin Shoppe (网上也有),立刻可以去买。
中国人基本上只知道传统中药,但中药很多情况下网上信息不充分, 尤其是剂量和使用者的反馈。 我从来不反对中药,但老实讲至今为止,中药还没帮到过我。 相对应的,印度人也有它自己的Ayurvedic,也是根据数百年的经验传下来的,我也尝试过。
服了Supplements后,1-3个月内,我会再去Quest Diagnostics测一次。 若指标改善,说明我已经是"对症下药"了。
从我感到不适,决定采取行动,到我看到检验报告,一般也就2天时间,自费$100左右。真要买Supplements,也就是几十刀,比起看医生,这真不算什么钱。 这样不需要预约几个礼拜以后才能见到的医生,不需要为检验再另外预约(Quest Diagnostics自己上网约,基本上都能当天去做),检验报告不需要等诊所打电话通知我,省时省钱省力。这些年我都是这么过来的。
有人说如果遇到大病怎么办? 我也有过胃疼,觉得自己该做个胃镜。于是上网搜self pay endoscopy,找到$1100,约了时间自己跑过去。 医生做完后,当场给我开药。如果走保险,自付基本上是$1000-$2000,还是比自己通过family doctor走程序省时省钱省力。
有朋友有疾病,来问我。 我觉得应该做个MRI,帮她网上找self pay MRI, 才$280,开过去10分钟。 还真的查出了问题。如果走保险起码$1000,还要先satisfy自己的deductible. 很明显,如此巨大的差额,就是被医保公司吃掉了。
价格比有保险的还低,真不知道为什么零售价比协议价还低。
自己付钱的麻烦之一是,当必须用保险时,自己付的不能抵消DEDUCTIBLE,在保险介入前,数千美元的DEDUCTIBLE还是要满足。
保险的PREMIUM低了,我就把省的PREMIUM 分到了HSA 账号上,加上公司的HSA MATCH,即使自己付全额Deductible(比如4000 美元),花的钱不比以前多。当然这是在没大病的情况下,有了大病,自己付的超出OUT-OF-POCKET MAX 后,保险付100%。
这个想法有点意思。不过,不能做为长期战略吧。如果你已经开始有一些健康问题,每年要看好几次医生了,大概就需要买保得多一些的那种了。
我觉得这样蛮好。即使看病不是那么高的费用,估计我会这样自己去检验。 因为的确非常方便,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很多情况下医生的判断并不准确。 甚至是凭医生的权威胡说(注*)。
因为家庭医生基本上就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医生只有5-10分钟的时间了解病人,他很大可能没有工夫细致到underlying问题。
而自己对病情的感受是非常真切的,知道可能是什么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造成了眼下的病情。
注* 我有一次去生病,住院后,医生查不出病情,但几个小时后突然好了。 医生的判断是"maybe it's a virus"。 这跟过去巫婆说"着魔了"又有什么区别? 后来我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找出了那天犯病的原因。
每年因为有一次Free的体检,才去见医生一次,其实去了那里就是量体重和血压。 然后让我去Quest Diagnostics去验血验尿,一个礼拜后诊所的助手打电话告诉我"everything is ok"。 十多年来,这是家庭医生对我的唯一帮助。
我和她一聊才知道是心脏问题,因为我有过一摸一样的症状,只是轻了很多。我叫她备点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碰到这种情况吃一点。另外小心心脏,也许做些检查,同时注意生活习惯等。
去之前我就知道期盼医生该做什么procedure。可是医院非得走程序,检查,观察,因为挨上周末,等了3天。第4天通知我出院,让我自行去一个诊所。 去了那个诊所,医生10分钟帮我解决了问题。
TNND, 连我都知道的这么简单的处理方式,医院却不能做,而且还拖上那么多天。
最后账单却一份都没少,虽然那4天,不但毫无治疗,也无减缓症状。
这里应该也能买到。据说副作用很小
医生短短几分钟不可能搞清楚一个多年疾病的来龙去脉
输入这类的关键词: self pay MRI ultrasound (你的town) "without insurance"
比如 radiologyassist.com
美帝世界第一强国, 看病却如此之难。
尽管医院里人很多。
我每次回去都借机检查一下身体,但自己不会操作,全凭当地人帮我搞定
Google的确是好帮手,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找出所有可能的病因。 自己的research就是一个个的排除。在看医生时也可以跟医生商讨所有的病因可能性。
自己看病的长处是非常感受和专注于自己的病情,可在自己身上可以花无穷的时间去研究。
在目前还没什么大病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能对付。 但这不等于排斥医生,因为天晓得以后冒出个什么怪病。毕竟医生有knowledge,还有手段。
收藏了
Supplements 有用吗?
最普通的是鱼油,Coq 10什么,确实对很多人有用, 便宜,也没什么副作用。 有人只相信医生,看了医生,会吃医生开的处方药,但并不更有效
Lab test最直接的比如测出Vitamin D低,自己去买大剂量5万单位的V-D补上2个礼拜 (less than $10),30天后自己花$30再去测一次,如果V-D升高了,随后就可以吃Costco的2000单位的作为maintenance. 如果去找医生,医生也是同样的办法,只是麻烦很多,贵很多。
高血脂,高血糖,有supplements。 但我认为防三高不是吃什么药(这与西医理念相左), 而是不吃什么坏东西。 我自己的这个问题,通过不断调整饮食来解决的,有空我会写出来
这个你倒是没有提到啊 哈哈
我一直运动,但无助于我原来的三高。 最后解决了,是我不断调整饮食后的结果。
不是说运动不好,每天必须要运动。 这些年来不论刮风下雨,每天从未停过,而且我的运动量基本没有变化。那一年得了COVID,略有发烧,我每天还是没中止。
由于发现血脂相当高,就拼命跑步。我们当地的那个 park 我去过骑自行车,他就是在那里跑步,跑量非常大(就是那种我在当时骑自行车的距离,每天 10 几个英里吧,对于我这个不太能跑步的人来说就是相当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活生生的把血脂给跑下来了。
我以前不运动,也是因为快三高,才开始的, 每天至少一个小时。
冬天在热带渡过,天天在外走很多路,天天吃好吃的,结果开始三高。 最后意识到,光走路没用,要管住嘴,每天要有几个小时挨饿。
当然有的人新陈代谢快,不存在我这样的问题
现在看病一年比一年贵,很多人为了省co-pay,或者因为deductible没达到,有小病往往拖着不看。
其实去看病,普通医生没有什么magic,他只会根据你的病情,开检验单,通常验血、验尿。 然后根据检验结果,下诊断。 所以在检验报告出来之前,医生是没有什大用处的。
我对自己掏腰包看病也肉疼,通常我都是自己先Google。 我觉得医生虽然水平比我高,但Google的水平肯定比医生高。 我会根据自己的病情,决定去做哪些检验。
有时候吃不准,会花个$40-$50,先online找个医生,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 比如跟着自己保险的Teladoc。这些医生也可以给我开药,有时拿到药后,吃了就没事了。
如果真要检验,我会上自费检验的网站,一般用的是www.ultalabtests.com。 通常验一个血,$20-$40。 我有时会选好几项, 总共也就$100多点。 也有套餐,一个价钱包括好几个项目。 下单前我总是搜一下coupon,基本上多多少少能减去些。 抽血地方是就近的Quest Diagnostics。 通常1-2天内,半夜里,检验报告就会email给我。
有了报告便可以知道是否排除某方面的疾病。 如果确实有某方面的疾病,先Google找找相应的supplements.
这类supplements通常都是欧洲人数百年积累下来的经验,网上能查到supplements的使用剂量,副作用,使用者的reviews或反馈。附近有Vitamin Shoppe (网上也有),立刻可以去买。
中国人基本上只知道传统中药,但中药很多情况下网上信息不充分, 尤其是剂量和使用者的反馈。 我从来不反对中药,但老实讲至今为止,中药还没帮到过我。 相对应的,印度人也有它自己的Ayurvedic,也是根据数百年的经验传下来的,我也尝试过。
服了Supplements后,1-3个月内,我会再去Quest Diagnostics测一次。 若指标改善,说明我已经是"对症下药"了。
从我感到不适,决定采取行动,到我看到检验报告,一般也就2天时间,自费$100左右。真要买Supplements,也就是几十刀,比起看医生,这真不算什么钱。 这样不需要预约几个礼拜以后才能见到的医生,不需要为检验再另外预约(Quest Diagnostics自己上网约,基本上都能当天去做),检验报告不需要等诊所打电话通知我,省时省钱省力。这些年我都是这么过来的。
有人说如果遇到大病怎么办? 我也有过胃疼,觉得自己该做个胃镜。于是上网搜self pay endoscopy,找到$1100,约了时间自己跑过去。 医生做完后,当场给我开药。如果走保险,自付基本上是$1000-$2000,还是比自己通过family doctor走程序省时省钱省力。
有朋友有疾病,来问我。 我觉得应该做个MRI,帮她网上找self pay MRI, 才$280,开过去10分钟。 还真的查出了问题。如果走保险起码$1000,还要先satisfy自己的deductible. 很明显,如此巨大的差额,就是被医保公司吃掉了。
价格比有保险的还低,真不知道为什么零售价比协议价还低。
自己付钱的麻烦之一是,当必须用保险时,自己付的不能抵消DEDUCTIBLE,在保险介入前,数千美元的DEDUCTIBLE还是要满足。
保险的PREMIUM低了,我就把省的PREMIUM 分到了HSA 账号上,加上公司的HSA MATCH,即使自己付全额Deductible(比如4000 美元),花的钱不比以前多。当然这是在没大病的情况下,有了大病,自己付的超出OUT-OF-POCKET MAX 后,保险付100%。
这个想法有点意思。不过,不能做为长期战略吧。如果你已经开始有一些健康问题,每年要看好几次医生了,大概就需要买保得多一些的那种了。
我觉得这样蛮好。即使看病不是那么高的费用,估计我会这样自己去检验。 因为的确非常方便,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很多情况下医生的判断并不准确。 甚至是凭医生的权威胡说(注*)。
因为家庭医生基本上就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医生只有5-10分钟的时间了解病人,他很大可能没有工夫细致到underlying问题。
而自己对病情的感受是非常真切的,知道可能是什么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造成了眼下的病情。
注* 我有一次去生病,住院后,医生查不出病情,但几个小时后突然好了。 医生的判断是"maybe it's a virus"。 这跟过去巫婆说"着魔了"又有什么区别? 后来我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找出了那天犯病的原因。
每年因为有一次Free的体检,才去见医生一次,其实去了那里就是量体重和血压。 然后让我去Quest Diagnostics去验血验尿,一个礼拜后诊所的助手打电话告诉我"everything is ok"。 十多年来,这是家庭医生对我的唯一帮助。
我和她一聊才知道是心脏问题,因为我有过一摸一样的症状,只是轻了很多。我叫她备点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碰到这种情况吃一点。另外小心心脏,也许做些检查,同时注意生活习惯等。
去之前我就知道期盼医生该做什么procedure。可是医院非得走程序,检查,观察,因为挨上周末,等了3天。第4天通知我出院,让我自行去一个诊所。 去了那个诊所,医生10分钟帮我解决了问题。
TNND, 连我都知道的这么简单的处理方式,医院却不能做,而且还拖上那么多天。
最后账单却一份都没少,虽然那4天,不但毫无治疗,也无减缓症状。
这里应该也能买到。据说副作用很小
医生短短几分钟不可能搞清楚一个多年疾病的来龙去脉
输入这类的关键词: self pay MRI ultrasound (你的town) "without insurance"
比如 radiologyassist.com
美帝世界第一强国, 看病却如此之难。
尽管医院里人很多。
我每次回去都借机检查一下身体,但自己不会操作,全凭当地人帮我搞定
Google的确是好帮手,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找出所有可能的病因。 自己的research就是一个个的排除。在看医生时也可以跟医生商讨所有的病因可能性。
自己看病的长处是非常感受和专注于自己的病情,可在自己身上可以花无穷的时间去研究。
在目前还没什么大病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能对付。 但这不等于排斥医生,因为天晓得以后冒出个什么怪病。毕竟医生有knowledge,还有手段。
收藏了
Supplements 有用吗?
最普通的是鱼油,Coq 10什么,确实对很多人有用, 便宜,也没什么副作用。 有人只相信医生,看了医生,会吃医生开的处方药,但并不更有效
Lab test最直接的比如测出Vitamin D低,自己去买大剂量5万单位的V-D补上2个礼拜 (less than $10),30天后自己花$30再去测一次,如果V-D升高了,随后就可以吃Costco的2000单位的作为maintenance. 如果去找医生,医生也是同样的办法,只是麻烦很多,贵很多。
高血脂,高血糖,有supplements。 但我认为防三高不是吃什么药(这与西医理念相左), 而是不吃什么坏东西。 我自己的这个问题,通过不断调整饮食来解决的,有空我会写出来
这个你倒是没有提到啊 哈哈
我一直运动,但无助于我原来的三高。 最后解决了,是我不断调整饮食后的结果。
不是说运动不好,每天必须要运动。 这些年来不论刮风下雨,每天从未停过,而且我的运动量基本没有变化。那一年得了COVID,略有发烧,我每天还是没中止。
由于发现血脂相当高,就拼命跑步。我们当地的那个 park 我去过骑自行车,他就是在那里跑步,跑量非常大(就是那种我在当时骑自行车的距离,每天 10 几个英里吧,对于我这个不太能跑步的人来说就是相当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活生生的把血脂给跑下来了。
我以前不运动,也是因为快三高,才开始的, 每天至少一个小时。
冬天在热带渡过,天天在外走很多路,天天吃好吃的,结果开始三高。 最后意识到,光走路没用,要管住嘴,每天要有几个小时挨饿。
当然有的人新陈代谢快,不存在我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