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蝙蝠好奇,嘿嘿。 看看这篇蛮有意思。。

p
pickshell
楼主 (文学峸)

你所不知道的蝙蝠——常态“发烧”,体内如“毒蛊” 酋知鱼 我想把所有的话题都写到科学上,不过好像有点难。(谐音求知欲)  

如果问你这样一个问题:最成功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会如何回答?如果从单一物种的发展高度来看,无疑是我们自己,但是如果只比较物种个体的数目,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既不是人类也不是家畜,甚至连老鼠都排不上,而是夜间在天空飞舞的那些小东西——蝙蝠。

 


▲它们的翼是五个手指组成的所以叫翼手目

蝙蝠作为唯一冲入天空的哺乳动物,它们在鸟类霸权的天空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将夜幕占领,成为了继昆虫、翼龙、鸟类后第四类飞行的生物。正如1914年8月30日德军空袭巴黎,让人们看到了历史上第一次战略轰炸时表现出的巨大优势,会飞在生物中也有着巨大的优势,蝙蝠就是靠着丰富而营养的飞虫食物过得极其滋润,翼手目虽然在生物学分类中只是一个小分支,但是独占了哺乳动物五分之一的总量,非常繁荣。

 


?▲最大的蝙蝠洞有超过2000万只蝙蝠

人类与蝙蝠都很异类

可为什么很多瘟疫与蝙蝠都有关呢?为啥蝙蝠就没被这些病毒给弄死呢?真的就只有蝙蝠体内病毒特别多吗?

这是真的,来自蝙蝠的病毒比来自其它动物的要多得多,这得说到蝙蝠的一些“绝活”,是这些特性让它们成为了成功的物种,也是这些特性让蝙蝠成了专养病毒的“毒蛊”。

 


?▲一堆小蝙蝠,如果不考虑生命安全其实还挺可爱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生物学常识,对于恒温动物来说,体型越大一般寿命也会越长,心跳越慢。比如大象的心跳只有每分钟26次,平均寿命60年;蓝鲸的心跳可低至每分钟2次(潜水时),平均寿命80岁;而且老鼠心跳可达500次每分钟,寿命只有区区3年。

 


?

这是因为体型小散热会非常快,因此需要更高的新陈代谢速度以维持体温,蝙蝠同样如此,它们因为需要飞行,能量消耗与体温维持的挑战更大,所以需要更强的新陈代谢速率,飞行时的蝙蝠心率可高达800~1000次每分钟。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和老鼠差不多大小的蝙蝠寿命大概是多少呢?如果按规律推算的话……怎么着也得小于3年吧……

 


▲小鼠

相信你之前已经注意到了一个事实,人类的平均年龄有70岁,但是平均心跳却很少有低于60次每分钟的,这是因为人类是一个异类;同样的,蝙蝠也是个异类,它们拥有不合常理的超长平均寿命——30年!

这是怎么回事呢?大约在500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中,蝙蝠获得了修复基因的本领,所以它们的体细胞能以远超一般动物极限的次数分裂(人类的体细胞通常分裂次数为50~100次)。

 


?

最强的免疫造就最大的毒蛊

这可就厉害了,既然已经不怕细胞分裂磨损了,那还不可劲造?于是蝙蝠将体温提高到了40℃,拼命地燃烧卡路里,还将自己的免疫系统调成了“常开模式”。

要知道,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全开模式就是“发烧”,这是为了用高温消灭多数病原体的应激身体状态,如果常时间处于这种高温中身体是受不了的,所以我们的免疫系统有一个启动时间,在被病原体激活后才开始工作,有时候一些猛烈的病原体就可以在我们免疫系统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一举击入,将人打倒。

 


?

再看看人家蝙蝠,生活就是发烧,发烧就是生活,完全没问题!所以它们拥有哺乳动物中最活跃,最强力的免疫系统,就算是非常厉害的细菌病毒也奈何不了它们。例如在北美,狂犬病已经从猫狗体内完全消灭了,但也偶尔会出现狂犬病患者,正是来自蝙蝠咬伤(还好中国的蝙蝠不咬人)。

 


?▲北美吸血蝠

不过免疫系统强大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将所有病原体消灭干净了,而是将这些这些病菌压制住了。那么可以想像,在蝙蝠免疫系统强力镇压下的病菌会受到超常的“锻炼”,在强大的选择压力下变得更“强大”、更“邪恶”。

这与滥用抗生素诞生的“超级细菌”类似,蝙蝠的身体反而成了培养“超级病原体”的容器,蝙蝠自己倒是没事了,但是却把其它动物给坑惨了。蝙蝠还会到处飞,传播病菌的能力比一般的动物也要强很多。

 

▲本次的冠状病毒蛋白质

而且更重要的是蝙蝠是哺乳动物,一般来说生物在进化上的亲缘越远就越不容易共患疾病,比如鸟类虽然也是恒温动物,但因为它们是恐龙的后代所以只有很少的病可以从鸟类传播到人身上(禽流感)。相对来说蝙蝠体内的病菌就相当致命了,只需要一点小小的变异,就可以传播到其它野生动物,在经由野味市场传播到人群中来。

▲真的没必要为此将所有人置于危险之中

不接触野生动物是最好的选择

想消灭蝙蝠是不可能的,随便一个山洞中都有数百万中蝙蝠。所以最好的防控方法还是远离野生动物(无论是非法捕食还是任何形式的接触)。我们不知道蝙蝠体内还有多少潜伏着的可怕死神,不过只要管住自己的口腹之欲,就可以基本保证安全。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796372

桃花好运
样子看着就可怕
虎嗅蔷薇
蝙蝠们已经十分努力地把自己长得看起来特别难吃了~
4
40er
哈哈,是的。人是任何动物的天敌
欲千北
可是有些蝙蝠会冬眠,那时候,蝙蝠体内的病毒也跟着冬眠吗?自然界太奇妙了。
p
pickshell
不懂。估计是病毒在低温能”冬眠“, 适当温度环境复活。搜来段蝙蝠的冬眠D:)

???????????? 台灣蝙蝠學會 2018年12月17日----

[科普知識] 蝙蝠的冬眠跟你想像的冬眠有點不一樣

天氣漸漸變冷,我們人類可以裹在棉被中度過冷冷的冬天,那野外的小動物該怎麼辦呢?

冬眠是動物用來適應在嚴酷的氣候期間造成食物短缺而有的一種生理機制,藉由降低體溫至接近環境的溫度、以減緩代謝的速度,而能夠度過食物短缺的艱難時期。

過去我們常提到的冬眠動物就非北極熊莫屬了,除了北極熊,我們生活周遭可能也有一群小動物也在冷冷的冬天裡冬眠,也就是蝙蝠啦~。雖說都是冬眠,但蝙蝠和北極熊的冬眠模式可是很不一樣呢。

舉例來說,靠近極圈的棕熊 (Ursus arctos) 會在秋季累積脂肪好度冬,約在12月進入冬季後不吃不喝開始冬眠,直到隔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才會出巢開始覓食 (Robbins et al. 2012)。雖然蝙蝠也會冬眠,但蝙蝠在冬季不會像棕熊一樣,宅在窩裡完全不出門,而是會在冬季期間,偶爾從冬眠中清醒過來讓體溫升高稍稍活動一下,再繼續下一回合的冬眠,至於為何蝙蝠不一路睡到隔年,目前有各個假說持續研究中,在此先不探討 (欲知詳情,待下回分曉)。

以臺灣葉鼻蝠為例,臺灣葉鼻蝠是臺灣低海拔常見的物種,也是典型居住在洞穴的物種。過去嘉大森林系劉建男老師針對臺灣葉鼻蝠的冬眠進行研究 (Liu and Karasov 2011),隨著季節變化,可觀察到臺灣葉鼻蝠從12月底至隔年3月初活動量會明顯減少,同時監測臺灣葉鼻蝠的體溫,可發現臺灣葉鼻蝠的體溫會大幅下降,並且會在約環境溫度為17~24度的洞穴冬眠,與大多數的蝙蝠物種一樣,會從冬眠中清醒數次,即體溫會升高至36度左右 (每一輪的冬眠為2到19天)。另一方面,根據體溫監測的數據顯示蝙蝠會在傍晚清醒,部分個體也有出洞覓食行為。

雖然關於蝙蝠的冬眠還有很多待解之謎,但我們仍非常驚歎這樣的動物有如此好適應冬天的能力。同時,如果發現洞穴中有冬眠中的蝙蝠,請勿驚擾,讓他們好好節約能量好過冬

https://zh-tw.facebook.com/battw/posts/1917762891610690/

红米2015
Good!
4
40er
有趣。
欲千北
谢谢
红米2019
看来看去,觉得还是设法灭了蝙蝠的好。。。
懒风
一些传统年画里还会画蝙蝠,仅仅因为这动物的名字有个“福”的谐音。
p
pickshell
可能存在生态平衡问题,若灭了蝙蝠可能带来另外灾害。。
红米2019
两害取轻
r
richard6000
显然生态灾难是巨大的,虫灾会吃光粮食,植物,难道蚊子不传染疾病吗?更厉害。
W
Wafik
中國的蝙蝠不咬人,不吸血,所以中國人沒有蝙蝠恐懼。

西方的蝙蝠咬人或吸血,所以鬼節的裝飾有各種蝙蝠形象。

i
ilovefriday
我也觉得该灭了蝙蝠,恶魔一样的东西!
k
kittencats
北美狂犬病患者是被蝙蝠咬伤??北美猫狗亿消除狂犬病?!这都从哪里来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