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旁听了这个专业一个会议,写了一篇文章,草稿送两位重量级人物处审核,北大医院的穆魁津大夫看后把我写的每一个“肺”字都重新写了一遍。原因是我把肺写成了月+市。我当时羞愧难当,心想为什么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从来没有纠正过?另一位是协和的朱元珏大夫,当年就非常强调循证,对我的文章做了一些实质性的修改。现在这些老大夫去世的去世,退休的退休,当年年富力强的钟南山也变成了钟老。
因为自己犯了错误。
链接
从笔画上说,一个四划,一个五划
小时候被逼练毛笔字,这字铅笔和钢笔不显,毛笔字点和竖就差很大。
嚴格來說,肺右側不是巿 (fu2),而是 U+233B5 (bei4).
由於技術原因,U+233B5 知乎打不出來。以上附 ISO10646 (國際標準《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 的碼表。
------
U+233B5 在說文小篆的樣子:
肺在說文小篆的樣子:
而巿是這樣的…
市 (shi4) 是這個樣子:
由此可見,篆書裏,市 (shi4) 、巿 (fu2) 和 U+233B5 (bei4) 都分得很清。
然而,巿和巾的意思相近,古時從巿 (fu2) 的,隸書出現時已經寫成了巾、韋、革等等更常見的偏旁,剩下楷書今天真正從巿 (fu2) 字的所剩無幾。U+233B5 (bei4) 的上曲那麼麻煩,寫成楷書的時候就直接寫成巿好了。連說文眾多版本都直接把註釋「U+233B5 (bei4) 聲」寫成「巿聲」,不區分了。
不只是肺,大部分從「巿」形的,其實是 U+233B5 (bei4):
肺、沛、杮 (杮 fei4, 不是柿 shi4 啊) 等字右方寫成市 (shi4) 的也是古來有之的異體,書法裏非常常見。反正國家頒布印刷字規範以前,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於漢字的寫法都是差不多就行,看得懂就可以,沒什麼人注意字形細節。會注意的叫孔乙己。
然而,近代中國認為不一致的字形會導致教育上、溝通上很麻煩。於是,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現在都以從巿的寫法為規範,一筆到底;不寫成市。
如果大多数人都错,那错的原因不在学着,而在造者。
当年我旁听了这个专业一个会议,写了一篇文章,草稿送两位重量级人物处审核,北大医院的穆魁津大夫看后把我写的每一个“肺”字都重新写了一遍。原因是我把肺写成了月+市。我当时羞愧难当,心想为什么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从来没有纠正过?另一位是协和的朱元珏大夫,当年就非常强调循证,对我的文章做了一些实质性的修改。现在这些老大夫去世的去世,退休的退休,当年年富力强的钟南山也变成了钟老。
因为自己犯了错误。
链接
从笔画上说,一个四划,一个五划
小时候被逼练毛笔字,这字铅笔和钢笔不显,毛笔字点和竖就差很大。
Henry Chan
嚴格來說,肺右側不是巿 (fu2),而是 U+233B5 (bei4).
由於技術原因,U+233B5 知乎打不出來。以上附 ISO10646 (國際標準《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 的碼表。
------
U+233B5 在說文小篆的樣子:
------
肺在說文小篆的樣子:
------
而巿是這樣的…
------
市 (shi4) 是這個樣子:
------
由此可見,篆書裏,市 (shi4) 、巿 (fu2) 和 U+233B5 (bei4) 都分得很清。
然而,巿和巾的意思相近,古時從巿 (fu2) 的,隸書出現時已經寫成了巾、韋、革等等更常見的偏旁,剩下楷書今天真正從巿 (fu2) 字的所剩無幾。U+233B5 (bei4) 的上曲那麼麻煩,寫成楷書的時候就直接寫成巿好了。連說文眾多版本都直接把註釋「U+233B5 (bei4) 聲」寫成「巿聲」,不區分了。
------
不只是肺,大部分從「巿」形的,其實是 U+233B5 (bei4):
------
肺、沛、杮 (杮 fei4, 不是柿 shi4 啊) 等字右方寫成市 (shi4) 的也是古來有之的異體,書法裏非常常見。反正國家頒布印刷字規範以前,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於漢字的寫法都是差不多就行,看得懂就可以,沒什麼人注意字形細節。會注意的叫孔乙己。
然而,近代中國認為不一致的字形會導致教育上、溝通上很麻煩。於是,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現在都以從巿的寫法為規範,一筆到底;不寫成市。
如果大多数人都错,那错的原因不在学着,而在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