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理解尊重不同是当今美国社会解决分裂问题的关键。这次不仅是打疫苗人群和反疫苗人群要相互尊重,愿意take high risk的人群和不愿意take high risk的人群也需要相互尊重。去年我发帖抱怨滑雪排队的人群不戴口罩不保持社距让我感觉不安,总有一个ID跟我的帖觉得我过虑。我觉得是她不能尊重我不想take higher risk。有人不怕中招,不怕一家人连锅端,我不愿意。即便知道极大概率我家不会有人因新冠而亡。我的一个保加利亚朋友疫情以来一直在努力带孩子们过一种正常生活。暑假也照常带孩子们回保加利亚和祖父母团聚。寒假春假旅行度假照常。现在美国正处新冠海啸,她仍然带小孩去波多黎各过这个寒假。中间虽然一直担心因检测要求和飞机取消会去不成,准备了走不成就来我家一起跨年,但最后终于成行。我为她高兴。但她也接受我这样相对她而言谨慎小心的人的选择。实际上我们在相互影响,不走极端。
This is a report for Illinois today. Illinois Hospitals ‘Completely Overwhelmed’ By Unvaccinated COVID-19 Patients.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peopl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with COVID are unvaccinated and nearly 100 percent of those needing ventilators haven’t gotten their shots, health officials said. Illinois vaccinated rate is 72.6%. That means the 27.4% vaccinated people used 90% of the ICU & close to 100% of the ventilator == 这是今天伊利诺伊州的报告。 伊利诺伊州医院被未接种疫苗的 COVID-19 患者“完全淹没”。 卫生官员说,重症监护病房中超过 90% 的 COVID 患者未接种疫苗,近 100% 需要呼吸机的人没有接种疫苗。 伊利诺伊州的疫苗接种率为 72.6%。这意味着 27.4% 未接种疫苗的人使用了 90% 的 ICU 和接近 100% 的呼吸机
我是个爱絮絮叨叨记录生活的人,但对疫苗原本想缄口的。毕竟,这是很私人的事;加上疫苗的严重政治化,很多人根本不愿意看到硬币的另一面,说点不同意见就很可能招来喷子,何苦呢?
但我去年11月随访我的心脏专科医生,有个小插曲,让我觉得有必要说出自己的感受。目前美国的政府、科学界、医疗界、媒体,在刻意打压一部分正常人的话语权,不仅是喧嚣的舆情,而且体现在生活小事中。
我没有打新冠疫苗。但我并不反疫苗。其实,这第二句本来不必要说,但我必须说,这就是目前的舆情给我的无形压力。当然,这第二句也是实话。
2021年3月,我们一家从佛州过冬回来,当时打疫苗要深夜刷屏去抢。我想,我们刚玩了一大圈,短期没有出行计划,也没有任何婚礼、毕业典礼等大事,就不和别人抢了,等需要回公司上班时、疫苗也随处可打了再说。
渐渐地,听到看到疫苗的各种副作用,我开始关注疫苗对心脏的影响。我2017年底曾莫名有过心律不齐(写过一个系列分享)。不是器质性的所以也没有治疗方案,只能自己多加注意,我也在吃低剂量25mg的"倍他洛克/Metoprolol”。我想,这个紧急使用的疫苗,CDC会好好统计疫苗的副作用,以便改进吧?可是,我却看到相反情形。虽然有网站可以汇报副作用,但无论家庭医生还是主流媒体,都只唱赞歌:你(泛指)打了没有副作用:“好事!你身体多棒啊!”;打了副作用强烈,也是“好事!疫苗起作用啦!” 打了没得病自然是好事(其实也许是没有遇到足够浓度的病毒而已);打了得病了也得庆幸:“不然还不知道得多严重呢!” 这样报喜的逻辑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再后来的事实证明,疫苗不能完全防感染,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疫苗/预防针”了,可以视为提升免疫力、对抗新冠的“补药”。如果疫苗完全防感染,我即使有顾虑也会去打,一是公民的责任感,二是打了不得病还是值得的。但既然疫苗更多地是“防止自己得重症”,那主动权就应该在于自己。
我决定不打了。万一疫苗引发心律不齐,自己平白受苦不说,不又要占用社会资源(比如医疗,比如带薪长假)?
可是,虽然寄予厚望的疫苗结果远远不如预期,政府、大资本、媒体的推动之声反而愈加强烈,疫苗也被人为政治化。任何反面的声音都会被贴上标签:反智、反科学、川粉、愚蠢、阴谋论......华人还能多一个bonus:“轮子”。贴标签还是轻的,禁言删贴也很常见。
我的心脏专科医生在纽约某著名大医院供职,看起来像是个年轻有为的人。如上所说我在吃Metoprolol,每年得随访一次。2020年我们视频看诊,2021年11月我想顺便进城玩玩,就去了他的办公室约见他。检查后一切如常,他说“你就接着吃这个剂量,防患于未然。”
诊疗尾声聊起疫苗,我说担心引发心律不齐,没打。他立刻训斥我,说“你心脏根本没什么事,为什么不打?我这儿心衰的病人都打!”。又说“你要得新冠了,你这心脏的问题比打疫苗风险大多了!” 呵呵,这逻辑,我又想到张爱玲笔下的老佣人吓唬孩子了:老佣人说“手不能拿得离筷子头那么近,拿得近、嫁得远,以后你别想回娘家”;孩子吓到了,赶快拿到筷子末端“那我拿远点吧”,老佣人又吓唬说“拿得远当然嫁得远啊!”
他又气势汹汹地说“别指望我给你开豁免证明!” 这个话气到我了,我也提高声音说:“我要你开证明了吗?!我们公司根本没有跟拜登那劳什子的强制令走。“ 也许他没打到我的“七寸”失望了;也许我不够尊重拜爷爷让他反感了......他站起来摔门就走。赶紧走吧,一个这么极端主义而情绪化的医生,幸好我因此看清了他。不会再和他有任何交集了。
我其实认同这次的”疫苗“是有正面意义的科学突破,短期内提升了受众的免疫力,减缓了疫情。而且在心理层面帮助极大-打了疫苗的人们可以安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参加亲友的婚礼、孩子的毕业典礼;看喜欢的球赛或博物馆;和家里的易感人群(比如祖父母)聚会,等等。
我也很欣慰我身边的朋友们都很理性。有些朋友打了疫苗,但副作用尚可克服,然后他们放心地去旅行、聚会,我真心为他们高兴。他们对我关心有加,提醒我多加小心;而且,他们和我也如常来往。感谢朋友们的真情实意。当然,我也自觉规避人多的聚会,比如婚礼、大型聚餐等,不想和不了解的人们之间有任何不愉快。
网上的很多极端言论,不知出自什么样人之口。疫情下,每个人都挺难的,难道不更应该相互守望和互助吗?那些为没打疫苗丢工作而拍手称快的人、那些叫嚣没打疫苗就得医疗费自付、甚至”不给他们治“的人,平静下来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你(泛指)是真心这样想?你反对的可能是2020年初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和警察;可能是和你一样为生活挣扎的普通百姓(比如我)。你自己穿了棉衣觉得不冷了,何必去管边上的人为什么没穿?这些被小小的疫苗挤压得不得不沉默的一群人,还是有权利保持自己的思考和顾虑的吧?
而且,这个世界,归根结蒂是需要多元化的。“替天牧民”是威权者的终极梦想,是不是行得通两说,一个百姓,难道也要跟风?
政府一味屏蔽不利的信息,强推打针,并以工作或健康保险来要挟,也难怪有那么多极端主义的从众之人了。这样做只能物极必反。且不说拜登的企业强制令在很多地方被受阻叫停,就看大家对第三针的反应便可知:从抢打第一针如同抢六合彩,到第三针的疑惑和犹豫,便可看出人们的警醒和思考。
小小的疫苗被浓浓地涂上了政治色彩,并以此分裂了人群,这真是疫情之外的雪上加霜。
祝愿大家都吃好睡好心情好,免疫力过关,打败病毒,争取2022好年景。
谢谢看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疫情下再居佛州(3):查尔斯顿的玉兰/木兰庄园 圣诞小口罩,圣诞快乐! 冬至,我也贴点吃和玩的杂片。 疫情下再居佛州(5):Anna Maria Island 靠海吃海
🔥 最新回帖
有些不理解
🛋️ 沙发板凳
“You will die! You will kill your whole family!” 他的诊所是新冠期间升起的一颗红星,推远程医疗
滚打几十年,艾滋病是没了,毒品可是越来越严重。
家里已经安派好的旅行我打了最简单的一针,不得已而为之。后来胳膊疼了近半年后好了。血压高了几个月(200/100)也好了。心脏问题我也有,好在没有更糟。但我有呼吸不畅的毛病很多年了,打针后似乎更重了,我在等它好转。疫苗继大选之后继续分裂着民众,我都怀疑这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
希望新的一年里能有更多清醒理性的人,坚守自己的信念,也理解别人的选择。
你虽然没打,但benefit from 大环境。大环境是由接受打针的群体挣来的。
另外我觉得你心脏科医生说的对,如果真的新冠重症,对心脏的伤害应该更大。你是在赌你不会重症。这个谁也不能保证。至于他的态度,也需是你过于敏感,换个环境和角度就不一定认为他态度不好。
你可以跟医生说你在等novavax的重组蛋白疫苗
https://medical.mit.edu/sites/default/files/patientrights_chinese_simpl.pdf
我支持的不是倡导疫苗或者是反对疫苗,而是别人的选择。这个医生概括的说,就是没素质!你用最快的时间忘了这件事吧,否则太亏了,不值得。
我不反疫苗,但我反对强制疫苗。也反对极端化的言论(两边都不要极端)。
谢谢为我着想,我不会过多在意这个事情的。等这一波疫情平息了,我会在我们当地寻找一个专科医生随访。
我也有过差不多的症状,对中年人来说很常见。我打了疫苗,没感到对心脏有什么不良影响。
祝好默默。
真心觉得政治正确卷入疫苗,非常令人讨厌。
我自己前两证疫苗有些疲惫,第三针反应剧烈高烧躺了三天。近亲有高血压以药物控制,打了第三针后,一个星期里血压上下波动,加上心跳过速头晕眼花。真的是挺吓人的。
相互理解尊重不同是当今美国社会解决分裂问题的关键。这次不仅是打疫苗人群和反疫苗人群要相互尊重,愿意take high risk的人群和不愿意take high risk的人群也需要相互尊重。去年我发帖抱怨滑雪排队的人群不戴口罩不保持社距让我感觉不安,总有一个ID跟我的帖觉得我过虑。我觉得是她不能尊重我不想take higher risk。有人不怕中招,不怕一家人连锅端,我不愿意。即便知道极大概率我家不会有人因新冠而亡。我的一个保加利亚朋友疫情以来一直在努力带孩子们过一种正常生活。暑假也照常带孩子们回保加利亚和祖父母团聚。寒假春假旅行度假照常。现在美国正处新冠海啸,她仍然带小孩去波多黎各过这个寒假。中间虽然一直担心因检测要求和飞机取消会去不成,准备了走不成就来我家一起跨年,但最后终于成行。我为她高兴。但她也接受我这样相对她而言谨慎小心的人的选择。实际上我们在相互影响,不走极端。
你如果对医院的医生护士这两年来的经历有所了解,就不会不理解你的医生的过激反应了。现在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对不打疫苗而得重症的病人已经没有任何同情,甚至是反感了。不打疫苗就意味着一旦感染病毒,后果比打了疫苗的人群严重的多得多,现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90%以上都是这类病人,这些人难道不是占用了医疗资源,让真正有其他重症的没法得到治疗。你当然是个川粉啦,这个还用说吗?
确实,这两年来我们有旅行、有聚会、有在外地长住远程工作,生活算是正常。朋友们也有打的有没打的,我们一直有来往。
我比较相信个人的免疫力,还有心情和压力。这两年,我觉得比较注意的几点是:1)好好吃饭。除了旅行在外,基本不去餐馆吃饭,都是自己做,三餐都营养丰富,不象以前上班时忙起来会凑合或乱点一些外卖;2)好好睡觉。我从来不熬夜,而且睡眠质量一直不错。一般10点上床,看看手机或书10:30就睡了,一觉睡到自然醒;3)不让压力占据自己的心情。这两年在家上班,压力更小一些。遇到烦心事尽量自己化解。压力伤身;4)坚持户外活动,我们全家都打高尔夫,有时也hiking,你知道我们两个冬天都去了佛州,在户外就不想病毒什么的,不戴口罩,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5)该旅行就旅行,我们就在美国境内转转,自己开车,风险小。旅行带来的快乐很可贵;6)我没打疫苗,就少去室内(比如超市、室内餐馆、博物馆等),大型聚会我也不去,因此错过两个重要聚会(婚礼等),好在大家也理解。
基本就是这样。儿子在家住,防是防不住的,年轻人必须要社交,而且儿子的老美朋友们都不在乎疫情的(很多都中招过,不过也不太严重)。我的想法,既然防不住,就加强抵抗力,不做惊弓之鸟。
不打疫苗各有其原因,如果不幸中招了,也是没办法,也不是故意添乱啊。
你说”不打疫苗就意味着一旦感染病毒,后果比打了疫苗的人群严重的多得多“,我的理解是不打疫苗的人群中,有些本身就是因为健康原因,所以他们得病了可能也会比较严重。这个是原罪吗?
不争了。
不过因为一件事,我终于认识到为什么医生会有类似的反应。
那是还没有新冠的年月 (感觉好久远啊!)朋友的女儿, 新晋医生, 因为她爸妈没有打 流感疫苗, 气的直哭。她爸妈为她的反应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多人得流感, no big deal, 没几个人死的. 而在医生那里, 看到的全是病重的, 甚至很多死亡的, 所以在女儿的眼里, 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而她爸妈竟然这样ignorant! 她即心痛又生气。
其实, 事实是在这两者之间。
我不是为你的医生辩解 (事实上我觉得他 太不professional 了), 但我完全理解为什么医生会鼓励, 要求大家打疫苗。 因为你接触的100人, 全都没病, 所以你认为这个病几乎可以忽略到不存在。但医生接触的100人全是病人, 而且有些人会病重致死。 不要忽略感官的影响对人的作用。虽然医生知道应该以大的statistics 为准则, 但医生更知道一旦你成为那不幸的statistics 是多么地悲惨。
我一般喜欢把人往好处想。别人的建议我一般都认为是出于好心,即便是我不同意不认可的。 大家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一下世界就简单美好多了
还是在八个月以内走了
这次新冠对我对我的家庭都挺难的,我自己的博文中也涉及了一些。
我不是没有看到新冠出事的,2020年3月纽约一团糟的时候,我认识的人里就走了两位。当然他们都有基础病,又染上新冠,没抗住。两位都是50多岁的中年人。
后来,我的邻居、同事、朋友都有得新冠的,有在疫苗出现之前得的,有疫苗之后没打疫苗得的,也有打了疫苗依然得的。我也知道病毒的严重性。
我的医生比较年轻,很可能和你朋友女儿那样的心境。我比较反感的是他扯到豁免证明的事儿。我是反对强制疫苗的做法的,他说道这个,并用了”你别指望“这个话,我就觉得很生气。我真的不是为这个去找他的,觉得很委屈,于是我说话语气也不好,就把他惹恼了。
现在我比较理解他了。我觉得当时双方都过激了,但也没必要去修复了,都是缘分。
谢谢他为我焦心,我也祝愿他行医顺利。
也谢谢你和上面的其他网友让我看到另一个角度。
回答:“都是跟共产党学的!”
医术不错性格开朗的医生变成一个会回应迟缓会带情绪的人。我觉得她burnout了。对于我的医生们,我很感激他们为我们在前方阻击病毒,美国去年刚爆发疫情时,医护们都没有足够防护,还坚守岗位。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我很愿意原谅他们偶尔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他们也是人,不是神。我完全能理解他们希望病人都去打疫苗的心情。
这次奥密比较厉害,我们这里很多家是一窝端了。默默多保重啊。
.如果你在医疗系统或是有朋友在这领域就知道了。我朋友的亲属和朋友们,就有因此丧生,也有上了呼吸机很久,后来昏迷但最终挺过来的,也有现在都无法恢复到以前状况,无法越野跑的,都年级不大,比我年轻不少。打了疫苗也有就此放飞的。共享办公室的同事办公室内从不戴口罩。因为delta在印度肆虐时,她家多个亲戚染病,说根本没事,就像感冒一样。所有的人看到的和听到的只是一部分,自己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像我们这种自疫情起还要in-person工作的,工作压力由于缺人等本来就比以前大很多,打疫苗不仅多一层防护,且减轻很多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利大于弊。
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难于理解,好在你比较幸运,没感染上新冠。
我从十几岁就有心率不齐,打了3针疫苗也没事。
望你万分小心,别在疫情的最后阶段,染上新冠。
This is a report for Illinois today. Illinois Hospitals ‘Completely Overwhelmed’ By Unvaccinated COVID-19 Patients.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peopl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with COVID are unvaccinated and nearly 100 percent of those needing ventilators haven’t gotten their shots, health officials said. Illinois vaccinated rate is 72.6%. That means the 27.4% vaccinated people used 90% of the ICU & close to 100% of the ventilator == 这是今天伊利诺伊州的报告。 伊利诺伊州医院被未接种疫苗的 COVID-19 患者“完全淹没”。 卫生官员说,重症监护病房中超过 90% 的 COVID 患者未接种疫苗,近 100% 需要呼吸机的人没有接种疫苗。 伊利诺伊州的疫苗接种率为 72.6%。这意味着 27.4% 未接种疫苗的人使用了 90% 的 ICU 和接近 100% 的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