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网友问什么是形式逻辑,刚好以前写过一篇相关的旧文,在这里再帖一下吧。
今天准备和大家聊聊西哲里的形式逻辑((Formal Logic)。有些书里将演绎法(deductive reasnoning)和归纳法(inductive reasoning)并列为形式逻辑里两大分支,但有些书里形式逻辑专指演绎法,而归纳法是与形式逻辑分列来讲的。
这篇文章主要根据第二种分法,讨论一下演绎法,以及演绎法里的“形式”(Form)。
首先请大家看两个例子:
例一:
a. 所有住在北京的人都住在中国。
b. 屠呦呦住在北京。
c. 所以屠呦呦住在中国。
例二:
a. 有些科学家是女性。
b. 屠呦呦是科学家。
c. 所以屠呦呦是女性。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论证(Argument)里的所有陈述(Statement)都是正确的,包括前提和结论。
下面我们将屠呦呦换作杨振宁,我们可以得到另两个论证:
例三:
a.所有住在北京的人都住在中国。
b. 杨振宁住在北京。
c.所以杨振宁住在中国。
及例四:
b. 杨振宁是科学家。
c. 所以杨振宁是女性。
很明显,例三论证里的所有陈述依旧都是正确的,但例四论证在两个前提都是对的情况下,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为什么呢?
我们发现,有些论证的“形式”(Form),只要前提是正确的,则结论一定正确。而有些形式,尽管前提正确,但结论却有对有错。于是,我们有了一门研究“形式”的学科:形式逻辑(Formal Logic)。
在形式逻辑里,我们有两种对的方式。一种是“形式正确”,比如,”所有S都是P,a是S,所以a是P”,这个格式就是“正确”的形式,只要应用了正确的形式,我们就认为这个论证是有效论证(valid)。在形式正确的条件下,再进一步,如果前提也正确,那么整个论证就叫可靠论证(sound)。在演绎法(deductive reasoning)里,可靠论证的意思就是,如果论证有效且所有前提正确,则其推出的结论不可能错误(impossible to be false)。
根据以上定义,例一和例三的论证是可靠论证(sound),例四自然是非有效论证。至于例二,虽然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形式不对,所以也是一个非有效论证(invalid)。
形式逻辑起于Aristotle,如今他著名的三段论在逻辑里叫作范畴逻辑(Categorical Logic)。 范畴逻辑里有24个valid forms和40个invalid forms。在数理逻辑(Symbolic Logic)里可以用三个“代数式”来表达。
最简单判断形式是不是有效,可以看结论里的词项(term)是不是都在前提里出现过(大多数情况可用)。
比如:
c. 所以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结论中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没有在两个前提中出现过,所以上述论证尽管结论正确,也并不是一个有效论证。
最后讨论一个很容易犯的形式逻辑谬误(formal fallacy):肯定后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以下是正确的form:
P—>Q(如果有火灾—>就会有浓烟)
P(有火灾)
Q(所以有浓烟)
不正确的Form是:
Q(有浓烟)
P(所以有火灾)
比如马尔萨斯人口陷阱认为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发生革命。我看到一个驳斥的论据是,马尔萨斯在胡说,因为美国有独立战争,难道北美殖民地,是因为粮食不够吃才和英国打起来的吗?
这里就是在肯定后件:
a. 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发生革命
b. 发生革命
c. 所以人口多,粮食不够吃。
当然,以上论据最主要的是没分清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比如粮食不够吃是发生革命的充分条件,但不一定是必要条件。就像没有空气是人类不能存活的充分条件,但人类不能存活的条件很多。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类是寿终正寝的,就驳斥“没有空气人类活不了”是在乱说。
這是關於形式邏輯必要性的問題。
比如是什么保证了在特定数学系统里1+1恒等于2? 平面几何里三角形内角和永为180度?是因为找不出反例吗?
所谓形式邏輯真的就你帖子裡那些?那么我也早懂了。不用學都懂了。
现在比较火的数理逻辑就是形式逻辑,研究set theory,proof theory,model theory.
我这一篇是入门,怎么简单怎么来,上来就难,人都被吓跑了。真的形式逻辑课,其实满屏公式,而且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答案,而是你怎么知道的答案。
纯好奇:形式逻辑如何使你自信到跳过中间各种变量,直接走到“数学题没答好=数学能力不好”的结论的?
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限定一下“数学弱”的数学是指什么?是能力,知识,方法,积累,训练,所有考试成绩,还是某次考试考试成绩?
然后是不是应该再限定一下:数学弱的弱是指什么?是分数低,应试能力差,教育水平低,训练强度低,方法级别低,还是素质低?
然后是不是应该再明确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的比较,哪些因素合理控制,哪些没有?
然后是不是应该再解释一下:弱和成绩差是什么关系?差和“有缺陷”是什么关系?
看您讲形式头头是道,落到实际问题分析,咋似乎一样也不遵守涅?
甚至恐慌。。
数学好不好,需要满足各种条件,数学弱不弱,只要不满足其中一种即可。这在逻辑证明中,叫找反例。 我还不至于假设您连“基础”数学题作不出来说明数学弱这种推理都作不出来。
不知俺的问题您看明白了没?
不回答是因为没必要区分吗?
推不出数学弱=推出数学不弱?
哪位大师这么说的, 还是您发明的?
我不是要证明数学好,我是要反证数学弱,我只要满足“作不出基础数学题“这一个不是好的条件即可,至于其他条件如何,为何如此,统统和我反证成功没有关系。
A真的没拿,或者A真的拿了。
这个结论跟真实情况是啥无关,只跟论证的充分性有关。
卦应该是最有益
基础逻辑学并不难(比如您就觉得比日常语言简单)。
逻辑学传入中国已经有上百年,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学习。
但连您作为有文化的典范也没作出我出的基础逻辑题,所以这不仅是个案,这代表了一大批人的问题。
既然具有普遍性,可见是有系统问题。缺陷的意思是不完美,所以确实是系统有缺陷(不是生理缺陷)。
您要再问我为什么,我觉得大概是因为国内只开数理化,却没见开过逻辑公共课。
谢谢您帮我理清了思路,感恩!
俺给您的解释您看懂了吗?
俺给您的问题您有有效回答吗?
逻辑不通确实实可以教育。
但主观成见好象很难教育。
比如,您说“本来如何,现在如何”。但从您的一系列帖子看,您本来跟现在没有任何变化,无论是混淆不清还是恶意扭曲。
数学不骗人,但有些人会通过语言来骗人。打着逻辑啦数学了之类的旗号来谈政治的,尤其多。
其实,一个人的说话与行为,如果连起来看,也骗不了人。
而且更能提示一个是什么人。
昨天有网友问什么是形式逻辑,刚好以前写过一篇相关的旧文,在这里再帖一下吧。
今天准备和大家聊聊西哲里的形式逻辑((Formal Logic)。有些书里将演绎法(deductive reasnoning)和归纳法(inductive reasoning)并列为形式逻辑里两大分支,但有些书里形式逻辑专指演绎法,而归纳法是与形式逻辑分列来讲的。
这篇文章主要根据第二种分法,讨论一下演绎法,以及演绎法里的“形式”(Form)。
首先请大家看两个例子:
例一:
a. 所有住在北京的人都住在中国。
b. 屠呦呦住在北京。
c. 所以屠呦呦住在中国。
例二:
a. 有些科学家是女性。
b. 屠呦呦是科学家。
c. 所以屠呦呦是女性。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论证(Argument)里的所有陈述(Statement)都是正确的,包括前提和结论。
下面我们将屠呦呦换作杨振宁,我们可以得到另两个论证:
例三:
a.所有住在北京的人都住在中国。
b. 杨振宁住在北京。
c.所以杨振宁住在中国。
及例四:
a. 有些科学家是女性。
b. 杨振宁是科学家。
c. 所以杨振宁是女性。
很明显,例三论证里的所有陈述依旧都是正确的,但例四论证在两个前提都是对的情况下,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为什么呢?
我们发现,有些论证的“形式”(Form),只要前提是正确的,则结论一定正确。而有些形式,尽管前提正确,但结论却有对有错。于是,我们有了一门研究“形式”的学科:形式逻辑(Formal Logic)。
在形式逻辑里,我们有两种对的方式。一种是“形式正确”,比如,”所有S都是P,a是S,所以a是P”,这个格式就是“正确”的形式,只要应用了正确的形式,我们就认为这个论证是有效论证(valid)。在形式正确的条件下,再进一步,如果前提也正确,那么整个论证就叫可靠论证(sound)。在演绎法(deductive reasoning)里,可靠论证的意思就是,如果论证有效且所有前提正确,则其推出的结论不可能错误(impossible to be false)。
根据以上定义,例一和例三的论证是可靠论证(sound),例四自然是非有效论证。至于例二,虽然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形式不对,所以也是一个非有效论证(invalid)。
形式逻辑起于Aristotle,如今他著名的三段论在逻辑里叫作范畴逻辑(Categorical Logic)。 范畴逻辑里有24个valid forms和40个invalid forms。在数理逻辑(Symbolic Logic)里可以用三个“代数式”来表达。
最简单判断形式是不是有效,可以看结论里的词项(term)是不是都在前提里出现过(大多数情况可用)。
比如:
a. 所有住在北京的人都住在中国。
b. 屠呦呦住在北京。
c. 所以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结论中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没有在两个前提中出现过,所以上述论证尽管结论正确,也并不是一个有效论证。
最后讨论一个很容易犯的形式逻辑谬误(formal fallacy):肯定后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以下是正确的form:
P—>Q(如果有火灾—>就会有浓烟)
P(有火灾)
Q(所以有浓烟)
不正确的Form是:
P—>Q(如果有火灾—>就会有浓烟)
Q(有浓烟)
P(所以有火灾)
比如马尔萨斯人口陷阱认为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发生革命。我看到一个驳斥的论据是,马尔萨斯在胡说,因为美国有独立战争,难道北美殖民地,是因为粮食不够吃才和英国打起来的吗?
这里就是在肯定后件:
a. 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发生革命
b. 发生革命
c. 所以人口多,粮食不够吃。
当然,以上论据最主要的是没分清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比如粮食不够吃是发生革命的充分条件,但不一定是必要条件。就像没有空气是人类不能存活的充分条件,但人类不能存活的条件很多。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类是寿终正寝的,就驳斥“没有空气人类活不了”是在乱说。
這是關於形式邏輯必要性的問題。
比如是什么保证了在特定数学系统里1+1恒等于2? 平面几何里三角形内角和永为180度?是因为找不出反例吗?
所谓形式邏輯真的就你帖子裡那些?那么我也早懂了。不用學都懂了。
现在比较火的数理逻辑就是形式逻辑,研究set theory,proof theory,model theory.
我这一篇是入门,怎么简单怎么来,上来就难,人都被吓跑了。真的形式逻辑课,其实满屏公式,而且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答案,而是你怎么知道的答案。
纯好奇:形式逻辑如何使你自信到跳过中间各种变量,直接走到“数学题没答好=数学能力不好”的结论的?
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限定一下“数学弱”的数学是指什么?是能力,知识,方法,积累,训练,所有考试成绩,还是某次考试考试成绩?
然后是不是应该再限定一下:数学弱的弱是指什么?是分数低,应试能力差,教育水平低,训练强度低,方法级别低,还是素质低?
然后是不是应该再明确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的比较,哪些因素合理控制,哪些没有?
然后是不是应该再解释一下:弱和成绩差是什么关系?差和“有缺陷”是什么关系?
看您讲形式头头是道,落到实际问题分析,咋似乎一样也不遵守涅?
甚至恐慌。。
数学好不好,需要满足各种条件,数学弱不弱,只要不满足其中一种即可。这在逻辑证明中,叫找反例。 我还不至于假设您连“基础”数学题作不出来说明数学弱这种推理都作不出来。
不知俺的问题您看明白了没?
不回答是因为没必要区分吗?
推不出数学弱=推出数学不弱?
哪位大师这么说的, 还是您发明的?
我不是要证明数学好,我是要反证数学弱,我只要满足“作不出基础数学题“这一个不是好的条件即可,至于其他条件如何,为何如此,统统和我反证成功没有关系。
A真的没拿,或者A真的拿了。
这个结论跟真实情况是啥无关,只跟论证的充分性有关。
卦应该是最有益
基础逻辑学并不难(比如您就觉得比日常语言简单)。
逻辑学传入中国已经有上百年,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学习。
但连您作为有文化的典范也没作出我出的基础逻辑题,所以这不仅是个案,这代表了一大批人的问题。
既然具有普遍性,可见是有系统问题。缺陷的意思是不完美,所以确实是系统有缺陷(不是生理缺陷)。
您要再问我为什么,我觉得大概是因为国内只开数理化,却没见开过逻辑公共课。
谢谢您帮我理清了思路,感恩!
俺给您的解释您看懂了吗?
俺给您的问题您有有效回答吗?
逻辑不通确实实可以教育。
但主观成见好象很难教育。
比如,您说“本来如何,现在如何”。但从您的一系列帖子看,您本来跟现在没有任何变化,无论是混淆不清还是恶意扭曲。
数学不骗人,但有些人会通过语言来骗人。打着逻辑啦数学了之类的旗号来谈政治的,尤其多。
其实,一个人的说话与行为,如果连起来看,也骗不了人。
而且更能提示一个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