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断送老头皮。"

鲁冰花
楼主 (文学峸)

昨晚在“文史”上看到这么一段儿,读到“这回断送老头皮”就笑得不行了,分享:

在《东坡志林》卷二的《书杨朴事》里,苏轼回忆起当年经过洛阳时李公简讲过的故事:真宗皇帝东行泰山封禅后,访求天下隐者。有人推荐杞人杨朴,说他善于写诗。待到皇帝召见时,杨朴却说自己不会作诗。皇帝问,那么临行时有没有人写诗赠你呢?杨朴说,只有我的妾写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得大笑,遂放杨朴回家。接下来,苏轼讲自己的经历,他因为写诗罹祸,在湖州被捕时,王闰之与儿子送他到门口,都忍不住哭泣,他转头看着闰之说,你就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那样写诗送我吗?妻儿听了,不觉失笑。苏轼这才放心地与差役们出门。那天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

事后的追忆、被捕时的情景被苏轼写得不乏诙谐。实情则恐怖得多。元丰三年初,从“乌台诗狱”死里逃生的苏轼被神宗贬到黄州,就任团练副使的低微职务,不能擅自离开,也无权签署公文。他写给前辈名臣文彦博的信(《黄州上文潞公书》)中讲述,自己刚刚被逮捕押往京城时,大儿子(苏迈)徒步跟随,其余留在家里的都是妇女少儿。在苏轼的同僚和朋友帮助下,王闰之率家中老幼二十余口人收拾行装,凄凄惶惶登舟,暂且投奔南都(今河南商丘)的苏辙家。

尘凡无忧
幽默,机智,人生不可或缺的两味。。。
浮云驰
杨朴的妾也很风趣,苏轼被抓走时肯定很惊险,绝对有生死未卜的感觉
糯米粥
好看的小故事!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到这样被抓的时候,才是真正被考验的时候。
花似鹿葱
豁达的苏轼把颠沛流离的黄州活成了诗啊!
W
WXCTEATIME
从苏写的绝命诗来看,这个应该是后人编的笑话,苏如果真能到笑话里的这个程度,应该就不会写绝命诗。

这个故事很新鲜,幽默。

谢谢冰花分享:)

a
applebee3
冰花专研的很深入了。你也可以新编故事的,或截取一段别人没写过的充分发挥。
鲁冰花
谢谢无忧、浮云、糯米、鹿葱、小茶和苹果,就是看到那里觉得有趣,贴来大家一笑。
l
lovecat08
有点像世说新语
n
nearby
王闰之率家中老幼二十余口人,都还有些什么人啊
东风再起
苏轼那时能把不安都自己扛着,而尽量让亲人放轻松,这不是普通幽默的境界。
鲁冰花
应该是一家老小侍女仆人吧。
鲁冰花
后来回忆又自嘲,当时好像吓得都不敢出门迎接那些人,以为要死了,路上又要跳水被拦下。我们差点看不到前后赤壁赋
水墨书签
你几次提到那两首绝命诗,其实当时是个误会,背景是:

苏轼在狱中时,曾与儿子苏迈约定,平时苏迈送饭,只送肉与菜,如果被判定死罪,则以送鱼为信。一天,苏迈出城办事,拜托一位朋友代为送饭,朋友为了给苏轼改善伙食,特地送来一尾鱼。苏轼看后大惊,以为死罪不免,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想到家中的妻儿老小,想到远在南都的兄弟苏辙,他的心情如何能够平静?绝望之余,他提笔写道。。。

东风再起
苏轼也是个drama queen。哈哈
鲁冰花
你几次提到绝命诗,其实当时是闹了个乌龙,背景是:

苏轼在狱中时,曾与儿子苏迈约定,平时苏迈送饭,只送肉与菜,如果被判定死罪,则以送鱼为信。一天,苏迈出城办事,拜托一位朋友代为送饭,朋友为了给苏轼改善伙食,特地送来一尾鱼。苏轼看后大惊,以为死罪不免,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想到家中的妻儿老小,想到远在南都的兄弟苏辙,他的心情如何能够平静?绝望之余,他提笔写道。。。

W
WXCTEATIME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鲁冰花
没考证,来自《苏东坡的旷达人生》,应该有道理,不至于死罪,宋代不杀士大夫。
鲁冰花
没考证,来自《苏东坡的旷达人生》,应该有道理,不至于死罪,宋代不杀士大夫。
k
kirn
写得好。你提的这些书,信啊,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继续涨知识。总结一下情书一捆遗书一捆,交代工作的一大捆,剩下的八卦别人
W
WXCTEATIME
所以啊,这个故事里说死罪就和律法相矛盾,我一直就怀疑这个故事是编的:)
鲁冰花
历史嘛,真真假假,谁能说明白呢?就像我们眼睛下的鼻子都看不清楚。:)
鲁冰花
哈哈,你的跟帖我只读懂前一半。。
k
kirn
哈哈,我就是给大文人的工作内容分分类:):不工作,不恋爱,不管家里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也比较优雅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