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空静

v
va168
楼主 (文学城)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形体应当似水流

 

第一句:道本自然一气游

文以载道,以武证道,是文武之道的本来之事,本有之意。

道本自然,这个自然中,有一气在其中游动、浮游、游荡。

一气就是元气、真气、空濛之气、混元一气、浩然正气,元气就是先天元气;真气养人之本元之气、空濛之气乃无法言说之气;混元之气是二种以上气的融合;浩然正气,塞于天地的至刚至大的气一一这些种种气,都是前贤内功、内证、内化而认知客观存在于天地之间的生生不息能量的过程,可总称之为混元一气。

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不断耗损先天元气而成就人生。练太极拳功道,或就是为了增加先天元气的过程,所有的内家功夫,都是如此。

不过,天下武学,西化严重,拳术、器械、斗技,都以耗损真元为代价一一因此,中国台湾有学者在《台湾武林》杂志登文,《练武不得善终论》,实指耗损先天元气而快、直、准而强行增长功力或突破人体有形有相之极限所造成的严果。

中国式太极拳,则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混化、混融内外之气,游行于天地一气之中为内练内化路径,舍此无他路。中国式太极拳一一吾称之为太极心学(心性太极拳),含拳、功、武医、太极思维、太极组场为一体,运动量极大,消耗量极小,而且能“盗'天地之一气,化为自身生命之气,生出“一气”的利息,从而“气遍周身不稍滞'。

 

第二句:空空静静最难求。

中华文化,盈盈一水间,虚空空无中,拳功道法术,动静本一如。只是,拳功起步阶段,动为主,而动则是从静中来、静中求。这个静,不是站庄、打坐,而是状态之静,心意之所静,是与动同时在的静。

空空静静,最难求,有意偏有为,无意偏无为,有意若无意,这个状态,须空空静静的心之体才能觉知意之发韧,发韧的动与觉知回向的指向,才是最关键的空空静静。

我年轻练拳功,总是在追求招式,后天才知道,空空静静才是功力。

太极拳的套路是功态的、运行态的,然而,有意若无意的土壤一一神(心之体)则要空空静静,如此方有觉知一一身知、气知、意知;进而可阶及神明。

 

第三句:得来万法皆无用

法无定法,万法归一,一法乃无法,无法是真法。

此为知止:知道招式、心法为渡河之舟;明了理上开窍(明理),形上入手(形体通透),气上流通(气之运布周身)、意上专一(意在先,无杂念)、神上虚灵(神明)之要义,得太极为一、为心、为意、为医之共同的一,所有的法,是为了实现这些服务的,所以,法本无法,化生万法。招式、姿势,是为九九归一服务的。

这里的得,乃知止之后的定、静、安、虑之后的得,是儒家的五证功夫的最后一步。

一般人对武术武学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力量、速度和招法层面,而传统太极拳的真谛,则是无力打有力,无招胜有招,流体化固体,心法、动作之间阴阳互济!

力量、速度和招法都是外相,亦是传统社会一一东西方实战、战场共同经验之总结,然而,作为大气晚成的太极拳,则反其道而行之,戒用力、戒固体,阶及神明为终极目标,而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则是认识心之力与心之体,心之力是动态的,心之体如如不动,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全凭心意用功夫,进而气催形,与形体互生互资互证互根,体现了武道暨圣贤之道、武道通仙道的显明特点。

 

第四句:身形应当似水流

太极拳等内家拳形诸与外的动作、招数、套路不能标准化,而拳架套路的基准则是“身形应似水流。

上善若水,水之相与无形无相的道之虚无运动特质有相似处,太极是一,动静相间的平衡、和谐、调济、流通,就如水一样。身形应当似水流,在当代流行的标准化,特别是比赛性质的太极拳,体现不出来。吾师王壮弘先生的拳架,则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一他研创的太极拳确实做到了似水流,所以被誉之为王氏水性太极拳。只是起点太高,如果一开始,身上没有松开的人学练之,则依然是固体、僵硬、刻板的身形。当年,吾整理恩师之口传心授之书《上善若水一一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一书出版后,吾教一个从新疆

坐飞机专门到深圳来学王氏水性太极拳,教了半个月拳架,仍然做不到身形似水。后天,依据恩师本具论的思维走下来,吾现在教拳,则先方架子入,再进入圆架子,之后再进到水性的拳架子(水架子),如此这般,才能抵达身形似水流的境界。

这个过程,要通过抻筋拔骨的专项训练和盘拳架子,把身体松开、松沉、松柔、松透、松空,抵达身体松透,身体真的就像水一样,变成了流体、气体。

象形取意,法天择地,从效法固体(木桩、石块、铁的物件),要过渡到效法活体(狮子、虎、猴子、猫等);进而效法水浪、龙卷风若水、如云、像烟等,这个是太极拳的进化史,也是一个人进入太极拳功道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太极拳十年不出门的缘由之所在。

 

周老大
有视频吗?
S
Shubin
太极拳有练技击的,也有练养生的。技击的也是要耗损元气的。养生的是保守元气。想“盗'天地之一气,谈何容易。
f
fuz
那个不是楼主写的。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咋拍啊。当热闹看看,学不来的。别的“气”,俺不太懂,浩然正气么,以前写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054/201807/34047.html

 

楼主贴子里居然把浩然正气与先天元气搞在一起…… ,唉

周老大
我只是想看看人家是怎么打的太极拳
周老大
所谓损耗元气基本上是指运动损伤。如果只是点到为止练练推手还不至于
f
fuz
你能打出个“静”?
S
Shubin
油管上有不少,但是老辈儿的视频极少。里面放了一个链接,供参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MkBQjmUv-k

S
Shubin
肢体不动的静,打不出来。动中之静,应该打得出来吧。
S
Shubin
谢谢分享。看来fuz兄是得了传授的。儒家的我不懂,但道家的知道一些。
S
Shubin
技击的盘架子,意气神的用法,恐怕就与养生的不同。推手不用元气如何能听劲化劲。
d
danren
你练过太极站桩和缠丝功吗?
S
Shubin
放个链接供参考。陈氏拳王占军对决日本相扑曙太郎,是在电视上直播的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rV1z8rQPI

e
ephd
练拳不能老务虚,还是务实一点比较好

练拳很简单,只要练两个东西就好了,你都已经说了,但是往玄幻上面靠,完全没有必要。

不过就是练定和练连贯。定一般是桩功练出来的,这样练效率比较高。定用于感知,心定了,就能感觉到身上的细微变化。

练连贯就是练一动周身动,没有定,连贯不了。不连贯松不下来,即便强行松下来也是散的。

太极拳其实就这么简单。

S
Shubin
觉得内家拳技击,靠的是意和气,顶尖高手才谈得上神。没练出来气的,定和松都是空谈,只能挨打。
f
fuz
这个是“武”太极
S
Shubin
再放2个王占军的视频链接。一个是丹田弹抖,另一个是实战对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HW_f8JBF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oAZnpNnZD0

S
Shubin
陈氏拳技击就是这么打。如果配合自然呼吸慢慢走架子,就可以养生,也就不会发出声音了。
e
ephd
说搏击术还是散打行

无论特种部队里面学的一击必杀之技,还是用于比赛的搏击之术,都没有太极拳什么事。

大众打太极拳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和人干仗,仅仅是为了健身。

没有必要往气啊,神啊什么的上面靠,这些都是老老实实的身体锻炼之术

周老大
不懂什么元气,但是我可以指出对方的合劲在腹部哪一点。
周老大
太极流派太多了。指点过我的一位师傅讲的是牛顿力学,学物理的我比较喜欢
周老大
没有。我只是跟人练过几年推手,连拳架都是照书自学的
f
fuz
俺学的是不用力、不打架的太极
d
danren
那你应该练练,那是太极基础,很磨练人的,尤其那个站桩,练起来不进则退。
周老大
各有所好,各有缘分
S
Shubin
放2个台湾干嘯洲的视频链接,他是郑曼青的弟子。86年录的,很宝贵。

干嘯洲大師演練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B14V2Eau4

干嘯洲大師推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626Au1jCbo

 

S
Shubin
看来周兄也是得了传授的。杨振铎,那是杨派大师啊。刚在油管上搜了一下,还真有他的视频。太难得了,能见到老辈拳家的

风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wRJz6Du6U

 

周老大
当年太忙了,没空去系统地学,当然人家也不一定肯教。毕竟这精准派要是用来干坏事可是不得了。当年我就可以手轻轻一搭男同学的肘

部,象领个幼儿一样带着走,没得反抗;这要是用到女性...

S
Shubin
以养生为目的话,站桩不是绝对必要。技击的话要从站桩和走桩开始,之后练单式,然后才是走架,也就是套路。从基本的13式开始。
S
Shubin
周兄功夫很不错,我前面说的对你可能用处不大。太极各家都有内功秘传,流传出来的好像叫太极内功。但这东西要练的话,

就不能行房,而且要修炼心性才行,相当于道家内丹术的初步功夫。

S
Shubin
慢动作的养生练法,练好了也是能防身的。我学的就是慢悠悠的武氏小架,有一次走路被绊了一下,身体自己就弹起半尺高。
周老大
各方面都会有提高,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练推手对跳快三最有帮助,:)
周老大
谢谢!我自认三流高手。
S
Shubin
刚看到一个黑白片的推手视频,最后的招式就是以背部将对方弹出。可惜不知道拍摄的时间和前辈的名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0mQG8poRY

周老大
这个是平常的背靠,我说的是借对方几乎平伸(练太极的都是自然弯屈的)而且放松的的手臂凌空把人弹出。
S
Shubin
你说这个比背靠难度高。好像彼此完全不接触,隔空把对方弹开或搞倒,是凌空劲。
周老大
是有接触的,前边我解释过,是一个精准的大脉冲。这才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