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还是写私

s
snowandlotus
楼主 (文学峸)

 

人是“私”的全部,也是“公”的组成。就内容而言,写《彷徨》,是自己一个人的彷徨吗?《呐喊》,是自己一个人在喊吗?写的是我、你、他,写的是人一生中总要体验、感悟、能对应上的那一段,所以有共情、共鸣,跨越时空。纵然横眉冷对,仍旧俯首甘为。内容有公有私,语句越私越好,落笔时随心、随情自然地流淌,令人动容的是真实、鲜活的心、情、生命。清奇的私家话表达会让眼前一亮,被重复得多了就变成公家话,关键看写作时的心境,专门排斥倒显刻意。

 

我一直在躲避写作,更不愿意写新疆——活在当下享乐多舒心,干嘛去自寻烦恼、撕开伤口,连关进抽屉里的私密话都不必写。不但不写,还避读文学作品,想着等修炼到波澜不惊的本事再说。平时也不听歌,那年不小心听到《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唉,你看看,没事找事吧,弄得几宿没合眼!撑不住了,只好拿出纸笔,居然好些字不会写了,用拼音代替地写了几行,怎么看怎么难受。当时计算机还没装中文输入,就举着手机写吧。手机上的微信是英文版,知道有moment,感觉像是日记的功能,那时还没用过,平常也不点看别人的。过了很多天才明白那就叫朋友圈。这翻译,生生把瞬间搭成了爬梯。

 

把moment当作日记,写完了《可可托海》。冷不丁看到朋友留言,有点傻眼,才意识到公开是怎么回事,但很高兴朋友们喜欢,当时还没到春晚,有人听过那首歌,但都没听过那个陌生的地方。我是2016年去的,之前家里有人去过,等到安全了才敢带我们跑那么远。看美景当然属于赏心悦目的私事,可眼前的矿坑怎么就那么令人心情沉重。早期挖矿时人们对幅射没概念,在坑壁上写“大跃进万岁”那会儿干得有说有笑、热火朝天,直到有人身体开始出现不适,人们沉默了。可停下来,又哪会有蘑菇云?“共产党员,上!”是口号,是临危不惧、是赴汤蹈火、是勇往直前、是奋不顾身、是义不容辞、是义无反顾,也是舍生取义、英勇献身、终生病痛,还是下一代的先天残疾。把心一横,跟着冲进辐射堆里的还有成千上万名普普通通的矿工。“闻而恸。如见生命之树”。有人在大坑边长跪不起。公吗?私吗?

 

人生诸多事,谁没个不满,私愤总得泄,泄得好也能国风,但就我读到的来看,绝大多数的私愤也就是作者自己舒坦。过了,便损立意,只靠文笔,落得曲余。

 

我有更多泄私愤的理由。关于新疆的题材,我兼顾到少数民族,不是为兼顾而兼顾,而是那本是生话中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我是从汉人的视角、以汉族为主。朝花不多,尽是野草。那是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一群人啊,连满清政府都懂得要善待这样的顺民、良民,汉人政权下却卑如奴隶、命如蝼蚁。如果为写委曲而写委曲,就是姚先生所期待的私了,但我不能那样写,不然也不至于金盆洗手二十多年(当然当年封笔还有其它原因)。如今开戒也只写出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不要说现在,就算将来我离开人世的时候恐怕也不能写,就让它们成为无法纪念的忘却。我的最终目的是家园。

 

人们爱说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这个断代标准离我太远。我的划分是1984年胡耀邦“两少一宽”的民族政策、2014年习近平开始拨乱反正、以短痛取代长痛。这期间胡锦涛的一个决定让以汉族为主的新疆平民的性命保得沿海、内地飞速发展。

 

姚先生在温柔乡里受过委曲,如今好山好水好自在,茶余饭后用毛笔和键盘消遣寂寞,时不时说些风凉话,道出满腹怨气、说得理得心安,在希腊与秦汉的纠结中求得云淡风轻、菜地桃源。羡慕啊,可惜我没有这样的资本,闲情逸致是奢侈的爱马仕,只能偶而拥有。现在汉族总人口在新疆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几,但小学生年龄段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婴幼儿更低。这意味着什么?

 

往私里说,我的父母葬在那里,我在努力保得他们的墓地平安。

 

2023年4月8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人性中的良、善被撕裂了,在滴血。 说我知道的事 认真回答MoonlightBee兼谈我的写作目的 无冕之王? 住在街边的老新疆
为人父
推崇私家话,厌恶公家话也不过一种公家话而已。说自己的真心话,不刻意去分辨什么私家话公家话才是真的独立自由的精神。

中共在新疆问题上失误了很多年,付出惨痛代价,好在及时纠错了。新疆的未来不会再变坏,尽管境外势力一刻也没有消停,但靠造谣也是得不偿失的。你是个有担当的人!佩服!

s
snowandlotus
同意说自己的真心话,不刻意去分辨什么私家话公家话才是真的独立自由精神。

至于未来会不会变坏,在没有白纸黑字地废除那个政策前很难说。

为兄过奖,我也是不得已,逍遥了这么多年,心里有愧,尽量补过。

美国老师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对汉族不公平
南方古猿
城头看到你的博文,去博客留了言。也把留言转贴于此。

我在新疆出生,在新疆长大。离开的时候,已过而立之年。对我来说,新疆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真正的故乡。我的父母都塟在新疆。

 

我来WXC发的第一帖,是我四十岁时写的“似水流年– 四十岁杂感”。此贴已经被系统误删除了。原文中有一段我提到了我父亲:

 

“四十岁的我,不敢言老。父亲已经年过75岁了,他仍然在边疆地区的一所医院中每周五天工作。同父亲相比,四十岁,人生才刚开始。我知道,我今生无法超越父亲。但我会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以忙碌和付出为快乐的人,一个享受平静和平凡的人。”

 

有空的时候,我会继续完成我的故乡系列的下一篇,“故乡的河 – 伊犁河”。

 

其中准备结尾的一段: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我仍然怀念伊犁酒的浓烈香醇,怀念伊犁奶茶的浓郁奶香,怀念我在北疆工作时的那段时光。难忘尼勒克群山峡谷中的蜿蜒幽静,难忘昭苏草原上的骏马奔驰,难忘伊犁河畔色彩斑斓的晚霞,难忘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对我来说,父辈们为边疆建设、为边疆各族人们安康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那里当然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老实说,我怕争议。为了回避不必要的争议,我在想,最后一句可能还是改成“难忘美丽的伊犁河”,比较好。

你们两位都是性情中人,赞两个
s
snowandlotus
谢谢理解!
s
snowandlotus
“难忘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很好,不必改。

从句式上说,三个排比的最后一个有点变化,就显得不死板,可读性更强。况且本身就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或者“难忘故乡的草原、故乡的河”,正好点题,也与第一篇相呼应。

其实,不管怎么改,都有人看不顺眼,随他去吧:)

s
snowandlotus
谢谢林!很久不见,祝好:)
古树羽音
雪莲啊,老太婆来,就是为你的亲情,为你的勇气,为你的坦荡,点赞!你是一个大大的成人!我又给你找麻烦了吧,没得办法,我读了
古树羽音
最喜爱的草原歌曲
老键
偶然看见,觉得你这才是泄私愤,而且泄得杀人不见血。没啥,有愤得常泄,压抑久了反而显得恶狠狠
s
snowandlotus
抱抱羽音!感谢!不怕,咱都有能扛的肩,练练就也扛它二百斤:)
s
snowandlotus
难道见到老键先生,问好!我特同意您后一句,所以支持言论自由,不封人:)前一句,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