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大地之歌》第八章《拾穗者》第一节:扒车去平原:麦收季,杏雨的弟弟妹妹跟着妈妈,扒车去几百里外的平原去拾麦穗

w
weidi88
楼主 (文学城)
第九章  拾穗者

引子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夜南风起,小麦伏陇黄。”农历五月,是华北地区麦熟的时节。整个华北平原,是一片金黄灿烂的海洋。农谚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前晌还有些泛青的麦子,经过一中午的日晒风吹,到午后就熟透了。熟透的麦子不能等,必须尽快收割,否则风一吹,乍芒的麦粒就会刷刷地往下掉。如果碰到连雨天,损失更大,麦粒有可能会在麦芒里直接发芽。因而,麦熟季节是华北平原农民最忙的时期,人们恨不得饭不吃觉不睡,也要抢收熟透的麦子。

石涧村位于太行山区,麦田少,只有村边的一点水浇地才能种麦子,产量也要比平原地区低得多。位于山腰、山谷的梯田,因为没有条件灌溉,只能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如谷子、芝麻、高粱、豆类等。

山区的麦秋比起平原地区来得要晚,持续时间要短。每年到了这个时节,不少山民就会背着干粮和简单的行李,扒车到平原地区,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捡落下的麦穗。

扒车去平原

     赤城中学放麦秋假了,石涧村小学也放麦秋假了。麦收季节忙,薛淑芬就暂停了拉着板车叫卖陶瓷器的活儿。杏芳、启帆两个孩子帮着,薛淑芬在自家麦田里套种上玉米后,就要离家一段时间,要去几百里外的平原地区捡麦子了。临行前,薛淑芬本想把两个孩子托付给邻里照看,可姐弟俩缠着妈妈,非要跟她一起去捡麦穗。妈妈起初不同意,她几乎年年在这个时间到山下拾麦,深知那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但在孩子的极力央求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把家里托靠给邻里乡亲后,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早上,母子三人出发了。他们先要步行十里山路到赤城镇搭车。妈妈背着麻包、簸箕及一些简单铺盖,杏芳背着雨衣和衣物,启帆则负责背干粮。所有行李除了几件不得已必须拿在手上之外,其余物品则是能背则背,以便腾出双手,到时候全力以赴强扒过路车。

扒车是山区百姓出门远行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山区公共汽车班次少,一般只有早晚各一趟。除非行李重,否则山民们舍不得花钱买票坐车。去县城或其它较远一点的地方赶集、办事,多半是通过扒车来实现的。

所谓扒车,就是未经司机允可,在车还在跑动的时候,从车后面扒上去,到了目的地自己再跳下去。这里的“车”并非卡车,而是指拖拉机。大卡车车身高、速度快,强行上下车极易出危险。拖拉机速度慢、车身矮,扒车、下车要容易得多。

扒车不仅需要力气和勇气,更需要技巧。要选择在上坡、拐弯等车速慢的地方等机会。见目标来了,要提前卯足劲、准备好。等车身一过,立刻跟车全速飞跑起来,并伺机用双手抓牢车后沿,然后继续跟车快跑。等感觉自身奔跑的步调跟车身达到同步时,双臂猛地发力,身体上窜,双脚迅速蹬住车帮下沿。稳一稳后再次发力,手脚并用,翻身而上,就大功告成了!

对扒车这种行为,大多数司机持一种默许的态度,不去为难也不去帮忙。有部分好心的司机,觉察到后面有人扒车后,会有意放慢速度,以方便人上车;也有司机讨厌这种行为,一旦觉察有人扒车,便故意加大油门,叫扒车人知难而退。

遇到后一种情况可要当心了,不能贸然松手,否则会被越跑越快的拖拉机拖翻在地。正确的方法是,拼力奔跑加快速度,争取跟拖拉机达成同步;然后用力猛推车帮,在反作用力下趁势松手,方能安全脱身。

上车容易下车难,扒车不成还可以选择放弃;但扒车成功后,到了目的地不能下车也得下。在奔驶的车上跳下去,节奏把握不好的话,会因惯性摔倒在地,摔个七荤八素;即使节奏把握好了,也会震得全身酸麻、五脏乱颤。

       薛淑芬、杏芳、启帆母子三人步行到赤城镇,下一站是海源县城,中间六十多里的路,就要靠扒车来完成了。他们找了一处上坡路等候,远远看见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地驶来,便迅速做好准备,只等车一靠近,就伺机扒车。哪知这个司机警惕性很高,早就猜到路边这几个人的意图,在距离几十米的地方便开始猛轰油门,迅速提起车速,他们只好放弃。

为了不引起司机的注意,母子三人特意从肩上取下行李,放在路边,一副走路走累了歇息的样子。果然,下一辆拖拉机没有注意到他们,在爬坡时还放慢了速度。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拖拉机刚擦身而过,母子三人一会意,立即操起行李全速冲刺!

接近了!“快着!”妈妈来不及把刚刚操在手里的东西背到肩上,情急之下破釜沉舟,把麻袋、簸箕及行李往拖拉机拖斗里一扔,把住车沿,奋力往上爬。启帆也牢牢抓住了车沿,纵身向上蹬住车身,翻身而上,率先爬进了拖斗。杏芳因臂力弱,双手把紧了车沿,可双脚仍悬在空中。她蜷着身体蹬来蹬去,双脚就是够不着拖斗下沿。没有着力点,便没法翻身上车。启帆见状,急忙又跳下车去,用力把姐姐托上车去,这时,妈妈也顺利翻身上车了。

可是当启帆再次试图上车时,拖拉机已经翻越坡顶,开始加速了!他双手把着车沿,跟着拖拉机飞速奔跑着,却腾不出时间来翻身上车。

已在车上的妈妈和姐姐,干着急没有办法!她们不敢贸然去拉动启帆的手,因为那样更危险!拖拉机速度越来越快,而启帆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他几乎是在被拖拉机拖拽着奔跑了。

杏芳的脸色吓白了,妈妈豁出去了,冒着被赶下车的危险,大声朝前面驾驶座上的司机喊,请求他放慢速度。拖拉机司机转头往后瞄了一眼,没有答话,但拖拉机的速度确实放慢了。启帆终于爬上车来,满头大汗。

拖拉机司机又往后闪了一眼,并没有责骂他们。他见人都上来了,便加快了速度。“今天遇到好心人了!”妈妈感激地说。

扒上车后,幸运的话,一站就可以到达县城;否则,中途还要再换几次车。母子三人这次运气不错,拖拉机中途没有停下,也没有更换方向,而是一口气开到了县城。

到县城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几百里外的华北平原了。这么远的路,不能随便见车就扒,一定要选好目标,争取中途不换车,一次到达目的地。拾麦人一般会到县城的主街两旁,寻找停在饭馆外面、印有“南胜庄”字样的大拖拉机。这种大拖拉机车体庞大,挂双车斗,车轱辘高过人头,远非寻常的拖拉机可比。

“南胜庄”是华北平原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村。以前是穷得有名,现在是富得有名。虽然只是一个村庄,行政上属“连队级别”,经济规模却是“兵团级”的。工业办得红红火火,有多家工厂,几十辆车的运输队;还有村办的医院、学校、托儿所。南胜庄的车队经常西去邻省的平城地区拉煤,海源则是必经之途。去华北平原拾麦,只要能搭上南胜庄的大拖拉机,便可直达目的地。该地区工业发达,早就不靠种田吃饭,因而不大重视农业。到了麦收季节,麦田收割非常不精细,田里丢弃的麦穗很多,本地没人去捡,这就便宜了外来的拾麦者。因而,去该地区拾麦是山民的首选。此外还有个好处,就是回来的时候,还可以搭乘南胜庄去平城拉煤的空车,直达海源县。

       为了能搭到车,拾麦的山民一般要买上一两包好烟,提前在饭馆外边等。见司机师傅吃饭出来,赶紧趋前,把烟小心递上去。不用多讲,师傅看他们那身装束和行李,就明白来意。司机师傅一般也没有多余的话,接过烟,很自然地揣进衣兜里,道声:“拾麦的?”就算是答应了搭车请求。拾麦的山民则是一叠声的感谢,欢欣鼓舞地跑到车后边,爬上高高的挂斗里。遇到不好说话的司机就难办。你毕恭毕敬地敬上烟去,人家一挥手,“去去去”,便是拒绝了你的请求。你也不必再厚着脸皮请求,求也没有用,还是赶快去求别的司机为好。

薛淑芬咬牙花几块钱,买了两包带锡纸带过滤嘴的“玉兰”牌香烟,带着两个孩子找到一辆印有“南胜庄”字样的大拖拉机,耐心等着司机师傅从饭馆里出来。今天他们的运气还真好,司机师傅很随和,不吸烟。见到母子三人期待的神情,径直让他们上去了。母亲小心把烟收好,回来时找车还可派上用场。

母子三人爬上了靠近驾驶室的挂斗里,坐在盖着帆布的煤堆上,双手紧紧地把着车架,以防不小心滚下车去。不久,硕大无朋的拖拉机喷着黑烟,哒、哒、哒地奔跑起来。

两个多小时后,车下关家岭了。关家岭是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关家岭以西是山区,称“岭上”,居民俗称“岭上人”;而关家岭以东的大平原则称为“岭底”,居民称为“岭底人”。关家岭在这一带不仅是山区和平原的地理分界,更是传统和习俗的隔离带,甚至两地人说话的口音都有较大差别。岭上人只要一开口讲话,岭底人立刻就会晓得对方来自关家岭以西,这主要是因为岭上人不能区分平舌音和卷舌音的缘故。至于风俗习惯,则更有许多相异之处,比如婚礼。岭上人的婚礼,新娘的娘家来客是最尊贵的客人,要第一波入席,享用最好的酒菜,新郎家要执尽礼数,丝毫马虎不得;甚至对几岁流鼻涕的小孩子,也要敬如大宾。等娘家的来客款待周全之后,第二轮入席的是新郎家的亲戚朋友,最后才轮得到新郎本族家人。岭底人的婚礼则非常不同,新娘的家人不仅不能享受第一轮的宴请,甚至连出席婚礼的资格也没有。热热闹闹的婚礼进行时,娘家人只能呆在自己家里思念出嫁的女儿。再比如过春节,岭上人的年夜饭一般都是炒菜、杂烩菜,小米干饭,大年初一才开始吃水饺,而且天天早上吃,一直到破五;而岭底人则只在除夕夜吃水饺,大年初一至初五吃炒菜。因而,关家岭一带有“十里乡亲大不同”的说法。

下了关家岭,拖拉机由太行山区驶入华北平原地带。放眼望去,不再有随山势变化的景观,有的只是一望无际坦荡如砥的农田,稀稀落落的树木,还有散布在田野之间的村落。间或有一两座小小的山包,也都是孤零零的,跟太行山那种纵横起伏、连绵不绝的磅礴气势根本没法相比。单调的四野,让两个孩子昏昏欲睡。妈妈不时提醒他们要保持清醒,抓牢车沿。

可能成功的P
沙发!
w
weidi88
谢可可!
可能成功的P
哎呀,带着两个孩子太不容易了。拾麦穗是为了卖吗?
w
weidi88
主要是为了自食。山区没有灌溉条件,小麦产量低,面粉逢年过节都不够用。
可能成功的P
明白了
G
GoGym
惊心动魄。你怎么知道那么多啊,佩服
n
nearby
88对收麦和扒车的描写,真个的好!
n
nearby
邻兄小时候放学回家,如果绕路走公路的话,也会扒车,是那种卡车,确实是在上坡时扒,不进车里,等下一个上坡时跳下。
可能成功的P
一说扒车我就想起来地道战那首歌
A
Anthropologi
八八的经历也太丰富了,还是都是靠狗?:)我想念林工。
F
FionaRawson
这里有好多‘’硬货”,没有亲历的写不出来啦。
n
nearby
那还要背回去?这如何办到的?
w
weidi88
谢GG, 小时候见过 :)
w
weidi88
仍然是搭车。
w
weidi88
谢邻兄鼓励!
w
weidi88
卡车高,更难呀!
w
weidi88
小时候见过。 不过我胆子小,只看不敢试 :)
w
weidi88
谢高妹鼓励!
w
weidi88
林工会在下一章出现。
w
weidi88
那时的火车跑得慢 :)
d
dontworry
扒车好危险啊,你的生活素材太丰富了,肯定是个观察力记忆力都特别好的人
w
weidi88
多谢不愁!我只熟悉某些领域的素材,比如对都市生活的素材我就不敏感。
浮云驰
扒车真惊险,还好遇到好心司机,十里不同俗那里写的有趣
w
weidi88
谢浮云!扒车一是为省钱,二是因为没有达目的地的班车。
舒菲儿
代入感很强!和闯关东有的可比
w
weidi88
谢舒菲儿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