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需要上学的孩子的,不要过分焦虑。
小孩感染和有严重后果的机率是很小的。该担心的是我们这些老帮菜们。。。
COVID 现在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在美国全体年龄组综合比例大概是1%,而这个数字大部分是来自高龄人的贡献。至于大学年龄组其实只是这个数字的1/30。也就是0。03%。这个大概是该年龄组正常年份死亡率的一半,和正常年份中年轻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事故和自杀)差不多。
从另一个角度比较,是得了COVID以后死亡的比例与得了普通感冒以后死亡的比例的比较。在中学和大学这个年龄组,这个比例根据近几个月的资料是大概5:1。
COVID不是年年有,感冒可是年年有啊。
这是流感的 0-17组 共有8,833,318 人感染,死亡251.
不过是加强版的流感罢了。死亡率非常低,得病的大多数也不是重症,有很多人连症状都没有。正常的流感也死亡不少,每年都是上万。没有人这么紧张,死就死了,当成正常统计数字。不公平。流感死的不也是人?
儿童就更没有多大危险。我家小孩上的私立小学没关门。上学年得病的学童好几个,都是没几天就好了,又回去上课。我家小孩选择上网课,白白在家坐了一年,完全没有必要。
到后来不严重的时候大家都习惯在家。免了每天接送的麻烦,还可以睡懒觉,打游戏。私校没有巴士。
而新冠这么严防死守还是五倍死亡率,如果撒开了难道不是50倍?
校长病了两天,好了,非常轻的症状,感冒一样。老师病了,休息几天,照常上班。学生病了,回家隔离两星期。总之学校没当什么大事对待。
确切说,受病原体感染的人即感染过新冠的人,之后若又发生二次感染才可能出现ADE吧,比如李文亮这样的。 问题关键: 打疫苗 =/= 受病原体感染。
那只是早前日本研究人员的种体外构象,SARS-CoV-2病毒入侵 抗体会改变S蛋白的结构,与ACE2受体结合可能会产生“增强效应”但没说是ADE效应。( 学术界很多人讨论ADE效应,常用特殊的登革热病毒感染来类比)。 美国FDA也曾关注担心过这个,但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中,注意指"疫苗" ,那所谓“ADE效应”并没真正实际发生,说明日本人构象的那“增强效应”与会产生ADE效应的 还不是一回事。
还那句:打新冠疫苗=/= 受病原体感染(被新冠活病毒感染患者),更不会因打疫苗而染患上新冠。别把这 2者混淆搅合一起。
家有需要上学的孩子的,不要过分焦虑。
小孩感染和有严重后果的机率是很小的。该担心的是我们这些老帮菜们。。。
COVID 现在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在美国全体年龄组综合比例大概是1%,而这个数字大部分是来自高龄人的贡献。至于大学年龄组其实只是这个数字的1/30。也就是0。03%。这个大概是该年龄组正常年份死亡率的一半,和正常年份中年轻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事故和自杀)差不多。
从另一个角度比较,是得了COVID以后死亡的比例与得了普通感冒以后死亡的比例的比较。在中学和大学这个年龄组,这个比例根据近几个月的资料是大概5:1。
COVID不是年年有,感冒可是年年有啊。
Rate ratios compared to 18- to 29-year-olds1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家有需要上学的孩子的,不要过分焦虑。 消防队训练之继续 怎么给孩子讲历史的公正性:回答是--一团浆糊。。 奥运会可以休矣 第一次参加消防队训练。。
这是流感的 0-17组 共有8,833,318 人感染,死亡251.
不过是加强版的流感罢了。死亡率非常低,得病的大多数也不是重症,有很多人连症状都没有。正常的流感也死亡不少,每年都是上万。没有人这么紧张,死就死了,当成正常统计数字。不公平。流感死的不也是人?
儿童就更没有多大危险。我家小孩上的私立小学没关门。上学年得病的学童好几个,都是没几天就好了,又回去上课。我家小孩选择上网课,白白在家坐了一年,完全没有必要。
到后来不严重的时候大家都习惯在家。免了每天接送的麻烦,还可以睡懒觉,打游戏。私校没有巴士。
而新冠这么严防死守还是五倍死亡率,如果撒开了难道不是50倍?
校长病了两天,好了,非常轻的症状,感冒一样。老师病了,休息几天,照常上班。学生病了,回家隔离两星期。总之学校没当什么大事对待。
确切说,受病原体感染的人即感染过新冠的人,之后若又发生二次感染才可能出现ADE吧,比如李文亮这样的。
问题关键: 打疫苗 =/= 受病原体感染。
那只是早前日本研究人员的种体外构象,SARS-CoV-2病毒入侵 抗体会改变S蛋白的结构,与ACE2受体结合可能会产生“增强效应”但没说是ADE效应。( 学术界很多人讨论ADE效应,常用特殊的登革热病毒感染来类比)。
美国FDA也曾关注担心过这个,但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中,注意指"疫苗" ,那所谓“ADE效应”并没真正实际发生,说明日本人构象的那“增强效应”与会产生ADE效应的 还不是一回事。
还那句:打新冠疫苗=/= 受病原体感染(被新冠活病毒感染患者),更不会因打疫苗而染患上新冠。别把这 2者混淆搅合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