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总和我们老板共同创作的那部大型新编历史剧获得国家级编剧大奖,大家在一个饭店欢聚一堂举杯同庆。酒桌上朱总坐在我旁边。我平时爱吃翠黄瓜,那天正好有一盘,一根黄瓜横切一刀竖切两刀,拼盘很精致。我拿起一块咬了一口,放下又去吃别的。后来被味道更鲜美的菜肴填满了肚子,那半块黄瓜将要被我遗弃。朱总侧过脸温和地问了一句:“不吃了?”“我饱了。”我说。朱总拿起我盘子里那残留的半块黄瓜毫不迟疑地放进了嘴里。像邻家大哥哥那般亲切,只是没念“粒粒皆辛苦”的咒。有点小小的感动。
朱总后来从报社调到了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虽是平调但头衔似乎更光鲜些,成了我们的顶头上司。有一阵子我在我们局里为情所困,进退维谷,一向不求人的我向朱总发出了求救信号,想调到报社去,安安静静做个编辑。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我来说就躲开了纷扰。谁知我满怀希望去求他,他除了塞给我一叠子信外,对我的请求一口回绝,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们单位比较适合你。”气的我几个月都不想理他。多少年的朋友知己,多少年的灵魂交流,连这点小事都不给我办,哼!离了你这歪脖子树照样吊死人。
对朱总失望至极,玻璃心哗啦啦碎了一地。后来就一心想出国,想离开那个坏境。国外有至亲,手续办的很顺利。临走前去宣传部办事,想想还是去向朱总告个别。他闻听我要走十分惊讶,确认我不是开玩笑后一再挽留,允诺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助我一臂之力。。晚了,木已成舟。看着朱总怅然若失、沮丧的神情,心中掠过一丝报复的快感。
出国前整理认识朱总八年里给我的所有来信,保险柜里塞了满满两抽屉。曾经问过他:“为什么给我写信?”他沉思片刻回答:“为什么?什么是什么?不为什么,为你,为我。”他的话有时我似懂非懂,也不求甚解。精挑细选出十多封随身携带,剩下的横下心来付之一炬。毕竟将来落到别人手里是怎么也解释不清的。
出国十多年后才第一次回国探亲,打电话邀请朱总共进晚餐。年近七十的朱总对我已不再构成威胁,这顿晚餐是我欠他的,二十多年了。朱总没有太大变化,腰板笔挺,风采依旧,只是头发花白了,目光还是那么深邃而温和。
饭桌上问起他当年为什么不肯帮我去报社?朱总目光看向窗外,好像穿越回到十多年前,吐出个烟圈儿,缓缓说道:“那时报社几股势力错综复杂,角逐总编的职位,我调到宣传部其实是被人排挤出来给架空的。更不想你去趟那汪浑水。”“当时你怎么不解释呢?”“解释什么?成王败寇,我不习惯论人是非,宁肯让你误会。”
人的第六觉感都很厉害的,朱总说当年就觉察到我们老板对我很好。是啊,好到给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无尽的困扰和烦恼。朱总说:“那个人并不坏,就是拒绝了他也不会怎么样。”我想说:“不是所有男人都跟你一样,清醒又克制,那是为什么我们至今还来往。”但没说出口,只说:“人在事中迷,有谁能看得透呢?当时觉得就要天塌地陷了,一心想换个生存环境。好在出去了又是一个天宽地阔。”
朱总说,我的突然离去是他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灵感枯竭,热情消退,沉寂了两三年才又重新拿起笔。“怎么又振作了?遇到了新的灵魂知音?”我醋意十足地开玩笑。他深深地剜了我一眼,牙缝里迸出几个字:“还是那么损!贬我就是贬你自己。”
一顿饭吃了近三个小时,饭店要打烊了。家事国事天下事,十年分别又重逢,多少酸甜苦辣尽在这一壶浊酒中。
出了饭店,握手道别,我情不自禁地给了朱总一个轻轻的拥抱。这是认识他二十多年后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肌肤相亲。
朱总微笑着站在饭店门外闪烁的灯光里,目送我一步一回头登上出租车,挥手告别。又哪里知道,那一别竟成了永别!
四年前那次回国日程排的紧,只跟朱总通了一次电话。电话中听出他口齿不清,我还开玩笑:“几年不见,老掉牙了吗?”朱总哈哈大笑:“真的!掉了两颗门牙,安了假牙,在家里也不想戴。”但他表示身体很好,我说:“等着我,下次回去再找你喝酒聊天。”
他还生活在八、九十年代,不玩微博,不写博客,不用微信,依然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地爬格子。联系他很不方便。
上周突然接到朱总死讯,十分震惊。
我对着苍茫的夜空问:“你是不是还因为我的突然出国还耿耿于怀?是不是故意报复我?可我走再远终究还是要回来的,你就真的走了吗?你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你知不知道?”
想对他说:“以后我不再叫你朱总了,叫你大斌,叫你朱朱,再为你点上一支香烟,好让你在袅袅升起的轻烟中看到我,继续你的创作。。”
现代科技这么发达,还没听说谁有能力跟那个世界通信息。从今以后是再也收不到他的来信了。
呜呼,大洋彼岸少了一个真情等我归来的灵魂挚友,这个世上最懂我的那个人真的走了。
未来的人生路我的灵魂将踽踽独行。。
(完)
【小说】为灵魂挚友一哭(上)
【小说】为灵魂挚友一哭(中)
朱还问那些信的下落,我说放在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放心,我就是穷困潦倒三餐不继也不会用那些信敲诈你。。。
尤其是人熟了,喜欢怼。。
我女儿、儿子又都是这样的。。很羡慕你的亲子关系。
昨天那篇《多余的灵魂》是看了鲁冰花的这个故事而后写的。男主角有太多的灵魂,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安放,如飞鸟不停寻找一个栖息之处。它是飞向天空的羊毛,变成了白云,漂浮在空无里,想念的时候,落下来,化成雨,轻轻敲打窗前屋檐下,那颗丁香花…
谢谢鲁冰花分享。
歌也好听,喜欢。在网上玩,曾有一段时间自称“狐狸精”,言必称“本狐”,很久以前了。。
而是一段有默契有共鸣的精神上曾有过的互相陪伴,是故事里的“朱总”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我”的清澈透亮,不以名利为目标。
这么美好的一种互相陪伴,随缘而起,缘尽则散,从未走到丑陋的一面。这不是很幸运很难得的吗?
我愿意把此文理解成对朱总这样温润君子的celebration, 是朱总和我曾有过的精神默契的celebration.
此后纵然千千阙歌,绝不可使“我”更欣赏。此后纵是千千晚星,有这份情谊在心间,那就不是独行。
不说你平时看的书,连我的拙文你都能读出如此深意,这段评论写的很美,理解很独到,用词恰到好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正是朱总在我心中的形象,我怎么没想到呢?只在以前写我父亲时用到过“温润如玉”这个词,看起来还是感情没到。。
还是有些悲伤的,毕竟那个人没了。
不是蝴蝶飞不过沧海,而是沧海那边没了等待。。
谢谢你糯米,有你可以交流真好。
朱总把冰花当做灵魂挚友,感觉冰花把朱总当做好朋友,没有上升到灵魂的高度 :-)
一生都无法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大斌和冰花是幸运的,但还是留下悲伤、遗憾。。。
我们无法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常常是“相见恨晚”,要面对现实、要挑战世俗。。。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所思隔云端,奈何凡肉身。最后是身心俱疲、爱而不得。七夕快到了,贴首秦观的词应个景,也安慰一下冰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高山流水遇知音真的不易。。谢谢百合,我像在哪里见过你?
纪实小说几分感人,然而两人在灵魂上并无真交集。半君子半怂人的老男人自设了一个红颜知己倾诉对象,而女事主的回应和投入完全不成比例,包括此文对比数百封信。。。而且,次公在宣传口终其一生,无论何等才华与作品,很遗憾均价值。。。RIP
纪实小说文笔感人,然而两人在灵魂上并无真交集。半君子老男人自设了一个红颜知己倾诉对象,而女事主的回应和投入完全不成比例,包括此文对比他的数百封信。。。另外,不想冒犯,但此公在宣传口终其一生,无论何等才华与作品,很遗憾均无价值。。。RIP
是,朱总一封信上就说:我若爱你,又与你何涉?
是我太传统,为人太拘谨。那些年他帮了我不少,甚至我工作上遇到难解的麻烦,他三言两语点拨一下就茅塞顿开。。行文仓促、言不达意,也许以后再改改。
再次谢谢你留言,坦率说出看法。
回复了你的悄悄话。对不起,这些天心里不爽,说话很冲。。请原谅。
朱总和我们老板共同创作的那部大型新编历史剧获得国家级编剧大奖,大家在一个饭店欢聚一堂举杯同庆。酒桌上朱总坐在我旁边。我平时爱吃翠黄瓜,那天正好有一盘,一根黄瓜横切一刀竖切两刀,拼盘很精致。我拿起一块咬了一口,放下又去吃别的。后来被味道更鲜美的菜肴填满了肚子,那半块黄瓜将要被我遗弃。朱总侧过脸温和地问了一句:“不吃了?”“我饱了。”我说。朱总拿起我盘子里那残留的半块黄瓜毫不迟疑地放进了嘴里。像邻家大哥哥那般亲切,只是没念“粒粒皆辛苦”的咒。有点小小的感动。
朱总后来从报社调到了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虽是平调但头衔似乎更光鲜些,成了我们的顶头上司。有一阵子我在我们局里为情所困,进退维谷,一向不求人的我向朱总发出了求救信号,想调到报社去,安安静静做个编辑。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我来说就躲开了纷扰。谁知我满怀希望去求他,他除了塞给我一叠子信外,对我的请求一口回绝,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们单位比较适合你。”气的我几个月都不想理他。多少年的朋友知己,多少年的灵魂交流,连这点小事都不给我办,哼!离了你这歪脖子树照样吊死人。
对朱总失望至极,玻璃心哗啦啦碎了一地。后来就一心想出国,想离开那个坏境。国外有至亲,手续办的很顺利。临走前去宣传部办事,想想还是去向朱总告个别。他闻听我要走十分惊讶,确认我不是开玩笑后一再挽留,允诺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助我一臂之力。。晚了,木已成舟。看着朱总怅然若失、沮丧的神情,心中掠过一丝报复的快感。
出国前整理认识朱总八年里给我的所有来信,保险柜里塞了满满两抽屉。曾经问过他:“为什么给我写信?”他沉思片刻回答:“为什么?什么是什么?不为什么,为你,为我。”他的话有时我似懂非懂,也不求甚解。精挑细选出十多封随身携带,剩下的横下心来付之一炬。毕竟将来落到别人手里是怎么也解释不清的。
出国十多年后才第一次回国探亲,打电话邀请朱总共进晚餐。年近七十的朱总对我已不再构成威胁,这顿晚餐是我欠他的,二十多年了。朱总没有太大变化,腰板笔挺,风采依旧,只是头发花白了,目光还是那么深邃而温和。
饭桌上问起他当年为什么不肯帮我去报社?朱总目光看向窗外,好像穿越回到十多年前,吐出个烟圈儿,缓缓说道:“那时报社几股势力错综复杂,角逐总编的职位,我调到宣传部其实是被人排挤出来给架空的。更不想你去趟那汪浑水。”“当时你怎么不解释呢?”“解释什么?成王败寇,我不习惯论人是非,宁肯让你误会。”
人的第六觉感都很厉害的,朱总说当年就觉察到我们老板对我很好。是啊,好到给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无尽的困扰和烦恼。朱总说:“那个人并不坏,就是拒绝了他也不会怎么样。”我想说:“不是所有男人都跟你一样,清醒又克制,那是为什么我们至今还来往。”但没说出口,只说:“人在事中迷,有谁能看得透呢?当时觉得就要天塌地陷了,一心想换个生存环境。好在出去了又是一个天宽地阔。”
朱总说,我的突然离去是他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灵感枯竭,热情消退,沉寂了两三年才又重新拿起笔。“怎么又振作了?遇到了新的灵魂知音?”我醋意十足地开玩笑。他深深地剜了我一眼,牙缝里迸出几个字:“还是那么损!贬我就是贬你自己。”
一顿饭吃了近三个小时,饭店要打烊了。家事国事天下事,十年分别又重逢,多少酸甜苦辣尽在这一壶浊酒中。
出了饭店,握手道别,我情不自禁地给了朱总一个轻轻的拥抱。这是认识他二十多年后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肌肤相亲。
朱总微笑着站在饭店门外闪烁的灯光里,目送我一步一回头登上出租车,挥手告别。又哪里知道,那一别竟成了永别!
四年前那次回国日程排的紧,只跟朱总通了一次电话。电话中听出他口齿不清,我还开玩笑:“几年不见,老掉牙了吗?”朱总哈哈大笑:“真的!掉了两颗门牙,安了假牙,在家里也不想戴。”但他表示身体很好,我说:“等着我,下次回去再找你喝酒聊天。”
他还生活在八、九十年代,不玩微博,不写博客,不用微信,依然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地爬格子。联系他很不方便。
上周突然接到朱总死讯,十分震惊。
我对着苍茫的夜空问:“你是不是还因为我的突然出国还耿耿于怀?是不是故意报复我?可我走再远终究还是要回来的,你就真的走了吗?你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你知不知道?”
想对他说:“以后我不再叫你朱总了,叫你大斌,叫你朱朱,再为你点上一支香烟,好让你在袅袅升起的轻烟中看到我,继续你的创作。。”
现代科技这么发达,还没听说谁有能力跟那个世界通信息。从今以后是再也收不到他的来信了。
呜呼,大洋彼岸少了一个真情等我归来的灵魂挚友,这个世上最懂我的那个人真的走了。
未来的人生路我的灵魂将踽踽独行。。
(完)
【小说】为灵魂挚友一哭(上)
【小说】为灵魂挚友一哭(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小说】为灵魂挚友一哭(下) 【小说】为灵魂挚友一哭(中) 【小说】为灵魂挚友一哭(上) 【周末一笑】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迷失
朱还问那些信的下落,我说放在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放心,我就是穷困潦倒三餐不继也不会用那些信敲诈你。。。
尤其是人熟了,喜欢怼。。
我女儿、儿子又都是这样的。。很羡慕你的亲子关系。
昨天那篇《多余的灵魂》是看了鲁冰花的这个故事而后写的。男主角有太多的灵魂,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安放,如飞鸟不停寻找一个栖息之处。它是飞向天空的羊毛,变成了白云,漂浮在空无里,想念的时候,落下来,化成雨,轻轻敲打窗前屋檐下,那颗丁香花…
谢谢鲁冰花分享。
歌也好听,喜欢。在网上玩,曾有一段时间自称“狐狸精”,言必称“本狐”,很久以前了。。
而是一段有默契有共鸣的精神上曾有过的互相陪伴,是故事里的“朱总”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我”的清澈透亮,不以名利为目标。
这么美好的一种互相陪伴,随缘而起,缘尽则散,从未走到丑陋的一面。这不是很幸运很难得的吗?
我愿意把此文理解成对朱总这样温润君子的celebration, 是朱总和我曾有过的精神默契的celebration.
此后纵然千千阙歌,绝不可使“我”更欣赏。此后纵是千千晚星,有这份情谊在心间,那就不是独行。
不说你平时看的书,连我的拙文你都能读出如此深意,这段评论写的很美,理解很独到,用词恰到好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正是朱总在我心中的形象,我怎么没想到呢?只在以前写我父亲时用到过“温润如玉”这个词,看起来还是感情没到。。
还是有些悲伤的,毕竟那个人没了。
不是蝴蝶飞不过沧海,而是沧海那边没了等待。。
谢谢你糯米,有你可以交流真好。
朱总把冰花当做灵魂挚友,感觉冰花把朱总当做好朋友,没有上升到灵魂的高度 :-)
一生都无法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大斌和冰花是幸运的,但还是留下悲伤、遗憾。。。
我们无法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常常是“相见恨晚”,要面对现实、要挑战世俗。。。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所思隔云端,奈何凡肉身。最后是身心俱疲、爱而不得。七夕快到了,贴首秦观的词应个景,也安慰一下冰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高山流水遇知音真的不易。。谢谢百合,我像在哪里见过你?
纪实小说几分感人,然而两人在灵魂上并无真交集。半君子半怂人的老男人自设了一个红颜知己倾诉对象,而女事主的回应和投入完全不成比例,包括此文对比数百封信。。。而且,次公在宣传口终其一生,无论何等才华与作品,很遗憾均价值。。。RIP
纪实小说文笔感人,然而两人在灵魂上并无真交集。半君子老男人自设了一个红颜知己倾诉对象,而女事主的回应和投入完全不成比例,包括此文对比他的数百封信。。。另外,不想冒犯,但此公在宣传口终其一生,无论何等才华与作品,很遗憾均无价值。。。RIP
纪实小说文笔感人,然而两人在灵魂上并无真交集。半君子老男人自设了一个红颜知己倾诉对象,而女事主的回应和投入完全不成比例,包括此文对比他的数百封信。。。另外,不想冒犯,但此公在宣传口终其一生,无论何等才华与作品,很遗憾均无价值。。。RIP
纪实小说文笔感人,然而两人在灵魂上并无真交集。半君子老男人自设了一个红颜知己倾诉对象,而女事主的回应和投入完全不成比例,包括此文对比他的数百封信。。。另外,不想冒犯,但此公在宣传口终其一生,无论何等才华与作品,很遗憾均无价值。。。RIP
是,朱总一封信上就说:我若爱你,又与你何涉?
是我太传统,为人太拘谨。那些年他帮了我不少,甚至我工作上遇到难解的麻烦,他三言两语点拨一下就茅塞顿开。。行文仓促、言不达意,也许以后再改改。
再次谢谢你留言,坦率说出看法。
回复了你的悄悄话。对不起,这些天心里不爽,说话很冲。。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