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非常意外,83岁的大姑姐因肠梗阻入院,术后7天失去了生命!
她不是一个多病的人,我先生兄弟姐妹5个一个比一个身体好,无病无灾,能吃能睡,绝对是基因起了作用(我婆婆103岁走的)比同年龄人健康得不是一点半点。
大姑姐身体一向很好,加上她注重保养,根本不像八旬老人。要说病,是前些年登高到柜子顶上拿东西,摔了一跤,伤了腰,走路会腰痛,所以需要一根手杖辅助。此外就是便秘——这两件事,对于老年人司空见惯。大姐自己也没有特别在意。她平常更注意是不要出心血管的毛病。
5月4日是她的生日,庆生吃了不少美食。之后有便秘,因为算是老毛病,她也没当回事,但是这次好像严重了,最后连小便都困难了,女儿再三劝说到华西医院去检查,她只是勉强同意到家附近的市立医院。检查很快出来:严重肠梗阻,需要手术。
5月7日手术,医生说,坏死的肠子已经切掉,手术顺利。电话里她谈笑风生,好像获了新生。可是接下来就是被感染,14日传来的就是噩耗。
眼前都是大姐的笑声,精神头十足的时尚老太。说起话来语速超快,密不透风,别人想插话那就是妄想。无法想象这么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说走就走了!
大姐文革前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那年头,校园恋爱,要想分配到一起就得到艰苦地方去。于是,正宗“上海小姐”跟广州哥哥一起到了贵州省文化局。从那里到部队文工团,到峨眉电影制片厂,七十年代中期在四川电视台当导演到退休。1989年她执导了改编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同名作品的3集川剧电视剧《四川好人》。川剧形式呈现德国戏剧大师的作品,是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结合的大胆尝试。因此1995年由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组委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电视剧十佳女导演”评选中,成功入选十佳名单,与黄蜀芹等共同获得这一荣誉。她因此还与川剧变脸大王彭登怀成了朋友,记得有一年大姐带着彭等怀一行到哈尔滨参加黑龙江与四川的联合春晚。
事业有成的大姐也是一个善良热情有大爱心的人。五个兄弟姐妹中这个大姐不仅绝对权威也绝对是孝敬父母友爱弟妹关心孙辈的好榜样。她是个性情中人,不会巧言令色甜言蜜语敷衍人。有意见就是有意见,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很对我这个傻乎乎直来直去的性格。都说婆媳不好处,可我有个好婆婆。都说大姑姐难伺候,可是受照顾的常常是我这个弟媳妇。
都说我是“shopping animal”,跟大姐相比绝对小巫见大巫。每次回上海,她都是南京路、淮海路靠一侧这头逛到那头,再从另一侧折返。心血来潮就买买买。谁劝没有用,大姐夫还一旁帮腔:“她有这个爱好又有这个实力,为什么要阻止?”
于是家里没开包的东西一摞又一摞。她就送妈妈,送弟弟,送妹妹,送给小辈,从不吝啬。我去成都那里,一定会拉我用她的美容卡做护理;我看中她家硕大的彩陶花瓶,送你!可惜那个一米多高的瓶子实在不方便运输。儿子去她那里玩,还精心安排了返回路线:乘船顺长江而下,到武汉坐飞机回家。在重庆、在武汉都请朋友帮忙照顾,我们都觉得太奢侈。
散落各地的兄弟姐妹互相探亲总会带些礼物,大姐的礼物不是一点半点样子货,那是用纸箱托运,一箱甚至两箱,恨不能把四川风味都给我们带过来。
大姐夫和大姐是大学同学,宠大姐没有边儿。他爱好摄影,用胶片的年代,家里还有暗房专门冲印照片。他的“御用模特”就是大姐。
当年他的“私家杰作”我有十几张呢——
1977年我旅行结婚就到了成都大姐家。我们刚刚爬过华山,累个半死,又到华清池泡温泉,这一泡脚都肿了,到成都走路一瘸一拐的,大姐还要拉我跟他们电视台去青城山。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无论公出开会还是在附近旅游,总是身不由己往成都去。借她的光,“周游”四川,“周游”成都。
这么好的大姐,怎么就走了!恍如梦中,难以接受。
大姐,愿你在那边一切安好。所有的病痛都消失,健步如飞时尚如旧,爽朗的笑声充满天庭。
决定手术前一天,女儿在她身后偷偷拍下这一张,不料竟成最后的影像!
请DS做介绍——
倪绍钟(国家一级导演、原四川电视台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中国电视
艺术领域的资深人物。主要成就包括:
代表作品与奖项
执导电视剧《山那边的孩子》《跑马溜溜的山上》等,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
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
担任总导演的纪录片《川魂》曾引发文化热议,其作品以关注社会现实和巴蜀文
化为特色。
行业贡献与地位
长期致力于四川本土影视创作,推动西部题材影视剧发展,被业内称为“西部影
视导演代表人物”。
曾参与策划、监制多部大型电视节目,对四川电视台的品牌建设有重要影响。
特殊津贴背景
国务院特殊津贴通常授予在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倪绍钟因其在电视艺
术创作、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长期卓越贡献,符合评审条件,于 2000 年代初期获
批享受该津贴(具体年份未公开)。
她的代表作包括 1989 年执导的川剧电视剧《四川好人》,该剧以川剧形式改编德
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作品,展现了她作为女性导演在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融合
中的创新力。
在四川电视台工作期间,她参与了多部影视剧的创作,其作品以关注社会现实和
巴蜀文化为特色,例如纪录片《川魂》和电视剧《跑马溜溜的山上》。
行业背景与性别意义
1990 年代的中国电视剧导演领域仍以男性为主导,倪绍钟入选“十佳女导演”
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影视创作中的突破。她的职业
生涯(如推动西部题材影视剧发展、打破传统川剧传播边界)展现了女性导演在
文化表达中的独特视角。
在《四川电视台三十周年》纪念文献中,倪绍钟作为导演被多次提及,尤其是在
戏曲电视剧领域,其导演构思和作品被记录为台史重要部分。
她的职业生涯跨度从 1970 年代至 2000 年代,覆盖了电视剧、纪录片、川剧影视
化等多个领域,是四川乃至全国电视艺术发展中的标志性女性创作者。其成就与
性别背景在行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意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唯有多保重
非常非常意外,83岁的大姑姐因肠梗阻入院,术后7天失去了生命!
她不是一个多病的人,我先生兄弟姐妹5个一个比一个身体好,无病无灾,能吃能睡,绝对是基因起了作用(我婆婆103岁走的)比同年龄人健康得不是一点半点。
大姑姐身体一向很好,加上她注重保养,根本不像八旬老人。要说病,是前些年登高到柜子顶上拿东西,摔了一跤,伤了腰,走路会腰痛,所以需要一根手杖辅助。此外就是便秘——这两件事,对于老年人司空见惯。大姐自己也没有特别在意。她平常更注意是不要出心血管的毛病。
5月4日是她的生日,庆生吃了不少美食。之后有便秘,因为算是老毛病,她也没当回事,但是这次好像严重了,最后连小便都困难了,女儿再三劝说到华西医院去检查,她只是勉强同意到家附近的市立医院。检查很快出来:严重肠梗阻,需要手术。
5月7日手术,医生说,坏死的肠子已经切掉,手术顺利。电话里她谈笑风生,好像获了新生。可是接下来就是被感染,14日传来的就是噩耗。
眼前都是大姐的笑声,精神头十足的时尚老太。说起话来语速超快,密不透风,别人想插话那就是妄想。无法想象这么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说走就走了!
大姐文革前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那年头,校园恋爱,要想分配到一起就得到艰苦地方去。于是,正宗“上海小姐”跟广州哥哥一起到了贵州省文化局。从那里到部队文工团,到峨眉电影制片厂,七十年代中期在四川电视台当导演到退休。1989年她执导了改编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同名作品的3集川剧电视剧《四川好人》。川剧形式呈现德国戏剧大师的作品,是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结合的大胆尝试。因此1995年由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组委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电视剧十佳女导演”评选中,成功入选十佳名单,与黄蜀芹等共同获得这一荣誉。她因此还与川剧变脸大王彭登怀成了朋友,记得有一年大姐带着彭等怀一行到哈尔滨参加黑龙江与四川的联合春晚。
事业有成的大姐也是一个善良热情有大爱心的人。五个兄弟姐妹中这个大姐不仅绝对权威也绝对是孝敬父母友爱弟妹关心孙辈的好榜样。她是个性情中人,不会巧言令色甜言蜜语敷衍人。有意见就是有意见,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很对我这个傻乎乎直来直去的性格。都说婆媳不好处,可我有个好婆婆。都说大姑姐难伺候,可是受照顾的常常是我这个弟媳妇。
都说我是“shopping animal”,跟大姐相比绝对小巫见大巫。每次回上海,她都是南京路、淮海路靠一侧这头逛到那头,再从另一侧折返。心血来潮就买买买。谁劝没有用,大姐夫还一旁帮腔:“她有这个爱好又有这个实力,为什么要阻止?”
于是家里没开包的东西一摞又一摞。她就送妈妈,送弟弟,送妹妹,送给小辈,从不吝啬。我去成都那里,一定会拉我用她的美容卡做护理;我看中她家硕大的彩陶花瓶,送你!可惜那个一米多高的瓶子实在不方便运输。儿子去她那里玩,还精心安排了返回路线:乘船顺长江而下,到武汉坐飞机回家。在重庆、在武汉都请朋友帮忙照顾,我们都觉得太奢侈。
散落各地的兄弟姐妹互相探亲总会带些礼物,大姐的礼物不是一点半点样子货,那是用纸箱托运,一箱甚至两箱,恨不能把四川风味都给我们带过来。
大姐夫和大姐是大学同学,宠大姐没有边儿。他爱好摄影,用胶片的年代,家里还有暗房专门冲印照片。他的“御用模特”就是大姐。
当年他的“私家杰作”我有十几张呢——
1977年我旅行结婚就到了成都大姐家。我们刚刚爬过华山,累个半死,又到华清池泡温泉,这一泡脚都肿了,到成都走路一瘸一拐的,大姐还要拉我跟他们电视台去青城山。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无论公出开会还是在附近旅游,总是身不由己往成都去。借她的光,“周游”四川,“周游”成都。
这么好的大姐,怎么就走了!恍如梦中,难以接受。
大姐,愿你在那边一切安好。所有的病痛都消失,健步如飞时尚如旧,爽朗的笑声充满天庭。
决定手术前一天,女儿在她身后偷偷拍下这一张,不料竟成最后的影像!
请DS做介绍——
倪绍钟(国家一级导演、原四川电视台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中国电视
艺术领域的资深人物。主要成就包括:
代表作品与奖项
执导电视剧《山那边的孩子》《跑马溜溜的山上》等,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
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
担任总导演的纪录片《川魂》曾引发文化热议,其作品以关注社会现实和巴蜀文
化为特色。
行业贡献与地位
长期致力于四川本土影视创作,推动西部题材影视剧发展,被业内称为“西部影
视导演代表人物”。
曾参与策划、监制多部大型电视节目,对四川电视台的品牌建设有重要影响。
特殊津贴背景
国务院特殊津贴通常授予在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倪绍钟因其在电视艺
术创作、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长期卓越贡献,符合评审条件,于 2000 年代初期获
批享受该津贴(具体年份未公开)。
她的代表作包括 1989 年执导的川剧电视剧《四川好人》,该剧以川剧形式改编德
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作品,展现了她作为女性导演在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融合
中的创新力。
在四川电视台工作期间,她参与了多部影视剧的创作,其作品以关注社会现实和
巴蜀文化为特色,例如纪录片《川魂》和电视剧《跑马溜溜的山上》。
行业背景与性别意义
1990 年代的中国电视剧导演领域仍以男性为主导,倪绍钟入选“十佳女导演”
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影视创作中的突破。她的职业
生涯(如推动西部题材影视剧发展、打破传统川剧传播边界)展现了女性导演在
文化表达中的独特视角。
在《四川电视台三十周年》纪念文献中,倪绍钟作为导演被多次提及,尤其是在
戏曲电视剧领域,其导演构思和作品被记录为台史重要部分。
她的职业生涯跨度从 1970 年代至 2000 年代,覆盖了电视剧、纪录片、川剧影视
化等多个领域,是四川乃至全国电视艺术发展中的标志性女性创作者。其成就与
性别背景在行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意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唯有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