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太功利的大都会
“那华月现在好吗?”我问。其实我心里想知道的是:“贺先生你跟华月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不像普通朋友啊?”
泰德思索了一下,“薛姨你没去过纽约,要说清华月的现状需要先介绍一下大背景。很多东方人去纽约旅游的时候,最大的感慨是——也就那么回事儿啊?高楼林立但都比较陈旧,地铁破破烂烂臭气熏天,还不及好多东方一线城市繁华。他们只有在当地生活一个阶段才能体会到,纽约的国际大都会地位是靠它的金融运作和文化艺术来奠定的,而这两者往往占据了社会的两个极端。”
说到这里,泰德双手做外分之势。
“富有与贫穷?”我问。
“对,不过需要澄清的是,我们现在不是在讨论贫富分化。纽约的穷富群体比起其他国际大都市,例如中部的芝加哥,略有不同。一般说来,贫富决定一个人的阶层,穷人常常会自惭形秽,时刻向往过富人的生活。然而在纽约这样的艺术之都,我们不能拿经济状况来揣摩一个人。很多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他们根本不愿意成为银行家或房地产商,宁可为艺术贫穷一辈子。在他们看来,把大好的生命和创造力浪费在挣钱上,这一辈子就白活了。”
原来如此啊,我笑了,这番话果然只有熟悉纽约的人才能说得出。
泰德接着说:“比如曼哈顿唐人街以北的几条路上,固然能见到传统的无家可归者,也就是你们说的‘要饭的’,冬天挑块有热气出口的地面睡觉,一身臭味。可时不时也会碰到打扮体面的画家、音乐家露宿街头,他们或者住不起纽曼哈顿昂贵的酒店,或者就是想省点儿钱,觉得实在没必要把原本可以买油彩画布的钱花在酒店上,他们不在乎路人怎么看。”
“明白了,”我说,“这些人就是奔着艺术来的。”
“对,除了这些短期交流访问的,据估计整个纽约市区有五六万名常住艺术家。这些艺人早些年还能住曼哈顿东村纽约大学附近,后来那里房价飙升,只能往外围搬迁。有意思的是,十几年前有家名叫两棵树的房地产公司盯上了这些艺术家,想出一种‘双赢’方案。
“那时这家公司刚好在布鲁克林某区有块很烂的地皮,房子盖好了也没人买,卖出去也挣不回成本。于是就跟这些艺术家们签合同,有两年、五年十年的,以极低的价格把楼层租给艺术家们做工作室。便宜到什么程度呢?每平房英尺只要六美金。不是一个月啊,是一年六美金,五百尺的公寓平均下来月租才二百来块。同时还替艺术家们打广告,请民众周末来这些工作室免费参观作品。”
是吗?我心道,这对那些原本居无定所且没机会开个人画展的民间艺术家们来说,无异于天堂啊。问:“后来呢?”
“十年不到,整个社区换了个样。原本萧条的大街上都是人,各种餐厅啊、时装店的,全跟过来了。别的地产公司也有样学样,纷纷跑到附近盖房子搞艺术,结果就把布鲁克林的顿波区生生搞成了艺术中心。最后房价也涨上去了,两棵树赚得盆满钵满,生意越做越大,真的实现了双赢。”
“贺先生,”我感慨地长出一口气,“不是我崇洋媚外,纽约的模式在我们这里就复制不了。自古以来人分三六九等,时代变了这当中的等级也跟着调整,比如商人连升几级,但歧视链永远在。你想搞艺术可以,成名成腕,卖出去天价名画,你就是值得尊重的人,别人一口一个‘老师’。可要是连画都卖不出去,买不起房子还要坚持搞艺术的,这叫不务正业,多半连老婆都娶不上。至于房地产商们,呵呵,看重的就是眼前利益,十几年后房子没塌没裂缝的已经算良心商人喽!”
我二人笑了一会儿,泰德主动重牵话头:“现在说回华月。顿波区的房价涨上来后,两棵树这家公司回复了正常营业。但是每年拿出五万英尺的空间,专门资助那些有天赋、有潜能的艺术家。想要申请这些低息工作室的艺术家们,需要展现其代表作,此外还需要有参加画展的历史。”
第22章 娘家人
画展?我在心里寻思,艺术家多着了,能自己举办或者参加团体举办的画展,这里面恐怕少不了要泰德出力吧?
“总之,认识了华月之后,”泰德的脸上流露出旖旎的神色,我不好说那是羞涩还是幸福,“我觉得她不应当像普通移民那样一辈子打苦工,然而要想被认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找了位资历老的前辈请教,他当时是这么说的。在艺术界、甚至科学界里,‘师承’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无师自通,但是如果你拜上名师,加入某一个流派的话,就会有机会得到各种稀缺资源。
“就像汉语中常说的社会关系,各种师爷、师叔、师姐一大堆,有了这些connections,你的成长之路会容易得多。然而以华月当时的状况,没有钱去请私人教师,人家也不见得愿意收她。”
“那这事儿最后怎么解决的?”我问。
“这事儿可以说是她自己解决的。她后来考上了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分校,半工半读。那间学校的艺术系是相当有名的,油画、素描专业等在全美能排前十。每个学期末都给学生展览作品的机会,还能参加各种外部组织的竞赛。几个教过她的老师都对她青眼有加,当然也是华月自己争气,校内校外拿过多个奖项了。”
真的?上了美国的大学了?这我可没想到。“可是,华月她没有身份也能上大学?”而且高中都没读完,最后这点我没提,但是泰德当然也想到了。
“在我们那里,没有高中文凭的可以去考GED,也就是普通同等学历证书来申请大学。至于身份,最近这些年只要是住在纽约市的居民,无论移民状态都可以申请‘市民卡’。这张卡虽然不同于身份认证,但可以用来开银行账户,去公共图书馆借书,上本市的公立大学。”
这样啊?那看来华月一步步走上正途了,真替她高兴!想想还是因为我的画像她才结识了面前这个文雅又有爱心的男人,只是……
泰德扭头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我想他终于要说到我关心的那件事上了。
“我很喜欢华月,也能感受到她对我的好感,于是某天我就买了戒指,信心满满地去求婚,结果被拒了。”
“啊?”我没忍住,尖叫一声。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只得傻乎乎地笑起来。要说华月这种没身份的女孩,别说遇上泰德这种仪表堂堂的大好青年了,半老头子的恐怕都有不少从了的。
“当时她是这么对我说的——婚姻不同于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虽然有不少夫妻是这么做的。她认为婚姻的底线是两个人坦诚无保留地互相信任,做不到这点,其他的一切如同泥潭上盖房子。她说她也喜欢我,但看得出来,我心中有顾虑。”
“那贺先生你是不是真的有顾虑?”我没问顾虑是啥,因为我知道顾虑是和华月在我夜店工作的经历有关。以我的经验,对这点完全不介意的男性基本上不存在,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寻花问柳过。东西方都一样。
“是有的,”泰德诚恳地说,“通过这两年的接触,我确信她是个美好、上进又自爱的女孩。然而我有同事在十几年前来东莞出过差,他说那里的夜店小姐大部分都会出台,就算不出台的平时也少不了给客人搂搂抱抱、摸下大腿什么的。这个念头在我心里赶走了又回来,挥之不去。华月那么细心的女孩,当然能看出来。”
难得的不是她看出来,我在心里说。很多女孩在这种情况下,看出来也假装看不出来。华月好样的!
“碰巧又要来中国出差,疫情后头一回跨过大洋,这次的主题是娱乐服务业近十年的发展与变迁。华月向我推荐了你,她说你有头脑、爱思考、且能说会道,会是个理想的采访对象。同时也希望我能从你那里侧面了解她的过去,算是公事私事一起办了。”
说到这里,泰德站起身,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所以我必须感谢你,薛姨,你不是老师却教会了我很多。这次的采访不仅让我超出预期地完成了工作,也解开了我心头的结。”
原来是这么回事!真相大白后我百感交集,站起身对泰德说:“不客气贺先生,我也要谢谢你帮了华月的大忙。能遇上你是她命好,否则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见泰德冲我伸出右手,我也结束性地伸手和他握手。没料到他的左臂继而绕到我背后,给了我一个热烈的拥抱。
“薛姨,你说过曾经作为岚珠的娘家人出席她的婚礼,你也是华月和我的娘家人。她父母暂时去不了美国,能请你明年去参加我们的婚礼吗?费用由我俩来出。”
“这个、美国我可去不了,一句英语也不懂,”我手足无措地说,“但我真的为你们高兴啊,祝愿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美满!”
“谢谢薛姨,你来不了我们能理解,不过今晚的晚饭要找个好地方吃。早上那个电话是华月打来的,让我问候你,并且替她好好请你吃一顿饭。”
(全文终)
但是还是被资本利用了,不过这个利用是双赢
可是一个女人只要有一次不幸,就是一辈子钉死在耻辱柱上。
潘玉良的故事中在民国,那时候人们好像比现在宽容。
白男就在乎他自己的钱,结婚的时候先考虑好离婚时不受损失
我的下一个中篇就会写到实打实要走捷径的,请多提看法
一样受过训练才能做到了不同的故事了
出卖肉体。听说好几十年前就开始了。
的翻身喝逆袭开心。没看够,就这么完了?
第21章 不太功利的大都会
“那华月现在好吗?”我问。其实我心里想知道的是:“贺先生你跟华月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不像普通朋友啊?”
泰德思索了一下,“薛姨你没去过纽约,要说清华月的现状需要先介绍一下大背景。很多东方人去纽约旅游的时候,最大的感慨是——也就那么回事儿啊?高楼林立但都比较陈旧,地铁破破烂烂臭气熏天,还不及好多东方一线城市繁华。他们只有在当地生活一个阶段才能体会到,纽约的国际大都会地位是靠它的金融运作和文化艺术来奠定的,而这两者往往占据了社会的两个极端。”
说到这里,泰德双手做外分之势。
“富有与贫穷?”我问。
“对,不过需要澄清的是,我们现在不是在讨论贫富分化。纽约的穷富群体比起其他国际大都市,例如中部的芝加哥,略有不同。一般说来,贫富决定一个人的阶层,穷人常常会自惭形秽,时刻向往过富人的生活。然而在纽约这样的艺术之都,我们不能拿经济状况来揣摩一个人。很多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他们根本不愿意成为银行家或房地产商,宁可为艺术贫穷一辈子。在他们看来,把大好的生命和创造力浪费在挣钱上,这一辈子就白活了。”
原来如此啊,我笑了,这番话果然只有熟悉纽约的人才能说得出。
泰德接着说:“比如曼哈顿唐人街以北的几条路上,固然能见到传统的无家可归者,也就是你们说的‘要饭的’,冬天挑块有热气出口的地面睡觉,一身臭味。可时不时也会碰到打扮体面的画家、音乐家露宿街头,他们或者住不起纽曼哈顿昂贵的酒店,或者就是想省点儿钱,觉得实在没必要把原本可以买油彩画布的钱花在酒店上,他们不在乎路人怎么看。”
“明白了,”我说,“这些人就是奔着艺术来的。”
“对,除了这些短期交流访问的,据估计整个纽约市区有五六万名常住艺术家。这些艺人早些年还能住曼哈顿东村纽约大学附近,后来那里房价飙升,只能往外围搬迁。有意思的是,十几年前有家名叫两棵树的房地产公司盯上了这些艺术家,想出一种‘双赢’方案。
“那时这家公司刚好在布鲁克林某区有块很烂的地皮,房子盖好了也没人买,卖出去也挣不回成本。于是就跟这些艺术家们签合同,有两年、五年十年的,以极低的价格把楼层租给艺术家们做工作室。便宜到什么程度呢?每平房英尺只要六美金。不是一个月啊,是一年六美金,五百尺的公寓平均下来月租才二百来块。同时还替艺术家们打广告,请民众周末来这些工作室免费参观作品。”
是吗?我心道,这对那些原本居无定所且没机会开个人画展的民间艺术家们来说,无异于天堂啊。问:“后来呢?”
“十年不到,整个社区换了个样。原本萧条的大街上都是人,各种餐厅啊、时装店的,全跟过来了。别的地产公司也有样学样,纷纷跑到附近盖房子搞艺术,结果就把布鲁克林的顿波区生生搞成了艺术中心。最后房价也涨上去了,两棵树赚得盆满钵满,生意越做越大,真的实现了双赢。”
“贺先生,”我感慨地长出一口气,“不是我崇洋媚外,纽约的模式在我们这里就复制不了。自古以来人分三六九等,时代变了这当中的等级也跟着调整,比如商人连升几级,但歧视链永远在。你想搞艺术可以,成名成腕,卖出去天价名画,你就是值得尊重的人,别人一口一个‘老师’。可要是连画都卖不出去,买不起房子还要坚持搞艺术的,这叫不务正业,多半连老婆都娶不上。至于房地产商们,呵呵,看重的就是眼前利益,十几年后房子没塌没裂缝的已经算良心商人喽!”
我二人笑了一会儿,泰德主动重牵话头:“现在说回华月。顿波区的房价涨上来后,两棵树这家公司回复了正常营业。但是每年拿出五万英尺的空间,专门资助那些有天赋、有潜能的艺术家。想要申请这些低息工作室的艺术家们,需要展现其代表作,此外还需要有参加画展的历史。”
第22章 娘家人
画展?我在心里寻思,艺术家多着了,能自己举办或者参加团体举办的画展,这里面恐怕少不了要泰德出力吧?
“总之,认识了华月之后,”泰德的脸上流露出旖旎的神色,我不好说那是羞涩还是幸福,“我觉得她不应当像普通移民那样一辈子打苦工,然而要想被认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找了位资历老的前辈请教,他当时是这么说的。在艺术界、甚至科学界里,‘师承’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无师自通,但是如果你拜上名师,加入某一个流派的话,就会有机会得到各种稀缺资源。
“就像汉语中常说的社会关系,各种师爷、师叔、师姐一大堆,有了这些connections,你的成长之路会容易得多。然而以华月当时的状况,没有钱去请私人教师,人家也不见得愿意收她。”
“那这事儿最后怎么解决的?”我问。
“这事儿可以说是她自己解决的。她后来考上了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分校,半工半读。那间学校的艺术系是相当有名的,油画、素描专业等在全美能排前十。每个学期末都给学生展览作品的机会,还能参加各种外部组织的竞赛。几个教过她的老师都对她青眼有加,当然也是华月自己争气,校内校外拿过多个奖项了。”
真的?上了美国的大学了?这我可没想到。“可是,华月她没有身份也能上大学?”而且高中都没读完,最后这点我没提,但是泰德当然也想到了。
“在我们那里,没有高中文凭的可以去考GED,也就是普通同等学历证书来申请大学。至于身份,最近这些年只要是住在纽约市的居民,无论移民状态都可以申请‘市民卡’。这张卡虽然不同于身份认证,但可以用来开银行账户,去公共图书馆借书,上本市的公立大学。”
这样啊?那看来华月一步步走上正途了,真替她高兴!想想还是因为我的画像她才结识了面前这个文雅又有爱心的男人,只是……
泰德扭头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我想他终于要说到我关心的那件事上了。
“我很喜欢华月,也能感受到她对我的好感,于是某天我就买了戒指,信心满满地去求婚,结果被拒了。”
“啊?”我没忍住,尖叫一声。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只得傻乎乎地笑起来。要说华月这种没身份的女孩,别说遇上泰德这种仪表堂堂的大好青年了,半老头子的恐怕都有不少从了的。
“当时她是这么对我说的——婚姻不同于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虽然有不少夫妻是这么做的。她认为婚姻的底线是两个人坦诚无保留地互相信任,做不到这点,其他的一切如同泥潭上盖房子。她说她也喜欢我,但看得出来,我心中有顾虑。”
“那贺先生你是不是真的有顾虑?”我没问顾虑是啥,因为我知道顾虑是和华月在我夜店工作的经历有关。以我的经验,对这点完全不介意的男性基本上不存在,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寻花问柳过。东西方都一样。
“是有的,”泰德诚恳地说,“通过这两年的接触,我确信她是个美好、上进又自爱的女孩。然而我有同事在十几年前来东莞出过差,他说那里的夜店小姐大部分都会出台,就算不出台的平时也少不了给客人搂搂抱抱、摸下大腿什么的。这个念头在我心里赶走了又回来,挥之不去。华月那么细心的女孩,当然能看出来。”
难得的不是她看出来,我在心里说。很多女孩在这种情况下,看出来也假装看不出来。华月好样的!
“碰巧又要来中国出差,疫情后头一回跨过大洋,这次的主题是娱乐服务业近十年的发展与变迁。华月向我推荐了你,她说你有头脑、爱思考、且能说会道,会是个理想的采访对象。同时也希望我能从你那里侧面了解她的过去,算是公事私事一起办了。”
说到这里,泰德站起身,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所以我必须感谢你,薛姨,你不是老师却教会了我很多。这次的采访不仅让我超出预期地完成了工作,也解开了我心头的结。”
原来是这么回事!真相大白后我百感交集,站起身对泰德说:“不客气贺先生,我也要谢谢你帮了华月的大忙。能遇上你是她命好,否则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见泰德冲我伸出右手,我也结束性地伸手和他握手。没料到他的左臂继而绕到我背后,给了我一个热烈的拥抱。
“薛姨,你说过曾经作为岚珠的娘家人出席她的婚礼,你也是华月和我的娘家人。她父母暂时去不了美国,能请你明年去参加我们的婚礼吗?费用由我俩来出。”
“这个、美国我可去不了,一句英语也不懂,”我手足无措地说,“但我真的为你们高兴啊,祝愿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美满!”
“谢谢薛姨,你来不了我们能理解,不过今晚的晚饭要找个好地方吃。早上那个电话是华月打来的,让我问候你,并且替她好好请你吃一顿饭。”
(全文终)
但是还是被资本利用了,不过这个利用是双赢
可是一个女人只要有一次不幸,就是一辈子钉死在耻辱柱上。
潘玉良的故事中在民国,那时候人们好像比现在宽容。
白男就在乎他自己的钱,结婚的时候先考虑好离婚时不受损失
我的下一个中篇就会写到实打实要走捷径的,请多提看法
一样受过训练才能做到了不同的故事了
出卖肉体。听说好几十年前就开始了。
的翻身喝逆袭开心。没看够,就这么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