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萨特 莫泊桑,偶遇罗丹的巴尔扎克

花似鹿葱
楼主 (文学峸)

八十年代穷游巴黎记(二)   1986年7月20日星期日

7月的巴黎白天很长。抵达巴黎住进小旅馆,超市买食品。。。还剩下大把时间。按照计划首先去旅馆附近的蒙帕纳斯公墓。

临出发前几天,我已经根据巴黎旅游手册 ,做好了7日游每一天的详细日程,怎样才能最经济最有效地“扫荡”巴黎的景点名胜,让穷游达到最完美境界。

我们住的这个区属于14区,位于塞纳河左岸,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区域,比较安静。蒙帕纳斯公墓也是许多法国文艺知识界精英的安葬之处。莫泊桑、波德莱尔、萨特都葬在这里。

萨特的墓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墙角。非常朴素,一段50-60 厘米高的黑色花岗岩,只有墓前的鲜花艳丽滴翠。《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的墓也在这里,幸亏一对热情的法国夫妇,没有他们的带领,在迷宫一样的墓地里,找到莫泊桑很不容易。

作为一个学文的中国人,能到这三位的墓前拜谒,很有满足感。后来得知,潘玉良也葬在这里,可惜当时不知道,英文的旅游指南也根本没有提到。算是遗憾吧。

下一个目标:邻近墓地不远的卢森堡公园。

从墓地出来,拐个弯是蒙帕纳斯大街,在与raspail交叉的街口,看到了青铜巴尔扎克赫然屹立,这绝对是个偶遇!

巴尔扎克的这个形象在画报杂志上见过,但真实的作品蓦地眼前,又惊又喜。周围横七竖八停着很多自行车,簇拥着雕像,夏日浓郁的树荫遮掩着这位伟人,风蚀雨打,雕像锈迹斑斑,肆无忌惮的鸟儿在伟人的头上叽叽喳喳,随意拉撒。巴尔扎克无动于衷,一双深不可测的的眼睛洞穿凡尘。。。。。

这座巴尔扎克雕像其实很多故事。

晚年罗丹塑造的这座巴尔扎克是他最后一件伟大作品。穿着邋遢的睡袍、披散着长发的巴尔扎克缺少作家常有的标志:一支羽毛笔、一本摊开的书,一把扶手椅。。。人们不满意了:众多非议,迫使订做雕像的法国文化协会以“粗制滥造”为理由取消了订单。

但是慧眼独具的大有人在。莫奈、德彪西都站出来为罗丹说话,收藏家也蜂拥而至。罗丹收回了自己作品。他说: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

罗丹终其一生都未能看到它被铸造成青铜雕塑。

1902年,一座新的白色大理石巴尔扎克诞生了,正襟危坐,安详富态,老百姓很满意,但是连这个大理石雕像的作者都承认:“还是罗丹对”。

这就是伟大与庸俗的对抗。

直到1939年,法国人终于认识到这座巴尔扎克的无可替代,并浇筑成青铜像。此时罗丹已经离世22年了。

我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的喧腾中,围着这座雕像好久,为这个偶遇感慨了半天。

告别巴尔扎克,来到了计划中的卢森堡公园,这里远远没有那个意料之外的邂逅给我的惊喜更大。

卢森堡公园据说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王后、路易十三的母亲,来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玛丽··美第奇建造的。所以列入旅游名册。其实,远远没有那个邂逅的巴尔扎克给我的冲击和震撼。入门处一个大大的喷泉,一匹骏马腾起在四溅的水花中,裸女托起的圆球,是地球吧?露天舞台上的乐声环绕着四周,悠闲的巴黎人在散步。。。我们哪里有这份闲情逸致,匆匆一圈便从旁门出去了。

抬头便是先贤祠,可惜时间已近闭馆,只能安排下一次了。

信步走着,走到了塞纳河,眼前居然就是巴黎圣母院!

巴黎真是太适合参观游览了。所有的名胜古迹好像都安排在一座大院子里,随便东走西走就是传世之作就是惊喜。

暮色中,大殿里人影幢幢,蜡台上摆满了供奉的白蜡烛,一片微光闪闪烁烁。有人跪在圣母前,深深地低头祈祷着。钟楼已经关闭,只好下一次了。

巴黎圣母院——你随着雨果的不朽名篇走进千万人心灵的圣地!你真的庇护过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那样的美好与善良吗?

引号里不是抄录的名言,是我日记里的感叹。每晚劳顿之余只是匆匆记下行程,都是干巴巴的语言,居然还发了这么一句感叹!

天色夜晚,我们沿着塞纳河折返,经过法兰西学院,左拐向南,在st-germain教堂的对面排着长长的队伍,好奇走过去,原来是在买时装表演的门票。

此时我们已经走得很疲惫了,俩人商量了半天:这才是第一天,悠着点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拜谒萨特 莫泊桑,偶遇罗丹的巴尔扎克 八十年代穷游巴黎记(一) 从小说到电视剧,不一样的《人世间》 欢呼战争之“恶”,是怎么样的“恶”? 三八节,乌克兰美女,周蓉和郑娟
W
WXCTEATIME
谢谢分享,很详细,仿如自游。关于罗丹巴尔扎克的雕像写的很精彩。法国巴黎是二战前世界艺术文化中心,名不虚传。
鲁冰花
巴黎圣母院大火后不知怎么样了?
l
lovecat08
巴黎年年变,现在街上的厕所太多,臭气哄天。。。。
a
applebee3
日记写得真好,象是看一部电影的几个片段场景。好文艺啊!
花似鹿葱
谢谢鼓励!巴黎值得一去再去!

谢谢鼓励!巴黎值得一去再去!

花似鹿葱
写日记只是一个习惯,没想到几十年后受益。
n
nearby
小花果然是书香之人,拜访古人墓地。
k
kirn
日记写的这么好!我小时候学写日记时,开篇第一句就是,今天早上起来洗了脸,刷了牙。可是其实有时候也不洗脸不刷牙

不过好像我写日记的时候很少能用的上惊叹号

问问大家在日记里会对着自己呼喊吗?

浮云驰
巴黎真的很美,觉得应该住上一年才过瘾:)
a
applebee3
是啊是啊,住上一年,顺便玩一下附近的国家,这样的体验浪漫极了:)我记得有一部电影女主搬到西班牙买房子的故事。好看极了。
尘凡无忧
真好,写得真详细。我也一直记日记,但是完全不是这样的,都是风花雪月。。。。:(
东风再起
好看。在DC第一次看到爱因斯坦雕像的时候,也是纳闷为什么显得那么皱巴巴邋遢的样子。看来雕塑家学了罗丹。
庄文雅
有趣,插入的趣闻轶事大大增强游记的可读性

下次写游记,一定学着这一点。

尘凡无忧
仔细读了一遍,这是日记原文吗?里面很多信息,当年能靠记忆写下来很厉害。。。
花似鹿葱
不完全是,日记好啰嗦,为了记得详细记得快,巴尔扎克雕像的故事是后补的。有的背景故事是出发前就做好的笔记
花似鹿葱
中国伟人都是端坐,多了神性,少了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