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以为,诗经易经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很美。这些作品用拼音表达一丁点儿也不好看。还有谁能看懂《石室施氏食狮史》?
这句话里我还拼错了两个字,不是故意的,实在是用拼音看不到字形就分不清in 和ing。
另外一段拼音看着也挺晕乎的:信息编码数学都不懂。我就是很难理解为什么汉字变拼音是件好事?我写来费劲。大家读来也吃力。这难道是一件好事?何况,拼音是依据普通话发音。太难为南方人了。
提倡汉字拼音化的网友们有没有想到过怎么解决拼音表达汉语的同声字的难题?比如shishi 这两个拼音,在我的汉语输入里有四十多个不同的词,试试,时时,事事,湿湿,适时,时事,实施,事实,实时,史诗,诗史,史事,世事,时世。。。shi shi bu tong 是时世不同,还是世事不通,抑或试试,不痛,在一大堆拼音里看到这四个拼音,恐怕得根据上下文细细分析,在头脑里调出方块字的字形才能确定是哪几个字,不嫌累麽?
同意stonebench的看法,字母文字的意义基于听觉,汉语的意义基于视觉。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各有千秋。五四大师们是被西方撞懵了,说昏话。
也不是所有的五四大师都懵,林纾、梅光迪、胡先啸、吴宓都没有懵。林语堂入清华教书的时候,英文比中文好的多,直至约书亚,不治猛将衄。后来他苦读中文,就既知约书亚,又懂孟姜女了。。。还以英文宣传中国文化,在美国大出风头。
以我的小人之心臆测,大力提倡白话文的胡博士自己的文言实在不大好。听听他作词的《兰花草》,再听听李叔同的《送别》,高下立判。
銀霞 - 蘭花草
《送别》
当然这两首歌都挺好听的。银霞更是人美歌甜。她是《秋诗篇篇》《妳那好冷的小手》的原唱。
中小学语文教材实在很重要。个人小范围的观察,49年以后上小学的几代大陆人,如果没有家庭氛围的熏陶,很多人的中文的确被耽误了,尤其是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到八零后就好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有很多机会接触文言经典了。
其中的很多人是因为痛恨自己的封建独裁原生家庭,顾不上看清现在的恋人/婆家,只顾着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努力砸碎娘家。 -肖庄-
Shi ... 用粵語就區分開來了。
漢字簡化後, 親(亲)不見,愛(爱)無心, 產(产)不生,麵(面)無麥, 導(导)無道,兒(儿)無首, 飛(飞)單翼,湧(涌)無力; 有雲(云)無雨,開關(开关)無門, 鄉(乡)里無郎,聖(圣)不能聽也不能說; 買(买)成鈎刀下有人頭,輪(轮)成人下有匕首, 進(进)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裏走。
三言二拍红楼梦青楼梦也看不下去,又觉得中文愚昧落后,也许翻翻繁体版千古奇书《金瓶梅》?没准儿看进去了,就发现中文的好处多多,不可尽数也。。。
但太多简得莫名其妙。"面""麵''意思本来完全不同,却用同一字。
他的朗诵在这个视频3分40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oA5X4KQiE
万一他们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咋办
先收服胃,再收服心。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顿!
是把这些书转成拼音,请拼音爱好者们尽情享用。俺还在想,如果帮他们读懂呢
“柔软立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无争无竞是贤才,亏我些儿何碍?
青史几场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巧安排,守分而今见在。”
私以为,诗经易经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很美。这些作品用拼音表达一丁点儿也不好看。还有谁能看懂《石室施氏食狮史》?
这句话里我还拼错了两个字,不是故意的,实在是用拼音看不到字形就分不清in 和ing。
另外一段拼音看着也挺晕乎的:信息编码数学都不懂。我就是很难理解为什么汉字变拼音是件好事?我写来费劲。大家读来也吃力。这难道是一件好事?何况,拼音是依据普通话发音。太难为南方人了。
提倡汉字拼音化的网友们有没有想到过怎么解决拼音表达汉语的同声字的难题?比如shishi 这两个拼音,在我的汉语输入里有四十多个不同的词,试试,时时,事事,湿湿,适时,时事,实施,事实,实时,史诗,诗史,史事,世事,时世。。。shi shi bu tong 是时世不同,还是世事不通,抑或试试,不痛,在一大堆拼音里看到这四个拼音,恐怕得根据上下文细细分析,在头脑里调出方块字的字形才能确定是哪几个字,不嫌累麽?
同意stonebench的看法,字母文字的意义基于听觉,汉语的意义基于视觉。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各有千秋。五四大师们是被西方撞懵了,说昏话。
也不是所有的五四大师都懵,林纾、梅光迪、胡先啸、吴宓都没有懵。林语堂入清华教书的时候,英文比中文好的多,直至约书亚,不治猛将衄。后来他苦读中文,就既知约书亚,又懂孟姜女了。。。还以英文宣传中国文化,在美国大出风头。
以我的小人之心臆测,大力提倡白话文的胡博士自己的文言实在不大好。听听他作词的《兰花草》,再听听李叔同的《送别》,高下立判。
銀霞 - 蘭花草
《送别》
当然这两首歌都挺好听的。银霞更是人美歌甜。她是《秋诗篇篇》《妳那好冷的小手》的原唱。
中小学语文教材实在很重要。个人小范围的观察,49年以后上小学的几代大陆人,如果没有家庭氛围的熏陶,很多人的中文的确被耽误了,尤其是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到八零后就好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有很多机会接触文言经典了。
其中的很多人是因为痛恨自己的封建独裁原生家庭,顾不上看清现在的恋人/婆家,只顾着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努力砸碎娘家。 -肖庄-
Shi ... 用粵語就區分開來了。
漢字簡化後,
親(亲)不見,愛(爱)無心,
產(产)不生,麵(面)無麥,
導(导)無道,兒(儿)無首,
飛(飞)單翼,湧(涌)無力;
有雲(云)無雨,開關(开关)無門,
鄉(乡)里無郎,聖(圣)不能聽也不能說;
買(买)成鈎刀下有人頭,輪(轮)成人下有匕首,
進(进)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裏走。
三言二拍红楼梦青楼梦也看不下去,又觉得中文愚昧落后,也许翻翻繁体版千古奇书《金瓶梅》?没准儿看进去了,就发现中文的好处多多,不可尽数也。。。
但太多简得莫名其妙。"面""麵''意思本来完全不同,却用同一字。
他的朗诵在这个视频3分40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oA5X4KQiE
万一他们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咋办
先收服胃,再收服心。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顿!
火锅配凉拌,齐活!是把这些书转成拼音,请拼音爱好者们尽情享用。俺还在想,如果帮他们读懂呢
“柔软立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无争无竞是贤才,亏我些儿何碍?
青史几场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巧安排,守分而今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