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的"The Undoing Projec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Undoing_Project
这本是以色列当代俩个心理学天才的传记,Daniel Kahneman & Amos Tversky。 他俩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他们的科研成果运用广泛,比如从NBA怎样招募队员, 到公司的401K近些年都default opt in, 这些变化都是他俩科研成果的运用实例。 因为读过2011年Daniel写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 一查到这本他俩的传记, 赶紧从图书馆借来。
这周听了一半左右, 他俩都是犹太人, 他俩合作初期同在以色列的Hebrew University当教授。 我在读了这本书后,才意识到以色列建国时期, 也就是50年代,以色列人民所承受的根本不是我们这种和平时期,生活在西方国家可以想像的。 这阶段跟我们现在面临的pandemic/regional conflict没法比。
50,60年代以色列跟周围的阿拉伯诸国打得不亦乐乎, 这时期的以色列男孩子们早早就上战场, 比如心理学天才Amos Tversky在50年代才10几岁就上战场,当伞兵,从直升机上跳到战区攻击敌人,10几岁就在死人堆里打滚。Amos在20岁左右退役后再去念大学读心理学的, 然后去美国读了博士学位接着回以色列当教授。 在67年的Six-Day war跟阿拉伯三国的生死存亡战争里, 以色列全民皆兵,男人都上战场,包括大学教授们。这次他又上战场当步兵军官,这里读到他们系的另一位年轻教授则开坦克在冲在攻进约旦的最前方。 犹太人真是硬气啊,或者也可以说是疯狂?不知道今天的乌克兰总统不离开首都, 是不是他骨子里的犹太人基因呢?
Daniel Kahneman的经历也是我们常人不能想像的。 他是个holocaust survivor. 作为法国的犹太家庭, 二战中他的父母带着10几岁的他和他姐姐为了逃避纳粹追捕,颠沛流离的到处逃亡, 甚至住到鸡舍里。 他父亲没法得到糖尿病的治疗, 一天中午带10几岁的他在外面走一圈, 跟他说他以后要be the man of the house. 当天晚上他父亲就去世了,这时候1944年。
这俩心理学天才的少年青年经历过的战乱和个人经历上的痛苦, 根本不是我们更够真正想像的。 他们俩从来不跟家人或者朋友们讲述自己的少年经历,直到他们成名后记者追问, 他们才说起。相比较起他们俩少年的二战年代,青年的以色列初期建国时代,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疫情时代都是无法类比的。 不过Daniel & Amos 没有自怜自怨,没有焦虑不安,而是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心。
20多年前国内读书时母校校长给大伙儿的赠言是:“不甘平庸 有所作为” 。 年少时内心叛逆,对此耳边风似的不以为意,好多年过去了,对“不甘平庸”的理解已经有所变化。 现在的理解是,比如可以过滤外部的嘈杂喧闹, 可以自己主动选择甚至创造一个吸引自己的精神环境; 比如可以不完全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完全随波逐流,而是找到和坚持自己的anchor.
接着读, 有所启发再接着写。
我说那天让你独自成篇,你谦虚半天,原来在憋大招呢 ~~
经过生活磨砺的人比一帆风顺的成才几率更高一些是不是?
【我喜欢的一部电影】的汇总不会花我几分钟,3月1号邻兄汇集之,请放心。
其实出身优越也是一种磨砺 -- 不小心就空虚, 没有动力。 这也是一种考验啊
最近正在读的"The Undoing Projec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Undoing_Project
这本是以色列当代俩个心理学天才的传记,Daniel Kahneman & Amos Tversky。 他俩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他们的科研成果运用广泛,比如从NBA怎样招募队员, 到公司的401K近些年都default opt in, 这些变化都是他俩科研成果的运用实例。 因为读过2011年Daniel写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 一查到这本他俩的传记, 赶紧从图书馆借来。
这周听了一半左右, 他俩都是犹太人, 他俩合作初期同在以色列的Hebrew University当教授。 我在读了这本书后,才意识到以色列建国时期, 也就是50年代,以色列人民所承受的根本不是我们这种和平时期,生活在西方国家可以想像的。 这阶段跟我们现在面临的pandemic/regional conflict没法比。
50,60年代以色列跟周围的阿拉伯诸国打得不亦乐乎, 这时期的以色列男孩子们早早就上战场, 比如心理学天才Amos Tversky在50年代才10几岁就上战场,当伞兵,从直升机上跳到战区攻击敌人,10几岁就在死人堆里打滚。Amos在20岁左右退役后再去念大学读心理学的, 然后去美国读了博士学位接着回以色列当教授。 在67年的Six-Day war跟阿拉伯三国的生死存亡战争里, 以色列全民皆兵,男人都上战场,包括大学教授们。这次他又上战场当步兵军官,这里读到他们系的另一位年轻教授则开坦克在冲在攻进约旦的最前方。 犹太人真是硬气啊,或者也可以说是疯狂?不知道今天的乌克兰总统不离开首都, 是不是他骨子里的犹太人基因呢?
Daniel Kahneman的经历也是我们常人不能想像的。 他是个holocaust survivor. 作为法国的犹太家庭, 二战中他的父母带着10几岁的他和他姐姐为了逃避纳粹追捕,颠沛流离的到处逃亡, 甚至住到鸡舍里。 他父亲没法得到糖尿病的治疗, 一天中午带10几岁的他在外面走一圈, 跟他说他以后要be the man of the house. 当天晚上他父亲就去世了,这时候1944年。
这俩心理学天才的少年青年经历过的战乱和个人经历上的痛苦, 根本不是我们更够真正想像的。 他们俩从来不跟家人或者朋友们讲述自己的少年经历,直到他们成名后记者追问, 他们才说起。相比较起他们俩少年的二战年代,青年的以色列初期建国时代,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疫情时代都是无法类比的。 不过Daniel & Amos 没有自怜自怨,没有焦虑不安,而是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心。
20多年前国内读书时母校校长给大伙儿的赠言是:“不甘平庸 有所作为” 。 年少时内心叛逆,对此耳边风似的不以为意,好多年过去了,对“不甘平庸”的理解已经有所变化。 现在的理解是,比如可以过滤外部的嘈杂喧闹, 可以自己主动选择甚至创造一个吸引自己的精神环境; 比如可以不完全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完全随波逐流,而是找到和坚持自己的anchor.
接着读, 有所启发再接着写。
我说那天让你独自成篇,你谦虚半天,原来在憋大招呢 ~~
经过生活磨砺的人比一帆风顺的成才几率更高一些是不是?
【我喜欢的一部电影】的汇总不会花我几分钟,3月1号邻兄汇集之,请放心。
其实出身优越也是一种磨砺 -- 不小心就空虚, 没有动力。 这也是一种考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