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被香草提醒我家妹妹可能是高敏感孩子,我还有点惊讶,因为妹妹性格很稳定啊,不像高敏感。
但是越了解,越觉得她除了性格稳定这一条不太像,别的还真是蛮多条都对得上,比如特别能理解别人的想法,高共情,思虑多,不自信.....
某次舞蹈老师问我,她不喜欢被关注的性格更像你还是更像爸爸?我说不像爸爸,爸爸很自信的。可能比较像我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吧。
舞蹈老师的话,打开了一个开关,让我回视自己,这下真的让我吃惊到无语,我自己就是高敏感性格。
跟娃爹讲这事儿,说你现在知道为啥我特别不喜欢你说话声音大的时候么?
娃爹说你把相关信息发给我,我了解一下,不能保证以后都能做到,但我会去了解。
我这把年纪了才了解了自己,也算是有点好笑。猜测妹妹的性格稳定,是因为我自己也是高共情,所以很能理解她,她被理解了自然就情绪稳定了。
高敏感人,也稱為高敏感族(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是指對環境刺激和情緒反應比一般人更敏感的人群。他們通常具有更強的感知能力,更容易被細微的變化所影響,並且在處理信息時會更深入地思考。這種特質既有優點也有挑戰,了解高敏感人的特點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常跟娃说:这没啥大不了的,脸皮厚点,大家都这么过来的,你也可以;别把自己当公主,你就是个普通人,这些都是普通人都会经历的,不要放大难过,稍微哭一下,去跑跑步,洗个澡,睡一觉就好了, let it go, 你的生活不会改变,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没人真的关注你,除了家人和你自己。
因为网上说高敏感人是大后期人格,就是前期可能不出彩,但是到了成年之后就容易有成就了。那我还推啥,LOL
Negative feelings are normal and temporary. No need to hold on to it for too long. Same for negative memories.
她刚上初中学時突然不喜欢上台表演,我们就鼓励她是天生外交家。you born with it. 多洗几次脑自己也觉得她能行的. 不提为背她天生性格的方面的要求
我听着感觉是挺讨喜的性格啊,性格稳定共情能力强都是优点,不喜欢在spotlight下也不是说没能力给人关注,就是太为别人考虑别被人take advantage就好。
外界的边界,不要太被外界负面影响就好。
的孩子就不需要这么小心
不喜欢我发表太多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button, 但我不喜欢用高敏娃来归类。
假如你不高敏,你最大可能就是无法理解高敏人群。应该不参与讨论。庆幸一下你家里没有一个高敏娃。因为假如你有高敏娃,你不理解娃的需求,按非高敏娃养,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亲子关系冲突;娃缺乏稳定内核,长大后有自我攻击,虚假自我或讨好型人格issue,等等。2)以“高敏”来判断娃是否是贴标签?假如是,那么以“内向”来判断娃是不是也是标签?归类对个体家庭来说不是一定必要,但对更好地研究这个25%的人群并在孩童期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有助的。美国的心理学比中国发达很多,和对内向娃内向人的研究一样,有不少研究高敏娃和高敏人的书,并不是这些写书的心理专家有点闲写着玩。他们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刚刚开始。
的方式养娃,万幸正好对路。
还有touch
虚假自我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满意(比如,让你满意),但虚假自我会让娃很痛苦。到成人期还会有讨好型人格的问题。他们会尽一切努力让外界满意。高敏娃是感受敏锐充满灵性的,他们独特的感受应该被看到被肯定,而不是被要求用“平常心”泯灭掉。一路被肯定的高敏娃,一定会形成稳定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内核,从而发挥他们感受力强的优势。养育正确的高敏娃虽然前期会有很多情绪内耗,但会有更高成就,即所谓的大后期人格。历史上很多文化名人都是高敏人。
不知什么触动她了。
给一个眼神就够了。因为这个老师的提醒,我在家也非常注意娃犯错后不要过重批评娃。
高敏娃不行。家长的情绪变化无常,会让他们感到被攻击,有很大担忧恐惧不确定感。我老公对我女儿就是这样。本来在说笑,因我女儿一件事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做,他会突然发怒,我女儿非常怕爸爸这种情绪突变。即便吼完又变笑脸也不行。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女儿因为这个不跟爸爸讲话。我花了很多功夫让我老公理解我女儿的感受。后来我老公改变了,他们的父女关系也改善了。
高敏娃在成长期比较费妈,但是他们后面会给妈很多惊喜的。我女儿很有灵气,在离家前已经给我很多惊喜了。这种惊喜不是用功课成绩来衡量的。是她对生存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她因为这种独特,即便画画技法不算顶尖,也经常有人买她的作品。应该也是高敏人,能共鸣到她的独特。我儿子不爱表达,但也用他的工程作品给了我很多惊喜。我很幸运,有两个高敏娃。“高敏娃”不是我给他们贴的标签,是上帝定制的。
我从小就是好学生,基本不会被批评,有时候有委屈一会就过去了,我老公从小受欺负又被灌以调皮捣蛋的典型,所以对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从来不在乎,娃性格象爸爸多一些但从小就是招老师喜欢的,不主动惹事,校长室没少进但似乎没什么影响
屏蔽能力。女孩子比较感性。你家两个肯定不是高敏娃。你和你老公应该都不是高敏人。
人来得更强烈更清晰,喜悦和痛苦都是加倍的。虽然痛苦的那一块时有难受,但是喜悦的那部分也是真的喜悦。
所以你应该感谢你自己的领悟力觉察力学习力。我的最亲密朋友圈的长期朋友基本都是高敏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族裔。因为高敏感,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接近,养娃遇到的问题接近。所以能跨越原生国籍和种族的沟壑走到一起成为多年好友
高敏娃的灵性给“钝感”了,算不算“暴殄天珍”?
之前被香草提醒我家妹妹可能是高敏感孩子,我还有点惊讶,因为妹妹性格很稳定啊,不像高敏感。
但是越了解,越觉得她除了性格稳定这一条不太像,别的还真是蛮多条都对得上,比如特别能理解别人的想法,高共情,思虑多,不自信.....
某次舞蹈老师问我,她不喜欢被关注的性格更像你还是更像爸爸?我说不像爸爸,爸爸很自信的。可能比较像我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吧。
舞蹈老师的话,打开了一个开关,让我回视自己,这下真的让我吃惊到无语,我自己就是高敏感性格。
跟娃爹讲这事儿,说你现在知道为啥我特别不喜欢你说话声音大的时候么?
娃爹说你把相关信息发给我,我了解一下,不能保证以后都能做到,但我会去了解。
我这把年纪了才了解了自己,也算是有点好笑。猜测妹妹的性格稳定,是因为我自己也是高共情,所以很能理解她,她被理解了自然就情绪稳定了。
高敏感人,也稱為高敏感族(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是指對環境刺激和情緒反應比一般人更敏感的人群。他們通常具有更強的感知能力,更容易被細微的變化所影響,並且在處理信息時會更深入地思考。這種特質既有優點也有挑戰,了解高敏感人的特點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高敏感人的優勢: 豐富的創造力: 深入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對細節的敏感性,有助於他們在藝術、文學、設計等領域發揮創造力。 強烈的同理心: 對於他人的情緒和感受有深刻的理解,能夠更好地與他人建立連結。 卓越的觀察力: 能注意到其他人忽略的細節,有助於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更周全的判斷。 深思熟慮: 在做出決策前會仔細權衡,不易衝動行事。 高敏感人的挑戰: 容易感到疲憊:過多的刺激和情緒波動可能導致身心疲憊。 容易被負面情緒影響:對於負面情緒的感知更為強烈,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調整情緒。 需要獨處時間:需要獨處時間來恢復能量和平衡情緒。 容易感到焦慮: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可能更為敏感,容易產生焦慮感。我常跟娃说:这没啥大不了的,脸皮厚点,大家都这么过来的,你也可以;别把自己当公主,你就是个普通人,这些都是普通人都会经历的,不要放大难过,稍微哭一下,去跑跑步,洗个澡,睡一觉就好了, let it go, 你的生活不会改变,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没人真的关注你,除了家人和你自己。
因为网上说高敏感人是大后期人格,就是前期可能不出彩,但是到了成年之后就容易有成就了。那我还推啥,LOL
Negative feelings are normal and temporary. No need to hold on to it for too long. Same for negative memories.
她刚上初中学時突然不喜欢上台表演,我们就鼓励她是天生外交家。you born with it. 多洗几次脑自己也觉得她能行的. 不提为背她天生性格的方面的要求
我听着感觉是挺讨喜的性格啊,性格稳定共情能力强都是优点,不喜欢在spotlight下也不是说没能力给人关注,就是太为别人考虑别被人take advantage就好。
外界的边界,不要太被外界负面影响就好。
的孩子就不需要这么小心
不喜欢我发表太多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button, 但我不喜欢用高敏娃来归类。
假如你不高敏,你最大可能就是无法理解高敏人群。应该不参与讨论。庆幸一下你家里没有一个高敏娃。因为假如你有高敏娃,你不理解娃的需求,按非高敏娃养,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亲子关系冲突;娃缺乏稳定内核,长大后有自我攻击,虚假自我或讨好型人格issue,等等。2)以“高敏”来判断娃是否是贴标签?假如是,那么以“内向”来判断娃是不是也是标签?归类对个体家庭来说不是一定必要,但对更好地研究这个25%的人群并在孩童期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有助的。美国的心理学比中国发达很多,和对内向娃内向人的研究一样,有不少研究高敏娃和高敏人的书,并不是这些写书的心理专家有点闲写着玩。他们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刚刚开始。
的方式养娃,万幸正好对路。
还有touch
虚假自我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满意(比如,让你满意),但虚假自我会让娃很痛苦。到成人期还会有讨好型人格的问题。他们会尽一切努力让外界满意。高敏娃是感受敏锐充满灵性的,他们独特的感受应该被看到被肯定,而不是被要求用“平常心”泯灭掉。一路被肯定的高敏娃,一定会形成稳定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内核,从而发挥他们感受力强的优势。养育正确的高敏娃虽然前期会有很多情绪内耗,但会有更高成就,即所谓的大后期人格。历史上很多文化名人都是高敏人。
不知什么触动她了。
给一个眼神就够了。因为这个老师的提醒,我在家也非常注意娃犯错后不要过重批评娃。
高敏娃不行。家长的情绪变化无常,会让他们感到被攻击,有很大担忧恐惧不确定感。我老公对我女儿就是这样。本来在说笑,因我女儿一件事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做,他会突然发怒,我女儿非常怕爸爸这种情绪突变。即便吼完又变笑脸也不行。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女儿因为这个不跟爸爸讲话。我花了很多功夫让我老公理解我女儿的感受。后来我老公改变了,他们的父女关系也改善了。
高敏娃在成长期比较费妈,但是他们后面会给妈很多惊喜的。我女儿很有灵气,在离家前已经给我很多惊喜了。这种惊喜不是用功课成绩来衡量的。是她对生存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她因为这种独特,即便画画技法不算顶尖,也经常有人买她的作品。应该也是高敏人,能共鸣到她的独特。我儿子不爱表达,但也用他的工程作品给了我很多惊喜。我很幸运,有两个高敏娃。“高敏娃”不是我给他们贴的标签,是上帝定制的。
我从小就是好学生,基本不会被批评,有时候有委屈一会就过去了,我老公从小受欺负又被灌以调皮捣蛋的典型,所以对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从来不在乎,娃性格象爸爸多一些但从小就是招老师喜欢的,不主动惹事,校长室没少进但似乎没什么影响
屏蔽能力。女孩子比较感性。你家两个肯定不是高敏娃。你和你老公应该都不是高敏人。
人来得更强烈更清晰,喜悦和痛苦都是加倍的。虽然痛苦的那一块时有难受,但是喜悦的那部分也是真的喜悦。
所以你应该感谢你自己的领悟力觉察力学习力。我的最亲密朋友圈的长期朋友基本都是高敏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族裔。因为高敏感,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接近,养娃遇到的问题接近。所以能跨越原生国籍和种族的沟壑走到一起成为多年好友
高敏娃的灵性给“钝感”了,算不算“暴殄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