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简史:4.3 什么是狗什么是猫(柏拉图)
蒋闻铭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加粉丝。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全靠柏拉图写才传了下来。今天我们读到的苏格拉底的话,有多少真是苏格拉底的,有多少是柏拉图借他的嘴说的,只有天晓得。说辩证法柏拉图至少贡献了一半,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即使把辩证法全归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依然是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深刻的思想家。没有之一。
柏拉图的年代,理性思辩刚刚开了头,没有后来的那些烧脑的弯弯绕。所以他的思想哲学,影响大是大深刻是深刻,但是不难懂。柏拉图说思想必须用语言表达,但是人的语言,认真计较起来,有些怪怪的。我去找一堆狗来,大狗小狗,公狗母狗,狼狗哈巴狗,问你这些是什么,你肯定会告诉我是狗。我再去找一堆猫来问你,你肯定也不会搞错。他说好了,我再问你,你是用什么样的标准决定什么是狗,什么是猫的?这个问题,不信你现在试试,真实不好答。不想都会答,越想越答不上,一答就错。狗和猫到底是什么,没人能说得明白。
说不明白先放一边,说直线。直线这个东西,更是古怪。不管你怎么划,你都不可能划出一条真正的直线来,所以世上根本就没有直线。 同样的道理, 圆也不存在,正方形长方形都不存在,数也不存在。一只狗,两只猫,意思明明白白的,但是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你能不能把一和二,拿出来给我见识见识?你拿不出来。最可怪的,是这些你拿不出来,不存在的东西,实实在在的能让你变聪明。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的人,肯定没脑子。数学里的很多东西,虽然在现实的世界里不存在,但是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越聪明,知道的越少,就越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柏拉图的哲学,是他对这个事情给的解答。他说数学里的这些东西,直线,圆,数,都是些完美的东西。完美的东西,只有在完美的世界里才能有。在完美理想的世界里,才有直线和圆,才有标准的狗,完美的猫。
柏拉图说不幸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是完美理想的世界的一个幻影。他说这就像是一个人,在洞穴里被锁住了,背朝洞口脸朝洞壁,但是不能转头。真实的自己,他看不到,能看到的,只是真实的自己投在洞壁上的不停变幻的影子。这个影子的世界,就好比是我们身在其中的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结果就是完美的东西,在我们的世界里不存在。
柏拉图的理想完美的世界,在哪里?他说既然不在人这里,那就在神那里。理想完美的世界,是神的世界。人的世界,是神的世界的一个幻影。你在人的世界里,能区别能认出什么是狗,什么是猫,是因为你在降生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之前,你和神在一起,对神的完美世界,有些记忆。聪明有智慧的人,能从这些记忆里找世界的真相。
既然有理想完美的狗和猫,也就有理想完美的国家。于是柏拉图就自问自答,讨论理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子。这就是他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乌托邦。当时古希腊最强盛的两个城邦,一个是雅典,一个是斯巴达。雅典实行的,是事事投票为主,抽签为辅的民主制度;斯巴达是政教合一,全民皆兵的军事共产主义。柏拉图生活的年代,雅典和斯巴达打了一大架,雅典输了。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拿了斯巴达做模本。他是雅典人,见证了雅典失败的整个过程,所以对雅典的民主制度,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斯巴达的军事共产主义比雅典的乱糟糟的民主制度好很多,是理想的社会制度。哲学家造理想国,决定一切的人,自然就必须是学问通天彻地的哲学王。
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柏拉图的神的完美理想的世界,是帮了大忙的。人的世界人的生活,充满了灾难苦痛。基督说自己有办法救大家,救苦救难。但是要人信你,第一是要说清楚,你是谁,从哪里来,要把大家带到哪里去;第二你必须要让人相信,你要带大家去的地方,是实实在在的好地方。天主教给的答案,第一条在旧约里,不但告诉你耶稣是从哪儿来的,而且告诉你你是从哪儿来的,大家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就招来了这么多的灾难苦痛。第二条在新约里,人人幸福的天堂,是耶稣传的福音。
不过天堂到底有没有,不能光凭你说大家就信了。这时候柏拉图的神和理想世界,就掺乎进来帮了大忙。天主教早期的教父们,说神的完美世界,在基督出世之前,早就都写在柏拉图的书里了。天主教初起时的法宝,是旧约新约加柏拉图。
(来源: 赵林)
通种论
把一个一个作为种的,就是哲学抽象的逻辑概念,在总概念之间进行一些相互的概念之间的联系。这种做法被称作是通种论
柏拉图的通种论,有意识地在一些哲学范畴以内,寻找它们的统一性,尤其是在一对对相对立的哲学范畴,如一和多,动和静,寻找它们相互转化,或是在第三者之间统一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对立就在第三者中达到统一。 这样一来,实际上是通过一种对立统一的方式,把相互对立的概念联系在一块。这个概念,就是现代辩证法的内涵。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774078.html
武汉大学赵林教授讲座提到:辩证法,最早从毕达哥拉提出找对立, 赫拉克利特从对立中寻找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逐渐发展到对话的辩证法,最后发展到柏拉图的通种论,两个对立的概念,在第三者中达到统一,这样一个思想最后逐渐奠定。
另外辩证法本身,似乎是从苏格拉底起源(揭发对方矛盾的辩证法),然后到柏拉图的辩证法? 柏拉图辩证法的定义也很有意思:
“把纯粹的理念,不需要借助任何有形,不需要借助任何感性事物,纯粹的理性之间进行演绎的这样一套学问,就被柏拉图称为辩证法”
现在我确只是初步了解,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据维基:
柏拉图思想通常被与他最知名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相对比,柏拉图的名声在中世纪早期时完全被亚里士多德所掩盖。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学者最初并没有接触柏拉图著作的渠道,也很少懂得原著的希腊文。柏拉图的原始著作在西方文明遗失了上千年,直到它们在君士坦丁堡沦陷前一世纪被人从城里带出为止。中世纪学者透过拉丁文的翻译版本研读柏拉图的著作,当时那些拉丁文译本还是译自阿拉伯学者从希腊文翻译至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二手翻译。阿拉伯学者不只翻译古希腊的著作,同时也撰写了许多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原著的评论和解释(如阿维森纳、亚维侯),这时柏拉图的名声开始超过了亚里士多德。
只有到了文艺复兴,当西方世界对于古典文明的兴趣开始复苏时,柏拉图的哲学才又开始受到广泛重视。许多早期从经院哲学脱离出来的现代科学家和艺术家促成了文艺复兴的进展,他们将柏拉图的哲学视为是艺术和科学进步的基础。到了19世纪,柏拉图的名声恢复了,至少跟亚里士多德的不相上下。
文明简史:4.3 什么是狗什么是猫(柏拉图)
蒋闻铭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加粉丝。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全靠柏拉图写才传了下来。今天我们读到的苏格拉底的话,有多少真是苏格拉底的,有多少是柏拉图借他的嘴说的,只有天晓得。说辩证法柏拉图至少贡献了一半,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即使把辩证法全归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依然是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深刻的思想家。没有之一。
柏拉图的年代,理性思辩刚刚开了头,没有后来的那些烧脑的弯弯绕。所以他的思想哲学,影响大是大深刻是深刻,但是不难懂。柏拉图说思想必须用语言表达,但是人的语言,认真计较起来,有些怪怪的。我去找一堆狗来,大狗小狗,公狗母狗,狼狗哈巴狗,问你这些是什么,你肯定会告诉我是狗。我再去找一堆猫来问你,你肯定也不会搞错。他说好了,我再问你,你是用什么样的标准决定什么是狗,什么是猫的?这个问题,不信你现在试试,真实不好答。不想都会答,越想越答不上,一答就错。狗和猫到底是什么,没人能说得明白。
说不明白先放一边,说直线。直线这个东西,更是古怪。不管你怎么划,你都不可能划出一条真正的直线来,所以世上根本就没有直线。 同样的道理, 圆也不存在,正方形长方形都不存在,数也不存在。一只狗,两只猫,意思明明白白的,但是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你能不能把一和二,拿出来给我见识见识?你拿不出来。最可怪的,是这些你拿不出来,不存在的东西,实实在在的能让你变聪明。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的人,肯定没脑子。数学里的很多东西,虽然在现实的世界里不存在,但是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越聪明,知道的越少,就越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柏拉图的哲学,是他对这个事情给的解答。他说数学里的这些东西,直线,圆,数,都是些完美的东西。完美的东西,只有在完美的世界里才能有。在完美理想的世界里,才有直线和圆,才有标准的狗,完美的猫。
柏拉图说不幸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是完美理想的世界的一个幻影。他说这就像是一个人,在洞穴里被锁住了,背朝洞口脸朝洞壁,但是不能转头。真实的自己,他看不到,能看到的,只是真实的自己投在洞壁上的不停变幻的影子。这个影子的世界,就好比是我们身在其中的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结果就是完美的东西,在我们的世界里不存在。
柏拉图的理想完美的世界,在哪里?他说既然不在人这里,那就在神那里。理想完美的世界,是神的世界。人的世界,是神的世界的一个幻影。你在人的世界里,能区别能认出什么是狗,什么是猫,是因为你在降生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之前,你和神在一起,对神的完美世界,有些记忆。聪明有智慧的人,能从这些记忆里找世界的真相。
既然有理想完美的狗和猫,也就有理想完美的国家。于是柏拉图就自问自答,讨论理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子。这就是他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乌托邦。当时古希腊最强盛的两个城邦,一个是雅典,一个是斯巴达。雅典实行的,是事事投票为主,抽签为辅的民主制度;斯巴达是政教合一,全民皆兵的军事共产主义。柏拉图生活的年代,雅典和斯巴达打了一大架,雅典输了。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拿了斯巴达做模本。他是雅典人,见证了雅典失败的整个过程,所以对雅典的民主制度,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斯巴达的军事共产主义比雅典的乱糟糟的民主制度好很多,是理想的社会制度。哲学家造理想国,决定一切的人,自然就必须是学问通天彻地的哲学王。
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柏拉图的神的完美理想的世界,是帮了大忙的。人的世界人的生活,充满了灾难苦痛。基督说自己有办法救大家,救苦救难。但是要人信你,第一是要说清楚,你是谁,从哪里来,要把大家带到哪里去;第二你必须要让人相信,你要带大家去的地方,是实实在在的好地方。天主教给的答案,第一条在旧约里,不但告诉你耶稣是从哪儿来的,而且告诉你你是从哪儿来的,大家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就招来了这么多的灾难苦痛。第二条在新约里,人人幸福的天堂,是耶稣传的福音。
不过天堂到底有没有,不能光凭你说大家就信了。这时候柏拉图的神和理想世界,就掺乎进来帮了大忙。天主教早期的教父们,说神的完美世界,在基督出世之前,早就都写在柏拉图的书里了。天主教初起时的法宝,是旧约新约加柏拉图。
(来源: 赵林)
通种论
把一个一个作为种的,就是哲学抽象的逻辑概念,在总概念之间进行一些相互的概念之间的联系。这种做法被称作是通种论
柏拉图的通种论,有意识地在一些哲学范畴以内,寻找它们的统一性,尤其是在一对对相对立的哲学范畴,如一和多,动和静,寻找它们相互转化,或是在第三者之间统一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对立就在第三者中达到统一。 这样一来,实际上是通过一种对立统一的方式,把相互对立的概念联系在一块。这个概念,就是现代辩证法的内涵。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774078.html
武汉大学赵林教授讲座提到:辩证法,最早从毕达哥拉提出找对立, 赫拉克利特从对立中寻找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逐渐发展到对话的辩证法,最后发展到柏拉图的通种论,两个对立的概念,在第三者中达到统一,这样一个思想最后逐渐奠定。
另外辩证法本身,似乎是从苏格拉底起源(揭发对方矛盾的辩证法),然后到柏拉图的辩证法? 柏拉图辩证法的定义也很有意思:
“把纯粹的理念,不需要借助任何有形,不需要借助任何感性事物,纯粹的理性之间进行演绎的这样一套学问,就被柏拉图称为辩证法”
现在我确只是初步了解,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据维基:
柏拉图思想通常被与他最知名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相对比,柏拉图的名声在中世纪早期时完全被亚里士多德所掩盖。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学者最初并没有接触柏拉图著作的渠道,也很少懂得原著的希腊文。柏拉图的原始著作在西方文明遗失了上千年,直到它们在君士坦丁堡沦陷前一世纪被人从城里带出为止。中世纪学者透过拉丁文的翻译版本研读柏拉图的著作,当时那些拉丁文译本还是译自阿拉伯学者从希腊文翻译至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二手翻译。阿拉伯学者不只翻译古希腊的著作,同时也撰写了许多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原著的评论和解释(如阿维森纳、亚维侯),这时柏拉图的名声开始超过了亚里士多德。
只有到了文艺复兴,当西方世界对于古典文明的兴趣开始复苏时,柏拉图的哲学才又开始受到广泛重视。许多早期从经院哲学脱离出来的现代科学家和艺术家促成了文艺复兴的进展,他们将柏拉图的哲学视为是艺术和科学进步的基础。到了19世纪,柏拉图的名声恢复了,至少跟亚里士多德的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