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欧化论的一个重要例证就是被字句的大量使用。理由之一是被动语态在英文中使用得更多,更频繁。
这种论证貌似有道理,但是如果思维放开一点儿,就会发现太弱了。
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近代以前,被字句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规律与扩张趋势;二是近代以前存在的、没有受到西语结构刺激的汉语句法没有形成被字句的扩张规模。
只要能证明其中一个,被的广泛使用是欧化的影响的结论就更扎实。
遗憾的是,这两样,欧化论一样也证明不了。
一,被字句在近代以前就有自己的扩张倾向。
(汉语“被”字结构的演变 李朝(Chao Li))
近代以后的扩张,与以前的扩张趋势相符。因此,不能证明被字句的增加是欧化的结果。
二。与被字句有类似历史与发展规律的把字句,在西文中并没有对应结构。它也一样扩张了!
如果说历史上(特别是唐宋时期)“把”字句是以表处置义为主,那么到了近代汉语中就是以表致使义为主的了。清代以后,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把”字句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加,例如:我们既可以说“我把饺子给吃腻了”,也可以说“饺子把我给吃腻了”。不可否认,“把”字句最初的语义类型是表处置的,以后的用法也是从处置义逐渐发展而来的。在清代以前,“把”字句的语义类型主要是两种:表处置和表致使。
(https://m.fx361.com/news/2017/0911/2279203.html#:~:text=%E7%8E%8B%E5%8A%9B%EF%BC%881958%EF%BC%89%E8%AE%A4%E4%B8%BA%E2%80%9C,%E5%8E%86%E6%97%B6%E7%9A%84%E5%8F%98%E5%8C%96%E6%89%8D%E5%8F%91%E7%94%9F%E3%80%82)
以上两点不能否定西方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反过来,有了以上两点,拿近代以后被字句的大量出现来证明这是欧化结果也不成立。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764367
不知道胆量是从哪儿来的。
支持欣赏各种文字文化的美。英文、德文、法文、俄文都很美。汉字也美。多样性、多元化是世上万物应该的状态。也是万物依存的最佳状态。
如果有一天,灾难来临,世界上只剩下一男一女。人类会灭忙吗?当然会。因为即使有后代,后代也只能近亲结婚。近亲结婚迟早必然灭亡。物种如此,文明文化亦然。
拼音文字在今天的电脑技术发展到的阶段,相对其它文字有一定优势。未来未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熟能预料。
每一种语言都会或多或少地包含外来词语。这很正常。与时俱进让语言保持其生命力。
畢竟,有得自有失,進化與退化伴生。
英文中的相当多的被动语态并不适合汉语被字句。汉语也没有把它们滥借过来。
汉语中相当多的被动语态对结构有其他要求,这些要求也是英文中没有的。
所以,如果说被动句是受了西语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什么?
是对被动关系的表达?这种表达早就存在于汉语了。
是动词表达的意义?很多英文的被动式汉语并没有;汉语有的,英文又不一定有。
反过来,被字句把字句倒是共享很多共同条件与要素,而把字句西文没有。而这些结构又与汉语的其他句式的组织原则一致。因此,这些条件与要素必定是汉语自发的。
这样,被字句什么地方欧化了就成了一个迷:到底什么地方欧化了?
俺觉得,很有可能只有个地方欧化了:滥用被的习惯: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大量使用。
只有这一点是欧化。在句法词法方面,被字句是按照汉语自身的规则发展的,不是欧化的表现。
一些歐化論的實质是把習氣和不成功的混合說成是已经進入漢語内核,已经内化、規範化的了。
這就像說中国人的 Chinglish 已经漢化了英语。别人也不会承认。區別衹在於誰强勢誰弱势。
比如,The job is completed.
不说:工作被做完了。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John.
不说:书被John 写或者写了。
汉语对被字句有特别的要求,是英文中没有的。
所以,中文的被动句比英文的复杂。
复杂的句式是受简单句式的影响,这很难说通。
决定了,大脑处理自然语言时,偏好1D语音信号。
五笔被淘汰是因为需要花时间学。拼音不需要。两者都是输入法。
这是懒与勤的差异,不是2D1D的差异
你在这里打汉字而不是用spelling,本身就说明说汉语的人更倾向方块字。
现代汉语欧化论的一个重要例证就是被字句的大量使用。理由之一是被动语态在英文中使用得更多,更频繁。
这种论证貌似有道理,但是如果思维放开一点儿,就会发现太弱了。
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近代以前,被字句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规律与扩张趋势;二是近代以前存在的、没有受到西语结构刺激的汉语句法没有形成被字句的扩张规模。
只要能证明其中一个,被的广泛使用是欧化的影响的结论就更扎实。
遗憾的是,这两样,欧化论一样也证明不了。
一,被字句在近代以前就有自己的扩张倾向。
(汉语“被”字结构的演变 李朝(Chao Li))
近代以后的扩张,与以前的扩张趋势相符。因此,不能证明被字句的增加是欧化的结果。
二。与被字句有类似历史与发展规律的把字句,在西文中并没有对应结构。它也一样扩张了!
如果说历史上(特别是唐宋时期)“把”字句是以表处置义为主,那么到了近代汉语中就是以表致使义为主的了。清代以后,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把”字句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加,例如:我们既可以说“我把饺子给吃腻了”,也可以说“饺子把我给吃腻了”。不可否认,“把”字句最初的语义类型是表处置的,以后的用法也是从处置义逐渐发展而来的。在清代以前,“把”字句的语义类型主要是两种:表处置和表致使。
(https://m.fx361.com/news/2017/0911/2279203.html#:~:text=%E7%8E%8B%E5%8A%9B%EF%BC%881958%EF%BC%89%E8%AE%A4%E4%B8%BA%E2%80%9C,%E5%8E%86%E6%97%B6%E7%9A%84%E5%8F%98%E5%8C%96%E6%89%8D%E5%8F%91%E7%94%9F%E3%80%82)
以上两点不能否定西方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反过来,有了以上两点,拿近代以后被字句的大量出现来证明这是欧化结果也不成立。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764367
不知道胆量是从哪儿来的。
支持欣赏各种文字文化的美。英文、德文、法文、俄文都很美。汉字也美。多样性、多元化是世上万物应该的状态。也是万物依存的最佳状态。
如果有一天,灾难来临,世界上只剩下一男一女。人类会灭忙吗?当然会。因为即使有后代,后代也只能近亲结婚。近亲结婚迟早必然灭亡。物种如此,文明文化亦然。
拼音文字在今天的电脑技术发展到的阶段,相对其它文字有一定优势。未来未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熟能预料。
每一种语言都会或多或少地包含外来词语。这很正常。与时俱进让语言保持其生命力。
畢竟,有得自有失,進化與退化伴生。
英文中的相当多的被动语态并不适合汉语被字句。汉语也没有把它们滥借过来。
汉语中相当多的被动语态对结构有其他要求,这些要求也是英文中没有的。
所以,如果说被动句是受了西语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什么?
是对被动关系的表达?这种表达早就存在于汉语了。
是动词表达的意义?很多英文的被动式汉语并没有;汉语有的,英文又不一定有。
反过来,被字句把字句倒是共享很多共同条件与要素,而把字句西文没有。而这些结构又与汉语的其他句式的组织原则一致。因此,这些条件与要素必定是汉语自发的。
这样,被字句什么地方欧化了就成了一个迷:到底什么地方欧化了?
俺觉得,很有可能只有个地方欧化了:滥用被的习惯: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大量使用。
只有这一点是欧化。在句法词法方面,被字句是按照汉语自身的规则发展的,不是欧化的表现。
一些歐化論的實质是把習氣和不成功的混合說成是已经進入漢語内核,已经内化、規範化的了。
這就像說中国人的 Chinglish 已经漢化了英语。别人也不会承认。區別衹在於誰强勢誰弱势。
比如,The job is completed.
不说:工作被做完了。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John.
不说:书被John 写或者写了。
汉语对被字句有特别的要求,是英文中没有的。
所以,中文的被动句比英文的复杂。
复杂的句式是受简单句式的影响,这很难说通。
决定了,大脑处理自然语言时,偏好1D语音信号。
五笔被淘汰是因为需要花时间学。拼音不需要。两者都是输入法。
这是懒与勤的差异,不是2D1D的差异
你在这里打汉字而不是用spelling,本身就说明说汉语的人更倾向方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