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喜欢各种干果,尤其喜欢刚出炉的糖炒栗子。去喜欢的果栗园买了各种干果,没等我开口,老板娘就送了一袋热乎乎的糖炒栗子。捧着纸袋,看看上面写着"一炉栗子馋",觉得很幽默,为啥不写"一炉栗子香"呢?
仔细想想,也对。"香"是栗子的状态,"馋"是食客的期待。妈妈常说:老了,变馋了。那么,她状态不错。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以前是不怎么吃零食的。但是我们的小零食总是有:一包果铺,一袋花生,几片芝麻脆糖,一根冰糖葫芦......印象最深的是她一次下夜班,带回来我从来没见过的好吃的:挤满了奶油的酥皮蛋筒。而她几乎从来不吃。如果我一定"强迫"她吃一口,她就假假地咬一小口,再把好吃的推给我。
那一代人花钱都比较小心,可是记忆中,妈妈总是给我们花一些"没必要"的钱。昨天看见老公切蜜瓜,我就记起来妈妈带我去看电影,开映前跑到小卖铺买了一大块哈密瓜给我吃的情景,脆皮冰激凌蛋筒的启蒙也是妈妈给的。
我爸爸喜欢吃瓜子,妈妈说他们谈恋爱的时候,她值夜班,就嗑瓜子,把瓜子仁装满一瓶给我爸。这个细节被我写进长篇小说《如絮》中了。青莲和夏建勋那朴素而温暖的爱情细节里,多多少少有我自己父母的影子-----虽然故事和命运截然不同。
我给妈妈买了巴西松子,她特别喜欢。每天吃好早饭,我就给她一碟,让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结果,我很快发现,她一下子剥开很多,却并不怎么吃。问她留给谁,她会带着诡笑道:"给你!"
其实,后来我明白了,妈妈喜欢剥壳子:松子、栗子、花生、瓜子,她就是喜欢单纯重逢的动手的感觉。于是,哥哥买了三斤花生,让她剥壳玩。
我拿家里的黑芝麻糊做饼干,她往上面放松子,也是开心的游戏。
妈妈这辈子有很多喜欢的食物,加上爸爸和哥哥都是烹饪高手,她的口福一向都不错。而现在表现的是对几种特别食物的惊喜,比如榴莲。看见哥哥跑到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农贸市场买新鲜榴莲回来,妈妈会像小孩一样拍手称快,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要大快朵颐,还催促大家一起吃。
而她原本不怎么吃甜食,现在吃蛋糕,吃蛋挞,都兴高采烈的。
吃饭也更为"任性":不爱吃蔬菜,就喜欢吃肉。但是人家有"本钱"啊-----以前三高,在八十多岁之后不医自愈了。现在她是家里唯一一个每天不吃一粒药的人,却所有指数正常。
人生能有这样的返老还童,真的是福气!
妈妈喜欢我做的饭菜,让我很欣慰。鸡丝面、葱油饼、家常小炒,外加每顿一大碗米饭,比我吃的多。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六个馄炖,一碗小米粥,一个鸡蛋。大家吃饭,有时候她还来一小杯啤酒。让我啧啧称奇。
有一次哥哥给了她一杯可乐,她喝了一口,点头称赞道:"这个红酒不错。"
一家人陪她吃饭,她最开心。大家逗她说话,讲年轻时的故事。说到大学时的八卦,津津乐道,把我们笑得肚子疼。而她会突然问:"我今年几岁了?"
我开玩笑,多加了十岁,在小黑板上写:103!
结果她不能理解这么大的数字。我又写:100+3.
她惊呼:"比一百大?我这么老了?该死了啊。"
妈妈喜欢帮厨:削土豆皮、刨胡萝卜丝、打鸡蛋,做得很认真。
但她最大的乐趣,还是看我们吃。
我临出发去机场,嫂子订的大闸蟹才到,哥哥赶紧蒸了一大锅,催促我吃几个。妈妈从来不吃螃蟹,于是就看着我们吃。她目光里的慈祥、疼爱、欢喜,仿佛和我记忆中她看我吃好东西的时候一摸一样,分毫未减。
可可的画很到位,这些小吃看了也很有眼福,哎,想念各色零食了。
现在还能缝一条直线的
那时候,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在日本,我所在的地方有很多栗子树,成熟后它们会从树上掉下来,我看着毛绒绒的,还用手去拿,结果把手扎了,这才知道那副毛绒绒的外皮是个假象,它坚硬无比,像刺猬一样。
因为到处都是栗子树,所以我没有买过栗子,基本上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去看有多少从树上掉下来,就去捡多少,几天后,我就会拥有一堆栗子,我不太会料理栗子,只是用小刀一点点削掉外皮,将它和小蘑菇和牛肉薄片放在一起烤一下。那时候,我不会用燃气灶,厨房做饭基本上是微波炉和烤箱,偶尔是烤盘和电水壶。
你的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那个时候。
也爱板栗炖鸡。生吃有些甜,煮熟后粉嘟嘟的,都很好吃!
可气的是卖栗子的老太太看我们喜欢,等几个小时回去再买,就贵了几块钱lol
可惜现在已经过去了栗子成熟的季节,想吃得明年了,明年我会试试看。
还有蕨菜也是,还有树莓,它们也在野外生长。再说一个可以生吃的东西,就是鸡肉。我来到日本之后,知道鸡肉可以生吃,而且还挺好吃的。还有鸡蛋,日本超市买的鸡蛋都是可以生吃的那种。
自家院子里种过板栗树,可惜没种活,所以很多年没有吃过生板栗了
妈妈喜欢各种干果,尤其喜欢刚出炉的糖炒栗子。去喜欢的果栗园买了各种干果,没等我开口,老板娘就送了一袋热乎乎的糖炒栗子。捧着纸袋,看看上面写着"一炉栗子馋",觉得很幽默,为啥不写"一炉栗子香"呢?
仔细想想,也对。"香"是栗子的状态,"馋"是食客的期待。妈妈常说:老了,变馋了。那么,她状态不错。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以前是不怎么吃零食的。但是我们的小零食总是有:一包果铺,一袋花生,几片芝麻脆糖,一根冰糖葫芦......印象最深的是她一次下夜班,带回来我从来没见过的好吃的:挤满了奶油的酥皮蛋筒。而她几乎从来不吃。如果我一定"强迫"她吃一口,她就假假地咬一小口,再把好吃的推给我。
那一代人花钱都比较小心,可是记忆中,妈妈总是给我们花一些"没必要"的钱。昨天看见老公切蜜瓜,我就记起来妈妈带我去看电影,开映前跑到小卖铺买了一大块哈密瓜给我吃的情景,脆皮冰激凌蛋筒的启蒙也是妈妈给的。
我爸爸喜欢吃瓜子,妈妈说他们谈恋爱的时候,她值夜班,就嗑瓜子,把瓜子仁装满一瓶给我爸。这个细节被我写进长篇小说《如絮》中了。青莲和夏建勋那朴素而温暖的爱情细节里,多多少少有我自己父母的影子-----虽然故事和命运截然不同。
我给妈妈买了巴西松子,她特别喜欢。每天吃好早饭,我就给她一碟,让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结果,我很快发现,她一下子剥开很多,却并不怎么吃。问她留给谁,她会带着诡笑道:"给你!"
其实,后来我明白了,妈妈喜欢剥壳子:松子、栗子、花生、瓜子,她就是喜欢单纯重逢的动手的感觉。于是,哥哥买了三斤花生,让她剥壳玩。
我拿家里的黑芝麻糊做饼干,她往上面放松子,也是开心的游戏。
妈妈这辈子有很多喜欢的食物,加上爸爸和哥哥都是烹饪高手,她的口福一向都不错。而现在表现的是对几种特别食物的惊喜,比如榴莲。看见哥哥跑到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农贸市场买新鲜榴莲回来,妈妈会像小孩一样拍手称快,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要大快朵颐,还催促大家一起吃。
而她原本不怎么吃甜食,现在吃蛋糕,吃蛋挞,都兴高采烈的。
吃饭也更为"任性":不爱吃蔬菜,就喜欢吃肉。但是人家有"本钱"啊-----以前三高,在八十多岁之后不医自愈了。现在她是家里唯一一个每天不吃一粒药的人,却所有指数正常。
人生能有这样的返老还童,真的是福气!
妈妈喜欢我做的饭菜,让我很欣慰。鸡丝面、葱油饼、家常小炒,外加每顿一大碗米饭,比我吃的多。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六个馄炖,一碗小米粥,一个鸡蛋。大家吃饭,有时候她还来一小杯啤酒。让我啧啧称奇。
有一次哥哥给了她一杯可乐,她喝了一口,点头称赞道:"这个红酒不错。"
一家人陪她吃饭,她最开心。大家逗她说话,讲年轻时的故事。说到大学时的八卦,津津乐道,把我们笑得肚子疼。而她会突然问:"我今年几岁了?"
我开玩笑,多加了十岁,在小黑板上写:103!
结果她不能理解这么大的数字。我又写:100+3.
她惊呼:"比一百大?我这么老了?该死了啊。"
妈妈喜欢帮厨:削土豆皮、刨胡萝卜丝、打鸡蛋,做得很认真。
但她最大的乐趣,还是看我们吃。
我临出发去机场,嫂子订的大闸蟹才到,哥哥赶紧蒸了一大锅,催促我吃几个。妈妈从来不吃螃蟹,于是就看着我们吃。她目光里的慈祥、疼爱、欢喜,仿佛和我记忆中她看我吃好东西的时候一摸一样,分毫未减。
可可的画很到位,这些小吃看了也很有眼福,哎,想念各色零食了。
现在还能缝一条直线的
那时候,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在日本,我所在的地方有很多栗子树,成熟后它们会从树上掉下来,我看着毛绒绒的,还用手去拿,结果把手扎了,这才知道那副毛绒绒的外皮是个假象,它坚硬无比,像刺猬一样。
因为到处都是栗子树,所以我没有买过栗子,基本上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去看有多少从树上掉下来,就去捡多少,几天后,我就会拥有一堆栗子,我不太会料理栗子,只是用小刀一点点削掉外皮,将它和小蘑菇和牛肉薄片放在一起烤一下。那时候,我不会用燃气灶,厨房做饭基本上是微波炉和烤箱,偶尔是烤盘和电水壶。
你的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那个时候。
也爱板栗炖鸡。生吃有些甜,煮熟后粉嘟嘟的,都很好吃!
可气的是卖栗子的老太太看我们喜欢,等几个小时回去再买,就贵了几块钱lol
可惜现在已经过去了栗子成熟的季节,想吃得明年了,明年我会试试看。
还有蕨菜也是,还有树莓,它们也在野外生长。再说一个可以生吃的东西,就是鸡肉。我来到日本之后,知道鸡肉可以生吃,而且还挺好吃的。还有鸡蛋,日本超市买的鸡蛋都是可以生吃的那种。
自家院子里种过板栗树,可惜没种活,所以很多年没有吃过生板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