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文艺界(文革前)谁年纪最轻,级别最高?

毛囡
楼主 (文学城)
当年文艺界(文革前)谁年纪最轻,级别最高?        我在贴“文艺界人士级别"时已提到,文艺界的一些明星,即使年龄不大,级别却不低,如27年出生的新凤霞,29年出生的郭兰英都是2级,34年出生的梅葆玖是文5级(相当于高教4级)等,而高校的教授,25年以后出生的没有评到3级以上的(包括60年代初晋升的)。原来以为29年出生的文艺2级是最年轻的了,其实还有更年轻的:见图1:2级杜近芳是34年出生的,王凤艳文艺3级是36年的,不知道3级以上还有没有更年轻的,我觉得这是最年轻的了。    
    
     贴了行政6级以上名录后,有网友对我引用的职别与定级标准的真确性有所疑问,图2可看到:茅盾(沈雁冰)行政3级,就部分说明了该标准是准确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是行政3级,很多民主人士因为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所以级别很高。如果没有相应的职位,级别就不那么高了:赵朴初,任华东民政部副部长,该职位是7-9级,赵定了9级;萨空了,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副署长,副署长是6-8级,萨是8级,见图3,图4。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50年代高等院校一、二级教授名录续(同济、南大等校) 50年代高等院校一、二级教授名录(复旦、交大等校) 50年代高等院校一、二级教授名录 (续2) 50年代高等院校一、二级教授名录(续1) 50年代高等院校一、二级教授名录
闲看花开花落
2 楼
谢谢毛兄的认真工作,同时请教几个问题

毛兄,请教几个问题
不知潘汉年,华岗在被捕前有没有评级。如有,本人觉得应为5级
听说,北大前校长陆平,和工作队队长张承先都是六级
听说,前中山医学院院长 柯麟 是六级

月城
3 楼
毛兄辛苦了

这个王凤艳不是名演员,怎么级别这么高?

毛囡
4 楼
很高兴和闲兄讨论,请进来看。

评级是52年结束的,潘汉年和华岗应该都评了级。
潘汉年是华东局社会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应是5级;华岗资历老,但因病评级时的就是山东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没有其他更高的职位,他的级别大概6级; 北大前校长陆平是8级(我看到过资料提到过),他是57年到北大,如56年在北大是能评到6级的,
陆平评级职务:华北野战军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团中央青工部部长、铁道部政治部主任是副军,司局级,定8级;
 张承先的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和华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是6-7级,按他资历(1936年5月入党)应是7级。   
柯麟中山医学院院长 应是6级,还有几位校长是6级,如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等。

谢谢闲兄的信息和讨论。

毛囡
5 楼
一些京剧演员原来级别不高,工资高,64年时戏剧演员降薪靠级,所以一些剧团的“头肩”(原来工资高)级别定的高。她们不是50年代定的
闲看花开花落
6 楼
毛兄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传世,佩服
毛囡
7 楼
这份文件供月城兄参考

她的级别高是因为是在64年定的,等于增加了8年多的资历.

 

月城
8 楼
谢谢,佩服毛囡兄的认真
萧岚
9 楼
供给制改工资制大概是54年。工资制的级别,何时开始确定?各地可能不一。

供给制改工资制大概是54年。工资制的级别,何时开始确定?各地可能不一。

 

是不是从52年就开始酝酿,54年初步确定,56年重新确定(同时中下级别高比例的普调一次?)。

 

共和国开始,南京地位高,后来下降。首任刘伯承与上海的陈毅北京的聂荣臻相当。52年初,南京地位仍比苏南区行署苏北行署略高,但都是省级。南京柯庆施江渭清,苏南陈丕显管文蔚,苏北肖望东惠裕宇。53年建江苏省,撤销苏南苏北的行署,南京改直辖市为省辖市。苏南行署松江专区的九个县划归上海市。陈丕显调上海,任第四书记,柯庆施江渭清任江苏第一第二书记,谭震林任省长,惠浴宇任南京市委书记,55年接任谭的省长。54年底,柯庆施也调上海任第一书记。这些单位及职位变迁,发生在工资制的酝酿到确定的时期,对个人的级别都有影响。同期也经历南京市,江苏省和上海市调迁的石西民和刘述周,均算省市的副职,他们的级别是什么?

 

 

公鲨
10 楼
凡某部的政治部主任都是括号副部级了,文革前部队的军级对应不上部级,肖望东是大区副,也只不过是文化部副部长
吾道悠悠
11 楼
肖望东曾任文化部代部长,但任职不到一年,

人称“短命部长”。
毛囡
12 楼
第一次评级是从51年开始到52年(8月)结束的

第一次评级是从51年开始到52年(8月)结束的,从那时到56年期间,有一部分(5级以上的基本没有变动)随职位升迁升过级(很少),57年起10级以上的再也没升迁过。石西民,刘述周都是7级。

萧岚
13 楼
在上海

他们的职位都比张春桥高,石甚至还是张的上司。张是8级?或9级?

 

至56年,13级以下的升级比例还是可观的吧。

 

谢谢你的回复。

毛囡
14 楼
张春桥是8级。谢谢你的信息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