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一个角度看,其实没有那么玄,就像锅沿先生说的,就是把意念放到哪里。就这么简单(当然,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看,也可以看出来不同的意义)。
放哪里,就有说法了。意念位置的金律,是上虚下实。
所以,要往下守,不是下丹田,就是中丹田。
也有观鼻端呼吸的,是在鼻端,马马虎虎也算是在下面。南怀瑾对此颇有异议,说会观出来高血压。
也有观祖窍的,就是大概在两眼中间的位置,没有人带,不要试。别的先不说,位置太靠上。
最坏的,是意念往上放,守头顶(百会),很容易守出来高血压等上实下虚的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说不清是什么,只能把意念拿出来,放到体外的东西上,
过一会儿,再转回丹田区域。
我觉得,如果看到什么东西,如果不是求来的,没有问题。不要执迷看到的东西就是了,不求不迷不喜不惧。
太极拳在拳架的演练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法,就是不可以「双重」;所谓双重是重心同时在两只脚,重心同时在两只脚,身体力线的流动就会滞住,这在对打当中会给对手进攻的机会。由于不能双重,但是又要中定中正,在拳架演练的过程中,变成是不断的由一只脚重组由下而上的连贯力线,在不同姿势的变换中,轮流贯串身体的两侧。
我说的是道家太极,没有招式,随心所欲
打拳的心法是在变化的,又不是站桩。
多练你就知道了
因为你双重了
从某一个角度看,其实没有那么玄,就像锅沿先生说的,就是把意念放到哪里。就这么简单(当然,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看,也可以看出来不同的意义)。
放哪里,就有说法了。意念位置的金律,是上虚下实。
所以,要往下守,不是下丹田,就是中丹田。
也有观鼻端呼吸的,是在鼻端,马马虎虎也算是在下面。南怀瑾对此颇有异议,说会观出来高血压。
也有观祖窍的,就是大概在两眼中间的位置,没有人带,不要试。别的先不说,位置太靠上。
最坏的,是意念往上放,守头顶(百会),很容易守出来高血压等上实下虚的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说不清是什么,只能把意念拿出来,放到体外的东西上,
过一会儿,再转回丹田区域。
我觉得,如果看到什么东西,如果不是求来的,没有问题。不要执迷看到的东西就是了,不求不迷不喜不惧。
太极拳在拳架的演练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法,就是不可以「双重」;所谓双重是重心同时在两只脚,重心同时在两只脚,身体力线的流动就会滞住,这在对打当中会给对手进攻的机会。由于不能双重,但是又要中定中正,在拳架演练的过程中,变成是不断的由一只脚重组由下而上的连贯力线,在不同姿势的变换中,轮流贯串身体的两侧。
我说的是道家太极,没有招式,随心所欲
打拳的心法是在变化的,又不是站桩。
多练你就知道了
因为你双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