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书法小视频干上了。
俺看到的小视频对中锋的定义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不知道是不是互相抄的还是有权威定义):笔毫均匀铺在笔画中间,跟着笔肚走就是中锋。
但俺觉得这个可能过于简单机械。
因为即便严格遵循这个规则,也有几种其他因素影响线条质量与笔画舒展与连接,其中之一是笔杆的方向。比如,笔杆与纸面垂直,笔杆向运笔方向倾斜,笔杆向运笔方向的反向倾斜,笔杆向笔划的侧向倾斜,倾斜的不同角度,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书写与实现的效果。
其实,书法与任何其他的法一样,技巧一定另有目的,而不是技巧本身。
探讨中锋的方法而不知其目的,就可能产生标准不清的情况。如果标准清楚,抓到本质,那么中锋的定义就应该是清楚的。
中锋的目的是什么?
俺猜测是实现纸笔最佳接触方式。而最佳接触方式的评价标准,大概是:1.写出的线条要实实在在,就象嵌在纸里,或者纸里长出来的。这是写者的力如何传到纸上的问题,是顺者笔毫横在纸上的部分流出去“铺”在纸上,还是顺着笔纸接触点“栽”在纸上。前者必然相对'飘柔",后者必然相对“坚劲”。2. 笔画间的联系要自然流畅(反例是田楷笔画结尾处在那里描来画去)。
这就要求笔纸的接触点能产生“戳”的效果。
产生这个效果,就要找到纸笔接触点,书写中保持这个点及对这个点的感受,就是“中锋用笔”。
尽矣,俺猜
使虚而宽
可看作是一種"平均值",而不是絕對的。有時要側鋒,乃至散鋒。繪畫更是如此。
侧锋可以多姿可以妍美,但也容易失控。笔尖为帅,没了中锋就没有筋骨,侧锋也无法跟得妥帖。
田楷的问题除了那个鄙陋做作的竖勾写法,还有千篇一律的扁担长横,姿态与欧楷的挺拔险峻对照明显。
扯也扯不到点儿上
当然, 可能便宜是您追求的目标。那您就尽兴。
谁能看出来是大家写的还是小家,名家还是无名家写的?
最近跟书法小视频干上了。
俺看到的小视频对中锋的定义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不知道是不是互相抄的还是有权威定义):笔毫均匀铺在笔画中间,跟着笔肚走就是中锋。
但俺觉得这个可能过于简单机械。
因为即便严格遵循这个规则,也有几种其他因素影响线条质量与笔画舒展与连接,其中之一是笔杆的方向。比如,笔杆与纸面垂直,笔杆向运笔方向倾斜,笔杆向运笔方向的反向倾斜,笔杆向笔划的侧向倾斜,倾斜的不同角度,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书写与实现的效果。
其实,书法与任何其他的法一样,技巧一定另有目的,而不是技巧本身。
探讨中锋的方法而不知其目的,就可能产生标准不清的情况。如果标准清楚,抓到本质,那么中锋的定义就应该是清楚的。
中锋的目的是什么?
俺猜测是实现纸笔最佳接触方式。而最佳接触方式的评价标准,大概是:1.写出的线条要实实在在,就象嵌在纸里,或者纸里长出来的。这是写者的力如何传到纸上的问题,是顺者笔毫横在纸上的部分流出去“铺”在纸上,还是顺着笔纸接触点“栽”在纸上。前者必然相对'飘柔",后者必然相对“坚劲”。2. 笔画间的联系要自然流畅(反例是田楷笔画结尾处在那里描来画去)。
这就要求笔纸的接触点能产生“戳”的效果。
产生这个效果,就要找到纸笔接触点,书写中保持这个点及对这个点的感受,就是“中锋用笔”。
尽矣,俺猜
使虚而宽
可看作是一種"平均值",而不是絕對的。有時要側鋒,乃至散鋒。繪畫更是如此。
侧锋可以多姿可以妍美,但也容易失控。笔尖为帅,没了中锋就没有筋骨,侧锋也无法跟得妥帖。
田楷的问题除了那个鄙陋做作的竖勾写法,还有千篇一律的扁担长横,姿态与欧楷的挺拔险峻对照明显。
扯也扯不到点儿上
当然, 可能便宜是您追求的目标。那您就尽兴。
谁能看出来是大家写的还是小家,名家还是无名家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