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他的女人们】之 王闰之

鲁冰花
楼主 (文学峸)

在苏轼的结发之妻王弗去世后的第三年,另一个女人走进了他的世界,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据说王闰之在苏轼还是她的的堂姐夫时就一直默默暗恋着他、崇拜着他。后来王弗香消玉殒(10657月),苏轼还没从伤妻之痛中走出,接着父亲苏洵又仙逝(10665月)。守孝三年期间是不能嫁娶的。

等到苏轼守孝期满(1068年7月),(《礼记》载:“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就是说两年零一个月就可以算作三年。)那年十月与王闰之成婚。王闰之已经二十一岁(小苏轼十一岁),在当时算是老姑娘了。等得起,可见爱之深。

王闰之没有王弗的才气和智慧,但有一颗质朴的心。性格温柔,贤惠体贴,在王弗之后,全心全意照顾着这个家庭。对苏轼的日常起居和习性爱好,了如指掌,对苏轼的性格,有着最大的包容和体谅。

苏轼曾在《后赤壁赋》中记录了王闰之给他与朋友们提供“及时酒”的事情:“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妇yue,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说的是这年十月在黄州,苏轼和两个朋友在雪堂聚会(雪堂,苏轼会客和读书的地方,大雪天落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结束后回临皋亭住处,一路走来,但见霜露既降,木叶尽落,明月当空,人影在地,心里感到十分快乐。感叹:这样美好的月夜,有酒、有菜、有朋友就完美了!朋友说:我今天打了一条鱼,像松江鲈鱼,一定很美味,但没酒啊。苏轼说:我去去就来!回到家见王闰之,不等他开口王闰之就知其来意,说:我早备下好酒,只等你用时来取。(见《后赤壁赋》)

于是苏轼和朋友带着酒和鱼,月夜再游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字字如画,句句是诗,情景交融的千古名篇《后赤壁赋》诞生。

这是怎样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试想,如果苏轼回家取酒,遇上悍妇一样的妻子,挨一顿臭骂,还有心情呼朋唤友夜游赤壁吟诗作赋吗?还有可能给后世留下那么多诗词名篇吗?何况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本就是个虚职,生活时常捉襟见肘。(为了生存在镇子东边开垦一块荒地,率一家老小还有一头耕牛躬耕于坡地,自称东坡居士。)

王闰之也不是只知操持家务完全不解风情的普通妻子,有时候她也会表现出多情有才的一面。元佑七年(1092)正月,苏轼在颍州任知州。政务繁忙,有一天心情不好。正值梅花盛开,月色明媚,王闰之对苏轼说,“初春的月色跟秋天的月色是不同的,秋天的月色令人感到惨淡,初春的月色令人感到愉悦。为什么不叫你的朋友们来一起月下饮酒赏花呢?”苏轼闻听大喜,说:我不知道夫人也能作诗啊,夫人的一番话真是诗人的语言!于是招呼朋友们来喝酒、赏花、吟诗度良宵。(赵令畸《侯鲭录》)。

王闰之对于苏轼来说,就是及时雨一般的存在,总是在苏轼最需要时出现在眼前。营造了一个宁静温馨的港湾,让官场几经沉浮、尤其是乌台诗案后如惊弓之鸟的苏轼的灵魂得以憩息,陪苏轼度过人生最艰难的岁月。

就在苏轼做了翰林学士,做了吏部尚书,倍享荣耀的时候,王闰之却撒手人寰(1093年8月),年仅四十六岁。再次痛失爱妻,对当时年已五十七岁的苏轼又是一个沉重打击。

在祭文中,苏轼对王闰之的一生的作出高度评价,第一,“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王闰之对堂姐留下的长子苏迈,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苏迨、苏过一样疼爱,让苏轼感到尤为难得。第二,得失如一,随遇而安。在与苏轼共同生活的二十五年时间里,她经历了苏轼在朝为官、八年外任、遭贬黄州、返回朝廷等各个时期,与丈夫一起在政治风浪中起伏升沉,饱受磨难,但始终保持着朴实温顺的品格,既不因苏轼遭贬而口出怨言,也不因苏轼的荣耀而喜形于色。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云淡风轻,像一块温润的美玉。为她所深爱的丈夫尽力维持这个家庭平静和谐的氛围。

苏轼在祭文最后所表达的沉痛令人动容:“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以后我回到家的时候,还有谁站在门口迎候我?。。

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苏轼祭文中“唯有同穴”的愿望。

上一篇:【苏轼和他的女人们】之:王弗

下一篇:【苏轼和他的女人们】之王朝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苏轼和他的女人们】之 王闰之 【苏轼和他的女人们】之:王弗 【春天的畅想】桃花又开 险些落入“虎口” 江湖上仍有姐的传说
东风再起
冰花够意思。先赞,忙完了再细读。
l
lovecat08
苏的故事好多,多得记不清了。亏你提醒。。。
鲁冰花
你忙你的,选择题不是必答题。
鲁冰花
七分史实,三分八卦吧,大概。。
小乐即安
真好看!
a
applebee3
写得真好!考据得很严谨,又有诗文,还有自己的感想与文字呼应为一。语言既平实又雍容华贵且富有情感!好文,美文!
庄文雅
冰花停会讲故事,听了还想听:)

“三子如一,爱出于天”,———最是难得!
他们同穴,王弗呢?

南瓜苏
冰花写得好。写完苏轼的女人,建议冰花再写写他的美食,也会很有意思。
浮云驰
写的好!王闰之也是一位好夫人,苏轼家庭方面运气很好。我记得还有个小轶事,就是乌台诗案的时候,王夫人烧了不少苏轼的手稿,

担心成为不利证据,可见当时情势紧张,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事

鲁冰花
是,浮云丰富。苏轼被抓后王闰之吓坏了,怕还有人来搜查,烧了当时苏手稿十之七八,苏轼给朋友信中提及也痛心疾首。。

限于篇幅,没写负面的:)

鲁冰花
走走看吧,还想写写苏轼的一些荒唐事儿。。:)
鲁冰花
多谢庄主。王弗死后,苏轼尊父命葬她与苏母坟侧。毕竟跟王闰之过来25年,给他养大三个儿子啊。
鲁冰花
苹果过誉,都是现成的资料,不让自己文中的东西相互矛盾就好了。。
鲁冰花
谢谢小乐。
n
nearby
冰花好文!拜读
k
kirn
哈哈,突然想起一个可怕的词,克妻。古时候有没有这个词??
东风再起
再赞冰花好文!写得情真意切,代入感极强。。苏轼给王弗和朝云都专门写过诗词。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给王闰之写过?
k
kirn
呃!能不能先埋了?看电视他们操家不挖土,但是估计古时候还是会挖土,找到祖坟上先把手稿埋了呢?
鲁冰花
好像情况紧急,苏辙听得消息快马加鞭给苏轼报个信,什么都没来得及做人就被抓了,苏澈因此还遭贬。
鲁冰花
谢,领导批个已阅就行了。
鲁冰花
莫须有。。他们跟了苏轼应该也觉得很幸福了吧。那样的大家庭主妇应该很累,也许都是积劳成疾?
鲁冰花
多谢鼓励。。有,没给朝云的那么多。写进去篇幅拉的太长。也许回头再开一篇。
k
kirn
这么惨,哎,可惜了, 全都复印成电子版上载到文学城多好
W
WXCTEATIME
原来酒是王闰之准备的,真是不读不知道。

苏轼有没有给王润之写过什么流传下来的诗词呢?

鲁冰花
写过,不多,给你看一首:

文中王闰之说了秋月不如春月那晚苏轼作的:

《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花似鹿葱
名士风流就是这个样子啊!
可能成功的P
长知识!赞!
鲁冰花
没写出他的名士风流,尽让他丧妻之痛了 :(
鲁冰花
谢谢小P。
F
FionaRawson
那时候无论男女,短寿的都普遍,得大病就完了
东风再起
太好了。期待新篇。写这样的文章辛苦,但也很有意义的。尤其这样的人物完全值得这样的辛苦。

冰花是苏轼的铁粉,可以考虑一篇篇收集起来成书放在亚马逊上。应该有读者。我肯定会去买。:)

糯米粥
好感人!—“三子如一 爱出于天” 没几个继母有这个境界

我的外婆那代人跟这位闰之夫人有些相似之处。外婆在的时候总是说--万般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因为外婆的这种认识,她可以做到荣辱不惊,不仅在市井生活里找到平安喜乐,更对孙辈们充满爱意。我就是外婆带大的,现在都记得外婆的很多慈爱点滴。

第一位王弗夫人有点像可遇不可求的精灵,或者用她们古人的话说--是观音座下的龙女来历劫了。第二任夫人是更典型的她们那个年代的淑女。

顺便吐个槽--当代很多自诩“现代女性”自然远远比不上第一任夫人,离闰之夫人的境界也差了十万八千里。好多自诩“现代”女性只要权利,不承担责任,眼高手低,不懂得怎么爱他人。

读到冰花这样的好文,很感动。

糯米粥
冰花接着写啊,这么多读者等着呢
糯米粥
这几年读了不少美国开国年代的故事,那时候女人生孩子是高风险事件

中国古代也差不多。再加上连抗生素都没有,随便受伤都可能致命。

 

鲁冰花
我能先预支一百。。。。。。万吗?近千年来,写苏轼的文章汗牛充栋,很难再写出新意,写着玩儿可以。
鲁冰花
还有苏辙对他这位嫂夫人的祭文,评价也很高,写了又删了,文章太长了惹人烦。

那个时代的女人很多让人敬佩。

现在呢,男人像女人,女人像男人。。很普遍了啊。

谢谢你的分享,糯米!:)

糯米粥
那你在跟帖里发一下祭文?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男权社会,对闰之夫人这样的女性应该还是有骨子里的尊敬的

哈哈,你总结的对--男人像女人,女人像男人

东风再起
没问题。1,000,000。拿去。写着玩也挺好。不用有压力。:)
鲁冰花
这是祭文原文,看个大意吧:

【祭亡嫂王氏文】 元祐八年岁次癸酉,十月丙子朔十九日癸巳,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苏辙与新妇德阳郡夫人史氏,谨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亡嫂同安郡君王氏之灵。曰:辙幼学于兄,师友实兼。志气虽同,以不逮惭。兄刚而塞,物或不容。既以名世,亦以不逢。辙骤而従,初未免忧。嫂以妇人,处之则优。兄坐语言,收畀丛棘。窜逐邾城,无以自食。赐环而来,岁未及期。飞集西垣,遂入北扉。贫富戚忻,观者尽惊。嫂居其间,不改色声。冠服肴蔬,率従其先。性固有之,非学而然。族人咨嗟,观行责报。谓必多福,继以寿考。中岁而殂,理有莫知。三子俱良,聊以慰之。兄牧中山,始殡而往。谓我在兹,属以时享。距城半舍,旁抚仲妇。无戚无惧,祭遣诸子。呜呼哀哉!尚飨。

W
WXCTEATIME
“既以名世,亦以不逢”,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辙骤而従,初未免忧。嫂以妇人,处之则优。”

这句一方面赞扬了王闰之对苏东坡笃定的感情,从侧面也展现了苏辙的坦诚和大气。

“辙幼学于兄,师友实兼。”,这句子写的多精炼感人!只此一句就让人心潮澎湃,泪眼欲湿。

谢谢冰花分享,第一次读此文,颇有感触。苏辙真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鲁冰花
苏辙还有一篇【再祭亡嫂王氏文】,写于苏轼逝世后,更让人泪下

【再祭亡嫂王氏文】 维崇宁元年岁次壬午,四月乙酉朔二十三日丁未,具官苏辙与新妇德阳郡夫人史氏,谨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亡嫂同安郡君王氏之灵。呜呼!天祸我家,兄归自南,没于毗陵。诸孤护丧,行于淮、汴,望之拊膺。自嫂之亡,旅殡西圻,九年于今。兄没有命,葬我嵩少,土厚水深。迈往告迁,及迨初妇,灵輀是升。道出颍川,家寓于兹,迎哭伤心。远日孟秋,水潦方降,畏行不能。茔兆东南,精舍在焉,有佛与僧。往寓其堂,以须兄至,归于丘林。虽非故乡,亲族不遐,勿畏勿惊。呜呼!尚飨。

尘凡无忧
以前也读过苏轼的故事,只有一个感觉,有德的女子慕才的多。。。苏轼很幸运遇见的都是德才兼备的女子。。。
糯米粥
这种文学大家写的就是一点不矫情,连半文盲我都能看懂个大半,还能感受他的真挚情绪。
糯米粥
我一直挺喜欢看小茶你的跟帖,其实你的角度往往很尖锐
鲁冰花
话说回来,这三个出色的女子也因苏轼而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