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的研读了一下斯多葛主义倡导的生活准则和做事方式,我也同样找到了几乎百分百的共鸣。
他们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状态,一种跟自己的和谐共处。而对于外部世界任何发生任何改变,都应该说yes。接受这个生活安排给你的任何命运,以达到能够专心于“深层次的我”。如果接受任何状况,那么这个世界会引导你走向真理,相反如果处处不接受处处反抗抱怨,那么你就会被卷入越来越糟的深渊。
以上是我粗浅的个人理解。这种做事方式非常的合理,也跟当前很流行的“臣服”完全一致。
所以,我认为你的方向是对的,虽然这背后的道理没有涉及,但是行为准则是完全的正确的。而这背后的道理(为何要这样做?)没有必要了解。当然了解了也没坏处。
不少哲学,宗教,都有类似的指导。
如果结合斯宾诺莎的上帝概念,则让人自觉接受。
基督教也一样,但因为更容易接受,逐渐取代了Stoicism。
这篇基督教徒的文章和下面的视频,其实也是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What Punishments of God Are Not Gifts?’
最重要的就是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健康,其次是财富和跟家人的和谐关系。
看到你在大千的帖子了。牛市里需要熊,在某种条件下是越多越好。听说过Climbing the Wall of Worry吧?呵呵。当这些熊熊开始转牛了,才是牛牛该小心的时候;类似的,猛牛之类的一兴奋、一唱歌、一晒盈利、一数万(跌的时候亏多少万就蔫了,不吱声了。),牛牛就要倒霉,屡试不爽,就不能淡定一点,静静地挣钱?难道这些人不能从自己以往的过失里学会什么吗?人性如此难以改变?现实很残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真的看问题角度不同。
就是在滋养大脑,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就是内心世界丰富以后,世界观也会发生改变,不会人云亦云,眼光会放得长远,心胸也会开阔,人会自然变得气定神闲,从容淡定。
Appreciate,的意思是,欣赏,理解,看清楚前因后果。
就像牛顿欣赏那个砸在头上的苹果,不过他也不会一而再地躺在树下等苹果砸。
而佛教(或其他宗)“要欣赏的、要看清楚的”也不过是内心的过程,比物理世界更深。但也不是为了吃苦、等苹果砸。虽然砸一下也可能领悟点东西。
不过真正要欣赏心理过程,那还是要做实验的,浅层心理实验就理解浅层问题,深层心理实验就理解深层心的问题。
像观自在菩萨深入到照的程度,那就彻底理解心的问题。
======
不过我理解,到深入后,“内心的状态”和“觉照”还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是所谓的禅定和解脱不同。。。
禅定强调“状态”,或者搭建实验平台;而觉照解脱,强调的是最终的看清楚(照见)。
不过这可能是一个需要长期渐渐看清楚的过程。。。
我仔细的研读了一下斯多葛主义倡导的生活准则和做事方式,我也同样找到了几乎百分百的共鸣。
他们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状态,一种跟自己的和谐共处。而对于外部世界任何发生任何改变,都应该说yes。接受这个生活安排给你的任何命运,以达到能够专心于“深层次的我”。如果接受任何状况,那么这个世界会引导你走向真理,相反如果处处不接受处处反抗抱怨,那么你就会被卷入越来越糟的深渊。
以上是我粗浅的个人理解。这种做事方式非常的合理,也跟当前很流行的“臣服”完全一致。
所以,我认为你的方向是对的,虽然这背后的道理没有涉及,但是行为准则是完全的正确的。而这背后的道理(为何要这样做?)没有必要了解。当然了解了也没坏处。
不少哲学,宗教,都有类似的指导。
如果结合斯宾诺莎的上帝概念,则让人自觉接受。
基督教也一样,但因为更容易接受,逐渐取代了Stoicism。
这篇基督教徒的文章和下面的视频,其实也是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What Punishments of God Are Not Gifts?’
最重要的就是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健康,其次是财富和跟家人的和谐关系。
看到你在大千的帖子了。牛市里需要熊,在某种条件下是越多越好。听说过Climbing the Wall of Worry吧?呵呵。当这些熊熊开始转牛了,才是牛牛该小心的时候;类似的,猛牛之类的一兴奋、一唱歌、一晒盈利、一数万(跌的时候亏多少万就蔫了,不吱声了。),牛牛就要倒霉,屡试不爽,就不能淡定一点,静静地挣钱?难道这些人不能从自己以往的过失里学会什么吗?人性如此难以改变?现实很残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真的看问题角度不同。
就是在滋养大脑,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就是内心世界丰富以后,世界观也会发生改变,不会人云亦云,眼光会放得长远,心胸也会开阔,人会自然变得气定神闲,从容淡定。
Appreciate,的意思是,欣赏,理解,看清楚前因后果。
就像牛顿欣赏那个砸在头上的苹果,不过他也不会一而再地躺在树下等苹果砸。
而佛教(或其他宗)“要欣赏的、要看清楚的”也不过是内心的过程,比物理世界更深。但也不是为了吃苦、等苹果砸。虽然砸一下也可能领悟点东西。
不过真正要欣赏心理过程,那还是要做实验的,浅层心理实验就理解浅层问题,深层心理实验就理解深层心的问题。
像观自在菩萨深入到照的程度,那就彻底理解心的问题。
======
不过我理解,到深入后,“内心的状态”和“觉照”还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是所谓的禅定和解脱不同。。。
禅定强调“状态”,或者搭建实验平台;而觉照解脱,强调的是最终的看清楚(照见)。
不过这可能是一个需要长期渐渐看清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