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新冠疫情看战略失策

s
solo1
楼主 (文学峸)

从美国新冠疫情看战略失策

 

美国新冠疫情已死亡六十几万人,数字的背后是很多人失去亲人的痛苦。人们已经变得麻木了,再死几万、十几万人,也就是一个数字。

美国死亡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万亿美元,人均约一万美元。这个要靠通货膨胀和税收来消化,普通老百姓要承担经济损失的后果。

一个普通老百姓,面对国家的战略失策的后果,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承受其苦果。

 

美国防疫的战略失策在于选择了错误的防疫战略,即压平曲线战略。而一个重要原因是错误的战略预测,华盛顿大学预测美国采用压平曲线战略死亡为六万人并在去年八月份结束疫情。因为华盛顿大学的预测团队是比尔盖兹大力资助的,代表美国这一领域的权威。美国CDC、其他大学、主要软件公司也有预测团队,没有人挑战华盛顿大学的结论。一旦失去战略预测能力,战略选择无从谈起,相当于瞎搞。

 

我在去年四月一号意识到压平曲线是最差的战略,反向隔离是美国最优的战略。我的预测如下:

【上策一,严格隔离,人口死亡率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死亡人数300~3000,时间二个月,经济损失百亿美元。对执行力要求甚高,时刻担心野火复燃。

上策二,反向隔离,人口死亡率十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二,死亡人数6000~60000,时间二个月,经济损失百亿美元。基本上是无为而治。

中策,放任自流。死亡人数100,000左右,时间二个月,经济损失百亿美元。反向隔离等于是改良版的放任自流。

下策,压平曲线。死亡人数600,000到1,000,000,时间二年,经济损失万亿美元。】

新冠疫苗出现后,我评估了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的战略作用,结论是其战略效果甚微,也就是说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战略目标。当以色列政府宣布实现群体免疫的时候,我就说不可能,现在以色列疫情的复发,事实证明了我是对的。

我说的辉瑞和莫德纳新冠疫苗战略效果甚微,很多人就以为我是反疫苗的,我只是尊重事实。战略的评价标准与FDA批准疫苗的标准是完全两回事。FDA批准疫苗是基于防病有效率,这与结束疫情和减少死亡没有直接的联系。打个比方,钢盔对士兵有用,但在战略层面上影响甚微。很多人为口罩和疫苗争得不可开交,毫无必要。战略选择的差别是十倍百倍以上的差别,口罩和疫苗的那点作用不值一提。例如,美国采用压平曲线战略的人口死亡率现在约为百万分之1956,中国采用严格隔离战略的人口死亡率约为百万分之3,差别在600倍以上。关键是要彻底抛弃压平曲线战略。

 

我关于新冠战略的预测已全部被事实证明,不必多说。这里要讨论的是怎样才能避免战略失策?比如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苏联的解体,小的方面到企业的战略失误。我试图以新冠疫情作为例子来做一个初步探讨,为什么美国政府没有采纳我提出的反向隔离的策略?

真理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很可能是在一个人手中。压平曲线是CDC和WHO的防疫战略,华盛顿大学是疫情预测的权威,早期只有很少的人质疑其正确性。而全面评估各种战略(时间、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的很可能就是我一个人,而我知道这一点。为什么呢?首先要有质疑权威的素质,而不是盲从。其次要有需要的背景知识,这个完全是碰巧,因为我们不能预先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背景知识。再次要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因为深度思考是一种极限运动。一般人下棋可能是消遣,而职业选手下棋与职业网球选手打球一样运动强度。没有训练的人一般会因为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而停止思考,只有训练有素的人才能够透支身体而持续思考。之前我十公里轻松跑60分钟,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只能走十公里。

 

显然我们不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机制来选择最佳战略。那怎么办呢?

首先,决策部门要意识到战略失策。一个战略既然制定了,决策者肯定认为是对的,自然信心满满,常常忽略不利的事实。对数据敏感的人去年三月底就可以知道压平曲线错了。一般人应该在去年五月知道官方的压平曲线的预测错了,因为死亡人数超过六万人了。据目前透露的信息,类似于上策一和上策二的方案当时在政府内部也都有人提出,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实施。今年五月当美国新冠死亡数达到60万时,可以看到40%死于开始疫苗接种之后,应该开始怀疑疫苗的战略作用程度。现在面对以色列疫情复发,应该开始否定疫苗群体免疫。

其次,决策者要有责任或动力。如果新冠死亡多少与官员没有关系,谁会花那个精力?这里面的政治和利益博弈,我就不知道了。

第三,决策者要有一个机制来判断好的战略。总统没有能力判断,那需要找到能够做判断的人。专家是不行的,要思想家。

第四,试点。是骡子是马遛遛看。压平曲线要试点,疫苗接种也要试点,都没有做。反向隔离也可以试点,两个月就可以看到结果。

 

看看企业家是怎么做的。

乔布斯说,听发明家的。他的自传中提到,他看到iPhone这个想法但拿不准,就去请教一个发明家。我听说,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的CEO也看中了这个机会但遭到手下的一致反对,而一家著名的硬件公司的CEO甚至被搞下去了。

亨利福特拿不准造汽车是不是有前途,他去请教爱迪生。爱迪生又不做汽车,但他是发明家。

发明家天天与错误的想法打交道,自然判断能力不同常人。

s
solo1
我对口罩的了解远超多数医务工作者。

中国职业病接近100万人,其中90%是尘肺病,尘肺病中矽肺是主要的。而我以前在国内工作时面对的是一种严重的尘肺病,比矽肺要厉害几个数量级,急性中毒很快死亡,慢性中毒大约60岁死亡,没有办法治疗。知道的人是谈虎色变的程度。我在美国工作时有一次想用这种材料,遭到老板严厉拒绝,可见一斑。

   
f
fuz
但你对人性的了解太差了,总是在想虚无缥缈的东东。
s
solo1
你说的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事和对人的了解只能顾一头。
欲千北
城头文章,美国的新冠医疗挤兑。至少到目前为止,注射疫苗对防止挤兑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Delta"吃人肺"患者死更快 美重演印度大缺氧惨况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1/08/30/10863822.html
s
solo1
防病确实效果显著,这个是事实。但在防死亡和结束疫情方面的效果,与隔离和反向隔离相比,不值一提。
欲千北
你竭力推荐的隔离老弱(= 反向隔离),如果用到当年的武汉,你预计会死多少人?会有医疗挤兑吗?北上广深也仅仅隔离老弱呢?

疫苗,压平曲线,可以避免挤兑,减少感染和死亡。挤兑造成的严重负面效果不容忽视。

广义来说,隔离老弱也是压平曲线的一种。美国的措施有很多错误之处,如当初的反对戴口罩。但推广疫苗注射,总体而言是正面的。

美国政府应加强对疫苗副作用的研究。

s
solo1
我是坚决支持武汉封城的。我当时觉得封城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是晚了一点。对武汉不会推荐反向隔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对新冠还不了解,只能采用最保守的方法。

我推荐美国采用反向隔离是在去年四月初,疫情在美国已经扩散的情况下,已经知道新冠的特性。

比如,日本的东京,越南的胡志明市,现在可以采用反向隔离,人口死亡率在十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二之间。

实施得好,不会产生医疗挤兌。实施得不好,有可能产生医疗挤兌,超过医院正常容量,但这个时间很短,一周左右。

s
solo1
隔离是首选方案,在隔离失败的时候才会采用反向隔离。
欲千北
中国不行,为什么对美国就推荐隔离老弱呢?在结构松散的美国社会,谁去监管老弱是否被隔离呢?谁去给被隔离的老弱送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呢

在结构松散的美国社会,谁去监管老弱是否被隔离呢?谁去给被隔离的老弱解决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问题呢?

实际可行性很低。难以实行。

s
solo1
不是中国不行,而是中国防疫做得太好了,没有必要采用反向隔离。

反向隔离是完全个人自愿的,你愿意选择隔离就隔离,你愿意选择正常生活就正常生活。你的选择你负责,政府不担任何责任。当然,有些人会不幸死去,但比压平曲线要好一个数量级。

目前的英国,美国的佛罗里达接近这种状态。我说接近,是因为还有不少人选择压平曲线的状态。佛罗里达州政府从去年秋天开始就是开放的政策,但佛罗里达人民去年冬天还是压平曲线状态,只是最近才变成反向隔离状态,这可以从死亡曲线上看出来。压平曲线,顾名思义,曲线波峰很宽。而隔离和反向隔离的死亡曲线的波型是一样的,尖而窄,宽度一两个月。

反向隔离的感染率为15%到70%。很多非洲国家放任自流,啥事没有。

给你一个最差情况的例子,就是印度孟买的贫民区,去年60%的感染,死亡约0.05%。这个属于放任自流,一种自发的反向隔离。

欲千北
不认同,1. 『印度孟买的贫民区,去年60%的感染,死亡约0.05%。这个属于放任自流,一种自发的反向隔离。』放任自流=隔离老弱

1. 『印度孟买的贫民区,去年60%的感染,死亡约0.05%。这个属于放任自流,一种自发的反向隔离。』放任自流=隔离老弱?说不通。

2. 中国没有采用隔离老弱,不是因为防疫做得太好了,而是因为仅仅隔离老弱,疫情仍会大规模扩散,仍会造成挤兑和大规模死亡。仅靠隔离老弱是不行的。

3. 你回避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不实行隔离老弱是正确的,而对美国却建议隔离老弱?

k
kai2002
你怎么知道上策二和中策,时间二个月?
S
SAR
有意思的文章,比如“发明家天天与错误的想法打交道,自然判断能力不同常人。
t
tony0101
干脆变变北朝鲜吧,0感染
z
zaocha2002
反向隔离是理想政策,欧洲早期其实实行的类似反向隔离,老人院不准探视,

但是无法忽略护理人员带进去的病毒,和老人的反对,宁愿死也要见到亲人,这种心理你无法理解。

所以不要把这些公共卫生人员当作啥也不知道,他们也绝对做过很多状况分析。

随着对病毒了解得越多,调整的政策就会出来。

如果知道病毒溯源,早期应对可能就知道如何去做,说什么一切都晚了。

d
dudaan
虽然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支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s
solo1
每一个战略有它的适用范围,隔离适用于疫情初期,感染数很少时候。

追踪、检测和隔离感染人群必须是政府行为,感染比例太高,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就太大。在某个临界点,大约1%到5%,改为反向隔离更有效。中国和美国的差别在于美国的疫情已经完全扩散。假如某个中国城市防备疏忽,感染超过了临界点,可以考虑采用反向隔离,他们可以现在就研究相关的细节以备不时之需。

隔离老弱是自发的行为,存在于所有的防疫措施中,没有人愿意去送死。中国当然有隔离老弱的措施,老人院限制出入。

所以孟买的贫民区也有自发的隔离老弱的行为。

反向隔离与压平曲线的差别在于反向隔离大批健康人在一两个月内大批同时感染后病毒找不到可感染的人就死掉了。川粉的行为接近反向隔离,也没有大量死亡。而压平曲线,健康人采取了社交距离等保护措施来减少感染,病毒长时间在人群中传播。

s
solo1
这个是由新冠病毒的传播特性决定的,在自然状态下病毒传播就是这么快。早期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数据,非洲很多国家的数据。
欲千北
『大批健康人在一两个月内大批同时感染后病毒找不到可感染的人就死掉了』,印度的疫情说明这不成立。病毒没有死掉,但大大缓解。

赞成隔离老弱在某些情况下是正确的,虽然在美国难以实行(社会组织松散,缺乏对全社会的强制执行力)。

s
solo1
主要是新冠病毒超出了专家预设的框框。 每个专家搞清楚自己那一块已经不容易,重组一个系统难度更大。
s
solo1
印度的官方策略是压平曲线,只有在个别贫民区是放任自流,而这些贫民区必周边的富人区死亡率要低,与专家的预期相反。

反向隔离是完全自愿的,政府起个引导作用,不需要什么成本。

顺便说一下,一个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采用反向隔离,死亡人数在200 到2000之间。

欲千北
印度贫民区,根本没有什么隔离老弱,几乎就是100%放任自流。至于贫民区死亡率低,我的看法,不是因为放任自流,或隔离老弱,

而是贫民区一直是卫生环境差,平民百姓对疾病抵抗力强,抵抗力弱的无法生存。富人区卫生环境好,富人抵抗力差。以前讨论过这个问题。

 印度等国新冠疫情的一点猜想 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944161.html 

z
zaocha2002
是的,感觉公共卫生上的管理西欧有点迟钝,因为之前达到一定高度,好在有机制重启,另外对死亡的看法让西方

人对疫情的态度不同于亚洲。

欲千北
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