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的集锦方

S
SAR
楼主 (文学峸)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武汉新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报告,给大家讲解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我本人是从1月23号武汉封城的那天,直到今天,基本上是日以继夜,用中药治疗武汉的新冠状病毒和类似的病例,个人累计的大约有2千例左右,到了后期,特别是最近一个星期以来,由于确实是太忙。那么在全国一些民间中医就加入到了我的团队,所以后期就有10个、20个、50个,现在已有100多人在张胜兵义诊团,通过网络会诊开方,累计已经有3000多例。这3000多例,通过我们团队里的一些人员的案例总结,有效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部分都是一到三服药内起效,至今没有一例死亡的病例。   武汉是我的家乡。这一次从北京回武汉,我就觉得是一次机会。什么机会呢?拯救黎民百姓的机会,也是我们学医的人派上用场的机会,所以我给自己已经立下军令状:“不计生死,不论回报,誓与疫情共存亡!”那么,在这20多天的抗疫过程当中呢,在网上媒体,有好多专家、教授给出了偏方,土方,有的是伤寒方,有的是温病方,层出不穷。而我本人把这些东西都基本看过了,因为我在抗疫的过程中这些资料我也都要看。   出现了什么情况呢?首先出现的是中医和西医的争论,就是这个病应该用中医治还是用西医治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呢,到目前为止还在争论。而中医内部呢,出现了伤寒派和温病派的争论,经方与时方的争论。还有的通过各种判断,来给这次疫情的一个命名,在怀疑它是寒疫还是温疫,所以又有寒疫和温疫的争论。好多名医名家在网上和媒体发布了自己的方子,但是大部分名医、名家他是没有来武汉一线的。   那么在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之下呢,争论得是热火朝天。反正也是在家里,封城了嘛,隔离嘛,于是乎在网上的争论就越来越多,鱼目混杂,有专家的,有教授的,有没有入门的,这种情况之下,我没有跟任何人争论。在这种争论的环境下呢,我偶尔看一下他们的观点,然后结合临床和自己的一些所学把它运用到临床当中,他们的争论还没有完毕,我们都已经救治了两三千人。   我一直认为啊,为什么要学医?人类为什么要有医学?医学没有好医学和坏医学之分,只有能不能救人之分。医学是人类和疾病斗争的过程当中产生的一种救死扶伤手段而已,不是拿来做门派的斗争,又不是武侠小说。即使是武侠小说,峨眉派也好,崆峒派也好,你天下功夫还是一样的出少林。而医学呢?不管你伤寒派,内经派,温病派,火神派,补土派,你天下中医它都是一个道理,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都是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当中治病救人。   这次疫病当中,我就发现,适合用伤寒方的有效,适合用温病方的也有效,既然它们都有效,那你还分什么伤寒和温病呢?你只分你把人救活了没有,这才是重点!我们学医的目的是救人,不是在于你是哪个派别的掌舵人啊,领军人物啊。你是什么人物都不是人物,你救不了人你就不是个人物。你能救人,不管学的什么派,只要救了人,你在老百姓当中就是个人物。   有这么一句话“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只要是邪气侵袭人体,本来我们是不知道它会出现哪些情况,只有它发生了症状和情况我们才能辨别它属于什么情况,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基础,也是这次武汉疫情当中对我最有指导意义的一段话。   当然从西医的角度说,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那么这种病毒呢,如果遇上了阳虚怕冷的人,它可能就会导致类似于寒疫或者寒湿疫;遇上了平时阴虚火旺的人就可能变成温疫或者湿温疫,这是要分阴阳体质的,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一样,从临床当中,我们也得出这么个结论。那么辨证论治呢,其实际上是人体感受邪气之后,也就是感受了这个冠状病毒之后,发则可辨,发生了什么情况和症状,我们就能够辨别,而不是西医认为的是什么病毒,我们没有病毒的说法,我们叫戾气。   所以啊,我们发现不同体质的人在这次疫情当中,反应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在这次疫情当中呢,阳虚病人感受的可以用伤寒方;体内有火的人感受病邪之后,可以用温病方;而阳虚病人感受了之后,用了伤寒方有一些这个寒湿入里化热的,也能用温病方。我们待会儿会讲我在这次疫情中所使用的方药,以及为什么这么使用以及它的临床效果。   有人认为,这次温疫属于寒湿疫;有人认为,这次温疫就属于湿温疫,就是温疫夹湿,有人认为是寒疫夹湿。但是夹湿的大家都认可了,确实是有湿。但是寒湿疫还是湿温疫?有很多抱有不同观点,甚至有好几个国医大师抱的观点都相反,在南方的某国医大师认为,这一次的温疫属于温疫夹湿。某个在北方的国医大师认为,这次温疫属于寒疫夹湿,那么他们有没有道理呢?从他们的文章中看出统统有道理,但是外行人看谁都觉得谁有道理。   有人认为伤寒就是伤寒,温病就是温病,分得特别清楚。但是,我们通过临床一线的真实案例证明证伤寒和温病本属一家,只要你灵活运用,对证治疗,因人而异,没有不起效的。   通过对两三千例病案的这个总结,我列了如下的这个方药和关键词,接下来请大家用笔记一下,只要对着这些关键词,用关键的方  今根据实践情况,张胜兵特总结以下临床所见之证型,用之临床,疗效显著,万望推广为感!   一、发热无汗而喘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6克   二、发热有汗恶风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切)、大枣12枚   三、发热头痛颈背强直 葛根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切)、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6枚   四、发热头痛项强口苦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6克防风6克苍术6克细辛2克川芎3克 白芷3克生地3克黄芩3克甘草3克   五、发热肢痛微呕口苦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4.5克黄芩4.5克芍药4.5克人参4.5克炙甘草3克半夏6克大枣6枚生姜4.5克柴胡12克   六、发热心悸小便不利或肿 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9克白术6克白芍9克制附子9克生姜9克(切)   七、发热特别怕冷想睡觉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制附子15克细辛6克   八、发热咳嗽白痰有泡沫 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0克芍药10克细辛6克干姜15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 五味子6克半夏15克   九、发热无汗烦躁而喘 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0克炙甘草6克石膏30克生姜9克 大枣15克桂枝6克 杏仁9克   十、发热口渴咳逆气急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5克石膏24克   十一、发热咽痛舌尖红 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桔梗15克竹叶12克荆芥18克 牛蒡子18克淡豆豉15克薄荷18克甘草9克芦根30克   十二、发热鼻干眼眶痛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6克葛根9克黄芩6克芍药6克桔梗3克甘草3克生姜3片(切)大枣2枚白芷3克羌活3克石膏5克   十三、憎寒壮热、身痛无汗 人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10克 柴胡10克 前胡10克 川芎10克 枳壳10克 羌活10克 独活10克 茯苓10克 桔梗10克 甘草6克,薄荷、生姜少许。   十四、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 达原饮《瘟疫论》   组成:槟榔15-20克厚朴10-15克草果仁10-15克知母10-15克 白芍10-20克黄芩10-15克甘草5克   十五、寒热往来,口苦口干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甘草9克 生姜15克大枣12枚半夏12克   十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便秘 大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40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半夏10克 枳实10克大黄10克生姜15克大枣12克   十七、发热恶寒、腹胀便秘厚朴 七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15克甘草9克大黄9克桂枝6克 枳实9克大枣4个生姜12克   十八.憎寒壮热、口苦便秘 防风通圣散《宣明方论》   组成:防风15克荆芥15克连翘15克薄荷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炒白芍15克白术15克栀子15克石膏30克大黄15克芒硝15克黄芩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麻黄15桔梗30克   十九.头痛身痛、午后发热 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 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0克   二十、发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 藿朴夏苓汤《医原》   组成:藿香6克半夏6克赤苓9克杏仁9克生薏苡仁12克白蔻仁3克通草3克猪苓9克 淡豆豉9克泽泻4.5克厚朴3克   二十一、发热身痛、汗出热解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组成:黄芩9克滑石9克茯苓皮9克猪苓9克大腹皮6克白蔻仁3克通草3克   二十二、发热困倦、或咽痛、或吐泻 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组成:滑石30克茵陈24克黄芩20克石菖蒲12克川贝母10克木通10克藿香10克射干10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白豆蔻10克   二十三、发热恶寒、胸闷腹胀、上吐下泻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10克紫苏10克白芷10克大腹皮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厚朴12克桔梗10克甘草3克,生姜、大枣少许。》   二十四、身热心烦、胸闷、失眠 栀子豉汤《伤寒论》   组成:栀子10克香豆豉10克   二十五、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渴喜饮 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6克洗石膏50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 麦冬20克(去芯)人参6克粳米10克   二十六、胸隔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黄60克芒硝60克甘草60克栀子30克黄芩30克连翘120克,竹叶酌情加蜂蜜   二十七、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15克鳖甲15克生地黄12克知母9克牡丹皮9克   二十八、面红、四肢冷、拉肚子、脉很弱 白通汤《伤寒论》   组成:葱白4茎,干姜5克制附子15克
S
SAR
不幸中了,同学转的,与大家共享
S
SAR
不幸中了,同学转的,与大家共享



O
OceanSound
好文
y
yzout
用伤寒方的有效,适合用温病方的也有效
S
SAR
哪里能买到 清肺病毒 成药?
h
happybob
又臭又长
n
nowayitsover
早日康复!
n
nowayitsover
在哪里?尽量提高周围小环境温度。我的”感冒”持续了近两个月,好好坏坏,

终于在天气变热一周后症状终于几乎消失了。饮食和作息上没有变化。

f
fuz
好大一张饼。很详细,可到哪儿搞药呢?吃兄是照这个单子买的吧?
吃与活
这个集锦不错,估计有能起作用的

问题是不知道哪个会起作用。我是买不起这么多药的。

t
tryyyyyy
提取的浓缩颗粒粉剂可用?
d
dudaan
同一个你2月24日转了一次,次日ephd发表过批评的转贴
q
quietplayer
谢谢
k
kai2002
他等于什么都没有说,把书抄了一遍。各种情况当然都会有出现,但总有一个多寡吧?这医生能否把病历拿出来,证明用了上面方子用了几个?
欲千北
+, 既然说参加救治+成效斐然,那就把案例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e
ephd
这个不合法吧
欲千北
不暴露个人信息和隐私,应该没有问题吧。
e
ephd
没有病人反馈的案例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