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日记(17) 女技师的故事

l
laopika
楼主 (文学峸)

第十七天 今天上午,我去老西门文庙一带溜达,原本想去文庙书市,重温几十年前的旧梦,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女儿才4岁,我每星期天下午骑自行车带她去文庙隔壁的南市区少年宫学画画,她每次上课两小时,我就在文庙书市逛两小时,那里各种书籍是应有尽有,是个既博览群书又消磨时光的好去处,经常还会有意外收获(买到心仪的好书)。

原来女儿学画近十年的南市区少年宫,现已改为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

    可如今,今非昔比,文庙依旧在,书市却没了影,周围的民宅似乎也被贴上了“拆”,不是正在拆迁就是即将拆迁,周围人烟稀少,全然没有了当年梦花街的烟火气。也不知将来旧区改造后是否还能重现文庙往日的辉煌。
   晚上,一位老朋友单独请我吃饭,他与我同在一个系统内工作,二十年前曾经是我同行,并拜我为师,技术上也是颇有成就,后来走了仕途,官位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是某大企业的总工程师,如今即将临近退休,已退居二线,所以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我们去的是云南路上著名的小绍兴,尝尝上海人爱吃的三黄鸡,两人老酒咪咪,鸡腿扒扒,海阔天空,是一醉方休,尽管我后来又参加过好多档次更高,人数更多的聚餐,但都不如此次那样的尽兴。


   

   小绍兴里最吸引人的就是三黄鸡,此鸡出自浦东,味道瞎起栽(极好),是上海爷叔们的最爱

他们家的清炒鳝糊也是一只鼎(呱呱叫)

小笼馒头也不输南翔的


 

 最后每人一碗鸡粥是鲜的不得了

    简朴却有特色的晚餐完了,他又邀我一起去做个足浴放松(估计也是担心醉意熏熏的,马上回家会挨领导批),本来我们还想在做足浴时继续畅聊,没曾想,一位来自辽宁盘锦的中年女技师,直接就打断了我们的聊天。
     那是她在听到我朋友问起我在美国的生活状况时,就迫不及待地说起了她的故事。
     原来她刚刚在上星期被美领馆拒签,所以现在心情特别糟糕。她年轻时曾经在俄罗斯远东干了11年,挣了不少钱,当然也是从事同样的技师工作。前两年回国后一直在想找机会去美国发展,疫情封控放开后,就申请了B2旅游签证,我猜她是准备去了打黑工挣钱,我问她签证时签证官是怎么说的,她说签证官问她去过国外吗?她回答去过俄罗斯,再问去了多长时间,她回答11年,然后就被拒了。
     我说人家签证官肯定怀疑,你去了又重操旧业,非法打工,所以拒签蛮正常的。
     她说一起去的闺蜜同样被拒签,然后在准备走线。因为日子太艰难了,可她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她担心会影响还在当兵的儿子前途,所以就来上海滩混口饭吃了。
     面对这位女技师,我只能安慰她几句,美国也不是天堂,遍地是黄金,可以随便检,不去也罢,这样想想就不会沮丧了,当然咯,美国也不是地狱:)。
     我朋友听了我和女技师的对话,无语,只能频频摇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回国日记(18)中央商场之变迁 回国日记(17) 女技师的故事 回国日记(16)一位海归的纠结 回国日记(15)差点中毒 难忘的魁北克之行
平等性
皮卡兄好文章!云南路上的小绍兴,我以前也去过。不过那个时候店面太小,人又多,要端着碗站着吃。不过,味道是真的呱呱叫 :)
晓青
这美食!馋!
l
laopika
现在是扩建了,楼上楼下,大小包房,应有尽有,不输黄河路:),而且价格比较亲民,所以生意兴隆。
l
laopika
故乡的美食最诱人:)
d
danren
上海市中心的改造拆迁大批人口流失,让以前熙熙攘攘的街市变得冷冷清清,但环境变得整洁,还是值得!

我一路沿着西藏南路走,路过老西门根本认不出来了,原来的天桥消失得无影无踪

A
AP33912
有意思的对话。南市区(好像车站?路)我同学家俺曾去过:)
l
laopika
是的,俗称空心菜,市中心人口急剧下降,是不争之事实
l
laopika
你说的是南车站路,南市区,从大兴街开始到黄浦江边
l
ling_yin_shi
皮卡兄你这小笼馒头估计让北方人懵圈了:明明是小笼包嘛,咋会是馒头?,兄知道大肉包的笑话吗?:)
l
laopika
对的,上海人讲的小笼馒头其实就是北方人讲的小肉包子,但小笼里面一咬就是一包汤,味道好极了:)
T
ToClouds
前些年去上海时专门去过小绍兴吃三黄鸡,也点了炒鳝糊。很多年前初次去上海时到小吃店,看到牌子上有馒头,问有没有带馅的包子
我爱栀子花
现在走线的人多,应该是与蛇头的宣传有关。我乡下的姑子有段时间很关注,她也想来了。
簡單
老皮卡,特别喜欢看你回上海写的系列

真真实实的上海现在(同时也有和过去的比较),不是上海人写不出来,不是认知强的人也写不出来。

另外,你去的餐厅我也记录下来。

继续写,期待。

l
laopika
云起口味与我差不多,我们都喜欢吃小绍兴的鸡。许多人北方人会被搞糊涂,怎么叫馒头却不是馒头,好像严格讲应该叫小笼汤包:)
l
laopika
许多自媒体都在大肆宣传国人走线,所以会引来许多人去冒险,实际上这条路是非常危险的!
l
laopika
谢谢鼓励,阿拉是知音:)
V
VCPP
我也特别怀念逛南市文庙的时光,网上看到有个福佑商厦,有旧书集市(图)

 

l
laopika
老乡好!这个商厦应该是在城隍庙吧?我这次没去那里玩
翔歌
读你的文很亲切,一次次回上海最遗憾的是以前的烟火气几乎没了,所谓烟火气正是家乡的密道啊!
l
laopika
向老乡致敬,原来翔歌也是阿拉上海人,旧区改造要想保持原汁原味,很难。最近《繁花》带火了黄河路,但那里有的居民说,

现在还在用马桶,迫切希望改造,所以也是两难,如果都搞成新天地模式就好了!

晓青
是不是黄河路太贵了,动迁不起。
l
laopika
领导一语中的,市中心寸土寸金,拆迁赔偿数值巨大,没有大资本是拆不起的:)
j
jinjiaodw
大赞,小绍兴的三黄鸡,黄鳝都是最爱,小笼包感觉卖相一般
l
laopika
他家以三黄鸡为主,小笼做不过南翔小笼的:)
翔歌
我是在原上海跳水池斜对面公寓里出生的,淮海中路和复兴中路留下我太多儿时记忆:)上海音乐学院,海关学院,波兰大楼,淮海大楼
云霞姐姐
继续跟读.美食诱人
l
laopika
谢谢云儿鼓励
l
laopika
跳水池对面公寓门口,当年可是上海最有名的交换房屋的地方,我的康健动迁房就是在那里换到市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