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呕吐,而服用温经汤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正常月经,以期怀孕,不建议服用。因为其中两味药,牡丹皮和半夏,现代药理学认为有抗早孕,损害胚胎的作用。当然与用量和个人的具体情况有关,无法一刀切。小心为好。
很多经典药方和老中医对中药的一些毒副作用了解不够。
有报告显示,母亲在怀孕前3个月吃含当归的中药跟婴儿出生缺陷有关联。(转自:《当归的副作用》)
当归辛散温通,有内热者禁用,
青少年儿童婴儿忌用,很容易引起上火,甚至性早熟,
孕妇忌用,很容易引起胎热而引发胎动现象,但孕前及产后调理完全可用。
中醫需要研究當代藥學的毒副作用理論,西方已經有研究證明,當歸有雌激素的作用和副作用,可以誘導子宮細胞變異,有比較大的致癌風險。
一些台灣女士“四物湯”一服就是一年,這是一種錯誤的實踐。
一吃一年,要么碰上庸医,要么是自己不懂在找死
即使效不更方,也需要吃一阵,停一阵,或是换个方子吃一阵
中药真的很复杂,各种中药加在一起煮沸,有谁知道这个药汤里含有的成分
而且经方特别强调每个药物在一付药中的分量,所以国内推广不开
某些药厂生产的中药粉剂提取物。
中药的各种炮制方法对植物药成分的影响……
总之需要辨证施治,身体需要就是对的。
有时候真的需要有毒的药才能救人,如:化疗药物
当然结果不能硬套。
提取物的研究是不能完全套用于非提取物。但一味排斥对提取物的研究是错误的,不利于中草药的发展。马兜铃的问题就是令人难忘的突出案例。
这个说法没有道理。
单味药的毒性可能被其他药相互作用掉。不知道是否有温经汤复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丹皮,当归,只提到寒凉湿热的药性。
每味药一般有推荐用量范围,具体应用时因人而异。
伤寒论中,凡用半夏,均先洗,除了苦酒汤。生半夏的粘液毒性很大。再有,我们用复方时,先经过水煮,高温可以使更多的毒性成分分解,比如细辛的挥发油,溶解到水里的毒性成分已经很少了,况且我们用的就是药的偏性,加上其它药物的配伍,比如人参,干姜,可以制约偏性,还健脾胃。另外,我们讲究中病即止,呕吐好转了,就无需服药。本经和别录都记载了半夏的偏性,本经为下品,别录说有小毒。丹皮本经为牡丹,没说明用药部位,别录说用根,我们现在说它是凉血祛瘀药,那肯定孕妇不能长期大量吃。但也是根据情况来定。温经汤如果分析的话情况会很复杂。一共一十二味药,是几个经方的组合。且每一位药的性质各不相同,估计得用多元统计分析做模型,计算量肯定小不了。
温经汤可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定义的多种疾病,只是基本原则就是中医的四诊辩证,方证相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比较倡导经方而不是自拟方,不论是伤寒金匮,肘后,千金外台,还是局方,在历史上能长期频繁的不用改动组合比例就能被用来治病,已经说明了问题。中医人可以学习现代医学技术,但不要被现代医学所左右。
说到剂量和配伍,说几个例子。一个是岳美中用猪苓汤,治尿路感染,加味海金砂,疗效不好,放胆用原方,就是去掉海金砂,效如桴鼓。一个是郝万山治新产妇身疼痛,用桂枝新加汤,生姜量不够,效果不好,补足生姜后,效果明显,还有一个也是郝教授治腹胀满用生姜半夏厚朴甘草人参汤,搞错了比例,党参量大于厚朴,结果病人腹更胀,问刘渡舟老,刘老问过剂量后,指出厚朴的量要远大于党参才行,果然依原方剂量比例后,效果明显。
我现在基本上用原方配伍,一两按十克计,小儿一般五克。便于我总结经验。如确实有必要,依证加减。因为有些是兼证,主证去,兼证自消。
一点感想,兼听则明。
味辛;性温;有毒
链接
还真有这样的,没那水平吧 自认已有那能力试图改经方的,屡试屡败,换回原方就见效。
对健康人的毒副作用。这是西药审批的常规,只有中药才享受特殊大熊猫待遇。
如要知道药物治疗某种疾病时的毒副作用,只能从实际中观察,或用动物模型模拟,或根据药物对健康人的毒副作用推断。
药物临床检验一期,通常就是检测药物对健康人的毒副作用。二期三期才用于病人
我对温经汤的看法就是根据药理学来的。
但里面有熟地黄,是否能用,以及其他药的用量,须具体问诊后才能定。
敬佩你的大度,向你学习。如有冒犯之处,请海涵。祝好。
谢谢你的无私付出,大家一起学习。
如果没有呕吐,而服用温经汤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正常月经,以期怀孕,不建议服用。因为其中两味药,牡丹皮和半夏,现代药理学认为有抗早孕,损害胚胎的作用。当然与用量和个人的具体情况有关,无法一刀切。小心为好。
很多经典药方和老中医对中药的一些毒副作用了解不够。
有报告显示,母亲在怀孕前3个月吃含当归的中药跟婴儿出生缺陷有关联。(转自:《当归的副作用》)
当归辛散温通,有内热者禁用,
青少年儿童婴儿忌用,很容易引起上火,甚至性早熟,
孕妇忌用,很容易引起胎热而引发胎动现象,但孕前及产后调理完全可用。
中醫需要研究當代藥學的毒副作用理論,西方已經有研究證明,當歸有雌激素的作用和副作用,可以誘導子宮細胞變異,有比較大的致癌風險。
一些台灣女士“四物湯”一服就是一年,這是一種錯誤的實踐。
一吃一年,要么碰上庸医,要么是自己不懂在找死
即使效不更方,也需要吃一阵,停一阵,或是换个方子吃一阵
中药真的很复杂,各种中药加在一起煮沸,有谁知道这个药汤里含有的成分
而且经方特别强调每个药物在一付药中的分量,所以国内推广不开
某些药厂生产的中药粉剂提取物。
中药的各种炮制方法对植物药成分的影响……
总之需要辨证施治,身体需要就是对的。
有时候真的需要有毒的药才能救人,如:化疗药物
当然结果不能硬套。
提取物的研究是不能完全套用于非提取物。但一味排斥对提取物的研究是错误的,不利于中草药的发展。马兜铃的问题就是令人难忘的突出案例。
这个说法没有道理。
单味药的毒性可能被其他药相互作用掉。不知道是否有温经汤复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丹皮,当归,只提到寒凉湿热的药性。
每味药一般有推荐用量范围,具体应用时因人而异。
伤寒论中,凡用半夏,均先洗,除了苦酒汤。生半夏的粘液毒性很大。再有,我们用复方时,先经过水煮,高温可以使更多的毒性成分分解,比如细辛的挥发油,溶解到水里的毒性成分已经很少了,况且我们用的就是药的偏性,加上其它药物的配伍,比如人参,干姜,可以制约偏性,还健脾胃。另外,我们讲究中病即止,呕吐好转了,就无需服药。本经和别录都记载了半夏的偏性,本经为下品,别录说有小毒。丹皮本经为牡丹,没说明用药部位,别录说用根,我们现在说它是凉血祛瘀药,那肯定孕妇不能长期大量吃。但也是根据情况来定。温经汤如果分析的话情况会很复杂。一共一十二味药,是几个经方的组合。且每一位药的性质各不相同,估计得用多元统计分析做模型,计算量肯定小不了。
温经汤可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定义的多种疾病,只是基本原则就是中医的四诊辩证,方证相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比较倡导经方而不是自拟方,不论是伤寒金匮,肘后,千金外台,还是局方,在历史上能长期频繁的不用改动组合比例就能被用来治病,已经说明了问题。中医人可以学习现代医学技术,但不要被现代医学所左右。
说到剂量和配伍,说几个例子。一个是岳美中用猪苓汤,治尿路感染,加味海金砂,疗效不好,放胆用原方,就是去掉海金砂,效如桴鼓。一个是郝万山治新产妇身疼痛,用桂枝新加汤,生姜量不够,效果不好,补足生姜后,效果明显,还有一个也是郝教授治腹胀满用生姜半夏厚朴甘草人参汤,搞错了比例,党参量大于厚朴,结果病人腹更胀,问刘渡舟老,刘老问过剂量后,指出厚朴的量要远大于党参才行,果然依原方剂量比例后,效果明显。
我现在基本上用原方配伍,一两按十克计,小儿一般五克。便于我总结经验。如确实有必要,依证加减。因为有些是兼证,主证去,兼证自消。
一点感想,兼听则明。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链接
还真有这样的,没那水平吧 自认已有那能力试图改经方的,屡试屡败,换回原方就见效。
对健康人的毒副作用。这是西药审批的常规,只有中药才享受特殊大熊猫待遇。
如要知道药物治疗某种疾病时的毒副作用,只能从实际中观察,或用动物模型模拟,或根据药物对健康人的毒副作用推断。
药物临床检验一期,通常就是检测药物对健康人的毒副作用。二期三期才用于病人
我对温经汤的看法就是根据药理学来的。
但里面有熟地黄,是否能用,以及其他药的用量,须具体问诊后才能定。
敬佩你的大度,向你学习。如有冒犯之处,请海涵。祝好。
谢谢你的无私付出,大家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