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寒热我的理解

越王
楼主 (文学城)

中医要说寒热,首先要说阴阳。什么是阴阳?《内经》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个是“纲”)。简单来说,能使你的身体热起来,动起来,兴奋起来的那个“energy”,就是阳。反之,使你的身体凉下来,静下来,安宁下来的“energy”,就是阴。当然,这只是全身性的阴和阳。各脏腑系统还有各自的阴和阳,各有其特殊的作用,这里不展开讨论。

就以寒热来说,假如你既不怕冷,也不怕热,身体既不总是觉得热,也不总是觉得凉飕飕的,说明你的身体阴阳都不虚,并且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的其他表现,包括食欲正常,大便正常(不烂不干),睡眠正常,体力正常,等等。这算第一种情况。

假如你总是怕冷,总是比其他人多穿一点衣服,那么你很可能阳虚。其他表现可能包括食欲偏低,大便偏烂,比较嗜睡,体力偏低,等等。这算第二种情况。

假如你总是怕热,总是比其他人少穿一点衣服,那么你很可能阴虚。其他表现可能包括食欲偏亢进,大便偏干,容易失眠,体力尚可或偏低但容易累,等等。这算第三种情况。

上面第三第四2种情况属于阴或阳偏虚的状况。

还有2种跟阴阳寒热有关的属于偏实的,当有偏寒或者偏热的外界的因素进入人体,引起身体偏寒或者偏热的,这种寒热,叫实寒或者实热。

比如,当摄入过多的寒凉饮食,身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久,或者某些病理因素导致身体发冷,这种一般都属于实寒。这是第四种情况。

各种炎症,有发红发热的症状,以及各种发热的疾病,一般属于实热。这是第五种情况。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中药的寒热了。假如能使得第二和第四种情况变得更严重的,这种中药一般属于寒性或者凉性的,寒性的比凉性的作用更强。一般来说,这种中药能够纠正第三第五这2种情况。

假如能使得第三和第五种情况变得更严重的,这种中药一般属于热性或者温性的,热性的比温性的作用更强。一般来说,这种中药能够纠正第二第四种情况。

各种寒热药物,又分补的和泻的。

比如,要纠正第二第三种情况里的寒热的,一般要用补药,因为需要补虚。阳不够所以偏寒,需要补阳。阴不够所以偏热,需要补阴。

要纠正第四第五种情况里的寒热的,一般要用泻药(广义的泻,跟补反义。不是泻肚子的泻),因为需要去实或者泻实。阳有余所以有热,需要泻热。阴有余所以有寒,需要祛寒。

平性的中药,寒热的作用不明显。

各种人对寒热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取决于各人的阴阳是否平衡,阴阳是否足够强。年轻人多数阴阳俱强且平衡,所以对寒热药物不敏感,冷热天气也不怕。老年人多数阴阳不平衡,所以对寒热药物更敏感,冷热天气也容易不适。阳虚的人对寒凉药更敏感,阴虚的人对温热药更敏感。

各种食物也有寒热,对人体的作用和中药一样,只是食物的寒热一般比较缓和。

判断一种中药或者食物偏寒还是偏热,主要靠尝试。“神农尝百草”,中药的寒热,最早就是靠伟大的神农尝出来的哦。

总结一下。阴阳平衡是一种情况,不冷不热,比较理想,不需要纠正。偏寒偏热的有四种情况,2种属虚2种属实。属虚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属实的,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属虚的需要用偏补的寒热中药去纠正,属实的需要用偏泻的中药去纠正。

最后,讲一个我自己经历的事情。有阵子家里的小番茄丰收,那种葡萄状的,国内叫“圣女果”,每天吃一碗。吃了几天,我忽然感觉肚子痛,大便偏稀。我知道自己吃寒凉的东西多了,就会这样。网上一查,番茄果然是凉的。怎么办?番茄还得吃。于是又一查,说青椒是热的。正好也种有青椒。于是每次吃一碗小番茄,加吃半个青椒,生的。肚子再没有痛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中医寒热我的理解 对姚顺先生的“私”的理解 让头脑变得清醒的几种方法 负重深蹲,好处多多 刚刚,俯卧撑一次撑了80下,刷新了本人的纪录。
S
Shubin
请教一下。阳虚体质的人, 如果想用饮食调理, 用哪些食物? (不忌口) 如果用鹿茸或中成药,有比较适合的么?谢谢。
f
fuz
举纲
T
TBz
借帖子说,切身体会,我基本不信这种说法。

“假如你总是怕热,总是比其他人少穿一点衣服,那么你很可能阴虚。其他表现可能包括食欲偏亢进,大便偏干,容易失眠,体力尚可或偏低但容易累,等等。这算第三种情况。”

我怕热不怕冷,但是没有你接着说的“其他表现可能包括”里的的任何症状。

=========================================================

=========================================================

对照检查,我应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很容易流鼻血,还有其它。

当我离开父母,单身独自生活的时候,我放开了不忌口吃羊肉+桂圆+龙眼+辣椒这些热性助火的食物,鼻子好好的根本不流血。流鼻血是另有原因,与气候干燥有关系,最近发现与“寒”也有关系,以后有空说。

=========================================================

这和食物相克有某种程度上的类似。

 

k
kai2002
爱出鼻血体内必然有火热,但各人耐受火热程度和表现部位是不一样的。我太太几十年都吃辣椒,脸上不长痘,牙也不肿,大便正常

但热毒慢慢在她肝积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劝不住,她认为自己能代谢掉。后来是生病后才知道错,每次感冒发烧后,感冒症状消除后,总还是有低热,持续两周甚至以上,刚开始我是头痛不已,找不出原因。最后才知道是体内湿热造成,猛吃清热利湿药才好。她病了几次,她意识到她体内湿热的严重性。

你乱吃热的食物,大概量没有超过你的承受的极限,所以没有及时在身体反应出来,但热还是在体内积累,所以出现鼻血这种病,你说的原因,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诱因罢了,根子还是肺热或者是心热。

楼主说的是常规情况,不是说个个都如此,各人情况不一样,就是热性体质也是分不同程度的。

欲千北
越王理性探讨,不回避问题,很受启发。我是班门弄斧,借跟贴再说一下我对中医药性理论的看法。经典中医并没有明确指出,

寒、热、温、凉等药性的定义是什么,这些药性是如何确定的,其具体操作过程和大致的判据是什么,概念含混。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

药性是极为重要的概念,把内涵弄清楚有好处。药性到底是放嘴里吃一吃,身体感受一下,就可以尝出来,还是要做一些实验进行测定,我不觉得经典中医理论说清楚了。所以对近现代大量出现的外域食物和植物,不断出现的新品种,如何定药性就成为问题。比如西芹,芒果,转基因大豆,杂交水稻,等等。

 

T
TBz
还有其它各种之说

有按草药蔬菜颜色分寒热的。比如红黄色的热,蓝绿色的凉。理由:前者似火,后者似水。

有按生长环境分的,水生的多属凉性,阴凉地长的也是凉性;喜爱阳光的多是热性。热带的植物,热性。也有反着说的,东北人参,抗冻,热性的。

等等,你认真归纳,就会有妖。

都是正规药典里的,非民间传讹。

 

T
TBz
看这个喽

https://zhuanlan.zhihu.com/p/80420501

黑米、紫米、韭菜、辣椒、胡萝卜、南瓜、豇豆、荔枝、桂圆、樱桃、兔肉、羊肉、羊腰、猪腰、鸡肉、鸽肉、牛肉、鳝鱼、鲳鱼、鳗鱼、海参、虾、泥鳅、黄豆、鹿茸、蛤蚧、肉苁蓉、核桃、腰果、板栗、红茶等。

 

===================================

腰果,腰果,是外来物吧?如何验证其补阳?

 

k
kai2002
中药用了几千年,药性反复用人的身体检验过了,所以药书上只是注明是什么属性。我不明白你追问药性定义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想定义

中药以外的草药,那绝不是短时间能确定的,最多有一个非常模糊的寒热概念。要想像了解中药一样,知道它如何影响身体各个部分,有哪些治疗效果都难。现在网上卖草药的简单,把有同样功效的中西草药一混合,就拿出来大卖了,这种搞法,这些西方草药就不会成为中药的一部分。

k
kai2002
中国古人什么都想给个解释,即使他不知道为什么。比如搞不清月亮上面有什么,就给你来个嫦娥奔月。
螺旋圈圈
中药是天然的东西,气候不同,或者换个地方种,药性都有差异,怎么可能按照西药这种合成化学物质的实验测模式定给出固定标准?

中医戴不上西医的帽子就是脑袋长得不周正了?

螺旋圈圈
用药性对应身体症状表现组方治病的都不是真中医。治病,看的是症结,以症测结,打开结是关键,解结的前提是理法,

融汇贯通理法的中医,心中无方,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还会在乎其中一味药的药性的些许差异?

吃与活
参数因子,血压血糖,探寻究竟,有理未详。温热寒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辨证开方。中西迥异,颇费思量:经验有限,生理无疆
p
pickshell
运动和晒太阳。现代人真阳虚的不多,更多属气虚和阳郁,除非偏食节食和年老体衰或大病久泄后发冷并讲话气短无力。
越王
谢谢帮着回答,远比我知道的多
螺旋圈圈
神农本草标注的性味是给的大方向,方向就是标准。要细分,就像孔乙己研究茴字有几种写法,做为中医,只需知道这是茴字就可以了。

神农是平人体质试药,如果身体偏差不大,试出来结果差不多,方向一样,只是程度的差别。如果寒性的药,试了觉得发热,那么肯定身体有偏差而不自知。

举个栗子:病人问,为什么都说花旗参菊花茶是清热的,我喝了反而容易发热喉咙痛?真实情况是,此人体弱脾胃虚寒,喝了凉性的花旗参,进一步削弱了脾胃动力,再吃煎炸零食这些热性脱水的食物,无法运化,代谢垃圾产热。治疗上得以理中汤或者桂枝类方打底加减治疗。

不通医理,只会用学校那些中西医合编的课本治病,只能治疗轻浅问题,或者让重疾得到改善,无法有奇效。现在媒体哄抬的很多都是讲得一口好病的中医,拥护者众多,是因为人只会认同自己认知内的东西,大部分人都是被科学所教化的。有缘被真中医诊治解除病苦的,才有所体会。

伤寒论,不讲医理,通过条文演绎,症状变化,药方相应加减变化,条条不讲理,条条透着理。看明白伤寒的理,得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典就那么几本,经得起后世反复论证演化的,每一门学科甚至宗教皆如此。

中医就是被学院教育的中西医结合所灭的,这条路出来的中医,能治奇难杂症,要么是有师傅带,要么是自己通过临床,多读四大经典以及医案,自悟的。自悟的过程很痛苦,很多观念要通过实践敢于否定自己的认知,打碎重建。

那些妄图丢弃理法,只用中药性味归经作用对照治病的人,应该动脑子想想,这么容易对照,那些资本早就拿去吃干抹净了,还轮得到个人研究?

越王
举了:)

加了一个总结。

越王
同意上面kai医生的说法。各人阴阳薄弱的环节不同,程度不同,所以说“可能有”。

你没有其他任何症状,说明你阳盛不严重。出鼻血可能你有肺热脾虚。后来敞开吃了,虽然肺还是会热,但是脾不虚了,肺气也足了,所以反而不出血了。这些都是一般分析,具体还得看情况。

换句话说,具体表现如何,还要看各脏腑的阴阳气血状态。这个都要讨论,篇幅会很长。

越王
谢谢讨论。kai医生说得对,操作过程和判据就是几千年的人体检验。

其实定义我文中已经说了,能纠正寒的状况的是温热药,温性的比较缓和。反之则是寒凉药。

西芹,芒果,转基因大豆,杂交水稻等等都可以以此去检验。

'
''''''
参数因子,血压血糖,探寻究竟,盲人摸象。人生有限,参数无疆,不辨阴阳,终究空忙。
f
fuz
刮目相看
'
''''''
句句在理,赞!
f
fuz
鸡同鸭讲
越王
教授渊博,文彩泱泱,不才简陋,头晕茫茫!:))
d
dudaan
我能感到的“寒凉”之物只有三种,“燥热”之物只有两种

前者:葡萄、西柚、绿茶

后者:羊肉、(鲜)茴香

S
Shubin
谢谢分享。
S
Shubin
道理是对的。但是实践中如何判断某一味药是何地出产,何时采集,何法炮制,性味有何偏重,如何调整?
p
pickshell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g
goingplace
很多人认为流鼻血是火气大,但据医生说,主要是鼻子粘膜有伤口。

我孩子小时候有段时间老是流鼻血,我们都担心会不会有什么其他问题,后来医生说主要鼻子粘膜有伤口,接下来非常注意,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吃什么都没事了。

螺旋圈圈
术业有专攻, 您说的这些问题现在交给药商了.

中药治病,治的是能量场,最多十治七八,扳转病势即可,剩下的两分身体能自动调节完全恢复. 药的组方更重要的是药物之间的比例,决定了方子的走向.中药只要不是伪品,符合基本的炮制条件,差异忽略不计.抱怨药品质量下降,不地道,炮制不合格而无法治病的医生,要么就是要求太高,觉得覆杯而愈才是疗效.要么就是给自己不会治病找借口.只要药材是真的,不是伪品,都能治病,吃几副能好的区别.

有合格证照的中药供应商或者科学中药制剂厂家.都有专业的采购部门辨别中药质量.现代中医无法参与,也没那个能力精力去了解.好处是,药材或者浓缩颗粒都经过检验农药和重金属,也有基本的药效保障.

干临床的中医,喜用善用的中药差不多30个,常用方也就几个,加加减减就能变化无穷.地方医也是如此,需要熟悉掌握的中药并不多.

真中医,善于抓大放小,见微知著,明察核心病机.想要面面俱到的,那是"以平藏拙"的庸医.中医队伍里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故弄玄虚的,让世人舍本求末,最终一头雾水.

T
TBz
《神农本草经》上品之首:朱砂。“久服通神明,不老”

硫化汞

S
Shubin
谢谢。这个人喜欢晒太阳,而且年龄属于奔 7族。从小就比普通小孩能睡,每天多睡至少 1小时。
S
Shubin
谢谢螺旋兄认真详细的回复。觉得有些中药产地和炮制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但现代中医好像比较喜欢看西医化验单。
T
TBz
“伤寒论,不讲医理,通过条文演绎,症状变化,药方相应加减变化,条条不讲理,条条透着理”。那我就班门弄斧了

老中医给病人诊脉,病人打了个哈欠,老中医于是说:你没病。

 

T
TBz
绕了半天圈子,能否简单直接回答一下千北兄的初始问题?

西芹是热还是寒?中医如何判断?

 

是不是要找神农来才行?

 

p
pickshell
也许气虚,阳郁或,最好请中医辨证下。
k
kai2002
药性是用身体试出来的,然后大家都试一下,公认了就定下来了。西芹我感觉是微凉或者是中, kai2002 2022-05-2

药性是用身体试出来的,然后大家都试一下,公认了就定下来了。西芹我感觉是微凉或者是中,微就是基本上感觉不到凉   来源: kai2002 于 2022-05-25 18:24:53
T
TBz
你感觉的。

个案。

其实小仙女也回答了。

 

k
kai2002
这之间没有矛盾,西医看水坝,中医看水。我的病人鼻血不止,医生准备用烧灼办法治鼻血,我说给我两天时间,火热清掉自然好

事实也如我所说。

S
Shubin
有道理。他怕吃辣,有时候上火舌头起小包。可惜附近没有好的中医师,只能先靠饮食调节了。
k
kai2002
我说要得到公认和时间的检验,我只是一分子。
p
pickshell
这也信?不是断章道听途说来的,就是“老中医”冒牌货。
f
fuz
无伤哪来的血。要搞明白为啥伤的(抠鼻子等物理伤害不算)
'
''''''
断章取义。联系上文“脉自和”,打哈欠伸懒腰,累了而已。
T
TBz
来一起学习上下文

'
''''''
你用的是什么版本啊?

https://www.qihuang.vip/content-34455.html
T
TBz
好!
T
TBz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卷第一,平脉法 上
'
''''''
不知真伪。但此条文明显不通。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721/12/51471128_987569547.shtml

古来万事
伤口是怎么来的呢?
k
kai2002
伤寒论很多地方都是用简文,所以很多地方不知所云,注解很多都是错的。你说打哈没病,它省写了:必须有脉象没有问题的前提

这作者想不到后学有这么笨,这都不知道。

k
kai2002
简文
螺旋圈圈
药不对证,人参也能杀人.您对"久服"理解有偏差,条文也没看全,断章取义.

上品,其中一个含义是作用独特,无可替代,疗效神奇.朱砂,是在人的神魂层面起作用,所以被列为上品之首.并不是单指平人可以长期服用无害.中药本就是以偏纠偏,条文后面所写得症状才用来治疗.世人往往因为固守成见,只看得到自己想看的,来佐证自己的认知.

朱砂最特殊的作用就是安魂魄,有些人惶惶不可终日终日,如见恶鬼,术士用朱砂写符,贴于脑门周身,或者泡符水喝能治.看起来神叨叨,其实只是取朱砂的特殊药效而已.

朱砂久服,并不单指内服,就好像衣服,被服,是覆盖穿戴之意,而不是把布吃进去一样,服也有能量场覆盖的含义,要结合古人日常经验来理解字面意思,朱砂在古代生活中百姓常用的是印堂点朱砂痣,也可制成丹药放香囊或者枕头内,让人心神安定,不受惊扰.而不是直接服用,心安了,睡好了,可不头脑清晰,不退化吗?这才是通神明,不老的含义.文人用朱砂墨获取灵感的作用也是如此.

朱砂即使制成丹药内服治病,也是严格的水飞工艺,极薄的一层,中病即止.没事练丹吃求长生的都是江湖术士或因贪心而被蛊惑作死之人.

拜各路鬼神所赐,朱砂现在在很多国家都是禁药,我也没用过,能被资本所利用的中药,早就被拿去用尽了.只要有独特疗效能代替西药赚钱,即使有大毒,也能在数据保护下投入西医临床,比如砒霜治疗白血病...我看,有科学的加持,没有科学迷会拿砒霜怼中医吧?至于科学定义的精神病,一堆各式西药吃一辈子来控制,要朱砂的奇效治好他干嘛??

T
TBz
https://zh.wikipedia.org/zh-sg/%E5%82%B7%E5%AF%92%E9%9B%9C%E

有很多版本。

T
TBz
脉象没有问题,那还提打哈欠作什么?

重要的脉象不提,打不打哈欠有那么重要?

 

螺旋圈圈
呵呵,您谦虚了,这哪是斧头,至少是手雷,我已经雷懵圈了,强烈怀疑人生,我怎么会回帖浪费您的时间讨论朱砂的?

恕我眼拙,您走好您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就此别过,以后您的贴一概不回复.

螺旋圈圈
此贴不是回复楼主,愿意看的人看,不合您意的我也懒得争论,恕不回贴.
'
''''''
您的帖子很好,我爱看。
'
''''''
坛子里几个中医黑,有时爱胡搅蛮缠。别往心里去。不懂中医是他们的损失。俺也是偶尔慈悲一下,回贴玩玩。:)
g
goingplace
医生说小孩自己扣鼻子了。
S
Shubin
螺旋兄讲的很在理。如何服用有大学问。另外,古人用的朱砂与今人的也有不同。70年陕西出土的唐代朱砂竟有7种,链接在里面

https://www.sohu.com/a/320947435_100135974

g
goingplace
当时医生说,唯一的治疗办法是烧灼,但不建议做。
螺旋圈圈
是的,药商提供给诊所的饮片,同一种药材,不同产地,规格,品牌都是明码标价的。经验丰富,心有定见的中医不看化验单。

病的走势转归心里都有谱,化验单对他们的治疗思路没有参考价值。有些资历浅一点的真中医看化验单是佐证自己的药效,积攒经验。至于根据西医的化验结果开药的中医,emmm。。。还是就此别过吧,不如找西医。

S
Shubin
看到一种解释。“这个欠不是打哈欠,是伸懒腰。” 链接在里面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027/10/18333461_420254502.shtml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这个也是说法。“师持脉,病人欠者”,过去病人对大夫都是比较尊重的,大夫十里八村跑过来,过去很多大夫都上门服务,病人在家里躺着,“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伸懒腰,感觉到无聊,这个欠不是打哈欠,是伸懒腰。我们是这样的,有事情做的时候,肝木容易疏达,因为这火有地儿放,很多人没事做的时候,哎呀,耳鸣、心慌;找到感兴趣的事情一做,啥病都没了。你就知道,他一没事做的时候,火发不出去,乙木就郁遏住了,少阳相火就上来了,心慌、乏力、难受,这是属于那种平时肝气就相对有余,金气又虚又控制不住的。“师持脉,病人欠者”,来了都不知道自己要干啥,坐这儿感觉有点郁闷,还无事可做,就打打哈欠,伸个懒腰。电视上老是这样,这个镜头好像很常见。

T
TBz
谢谢解释讨论
k
kai2002
病人有自述症状
p
pickshell
方粉呗,方教主早已成偏执,到处乱喷,不招人待见的嘴炮。
螺旋圈圈
谢谢,同道中人,握手
T
TBz
没看到,估计也简化掉了。
'
''''''
谢谢科普!原来是方教主的徒子徒孙啊,难怪那么爱胡搅了。:)
'
''''''
您对中医的理解深刻,表达清晰,有些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好的。希望能常来!
T
TBz
中国式辩论,呵呵!
S
Shubin
谢谢螺旋兄解疑。美东这边买中药材的话,不知道哪个店比较好。水平高的中医师好像很少。
欲千北
+100
k
kai2002
两种可能,有症状找医生,医生说没事。或者没症装病找医生,给医生识破,是诈病
欲千北
不认同。不管他是不是按照中医的理论,如果按症状配药,治好了困扰多年的顽疾,就好。
w
wlili
说得好!
w
wlili
我也爱看,欢迎多发言。
p
pickshell
+1,看帖就知是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