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行

南瓜苏
楼主 (文学城)

前言:

多年前,我回国去老家河北看望姑姑,并给祖父母上坟,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前几天翻找旧文时,再次看见了它,略作修改,发上来与朋友们共享。

 

 

燕赵行

 

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之一-----黄帝,率其部落经陕北,沿中条山、太行山向东北方向进入黄河以东的一大片水草丰美的平原地带,名之涿鹿,并在此定居下来。后来,黄帝部落与山东境内的炎帝部落联合,抵抗不断北上的蚩尤部落,最后战于涿鹿之野,大败蚩尤,那是一场天昏地暗、尸横遍野的大战,文明从来都是从血腥中诞生,这次也不例外。涿鹿大战之后,炎黄两大部落联合,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大平原上繁衍发展开来,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古文明,这个发祥地,就是我的故乡-----河北。

 

从北京向西北,或由张家口向南,都可以到达涿鹿,涿鹿居于永定河上游。本来这次回河北,也想去涿鹿看看,拳把那风树之声当作厮杀之声,却忍不住只见青山不见人的尴尬,也就罢了。 

 

要进入燕赵之地,需去长途汽车战,那就是赵公口。如果是赵公路、赵公街,都平淡的多,唯独加了一个口字,这个地名便立刻活灵活现、滋味无穷。 

到了赵公口汽车站,在熙攘的人群中,在出租车司机的追踪与问询声中,我低了头颅,做贼般蹩到售票窗口,一手交钱,一手拿票,是下午到献县的汽车票。车上人很少,汽车启动出发的时候也就才十几个人而已,可见献县属于比较偏僻、至少是不活跃的县城。我要去的献县,是我在河北唯一的亲人---我的姑姑所居住的地方。 

 

自古燕赵多豪士,可见其民风。开车的司机,大概也有些豪气,粗声大嗓,预人一种豪气干云的感觉。但在其后的路途中,我却不胜其苦。人可以无酒不欢,可以无肉不欢,但如果是无骂不欢,就比较的不入流了。而且此公骂地如此慷慨激昂、抑扬顿挫,那一份激愤,仿佛全世界都作了对不起他的事情。

 

汽车一路南下,先经由廊坊地区的霸州,再折向西南,进入沧州地界。在沧州地界遇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任丘市。任丘是个名胜古迹比较多的地方,历史名人也很多。神医扁鹊、曹操大将张郃等都是任丘人。任丘还有虢国古城、杨六郎戍边营寨、十二连桥、扁鹊祠等遗址。任丘市西北二十里处,便是整个华北地区唯一而且最大的淡水湖,即驰名中外、烟波浩淼的白洋淀!清康熙皇帝下江南路过白洋淀,曾有五言留世: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波平流不动,翠色满湖中。再加上孙梨先生的《白洋淀纪事》,故而我来河北之前,便有计划去白洋淀一游,想象中:赁一叶竹舟,戴一顶麦秸草帽,着一袭家织土布,持一钓竿,一边赏景,一边钓螃蟹。白洋淀盛产河蟹,鲜美非常。螃蟹钓上来,沾清酒、精盐而食,配着长堤烟柳,清荷香菱,微风芦苇,波光潋滟,把一切浮埃沉淀,心无旁鹭,融自己于景物之中,也算是一件快事!只是此行匆匆,这番美事也只得留待下次了。 

 

车子突然停下,还没有完全停稳,车门已经啪地打开,司机的激扬文字便随之冲膛而出。吃了一惊,忙凝神看去,原来是司机在路边发现了熟人,正在用热辣辣的语言打招呼。高亢地对骂了几句后,司机心满意足地关上车门,踩了油门继续上路。车子前行,我看到了司机刚才的对手,正笑眯眯地目送着车子,是一个还算清秀的农妇。连调情都这么气势如虹,不知道这个清秀的妇人是遇人淑还是遇人不淑? 

 

从任丘垂直向南,第二个城市叫做河间。河间与我的生长之地肃宁县比邻,又称河间府,古称瀛洲。过了河间府,再往南去,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献县了。 

 

献县县城不大,入城的公路却修得很宽阔,只是路边等客的各种档次的代步工具把马路摆设地有些杂乱。电话里,可以听出姑姑的欣喜与激动。

 

姑姑与表妹一起来接了我回家。虽然没有自己小时候住过的四合院宽敞气派,但姑姑家的四合院却另有一番韵致。如果我原来的四合院是大家闺秀,那么姑姑家的便是小家碧玉了。还没有进门,我就被大门外边搭起的丝瓜架所吸引,但见绿叶婆娑中悬吊着长长弯弯的丝瓜,宛如树上调皮的猴子从密叶中探出来的猴臂,风儿一吹,微微地荡几荡。进了门来,头被什么东西轻轻碰了一下,仰头看时,原来门口有一大架葡萄。碰我头的,便是一大串紧实、晶莹剔透的葡萄,在夏日的余晖中上闪动着诱人的光泽。院中青砖铺地,白石为台,玻璃廊檐下是一个长长的花坛,各色的花儿正骄傲地绽放。姑姑指着正房右手的房子介绍说:“这是卫生间和洗衣房。”我的眼睛只注意到房前有很大一棵柿子树,满树的柿子还是青涩涩的样子。脑子里想着等柿子成熟之后,用土法晒成柿子干儿,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白绒,咬上一口,绵软甜腻,哈,三日都回味无穷。

 

“这里是厨房和餐厅。”姑姑用浓郁的河北话打断我的胡思乱想,手指着正房对面的南屋对我说到。然后姑姑又拉着我的手,进到正房。正房高大的多,还配有玻璃围廊。一进门是厅,右手是主人房,很大的一个房间。左手是两个房间,其中一个就是给我这几天暂住的。 

 

东西放进屋里,我就和姑姑一家出去吃饭。表弟开车已经等在胡同口,当年的黄口幼童如今已是个成了家的大男人。没有记住都吃了些什么,只记得姑姑一家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回到姑姑家,洗漱了一下,就把自己疲乏不堪的身体扔到那张冰凉的竹席上,然后对着天棚发呆去了。 

 

高高的天棚,空荡荡的四壁,狭小的窗户,紧闭的房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是冰冷凉席上冰冷的我。 

 

一夜辗转,模模糊糊中不知道到了几时几刻,忽然听到厅里有人走动的声音,忙起床开门去看,原来是姑父。当兵出身的姑父坚持每天早起,出去快步行走。正好睡不着,我欣然随姑父出了门去。外边依然夜色蒙蒙,只是微弱的星光下,可以看见路上行人的轮廓。出了胡同口,沿大路北去,路上竟然听到几声鸡叫,闻鸡起舞,这已是儿时的记忆,不想今日又被我重新体验了一回,就冲这个,此番燕赵之行便是不虚。 

 

与姑父转了一个大圈,最后从南面回到家。姑姑已经准备好了早饭,绿豆粥、花卷和小咸菜儿,合我一贯清淡的口味。 

 

早饭过后,姑父拿了几个马扎,我们坐在院中柿子树下,聊些过往的事情。当姑姑提起当年我给大人们唱戏解闷儿的事,我想起了英子。除了眼前的二姑,我其实还有一个大姑,早年因病中年而丧。大姑有四子一女,女儿最小,名唤英子。英子长我十岁左右,听大人说颇有些花容月貌的意思,从小被一个河北梆子老艺人带挈学戏,后来被河间市的一个什么剧团要去,成了正式艺人。逢年过节,英子来外祖家,我便缠着英子教我唱戏,于是见缝插针地学了点儿,会唱几句《宝莲灯》、《秦香莲》、《蝴蝶杯》什么的,甚至能翻几个跟头。几年前我曾再次见到过英子。当时英子的形象已经不是儿时模糊的记忆,而是清晰明了地出现在我眼前。没有大人传说的花容月貌,却有着一见而摄人心魄的柔媚风骨,风情万种、顾盼生姿,这就是随着英子的出现而浮进我脑子里的八个字。就连当时小女生的我,也忍不住脱口赞叹她的美丽。如今十八年过去,不知伊人如何? 

 

姑姑又拿出几张旧照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农村姑娘和两个八、九岁女孩儿的合影。居中而坐的美丽女子是我小学时候的班主任---云老师,云老师右侧是我,左侧是我儿时的好友—游新卫。云老师一直很喜欢我,虽然我属于那种不听话、蔫巴淘的孩子。至于游新卫,除了每天学里学外地两人腻在一起,印象最深的一次应该是把她家院子里栽的黄瓜糟蹋殆尽的事了。其时,正值新瓜挂秧,每个都只有两寸来长。那日口渴,我怂恿新卫一起尝她家新瓜,于是两个孩子不管不顾,把那些幼瓜吃了个够。临走时,我又用衣襟兜了些回家,这样,新卫家的头茬黄瓜几乎全军覆灭。待新卫父亲回家后,很快就发现了端倪,一问之下,胆小的新卫全盘招供,于是一顿饱打让新卫疏远我有月余之多,故而,对此事印象极为深刻。

 

问及云老师和游新卫日后及现在的状况,姑姑答曰不知,于是心中很是怅怅。人的一生,一步步走过来,遇到这样那样的人,大多数都是这样,擦肩而过,不留痕迹,待要回头去寻,却只是灯火阑珊中的一个背影了。 

 

突然念头一闪,我决定要自己先去儿时的村庄转一转,于是告诉姑姑自己要出去走走。到了街上,选了一辆司机看起来还算忠厚的出租车,告诉他要去肃宁县的韩村。“韩村到是不远,七十公里,但进村的路很难走,” 司机说完这些,便拉着我上路了。 

 

韩村地处河间府、献县、肃宁三地区交界,在献县县城北面约70公里处。柏油马路,两侧是极规整的人造林,个头粗细都差不多。树的后边又是极规整的农田,或是开满红白两色花朵儿的棉花田,或是绿油油的玉米田,一派郁郁葱葱丰收在即的景象。半个多小时后,车子从大路左拐,上了一条如得了天花般坑坑洼洼的小路,这就是通往韩村去的路,司机说是唯一的一条路。因为昨晚刚下过雨,坑中积满了水,司机不知深浅,只得象拧麻花似在路上缓慢而小心地绕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坑。车子的每次扭动,都连锁反应地引起我脖子、腰身甚至心中的扭动,扭至后来,我都不好意思再坐在车里,只想下车自己走,因为实在不忍再看车子所受的摧残和折磨。

 

久经磨难,出租车终于进了村子,发现路更是难走。水泥路变成了土路,又因为雨水的缘故,更加泥泞不堪,勉强行进了几百米,前面已经是只准人过,不准车行的路况,司机只好把车停在路边,说好在那里等我。车门一开,还没有站稳,一股热浪向我冲来,仿佛被人猛地推了一把。雨后的夏日,就是这样,水气蒸上来,就如将要开锅的蒸笼,腾腾的热气,正等着我这将要上锅的加拿大馒头。 

 

顶着灼人的热浪,我一个人向村里走去,心中那份孤独,无处依托。没有指望找到原来的老宅,只希望在村里走走看看,去看看儿时的小学校,去看看学校后边的运河和石桥。 

 

枣儿已经累累地挂满枝头,青青的,不时低下头来扫过我的肩,扫过我的头发,象认识我的老朋友,亲热地和我打着招呼。唉,也许,只有这枣树还认得我这个晚归的女儿。

 

记忆中的蝉鸣真切地响起,不遗余力地抱怨着恼人的燥热。蝉声中长大的我,却倍感亲切,当作是另外一个老朋友亲切的迎接。 

 

一路打听,竟没有人知道二十年前河边竟然还有一所小学,这令我十分失望。最后终于有人指点了一处地方,但显然,那并不是我要找的所在。无奈何,只得回转。 

 

重新坐进车中的时候,我注意到我的衣服因为出汗,几乎湿透了。司机拉着我从原路返回,依然是大拧麻花,我却没有来时那样的不爽,可能因为人是很容易习惯和麻木吧。 

 

一无所获的我,心有不甘,便让司机拉我到县城边上的汉王墓去看看,此墓也算当地的一个古迹。到了墓地,没有游人如织,没有巍峨建筑,甚至没有墓碑,只有一块写有说明文字的碑石和一个长满杂草和树木的土丘。严格地说,此墓应该叫献王墓,是西汉年间历代河间王墓地之一。墓中的主人名叫刘德,因死后谥号为献,故又称为献王。姑妄猜之,献县的献字应该由献王的献传承而来。 

 

看了这无人凭吊的土丘,忍不住想:任你生前如何显赫,死后陪伴的也就是这样一堆黄土,这是谁也逃不过的数。 

 

晚上重新躺在黑暗中的凉席上的时候,无边的惆怅与落寞再次毫不客气地包围了我。我真讨厌这种感觉,却没有办法摆脱它。 

 

第二天凌晨姑父的早操,这次没能吵醒我,一直到日上三竿,我才慵懒地从凉席上起来。 

 

早饭之后,我的表弟开车等在胡同口,我提着昨天准备好的纸钱和上坟用的其他东西,与姑姑一起上了车,去韩村给我的祖父母上坟。 

 

表弟路熟,终于把车子开进了韩村,我儿时生长的村庄。我请求姑姑带我去看看老宅子。姑姑说:都破败不堪了,没有什么看头。虽然这么说,姑姑还是带了我去。到了一处胡同口,不用姑姑说,我就已经回到了从前。对,就是这个胡同口,每日里,那个梳着一头长发的小姑娘,出了黑漆大门,一边防备邻居那只和她前世有仇的大公鸡的突然袭击,一边小心翼翼地向胡同口走去,那就是我。现在,我又回来了,公鸡估计早已经成了盘中餐、腹中物。 

 

走到门前,看到我小时候的玩伴----门口那对石头狮子,已是面目全非,头被什么人掐了去,四脚也深陷在地里,能够看到的就只有狮身。厚重的木门似乎还是那个,只不过过分地斑驳,上面还有几个大的裂缝,有些歪斜地挂在两侧的门轴上。与门房相连的院墙,虽然外面大部分糊了一层泥巴,但没有糊到的地方,依然露出了有些发粉的青砖,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这是我原来的院墙。 

 

兴许听到了些动静,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面色古铜、背部微驼的老人走出来,大概有七十岁左右的年纪,对了我们,憨憨地笑而不语。 

 

姑姑上前打个招呼,报了我爷爷的名字,然后介绍自己和我。那老人恍然说道:“哦,原来是老东家的人。”一句老东家,叫得我如芒在背、汗出如浆,唉!这个称呼。 

 

姑姑又说了想进院子看看的愿望,老者忙让我们进去。大门槛已经去掉了,不用再像我小时候那样需要跨来跨去。门洞和门房间的分割墙已被拆掉,直接是一个大大的门洞,里面放了些农具和杂物。 

 

当年的西厢房是我儿时的乐园,堂屋中有一个磨盘,两侧房间各有一盘土炕,那三间屋子就成了我儿时自娱自乐的场所。后来,我在西厢房中养了一窝兔子,一条大黄狗还有七八只猫。兔子繁殖力惊人,没有多久就翻了几番,把猫狗挤到了门房去住。如今这西厢房,破败得如那风烛残年的老人,似乎只有游荡于口鼻之间的一口气存在,随时都在等待倒塌的那一瞬间。 

 

高大的正房,基本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颜色很旧,外形也有些破败。那刻着花纹的滴水檐,基本没有变形的木窗格,高高的门拱,都还在,看到这些,我心中已经充实着满足。 

 

拍了几张照片,向杨姓主人道了谢,便告辞出来。上了车,告诉姑姑还想去村头河边的小学校去看看。在细窄的土路上转了几转,车子停在一片残垣断壁前,姑姑指给我,说那就是我原来的小学。看了两眼,苦笑一下,只得继续开拔。不多时就到了学校后边那座小桥,桥下的河床绿草茵茵,告诉我,这里早就已经没有了河水的流淌。

 

之后,便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车子在刚好一个车身宽的田间道路上开着,我也早已经失去了方向。平原开阔的视野,使人心中豪气顿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两千多年前的荆轲,便是在此去不远的燕赵国界---易水河边,与燕太子丹悲歌而别,携少年刺客秦舞阳远去咸阳,刺杀秦王嬴政,其壮士断腕的气魄和悲怆,千百年来有哪个人不受到震撼!又有哪个人不为之长叹!

 

真佩服姑姑可以在这样了无边际的庄稼地里找到我祖父母的坟。在一片棉花地边,姑姑指着几十米开外的一个土堆告诉我:“那就是你爷爷奶奶的坟。” 

霎那间,我的眼泪挡也挡不住地滚落下来。 

 

当天夜里,想着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想着离开爷爷奶奶之后的片片断断,想着明天一早就要离开这里,心中的忧伤再一次悄悄泛起。突然之间,外边一声响雷,然后便唰啦啦地下起雨来。我扑嗤一声笑了出来,本来我要哭,这老天爷非要抢个先,那就让它去哭吧,我倒要歇歇。蚊子们,今晚不准打扰我,我要一夜无梦,醉卧黑甜乡! 

 

全文完

 

南瓜苏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燕赵行 短篇小说《算计》-------下 短篇小说《算计》--------中 短篇小说《算计》------上 年终总结-----减重三十磅
紫若蓝
又一个沙发,LOL
紫若蓝
燕赵的南瓜,也是女中豪杰!
南瓜苏
问好蓝蓝,今天下雨没出门,憋在家里码字,嘿嘿。准备完成老大下达的任务。
紫若蓝
情真意切,原来南瓜是大户人家的大家闺秀啊!
苏桥西呀
故乡人和物,写的真好!沙发
紫若蓝
握手南瓜,我也是在家码字的一天。。。
望沙
先沙发后聊
望沙
以前小时候看了很多白洋淀抗日故事,燕赵多侠客,人杰地灵,我故事也写了一个后期燕赵名人
可能成功的P
在你家先睹为快了。再赞一个,感情十分饱满的好文字。
南瓜苏
谢谢蓝蓝。
南瓜苏
哈哈,我父亲还是稚童的时候我祖父家就被共产了。
南瓜苏
谢谢苏桥,喜欢你的文笔。
南瓜苏
燕赵多豪士,也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期待你的人物。
南瓜苏
谢谢可可。
望沙
河北古时候故事很多啊
F
FionaRawson
这个出租车司机描写得好生动啊!不知为什么,我一看丝瓜架被拿下了。唉,我想念过去的老家,不光是那个地方,还有那个时代

现在就算回去也找不到感觉了

F
FionaRawson
你说“英子”,我还以为你想起了城南旧事。看到结尾很悲,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和亲人们的相处更是短之又短
南瓜苏
是滴!邯郸学步,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闻鸡起舞,很多很多成语出自燕赵之地。
南瓜苏
丝瓜汤,我的最爱,想念啊。
南瓜苏
真的啊,城南旧事里的英子,忘了这茬了。
A
Anthropologi
好棒的散文,只觉得古风习习啊。这个标题有悲壮的意味儿,文中的笔触也一样,白云苍狗,暖中带悲。
南瓜苏
谢谢安安,读懂我。
浮云驰
老房子可惜,承载了多少美好的回忆,也许以后会再修缮吧。开头的司机大哥有性格,特真实。这篇确实很有回忆的味道,总觉得上面

蒙着大地上扬起来的烟尘

南瓜苏
我们家族搬离那里得时候,房子是卖给别人了。浮云说的对,所有得回忆都未必是绝对真实的,因为

因为那上面既蒙了尘,还掺杂了作者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