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宣化上人对《永嘉大师证道歌》其中两句的开示给无忧,赞其勇气!

W
WXCTEATIME
楼主 (文学峸)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象不走小兔子所走的道路,它所走的是大道路。

‘大悟不拘于小节’: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是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无人无我的,不拘小节。你看大彻大悟的人,有时候也骂人,有时候也打人。要是说一个修道人,怎么可以骂人呀?怎么可以打人呀?可是因为他开悟,他观机,他看应该打的,就打一顿,应该骂的也骂一顿,不拘小节,不在斯文绉绉,礼仪绉绉上用功夫,他甚么也不管。

W
WXCTEATIME
还有中峰和尚关于善恶的开示,:)

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尘凡无忧
谢谢小茶。:)可是我不是修道人啊,只是凭着本心做人做事。。。
尘凡无忧
赞,真善是无私利人。正确善恶区分需要智慧,也需要时间。。。
尘凡无忧
对了,我每次看到学佛人说不要有分别心,对善恶都要一样仁爱,大概这个意思,我就晕了。。。佛是这样要求的么?
W
WXCTEATIME
马祖说“平常心即是佛”;玄觉大师说“ 不除妄想不求真”。:)
W
WXCTEATIME
这个要具体事例具体分析了吧?佛教是劝人为善,同时是宽容的,给犯错之人改过机会的宗教。我只能这么笼统地说;)
尘凡无忧
给人改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有分别心就不好理解了。因为这里佛经里明明写了善和恶分别是什么。。。

嘿嘿。我也是好奇,一般不追问这些。不过经常看有人用“你这是分别心”来打人,好像人一有分别心就不善了,就觉得不服气。。。

W
WXCTEATIME
可以我理解,因为我也不明白;)
W
WXCTEATIME
可以理解,因为我也不明白;)
尘凡无忧
松口气。。。原来不止我一个人不明白。。。。谢谢小茶。:)
n
nearby
这个嘛,空空、陶陶、平平三兄弟是专家,空空据说已经证悟。按空空的教导,修佛修的是不二心或曰不分边,因为一切皆虚妄

唯本性自在。一但分善恶,就分边着相,就入轮回。

所以空相很关键,住相了,比如把人分好人坏人,就是住相,因为本无好人坏人,也本无人

 

与忧忧说完,邻兄快立地成佛了(这句话就表明邻兄还没有)

糯米粥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规—记得当年读到论语里这句很感慨,不愧是

被追捧千年的大思想家,这几句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智慧的。当然再后来,我发现不是年龄段到了,这些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做到。是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到的。

所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贴出来的是佛学思想,跟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的

W
WXCTEATIME
在中国佛儒道互相影响,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应该说都是一致的。

多谢浮云精彩的点评。我个人觉得儒家对我的影响更多;)

尘凡无忧
赞,这段话一入心我就疯了。。。。LOL
尘凡无忧
轮回有那么可怕吗?可怕到不能区分好人恶人?那就算了吧,我太着相了,恶人就是恶人,入轮回就入轮回。。。。
尘凡无忧
咳咳,是糯米。。。
糯米粥
来了来了,正想踢小茶呢
尘凡无忧
捂嘴笑,小茶有时候也迷糊。。。LOL
W
WXCTEATIME
晕了,今天真晕了。z?z?z?z

道歉,道歉:)

转一首旧作以表歉意!

【五绝】题“诗儒佛”以自勉

佛学根深扎,
儒家可作干。
无文人厌弃,
枝叶以诗安。

W
WXCTEATIME
汉传佛教里四大菩萨我都很崇敬,对地藏菩萨更多出一份钦佩。
尘凡无忧
呃,小声说,我不懂这说明什么。。。是说菩萨是分善恶的意思么?我知道菩萨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糯米粥
这首诗很有意思—根/干/叶,我很喜欢这个metaphor
n
nearby
主要看你追求什么。如果身在人世间自得其乐,无忧也无怖,心无所住,则也是得道。能放下世间的,百万之中无一

一般都是在生命垂危时或极度痛苦时方才想起来

n
nearby
邻兄来解答一下。

邻兄来解答一下。

"平常心即是佛":对马祖来说,在他的那个境界,是的,因为他心无二,无平常与不平常,他如此说,只是要人保持恒心不变。

"不除妄想不求真":在玄觉大师证悟的基础上,既无妄想也无真,自然不除妄想不求真。

总结:理解不等于证悟,一日的悟不等于一生的悟。只有时时刻刻都能如此,言行一致,方能是证悟。


二了一天后,邻兄居然长进了

n
nearby
说明忧忧开始悟道了,只是才轻轻的touch了一下
尘凡无忧
我自己无忧也无怖,但是看见听见恶事,总是不平。。。。估计到死都会这样。若不这样,估计死也不安心。。。各人各命吧。
尘凡无忧
咦,迈了一大步,舍二进三了。。。LOL
浮云驰
有个问题,有人是大彻大悟了,但别人没有,那这时候这人要打骂说我观机是该打骂,但别人不认同,凭什么标准你定?
W
WXCTEATIME
转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故事:

佛陀在因地修行时,有一世曾为商主,名字叫做“善御”。一次善御行商出海,船上有五百个商人入海求宝,这其中有一个性情暴恶的恶人也在船上,这个恶人意图不轨,想谋害同行的五百个商人,来谋取他们的资财。

一天夜里,善御梦见海中的神祇对他说:这个恶人意图谋财害命,准备杀了船上的五百个商人。善御心生悲悯,不忍发生如此惨状,心里想:“我如果把这件事告诉那五百个商人,他们一定会合力杀了这个贼,将来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因此而堕入一次无间地狱的果报;如果我不说,这五百商人性命休矣,此恶人也会因此而堕入一次地狱,我也等同于见死不救。”

善御算来算去怎么都觉得不合适,又见这恶人愚痴难度,恶意凶顽,于是决定亲自杀贼,自己承担下地狱的果报。

如果善御不杀掉这个恶人,如此让他杀害五百人,就是无间地狱果报。为了这五百人的性命,也为这恶人不要做出更大的恶行,善御发心自己杀贼,宁可自己下地狱,也要为救度这五百人和恶贼不堕入无间地狱。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在因地修行时杀一贼而救五百人的故事,即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智、大悲的精神。

善御商主悲悯五百商人和这个作恶多端的恶人,于是以霹雳手段,成就菩萨心肠,如果没有大悲心和无我的智慧,以及甘愿于地狱中忍受苦难的精进之心,是万难做到的。所以经中赞叹善御云“此杀因者,设於百千劫中获地狱报亦当忍受。”而恶人因为善御的悲悯,没有造作更大的恶业,并在这种慈悲心的摄护下,“时彼恶人既此命终得生天界

尘凡无忧
谢谢小茶,就是字太小,趴在电脑屏幕上看的。。。这句话自然知道,不过故事版本好像多种多样。。。
W
WXCTEATIME
改成正常字体了。还有什么版本?
W
WXCTEATIME
这个类似于大人教育小孩,现在打小孩不可以,各种说教总是可以的;)
糯米粥
昨晚正好读到这句,特别有道理—大意是哲学vs. 心理学:哲学是哲学家一个人琢磨出来的,样本就1个人

心理学则要临床上可以在一定的样本量上重复。

心理学大牛Amos Tversky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