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冠病毒传播浪潮汹涌,Delta病毒变体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角。新冠疫苗对阻碍这次新冠病毒变种的传播是否起了些阻碍作用呢?我将美国各州最近一星期左右每日新病例数的最高值作为接种后的参考数据与接种疫苗前的每日新病例数的最高值(基本出现在2021年一月前后)比较,得出一个比值 (数值来源于worldometer.info,见图一)。如果最近每日病例数高于过去的最高值,则数值大于1。五十州加上哥伦比亚特区,比值最小的为0.018(地广人稀的South Dakota);最大的为1.7(旅游热点夏威夷)。目前有三州的值高于1,可见这次病毒传播浪潮很可能将会超过以往。
各州新冠疫苗接种率变化也很大,最高的佛蒙特(Vermont )达67.6%, 最低的阿拉巴马(Alabama)仅为34.4%。将接种率做横轴,接种之后与之前每日最高病例数比值为纵轴,得到图二。图二中有三个明显的离群值(outliers):夏威夷,路易斯安娜,和佛罗里达,这三州皆为旅游热点。如果不看这三点,那么在低于50%接种率的情况下,比值与接种率负相关。接种率越高,则新冠新浪潮越低。在高于50%接种率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不明显。如果不看两个离群值(俄勒冈和哥伦比亚特区),则新老传播浪潮与疫苗接种率没有明显的关系。
为啥哥伦比亚特区和俄勒冈的传播浪潮高呢?这也许同本年独立日接近正常的庆祝活动有关。可见下面的报道:
On July 4th, thousands gather in D.C. to celebrate a nearly normal Independence Day
初步的结论是:
(1) 在接种率低的地区,病毒传播的浪潮大。
(2) 有人群聚集的旅游热点地区,病毒传播的浪潮更大。
怎样减少传播? 预防接种,口罩,社交距离,都不可忽视。
本文仅仅是粗浅的分析,很多因素(如人口组成,密度,气候等)没有被考虑在内,仅供参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信疫苗有效,但也不能大意,若真遇上个啥师团级别/超浓度病毒就难说了,口罩加强升级防护。
解释还是老一套。
因为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和人群可能有一些其他特征,造成风险增加。
即使是感染人口中接种疫苗的比例,也不一定说明问题。因为接种疫苗者被检测的概率可能小。
我觉得还是研究住院和重症患者中接种疫苗者比例会比较说明问题。
我觉得新冠疫苗根本就被政治化了,合着把人类玩掉吧,大概都活腻了。
新冠病毒本质上跟流感病毒有什么区别?我们过去每年都打流感疫苗,每年照样都有很多人因为流感住院死亡,我在医院工作,看到打了疫苗后照样得流感的同事多了去了,有轻有重,我自己基本每年都打也都有感染,轻症。
好像轮到新冠疫苗,大家的期望值就不一样,就该100%有效。听到阳性率就不得了,管它住院率多少,就说疫苗没用。
既然打了双针,没有严重的症状,查什么咽拭子?吃饱了撑的!
为保护那些拒接接种的人,值吗?
我刚与一位牙医(美国人)谈新冠,他说他不怕病人,但比较担心办公室的护士,就是不打疫苗。很多时候,不打疫苗的人恰恰是容易被传染的人和有基础病的人。
我提到了没有探讨其它因素,很有可能其它因素更重要,但我的确不打算讨论这些因素。
正因能影响因果关系结果的其它变量没包含在内,就引发出不同人的视角和解读。。。 若数据包含越多越全面,瞎子摸象尴尬越少。得,我又开始推AI大数据的好处,批判现有统计的过于简单粗糙了
最近新冠病毒传播浪潮汹涌,Delta病毒变体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角。新冠疫苗对阻碍这次新冠病毒变种的传播是否起了些阻碍作用呢?我将美国各州最近一星期左右每日新病例数的最高值作为接种后的参考数据与接种疫苗前的每日新病例数的最高值(基本出现在2021年一月前后)比较,得出一个比值 (数值来源于worldometer.info,见图一)。如果最近每日病例数高于过去的最高值,则数值大于1。五十州加上哥伦比亚特区,比值最小的为0.018(地广人稀的South Dakota);最大的为1.7(旅游热点夏威夷)。目前有三州的值高于1,可见这次病毒传播浪潮很可能将会超过以往。
各州新冠疫苗接种率变化也很大,最高的佛蒙特(Vermont )达67.6%, 最低的阿拉巴马(Alabama)仅为34.4%。将接种率做横轴,接种之后与之前每日最高病例数比值为纵轴,得到图二。图二中有三个明显的离群值(outliers):夏威夷,路易斯安娜,和佛罗里达,这三州皆为旅游热点。如果不看这三点,那么在低于50%接种率的情况下,比值与接种率负相关。接种率越高,则新冠新浪潮越低。在高于50%接种率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不明显。如果不看两个离群值(俄勒冈和哥伦比亚特区),则新老传播浪潮与疫苗接种率没有明显的关系。
为啥哥伦比亚特区和俄勒冈的传播浪潮高呢?这也许同本年独立日接近正常的庆祝活动有关。可见下面的报道:
On July 4th, thousands gather in D.C. to celebrate a nearly normal Independence Day
初步的结论是:
(1) 在接种率低的地区,病毒传播的浪潮大。
(2) 有人群聚集的旅游热点地区,病毒传播的浪潮更大。
怎样减少传播? 预防接种,口罩,社交距离,都不可忽视。
本文仅仅是粗浅的分析,很多因素(如人口组成,密度,气候等)没有被考虑在内,仅供参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信疫苗有效,但也不能大意,若真遇上个啥师团级别/超浓度病毒就难说了,口罩加强升级防护。
解释还是老一套。
因为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和人群可能有一些其他特征,造成风险增加。
即使是感染人口中接种疫苗的比例,也不一定说明问题。因为接种疫苗者被检测的概率可能小。
我觉得还是研究住院和重症患者中接种疫苗者比例会比较说明问题。
我觉得新冠疫苗根本就被政治化了,合着把人类玩掉吧,大概都活腻了。
新冠病毒本质上跟流感病毒有什么区别?我们过去每年都打流感疫苗,每年照样都有很多人因为流感住院死亡,我在医院工作,看到打了疫苗后照样得流感的同事多了去了,有轻有重,我自己基本每年都打也都有感染,轻症。
好像轮到新冠疫苗,大家的期望值就不一样,就该100%有效。听到阳性率就不得了,管它住院率多少,就说疫苗没用。
既然打了双针,没有严重的症状,查什么咽拭子?吃饱了撑的!
为保护那些拒接接种的人,值吗?
我刚与一位牙医(美国人)谈新冠,他说他不怕病人,但比较担心办公室的护士,就是不打疫苗。很多时候,不打疫苗的人恰恰是容易被传染的人和有基础病的人。
我提到了没有探讨其它因素,很有可能其它因素更重要,但我的确不打算讨论这些因素。
正因能影响因果关系结果的其它变量没包含在内,就引发出不同人的视角和解读。。。
若数据包含越多越全面,瞎子摸象尴尬越少。得,我又开始推AI大数据的好处,批判现有统计的过于简单粗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