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在哪里?中华文明起源在哪里? 相信我们以前绝对没有这个疑问。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是我们民族的故乡,中华文明的起源自然在河南。
但有了考古学之后,事情麻烦了。因为你要别人承认你的文明,你得给人家证据。
100年前,胡适同学以及当时的学者接受了西方考古理念,依照现存的证据,他们只能说中国东周以后的历史是没问题的。之前呢,不知道。
胡适同学说“东周以上无古史。”他宣布:“大概我的古史观是: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按照胡适这一说法,不但夏朝,连同商朝,甚至西周,都得从中国历史叙述中删去。
其实不是删去,而是让大家从考古学上来证实我们以前的历史。先从西周开始,然后研究商,再研究夏。再研究炎黄,直到伏羲女娲。
难,但还是有成果。考古的发现慢慢证实西周没问题了,商也没问题了。但夏还是有问题。
史书虽然记录了夏朝各代王(或后)的名字,但没有发现那时候留下的文字和器物。 最让人难受的是,甲骨文没有一个字提及这个夏朝。
同时,考古还在继续。1959年夏,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领小组开始在河南省中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开展“夏墟”的调查,同年,在河南登封市唐庄乡玉村发现了一处遗址,这便是1960年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的首处遗址。随后,又在豫中西、晋南地区发现了偃师二里头村、巩义稍柴村、登封告成镇、汝州临汝镇煤山街道、山西运城夏县东下冯村等多处类型相似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其中,因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最为丰富、典型,故得其名。
问题是,我们在二里沟挖了几十年,还是没有让世界考古界认可我们有夏这个朝代。考古的老外太可气!
其实不能完全怪老外,如果我们有埃及和两河地区发现的那么多考古证据,老外不可能不承认。没办法,我们只能继续挖。
其实,这个还好。虽然我们找不到夏,你不承认我有夏,但我就认为我们的周朝继承了夏朝,你还能把我怎么样?
这就像找老祖宗,我把第99代老爷爷的墓在河南找到了,但100代老爷爷的墓没找到,你没法否认我100代老爷爷就在河南。
闹心的是,现在居然有人找到我100代老爷爷的墓,不在河南,甚至不在中国境内,而是在巴基斯坦。
绝对不能让这个事被证实,要不然我们这个文明就成了一个从外面迁徙过来的文明。更难受的是,这个迁徙来的文明还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有传承关系。这个搞下去,中国自古以来居然成了伊拉克的一部分。
若干证据:
1. 《山海经》这本书以前以为是神话故事。欸,这些年书中的几个“山经”中描述的东东居然被证实了。可气的是,《《山海经·西山经》说:“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什么意思? 说黄帝的都城在昆仑山。而且证据一个个出来,你不承认都不行; 2. 在巴基斯坦,考古找到个都城。里面出现了印章文字,好多字居然和我们找到的甲骨文一个模样; 3. 在三星堆,我们挖出那么多好东西。形状,质地,还有文化表达一看就和我们中原文化是不同的传承。
我不是考古专业哈,但我理解中国考古人某种尴尬。和我上面举的例子一样:我在河南二里沟找第100代老爷爷的墓,怎么找也找不到。你倒好,在中原之外弄出一堆墓地,明显就是我第101代老爷爷留下的东东。这要是被你证实了,我第100代老爷爷居然没有本地户口,如何叫我接受。
我对考古是业余爱好,说多了一定露怯。列几个视频,你们自己判断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你看炎帝他们的名字:神农,炎帝,姜姓,连山氏(烈山氏),魁隗氏,因善火耕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一看就是本地人。
黄帝那头: 轩辕,颛顼 --- 一看就是外国人,像拜登,川普一样都是音译。
黄帝应该是巴基斯坦那边的,跑过来把炎帝打败了
中国历史上很多事件都有考古证实了,可以说历史书中80-90%是真实存在的。传说有50-60%的可信度,神话有30-40%可信度,其余都因为各种原因夸大了。波斯是高原民族,是文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东西亚很多地方都是生活在沙漠绿洲的游牧民族,没有固定住所,逐水草而居,只有散养牛羊马骆驼等,不会养家禽,如猪鸡鸭等等,有什么文明基础吗?
夏朝没有首都应该是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还没有发达到足以支持一个城市的生活。中国最早的城市在那里?
对这种乱认祖先的行为真是无语了。设想一下如果类似古埃及的金字塔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会怎么样? 会随着王朝的灭亡而荡然无存。先秦以来,历代帝王的陵墓都有宏伟的地面建筑,除了近代刻意保护的都灰飞烟灭了。 正如唐伯虎的诗句: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土地是农耕文明异常珍贵的资源,地面建筑由于灾难、战争、仇恨多次毁坏并被多次重建; 随葬品由于潮湿的环境历经4000年以上被腐蚀殆尽。找不到遗迹,并不能断言不存在。本来越早的人类越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被文明辐射到的边缘地区却因为人烟稀少,环境干燥得以幸存了一些遗迹。如果仅仅因为这样就认定这些地区是曾经的文明中心,甚至中原文明都是源于此地就太可笑啦。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幸存者偏差”吗?
夏朝在哪里?中华文明起源在哪里? 相信我们以前绝对没有这个疑问。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是我们民族的故乡,中华文明的起源自然在河南。
但有了考古学之后,事情麻烦了。因为你要别人承认你的文明,你得给人家证据。
100年前,胡适同学以及当时的学者接受了西方考古理念,依照现存的证据,他们只能说中国东周以后的历史是没问题的。之前呢,不知道。
胡适同学说“东周以上无古史。”他宣布:“大概我的古史观是: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按照胡适这一说法,不但夏朝,连同商朝,甚至西周,都得从中国历史叙述中删去。
其实不是删去,而是让大家从考古学上来证实我们以前的历史。先从西周开始,然后研究商,再研究夏。再研究炎黄,直到伏羲女娲。
难,但还是有成果。考古的发现慢慢证实西周没问题了,商也没问题了。但夏还是有问题。
史书虽然记录了夏朝各代王(或后)的名字,但没有发现那时候留下的文字和器物。 最让人难受的是,甲骨文没有一个字提及这个夏朝。
同时,考古还在继续。1959年夏,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领小组开始在河南省中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开展“夏墟”的调查,同年,在河南登封市唐庄乡玉村发现了一处遗址,这便是1960年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的首处遗址。随后,又在豫中西、晋南地区发现了偃师二里头村、巩义稍柴村、登封告成镇、汝州临汝镇煤山街道、山西运城夏县东下冯村等多处类型相似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其中,因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最为丰富、典型,故得其名。
问题是,我们在二里沟挖了几十年,还是没有让世界考古界认可我们有夏这个朝代。考古的老外太可气!
其实不能完全怪老外,如果我们有埃及和两河地区发现的那么多考古证据,老外不可能不承认。没办法,我们只能继续挖。
其实,这个还好。虽然我们找不到夏,你不承认我有夏,但我就认为我们的周朝继承了夏朝,你还能把我怎么样?
这就像找老祖宗,我把第99代老爷爷的墓在河南找到了,但100代老爷爷的墓没找到,你没法否认我100代老爷爷就在河南。
闹心的是,现在居然有人找到我100代老爷爷的墓,不在河南,甚至不在中国境内,而是在巴基斯坦。
绝对不能让这个事被证实,要不然我们这个文明就成了一个从外面迁徙过来的文明。更难受的是,这个迁徙来的文明还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有传承关系。这个搞下去,中国自古以来居然成了伊拉克的一部分。
若干证据:
1. 《山海经》这本书以前以为是神话故事。欸,这些年书中的几个“山经”中描述的东东居然被证实了。可气的是,《《山海经·西山经》说:“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什么意思? 说黄帝的都城在昆仑山。而且证据一个个出来,你不承认都不行;
2. 在巴基斯坦,考古找到个都城。里面出现了印章文字,好多字居然和我们找到的甲骨文一个模样;
3. 在三星堆,我们挖出那么多好东西。形状,质地,还有文化表达一看就和我们中原文化是不同的传承。
我不是考古专业哈,但我理解中国考古人某种尴尬。和我上面举的例子一样:我在河南二里沟找第100代老爷爷的墓,怎么找也找不到。你倒好,在中原之外弄出一堆墓地,明显就是我第101代老爷爷留下的东东。这要是被你证实了,我第100代老爷爷居然没有本地户口,如何叫我接受。
我对考古是业余爱好,说多了一定露怯。列几个视频,你们自己判断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你看炎帝他们的名字:神农,炎帝,姜姓,连山氏(烈山氏),魁隗氏,因善火耕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一看就是本地人。
黄帝那头: 轩辕,颛顼 --- 一看就是外国人,像拜登,川普一样都是音译。
黄帝应该是巴基斯坦那边的,跑过来把炎帝打败了
中国历史上很多事件都有考古证实了,可以说历史书中80-90%是真实存在的。传说有50-60%的可信度,神话有30-40%可信度,其余都因为各种原因夸大了。波斯是高原民族,是文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东西亚很多地方都是生活在沙漠绿洲的游牧民族,没有固定住所,逐水草而居,只有散养牛羊马骆驼等,不会养家禽,如猪鸡鸭等等,有什么文明基础吗?
夏朝没有首都应该是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还没有发达到足以支持一个城市的生活。中国最早的城市在那里?
对这种乱认祖先的行为真是无语了。设想一下如果类似古埃及的金字塔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会怎么样? 会随着王朝的灭亡而荡然无存。先秦以来,历代帝王的陵墓都有宏伟的地面建筑,除了近代刻意保护的都灰飞烟灭了。 正如唐伯虎的诗句: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土地是农耕文明异常珍贵的资源,地面建筑由于灾难、战争、仇恨多次毁坏并被多次重建; 随葬品由于潮湿的环境历经4000年以上被腐蚀殆尽。找不到遗迹,并不能断言不存在。本来越早的人类越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被文明辐射到的边缘地区却因为人烟稀少,环境干燥得以幸存了一些遗迹。如果仅仅因为这样就认定这些地区是曾经的文明中心,甚至中原文明都是源于此地就太可笑啦。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幸存者偏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