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吃红参,羊肉,生姜,晒太阳?
秋冬吃西洋参,车前草,绿豆汤?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题目有点太笼统也太大。主要是真对阴阳平衡之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养生”之法。 个人理解,这里“养”若单纯理解成”补“就错了,说“护”或调养之意应更稳妥吧,对于一般人而言可做的,简单说,春夏万物生发,要保护“阳”即不要过于贪寒凉,否则会伤阳气。而秋冬季节应养/藏阴,不要过于贪燥热辛辣之物,多休息,就OK。 而现实中“凡人”那种真能保持/达中医里健康阴阳平衡之人实在是不多见。说来说去,无论如何“养生” 首先得了解自己的体质,身体状况为大前提。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阴阳互为消长,平衡才是健康养生之根本。 本人好奇曾跟人学过些中医,但从不敢自称懂,还请这里中医网友指正。
车前草,我也是夏天喝,因为夏天才有新鲜的车前草,还因为,大部分植物都是凉性的,就应该夏天喝,夏天体热。
圣人是夏天养阳,冬天养阴。这句话是正确的。
要养阳,夏天不是要吃助阳之物?
要养阴,冬天不是要吃助阴之物?
为什么说学中医必须系统的去学,基本都有背景上下文和成立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不会错。 还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究竟应如何解读,前提条件是什么?很多事最怕一知半解盲从跟风。 其实看科学研究论文也同样,很多单看结论也是冲突甚至相悖的,也同样得去深入了解其研究背景和其成立条件。
春夏养阳,并不是“补阳”,而是养护阳气的阳和之性,使之不骄不躁,温煦全身却又不离不弃。
秋冬养阴,也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滋阴,而是指防止体表的阴寒过于强盛,乃至逼迫阳气进一步内潜。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R68EMRO0521W23J.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0719/c404200-29415620.html
看网友这一帖: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424194.html
帖子下面我有俩跟帖。
Google搜索“冬吃萝卜夏吃姜”,有结果 515,000 条; Google搜索“夏吃萝卜冬吃姜”,有结果 678,000 条。
老李的萝卜汤,冬天吃得,夏天也吃得。
https://new.qq.com/rain/a/20231207A09CM800
从治疗的角度,可以借四季的阴阳消长顺势而为,或者说借力发力。中药是在自然范围内做功,人体吸收利用药力是有限的。
以春夏为例,阳气生发为势,阳虚为本的病,此时用药,更能突破瓶颈。这种状态就好像顺风跑,省力(少用药)或者出成绩(起沉疴)。
人就像一辆在路上跑的车,夏天是撒欢的季节,有的人马力(阳)十足,油(阴)也是满的,跑着跑着就欢脱了,气候炎热的时候,引擎过热,容易烧,那么就用绿豆汤清补凉降降温。有的人,出厂设置动力有限,又或者受损或者自然老化,跑多了跑快了容易死火(阳脱),要做的就是适当的跑,同时用外挂补充动力的不足(晒太阳喝羊肉汤)。
所以,养生别想那么多,一条原则,向内自省,保持身体的敏锐度,听身体的话好过盲从专家的话,干嘛能让身心愉悦就干嘛,吃也是一样的理。
真懂的人怎么都好办,问题是:1有些人身体有明显异常,却主观自认身体健康正常,2身体出了状况,正因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自省唉。
问题1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以下因素会影响身体出现麻木状况:
一、下意识逃避受伤的感受,不接纳。二、动物本能,掩盖自己的薄弱不展示给对方。三、感觉阈值高。
受到伤害的初级阶段,身体会给你发出警报。如果只是用药物压制症状或者忽略感受,没有修正反馈,而伤害持续,久而久之,身体的觉知会麻木,让你察觉不到痛苦,从而可以继续照常生活。没有知觉,是身体对人的应激保护。
长期伤害导致痼疾,疑难病,有经验的医师,进门的那一刻,通过外象的显现,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问诊不会象十问歌那样全面(第一次详细问诊可能只是存档需要),切脉过后问你几个关键问题确定或者调整治疗方向,很多时候这些问题看起来可能和病人当下最痛苦的症状并没有直接关联。(主诉可能只是伤害量变到质变间接引发的明显症状,而不是源头)
问题2
怎样自省?如道家所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每天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体察自己,无论是情绪上,还是身体上,不要带着价值观审视,只是作为一种存在去感受,无分别心的接受自己的一切状态,和自己和解。怎么做,自然有答案。
刚才看到版面有提到中药的分子研究,想起十多年前和一位前辈的散步闲聊。那时的我看不得人间疾苦,年轻气盛,总觉得医学的本质就应该是治病救人。前辈是学院派大拿,博导,学科带头人,十一五教材的主编。情商宕机的我问了一个很冒失的问题:中医这个路子明明是条死胡同,怎么还弄这么大的投入搞科研。他淡淡的来了一句,读到博士,该学的内容都学了,不向分子化这种高新尖的方向发展,怎么出课题?静默了一会,加了一句,任何事情,撞到南墙,自然会回头。如果你的志向只是治病,反复读那几本经典就够了。果然,几年后,各中医药大学又开始蓬勃发展经方研究室。
八年前,长辈的团队几十万卖了个专利给一个母婴平台,只是一个简单的食疗方,做成了儿童固体饮料冲剂,用来改善小儿高烧烦渴,酸酸甜甜,小孩子很爱喝。短短2年时间,老板赚了几个亿。值钱的不是方子的功效,而是方子的强大背景。学院创建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前辈在中医界的名头,科研数据的权威认证,政府的视察支持,数个光环,让一个小方子,在电商平台的运营下,成了爆款。上次探亲去看他,冒充学生跟着混饭,席间投资方正在找项目,计划黄精种植,询问他的指导意见。这一个单品的投资就是上亿,衬托得我这个海外土包子很没见中药过世面的样子。反正谁都不认识我,正好专心埋头干饭。临别,他说如果用得着他这块牌子就跟他说。可惜我不但情商低,财商也低,手握好几样他塞给我的宝贝,硬是没想过让它们的市场价值变现。。。难怪以前一个朋友说我跟钱有仇,哪会,我也很喜欢花钱的好吗?只是更爱自由,不想被利益捆绑,受制于人而已。
有时候扫一眼版面,总感觉得到你怀着赤诚的心,为中医不被理解而愤懑,其实吧,局势主宰一切,顺势而为即可。只是专业这条路上,别白费蜡给瞎子点灯。有人咒骂中医更不用理会,那只是个正在受苦的人而已。他骂一下,情绪舒缓了,也算是中医情志疗法的功德。
我是不是上年纪了?休个短假居然在吃饱喝足后回忆过往,开导小年轻,哈哈哈,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油腻爹味,赶紧打住。
生而为人,我挺臭屁的,喜欢自己的每个阶段,每一面,每一个决定,因为那就是我。希望你也是如此,好好爱护自己:)
春夏吃红参,羊肉,生姜,晒太阳?
秋冬吃西洋参,车前草,绿豆汤?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题目有点太笼统也太大。主要是真对阴阳平衡之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养生”之法。
个人理解,这里“养”若单纯理解成”补“就错了,说“护”或调养之意应更稳妥吧,对于一般人而言可做的,简单说,春夏万物生发,要保护“阳”即不要过于贪寒凉,否则会伤阳气。而秋冬季节应养/藏阴,不要过于贪燥热辛辣之物,多休息,就OK。
而现实中“凡人”那种真能保持/达中医里健康阴阳平衡之人实在是不多见。说来说去,无论如何“养生” 首先得了解自己的体质,身体状况为大前提。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阴阳互为消长,平衡才是健康养生之根本。
本人好奇曾跟人学过些中医,但从不敢自称懂,还请这里中医网友指正。
车前草,我也是夏天喝,因为夏天才有新鲜的车前草,还因为,大部分植物都是凉性的,就应该夏天喝,夏天体热。
圣人是夏天养阳,冬天养阴。这句话是正确的。
要养阳,夏天不是要吃助阳之物?
要养阴,冬天不是要吃助阴之物?
为什么说学中医必须系统的去学,基本都有背景上下文和成立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不会错。
还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究竟应如何解读,前提条件是什么?很多事最怕一知半解盲从跟风。
其实看科学研究论文也同样,很多单看结论也是冲突甚至相悖的,也同样得去深入了解其研究背景和其成立条件。
春夏养阳,并不是“补阳”,而是养护阳气的阳和之性,使之不骄不躁,温煦全身却又不离不弃。
秋冬养阴,也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滋阴,而是指防止体表的阴寒过于强盛,乃至逼迫阳气进一步内潜。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R68EMRO0521W23J.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0719/c404200-29415620.html
看网友这一帖: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424194.html
帖子下面我有俩跟帖。
Google搜索“冬吃萝卜夏吃姜”,有结果 515,000 条;
Google搜索“夏吃萝卜冬吃姜”,有结果 678,000 条。
老李的萝卜汤,冬天吃得,夏天也吃得。
https://new.qq.com/rain/a/20231207A09CM800
从治疗的角度,可以借四季的阴阳消长顺势而为,或者说借力发力。中药是在自然范围内做功,人体吸收利用药力是有限的。
以春夏为例,阳气生发为势,阳虚为本的病,此时用药,更能突破瓶颈。这种状态就好像顺风跑,省力(少用药)或者出成绩(起沉疴)。
人就像一辆在路上跑的车,夏天是撒欢的季节,有的人马力(阳)十足,油(阴)也是满的,跑着跑着就欢脱了,气候炎热的时候,引擎过热,容易烧,那么就用绿豆汤清补凉降降温。有的人,出厂设置动力有限,又或者受损或者自然老化,跑多了跑快了容易死火(阳脱),要做的就是适当的跑,同时用外挂补充动力的不足(晒太阳喝羊肉汤)。
所以,养生别想那么多,一条原则,向内自省,保持身体的敏锐度,听身体的话好过盲从专家的话,干嘛能让身心愉悦就干嘛,吃也是一样的理。
真懂的人怎么都好办,问题是:1有些人身体有明显异常,却主观自认身体健康正常,2身体出了状况,正因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自省唉。
问题1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以下因素会影响身体出现麻木状况:
一、下意识逃避受伤的感受,不接纳。二、动物本能,掩盖自己的薄弱不展示给对方。三、感觉阈值高。
受到伤害的初级阶段,身体会给你发出警报。如果只是用药物压制症状或者忽略感受,没有修正反馈,而伤害持续,久而久之,身体的觉知会麻木,让你察觉不到痛苦,从而可以继续照常生活。没有知觉,是身体对人的应激保护。
长期伤害导致痼疾,疑难病,有经验的医师,进门的那一刻,通过外象的显现,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问诊不会象十问歌那样全面(第一次详细问诊可能只是存档需要),切脉过后问你几个关键问题确定或者调整治疗方向,很多时候这些问题看起来可能和病人当下最痛苦的症状并没有直接关联。(主诉可能只是伤害量变到质变间接引发的明显症状,而不是源头)
问题2
怎样自省?如道家所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每天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体察自己,无论是情绪上,还是身体上,不要带着价值观审视,只是作为一种存在去感受,无分别心的接受自己的一切状态,和自己和解。怎么做,自然有答案。
刚才看到版面有提到中药的分子研究,想起十多年前和一位前辈的散步闲聊。那时的我看不得人间疾苦,年轻气盛,总觉得医学的本质就应该是治病救人。前辈是学院派大拿,博导,学科带头人,十一五教材的主编。情商宕机的我问了一个很冒失的问题:中医这个路子明明是条死胡同,怎么还弄这么大的投入搞科研。他淡淡的来了一句,读到博士,该学的内容都学了,不向分子化这种高新尖的方向发展,怎么出课题?静默了一会,加了一句,任何事情,撞到南墙,自然会回头。如果你的志向只是治病,反复读那几本经典就够了。果然,几年后,各中医药大学又开始蓬勃发展经方研究室。
八年前,长辈的团队几十万卖了个专利给一个母婴平台,只是一个简单的食疗方,做成了儿童固体饮料冲剂,用来改善小儿高烧烦渴,酸酸甜甜,小孩子很爱喝。短短2年时间,老板赚了几个亿。值钱的不是方子的功效,而是方子的强大背景。学院创建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前辈在中医界的名头,科研数据的权威认证,政府的视察支持,数个光环,让一个小方子,在电商平台的运营下,成了爆款。上次探亲去看他,冒充学生跟着混饭,席间投资方正在找项目,计划黄精种植,询问他的指导意见。这一个单品的投资就是上亿,衬托得我这个海外土包子很没见中药过世面的样子。反正谁都不认识我,正好专心埋头干饭。临别,他说如果用得着他这块牌子就跟他说。可惜我不但情商低,财商也低,手握好几样他塞给我的宝贝,硬是没想过让它们的市场价值变现。。。难怪以前一个朋友说我跟钱有仇,哪会,我也很喜欢花钱的好吗?只是更爱自由,不想被利益捆绑,受制于人而已。
有时候扫一眼版面,总感觉得到你怀着赤诚的心,为中医不被理解而愤懑,其实吧,局势主宰一切,顺势而为即可。只是专业这条路上,别白费蜡给瞎子点灯。有人咒骂中医更不用理会,那只是个正在受苦的人而已。他骂一下,情绪舒缓了,也算是中医情志疗法的功德。
我是不是上年纪了?休个短假居然在吃饱喝足后回忆过往,开导小年轻,哈哈哈,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油腻爹味,赶紧打住。
生而为人,我挺臭屁的,喜欢自己的每个阶段,每一面,每一个决定,因为那就是我。希望你也是如此,好好爱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