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什么?

小书童小书
楼主 (文学城)

s

                   中医是什么?

         中医是什么?但凡识字的中国人都能说上几句。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会望文生义地说“中医吗,就是中国的医术”。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中国传统的医术”。

         但这种回答只能拿80分,因为中国的传统医术不光包含中医,还有蒙医、藏医、苗医、维医等。

         其实,中医的“中”字是指汉族的“汉”字,这是因为汉医的块头比较大,被选做中国的传统医术的代表了。在日本和韩国的医书中,都用汉医和汉方来指源自中国的传统医术。

          有四五千年历史的中医博大精深,她的医书更是多到数不清。但在这汗牛充栋的医书中,咱们很少能找到“中医”这个词。

         这是因为“中医”一词在古代常常意指中等的医生,都有些讽刺的意味。比如“有病不医,可得中医” 中的 “中医” 就是用来骂人的。

         再比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这里的中医是用来衬托上医用的。

         在两百多年前的中国,如果一个学子跟他父母说,他长大之后立志学医,他爸妈大抵是明白他想干什么的。但在现在的中国,一个高三的学生再说这样的话,他父母大概率再会追问一句,你想学中医?还是学西医?

         可见“中医”一词是现代西方医术进入中国后创造出了一个新词,用来区别于西医用的。

         人吃五五杂粮,保不齐就会有个头疼脑热。生了病就得治,但在遥远的古代,先人们哪懂什么医术。不会治不等于不能治。那就摸索着瞎治呗。

         在这无数次没有理论指导的医学实践中,先人们发现有的方法是管用的。比如说。嚼嚼某种草可以治头痛,而吃某种草根能治肚子疼。这些行为和发现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神农尝百草”。

         自打聪慧无比的祖先仓吉造了字,有用的治病经验就被记录了下来,代代相传。经过漫长的积累,在春秋战国的后期,先人们就已经总结出了医学理论《黄帝内经》来指导大家怎么治病。

         当然了,这古人收集的医术不光有怎么使用草药来治病,还有怎么用扎针来治病,怎么用艾灸来治病,怎么用推拿来治病等等。只要是能治病的有用医术都会被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由此可见,中医就是个大箩筐,有用的医术都往里面装。所以,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就是中医的一个特点。

         中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多次验证的有效性,因为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经过这几千年的大浪淘沙,那些疗效不确切的,或者有错误的方法就会被中医大夫们抛弃。

         比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提倡废除兴于魏晋时期的五石散。因为这方剂的毒副作用太大了,致死致残各路人马无数。

         而与此相反的是,久经考验的方剂和方法则代代相传,被视若珍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医圣张仲景写的《伤寒论》和《金匱要略》,虽然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但仍然被当今的中医大夫视为红宝书。书中的古方依旧在临床治病救人,且效如桴鼓。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技术。虽然看起来没有西医的各种科学仪器那么高大上,但它却是几千年经验总结出来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毛主席就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大家不应该因为望闻问切太古老而歧视它。

         况且,现在的许多中医大夫也都能看懂西医的检测结果。中西医的诊断信息结合在一起,医生对疾病的理解就更充分。

          另外,在科学家和中医的共同努力下,中医的切脉技术也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切脉仪已经逐步开始实用,并被送上了太空站,用来监测航天员的身体状况。

          如果大家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医的话,就应该首先知晓一些它的基础理论。在这里,咱们不深入探究理论的内容,只说说一些理论的名称。大家就能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首先要说的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这是中医先贤把中国古代哲学运用于医学的一次实践。这是大家最常听说的中医理论,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一个。

          其次还有经络学说。这是中医大夫扎针艾灸的主要理论基础。也是中医粉和中医黑们交战最激烈的战场。随着科学家们持续的科研探索,经络的存在将会得到更多人的承认。

         另外还有气一元论学说、脏象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以及五运六气学说等等。

         但凡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来治病救人的大夫都是中医大夫。因此,开方的是中医大夫,扎针的也是中医大夫,正骨的也是中医大夫,推拿按摩的也还是中医大夫,甚至艾灸,刮痧,放血,拔罐也都是中医大夫。

         总之,中医是个极大的概念,大到一下子很难去说全了。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形容“道”是大象无形,中医也是一样。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医是中国人治病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有力保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中医西医的世纪对决 砒霜养生,了解一下? 潘金莲给中医带来的伤害 你的骨质疏松吗? 再谈中医是伪科学吗?
永远老李
我知道拉肚子的时候来点黄连素,肯定管用

这玩意,不用洋洋洒洒一大篇,谁愿意信啥就让他信就完了。谁不想信啥也别劝,爱信不信。

君子花农
信仰
T
TBz
文化
m
myquestion
与中医何关?

 

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黄柏等小檗科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由于黄连素的化学结构已经清楚,质量可受控制,因此,它属于化学药(即人们常说的西药),不能滥用。与大多数抗生素不同,黄连素是家庭可自备的非处方药。

永远老李
管用就好。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玩意儿不必天花乱坠谈理论体系,很简单的检验就是有用没用。

中医和中医信仰者背着一个沉重的真理永远正确的大包袱,有时不容易自圆其说。

e
ephd
刚好郝万山教授见过一个黄连素的故事

1958年,中国大陆,痢疾流行,非常厉害。中药治疗痢疾,黄连是一味非常有效的药物。可是黄连这个药,它的生产周期需要六年,一时全国黄连脱销,国务院就提出来,要从其他的植物中提取黄连的有效成分。

    很快就有人研究出了从三棵针这种植物中提取小檗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连素。黄连当时用于临床,年年末,59年一年,60年这一年疗效极好,对治疗痢疾疗效很好,因此有关部门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可是从61年以后,再用黄连素治疗痢疾,没有效了。这些痢疾杆菌产生了耐药,对黄连素耐药的菌株,再用黄连来治疗仍然有效。

   我们国家好些单位联合攻关用了好多年,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进一步研究它的分子结构,然后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了青蒿素,这是一个单品,也是一个新药。有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抗疟原虫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的科技奖。

   大概是三年还是四年后,我也记不清楚,又有人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奖,后面那个成果的名字是什么呢?'抗青蒿素原虫的研究',也就是说,第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原虫的研究,几年后,又有一项成果,抗青蒿素疟原虫的研究。我没有把话说颠倒吧,也就是说,青蒿素到临床上没有几年,疟原虫就产生了耐药,而且耐青蒿素的这些疟原虫对已知的抗疟药都耐药,但是再用青蒿煮水,又有效。我讲了这两个例子,我接着又说了一个例子。

   有一年我到一个农药厂去采访,那个农药厂生产杀苍蝇,杀蚊子的药。结果我在厂里的招待所里被一个蚊子叮了之后,肿得大,后来留下的痕迹三年、四年,十几年了还看得到。当时我就给他们的厂长说,我说厂长啊,你们农药厂,是专门生产杀苍蝇、杀蚊子药的,居然在厂区我被蚊子叮了,还这么大,这么痒,这么痛,我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他说郝老师,不瞒您说,我们厂刚投产五年之内,方圆二十里路没有苍蝇和蚊子,够厉害的吧,可是五年之后,我们厂区居然有了苍蝇,有了蚊子,而且这个蚊子个子特别大,苍蝇个子特别大。这个蚊子要叮人一口,这个包啊就别想一年下去。果然,我这包就留了好几年,痕迹现在还有呀。为什么?蚊子对这种药耐药,耐药以后,那就是毒蚊子。

   不是有人报道吗,有个人被毒蛇叮了一口,他非常紧张,被毒蛇咬了会要命的,结果他自己没事,回头找那条蛇,那条蛇一翻肚死了,怎么回事?这个人本身长期在氢氰酸这种工厂里工作,他慢性的接触,如呼吸啊,他血液里的毒比毒蛇的毒还要厉害。我讲完这几件事情之后,黎念之院士明白了,他说中药之所以几千年以来不被淘汰,就是因为他是复合成分,你把它提纯了,当时效果可能很好,但是它很快就会被淘汰,就像打拳一样。

   黎念之教授的例子举得非常生动,你总是这一招,对方就防住你了,如果是无招无式,迷宗拳无招无式,对方很难防,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复合成分,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那更是复合的成分,这种复杂性,我们现代的科技还研究不了,就连我们世界上化学界的学科领头人黎念之教授,他对一个复方的成分在研究上,他都感到非常头痛。

    他听完我的这一段解说之后,回去完全放弃了用他的最先进的提纯手段研究中药的计划。今年春天他又来了,又是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他这次来主要是找我看病,不再提用那种方法,研究中药的事情了。

e
ephd
这样说不对,不信中医岂不是没文化

中医不过是一种医疗上的选择,对某些人是第一选择,对某些人则是第二选择。

我个人认为有第二选择总归是好的。你不是这个专业领域的,可能你见不到没有第二选择的病人被第一选择霍霍到那种生不如死的状态。第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就相当于半条命和余生的希望。 

我作为一个医疗从业者,很荣幸凭借我的专业能力改变过数个人的人生轨迹。自从我改变第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之后,心中再无选择上的偏见,生命无价。作为一棵并不是很大的树,我也希望能够让更多不同的鸟可以栖息,作为一个大夫夫复何求?

 

T
TBz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T
TBz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

同理,蒙古大夫,阿育吠陀医,还有跳大神,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是这理吧?

 

 

玻璃坊
宗教
'
''''''
蒙医,阿育吠陀医各有其擅长治疗的病症。如果非要把这些医术跟跳大神跟相提并论,那西医也未尝不可。
6
6thsense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注重五脏六腑的强健,对老年人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