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星期之前,纽约的许多市民不约而同的来到中央公园,聚集在一棵大橡树前悼念Flaco。
Flaco是一只13岁的猫头鹰,之前住在动物园里,一个月前,有人破坏了笼子,Flaco越狱了。
起初,动物园工作人员非常担心Flaco,因为它从小生活在动物园里,靠人工喂食,根本不会自行捕捉猎物。工作人员试图用食物引诱Flaco回到笼子里,但没有成功。于是就在中央公园四处投放食物,以确保Flaco不挨饿。
一开始,Flaco还时不时飞过来吃那些投放的食物,可没过多久,它就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从中央公园的小树林飞到曼哈顿的钢筋混凝土丛林,自由的翱翔。
Flaco终于学会自己捕食了,再也不吃嗟来之食。但它仍然呆在纽约,成为曼哈顿一景。每天都有许多观鸟迷前来仰望天空,追寻Flaco的踪迹,而Flaco却在天空俯视着街道上蚂蚁般的人群,并且透过玻璃窗观望困在高楼办公室格子间里的人类:你们忙些啥呢?
虽然Flaco住在笼子里有吃有喝,但它向往自由,蔚蓝的天空才是它的归宿。它宁愿千辛万苦寻找猎物,也不屑那些嗟来之食。
这,就是对自由的向往。
自由,就是不被禁锢,就这么简单。
当然,和一切珍贵的东西一样,自由是有代价的。一个月前, Flaco穿梭在曼哈顿的高楼之间,不小心一头撞上了一堵玻璃墙……
宁为自由而死,不做囚徒而生。
一个猫头鹰的死,惊动了一个城市,甚至世界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只鸟,更是对自由的崇敬和向往。人们羡慕Flaco,它放弃笼子里不愁吃不愁喝的安逸生活,向往天空,向往自由。
人类嘴上热爱自由,身体却贪恋笼子里的美食与各种豪华。很少有人像Flaco那样去拥抱真正的自由,我们只会捧着书本阅读瓦尔登湖的文字,却没有勇气像梭罗那样去生活。
×××××
以上是生物学意义的自由。
社会政治学层面,人是群体动物,个人的自由必须受到群体自由的制约,最简单的黄金规则是:你希望得到什么自由,必须同时赋予你周围所有人相同的自由;在你行使自身自由的同时,不得伤害你周围任何人的自由。
同时,任何人,任何团体不能以任何理由禁锢人的身体和精神。行动的自由,言论的自由以及思想的自由与猫头鹰飞翔的自由一样,都是作为人最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这些自由不需要什么载体,因为个人的言行与思维的目的不是为影响他人,自然他人也无权强加。对个人身体的禁锢,阉割,对言论的控制以及强迫个人要热爱什么,维护什么,坚持什么,还要入心入脑入魂,都是对自由的践踏,对人格及尊严的侮辱——无论是以政治正确,还是以爱国的名义。
可悲的是,一旦在自由被阉割的环境里生活久了,便习以为常,不知自由为何物。人们只在乎满足口腹之欲,不懂得精神诉求,更丧失了追求自由的能力。
哲学层面的自由,在当下AI环境里,我们更多思考的,恐怕是未来。自由,在未来究竟是什么,当人类不得不极大限度依赖AI才得以生存的时候,自由从何而来?AI会带给我们自由还是将人类视作玩物或其本身能量的来源?
当下热映的《沙丘》或许会为我们带来进一步的思考。
所以,在哲学范畴,讲自由是有意义的。因为自由也是精神境界的最高目标。
在社会政治上,讲自由就会产生对立势力的各说各的理。还不如讲自由度。近代人类文明历史就是自由主义。其本质是解构“势力”对人自由度的压迫。特别是对权力;并将权力分解于做事的流程之中。这无疑是文明的进步。
AI会不会包容人类?AI还会让人类完全掌控自己,如果AI没有完整的自由意识,恐怕算不得真正的intelligence,即便是artificial
你可能需要举一个 不是人为的东西,我才知道我们是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日语的唯一作用,就是先借用了这些汉语表达,然后再用这些汉语表达去译介西方概念。
我问过一个新加坡人,他们是怎么做到居者有其屋的。他说政府强制征地,制定法律不允许钉子户存在。也限制公民买房(新加坡叫政府组屋)。一户家庭只能买一个组屋。所以有钱人就没法炒房了。不富裕的家庭也能有房子居者。这个例子里限制自由对不对呢?限制了谁的自由,又帮助了谁的自由?
把自由简化为自由万岁是有缺陷的模型。
程度上限制不算妨碍自由。
当务之急,倒是应该正视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阉割与禁锢的丑恶。
对于财富的获取不在真正的自由范畴之内。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了,别人就少了,所以无节制的获取就一定伤害他人
不回答就是虚伪!
不要把保护弱势者,比如鸟的自由,替换成自由是绝对正确的。
因为,鸟的自由没有伤害任何人的自由。
好像这又是一个哲学问题:动物有自由的权利吗?
看到一个研究,为了弄明白蚂蚁的习性,科学家把一个蚂蚁帝国经营了20年的巨大蚁穴注入20吨水泥,等水泥凝固后开挖,查看蚂蚁帝国的阵容。美其名曰科学研究。
试想,若是外星人来地球,对我们也像我们对蚂蚁那样。。。
我们用动物做医学实验,造福了人类,牺牲了另一类生命,众生平等吗?
两个星期之前,纽约的许多市民不约而同的来到中央公园,聚集在一棵大橡树前悼念Flaco。
Flaco是一只13岁的猫头鹰,之前住在动物园里,一个月前,有人破坏了笼子,Flaco越狱了。
起初,动物园工作人员非常担心Flaco,因为它从小生活在动物园里,靠人工喂食,根本不会自行捕捉猎物。工作人员试图用食物引诱Flaco回到笼子里,但没有成功。于是就在中央公园四处投放食物,以确保Flaco不挨饿。
一开始,Flaco还时不时飞过来吃那些投放的食物,可没过多久,它就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从中央公园的小树林飞到曼哈顿的钢筋混凝土丛林,自由的翱翔。
Flaco终于学会自己捕食了,再也不吃嗟来之食。但它仍然呆在纽约,成为曼哈顿一景。每天都有许多观鸟迷前来仰望天空,追寻Flaco的踪迹,而Flaco却在天空俯视着街道上蚂蚁般的人群,并且透过玻璃窗观望困在高楼办公室格子间里的人类:你们忙些啥呢?
虽然Flaco住在笼子里有吃有喝,但它向往自由,蔚蓝的天空才是它的归宿。它宁愿千辛万苦寻找猎物,也不屑那些嗟来之食。
这,就是对自由的向往。
自由,就是不被禁锢,就这么简单。
当然,和一切珍贵的东西一样,自由是有代价的。一个月前, Flaco穿梭在曼哈顿的高楼之间,不小心一头撞上了一堵玻璃墙……
宁为自由而死,不做囚徒而生。
一个猫头鹰的死,惊动了一个城市,甚至世界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只鸟,更是对自由的崇敬和向往。人们羡慕Flaco,它放弃笼子里不愁吃不愁喝的安逸生活,向往天空,向往自由。
人类嘴上热爱自由,身体却贪恋笼子里的美食与各种豪华。很少有人像Flaco那样去拥抱真正的自由,我们只会捧着书本阅读瓦尔登湖的文字,却没有勇气像梭罗那样去生活。
×××××
以上是生物学意义的自由。
社会政治学层面,人是群体动物,个人的自由必须受到群体自由的制约,最简单的黄金规则是:你希望得到什么自由,必须同时赋予你周围所有人相同的自由;在你行使自身自由的同时,不得伤害你周围任何人的自由。
同时,任何人,任何团体不能以任何理由禁锢人的身体和精神。行动的自由,言论的自由以及思想的自由与猫头鹰飞翔的自由一样,都是作为人最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这些自由不需要什么载体,因为个人的言行与思维的目的不是为影响他人,自然他人也无权强加。对个人身体的禁锢,阉割,对言论的控制以及强迫个人要热爱什么,维护什么,坚持什么,还要入心入脑入魂,都是对自由的践踏,对人格及尊严的侮辱——无论是以政治正确,还是以爱国的名义。
可悲的是,一旦在自由被阉割的环境里生活久了,便习以为常,不知自由为何物。人们只在乎满足口腹之欲,不懂得精神诉求,更丧失了追求自由的能力。
哲学层面的自由,在当下AI环境里,我们更多思考的,恐怕是未来。自由,在未来究竟是什么,当人类不得不极大限度依赖AI才得以生存的时候,自由从何而来?AI会带给我们自由还是将人类视作玩物或其本身能量的来源?
当下热映的《沙丘》或许会为我们带来进一步的思考。
所以,在哲学范畴,讲自由是有意义的。因为自由也是精神境界的最高目标。
在社会政治上,讲自由就会产生对立势力的各说各的理。还不如讲自由度。近代人类文明历史就是自由主义。其本质是解构“势力”对人自由度的压迫。特别是对权力;并将权力分解于做事的流程之中。这无疑是文明的进步。
AI会不会包容人类?AI还会让人类完全掌控自己,如果AI没有完整的自由意识,恐怕算不得真正的intelligence,即便是artificial
你可能需要举一个 不是人为的东西,我才知道我们是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日语的唯一作用,就是先借用了这些汉语表达,然后再用这些汉语表达去译介西方概念。
我问过一个新加坡人,他们是怎么做到居者有其屋的。他说政府强制征地,制定法律不允许钉子户存在。也限制公民买房(新加坡叫政府组屋)。一户家庭只能买一个组屋。所以有钱人就没法炒房了。不富裕的家庭也能有房子居者。这个例子里限制自由对不对呢?限制了谁的自由,又帮助了谁的自由?
把自由简化为自由万岁是有缺陷的模型。
程度上限制不算妨碍自由。
当务之急,倒是应该正视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阉割与禁锢的丑恶。
对于财富的获取不在真正的自由范畴之内。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了,别人就少了,所以无节制的获取就一定伤害他人
不回答就是虚伪!
不要把保护弱势者,比如鸟的自由,替换成自由是绝对正确的。
因为,鸟的自由没有伤害任何人的自由。
好像这又是一个哲学问题:动物有自由的权利吗?
看到一个研究,为了弄明白蚂蚁的习性,科学家把一个蚂蚁帝国经营了20年的巨大蚁穴注入20吨水泥,等水泥凝固后开挖,查看蚂蚁帝国的阵容。美其名曰科学研究。
试想,若是外星人来地球,对我们也像我们对蚂蚁那样。。。
我们用动物做医学实验,造福了人类,牺牲了另一类生命,众生平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