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讲了作者在一次偶然的DNA测试中,发现自己的父亲竟然不是生父。这时作者已经50多岁了,父母都早已离世。作者踏上了联系生父、和父母在世的朋友、牧师、亲人讨论、并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路。其实50几岁的年纪,父母都已离世,生父是何人,和人生的实际的方面好像并无什么强烈影响。可是这个冲击心理层面却是那么的巨大,终其一生寻找自己、梳理人生。
这个作者在这个发现之前已经写过5本小说,3本回忆录,在Ivy league教书讲学,以世俗观点来看是成功的。但读了这本,我体会到的是她的敏感细腻,她对自己的迷惘。正是这种敏感,她的笔触才可以表达出一些千回百转的想法。
今天读到下面几个片段,是她的93岁的姑姑跟她说的。93岁的姑姑有这样的见识,让人佩服:
寻找生父生母,也许就是许多人的"寻根"吧?一些人在意一些人不在意,正是那些在意的人才有动人的故事,而那些不在意的人往往有更幸福的人生
我们懒人去超市买的粽子。对了,还等你的黄石游记呢!
跟你想法一模一样--有这么内心敏感细腻的个体,我们才能读到这样美好的作品。
我估计我自己内心粗糙很多,最开始的shock过后,就爱谁谁。
明天发黄石的吧,整天发怕大家眼睛疲劳,烦了。。:)
?
这本书讲了作者在一次偶然的DNA测试中,发现自己的父亲竟然不是生父。这时作者已经50多岁了,父母都早已离世。作者踏上了联系生父、和父母在世的朋友、牧师、亲人讨论、并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路。其实50几岁的年纪,父母都已离世,生父是何人,和人生的实际的方面好像并无什么强烈影响。可是这个冲击心理层面却是那么的巨大,终其一生寻找自己、梳理人生。
这个作者在这个发现之前已经写过5本小说,3本回忆录,在Ivy league教书讲学,以世俗观点来看是成功的。但读了这本,我体会到的是她的敏感细腻,她对自己的迷惘。正是这种敏感,她的笔触才可以表达出一些千回百转的想法。
今天读到下面几个片段,是她的93岁的姑姑跟她说的。93岁的姑姑有这样的见识,让人佩服:
寻找生父生母,也许就是许多人的"寻根"吧?一些人在意一些人不在意,正是那些在意的人才有动人的故事,而那些不在意的人往往有更幸福的人生
我们懒人去超市买的粽子。对了,还等你的黄石游记呢!
跟你想法一模一样--有这么内心敏感细腻的个体,我们才能读到这样美好的作品。
我估计我自己内心粗糙很多,最开始的shock过后,就爱谁谁。
明天发黄石的吧,整天发怕大家眼睛疲劳,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