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西化与现代化,与观民济德先生商量

s
stonebench
楼主 (文学峸)

观先生认为现代汉语受到西方影响。

俺同意。

观先生引列文森的观点,认为西方改变了汉语,促成了汉语变革。

俺不太同意。俺认为西方对汉语的影响主要限于词汇,而不是语法结构。俺请观先生提供汉语因西方影响而产生的结构性变化。

观先生举“多个动词共管一个宾语”的现象在现代白话中的大量出现为例,认为这是西方的影响。

俺不同意。

俺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大量的更加复杂的表达需求。

二是文言退位,白话登堂,原来的严肃复杂的表达方式需要有新的替代。

这两者才是白话结构复杂化的主因。

也就是说,没有西方的影响,而只有上面这两个因素,普通话依然会朝今天的方向发展。

一个反证,就是观先生自己提到的,共管现象并不是古代白话中没有,只是不普遍。既然有,就不是西方的影响。从有到多,可以说是西方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形式所迫。要证明是西方的影响,必须排除形式所迫。但是遗憾,俺看不到排除形式所迫的可能性。毕竟,现代化产生的复杂表达要求就摆在那里,西方的影响则没有同样的迫切。

另一个反证,也是观先生自己提到的。他举的共管例子,是《宪法》。这正好可以证明,白话要表达严肃的内容,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你不能通篇市井语言来表述法律条文。而共管现象可以说是适应了公文严肃、严密的需求。

事实上,白话的口语与书面语本来就存在巨大差异。

共管现象多与少的差异,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还是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差异?

俺看还是口语与局面语的差异的可能更大。如上所说,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分要求实实在在,而为西方而西方的要求则不那么强烈。同样地,要证明共管是西方的影响而汉语自发要求,需要排除严肃文体的要求。而实际上,这不可能。因为严肃文体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与市井语言不同。

综上,俺认为西方对汉语的影响存在,但限于词汇,不是结构性的。

八十年代以来,学界有崇洋之风,写出的东西诘屈聱牙不伦不类,倒可以视为西方的影响。但他们毕竟是少数,不能代表汉语。

 

 

s
stonebench
本帖主要讨论普通话中的共管现象大量出现的动因。

俺以为法律条文与正式书面语中的大量出现不足以说明是西化的结果。

十具
汉语在标点符号,句式结构,助词,逻辑方面受到了西文很深的影响。

* 英语强调表述的客观性,被动态很常见。而被动句在传统汉语里很少用。

欧化汉语:信件要被检查。

传统汉语:信件要检查。

* 主语由人转为事

欧化汉语:他收入的减少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传统汉语:他因收入减少而改变了生活方式。

* 复数

欧化汉语:各国元首们齐聚一堂。

传统汉语:各国元首齐聚一堂。

*“As”和不定冠词 a/an

欧化汉语:作为一名教师,他很成功,但是作为一名父亲,他很失败。

传统汉语:他做教师很成功,做父亲却很失败。

* 大量使用“的”和“地”

欧化汉语: 白色的兔 轻轻地穿过 浅浅的草

传统汉语:白兔轻过浅草

* 动词的名词化

欧化汉语: 对你的提案我们将会有一个决定。

传统汉语:我们将会决定你的提案。

* 介词的使用

欧化汉语:在公共场合不要喧哗。

传统汉语:公共场合不要喧哗。

* “性”将形容词转为名词。

欧化汉语:他证明了这一报告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传统汉语:他证明了这一报告是客观和正确的。

* 连词

欧化汉语:他看上去有些忧愁和不安。

传统汉语:他看上去忧愁不安。

上面的只是一部分例子。

s
stonebench
贴中的例子多数很现实,但你的标题太夸张。论证也漏洞太大,需要补充。

标点的影响,是的。

句式结构的影响,证据不足。最常提及的是被字句的使用,但这是习惯变化,不是句式变化。被字句不是新产生的。介词或者们的滥用也是使用习惯变化,不是汉语结构变化。

逻辑影响,没看到证据。说汉语者的什么逻辑变了?

另一个层面,西化的定义标准。

被影响了多少算西化?发生在多大范围内算西化?

例子存在,且有代表性。但对西化没有准确定义之前,例子没有给一种语言整体定性的价值。

比如你想证明咳嗽是新冠影响,于是选了一百个新冠病人,他们都咳嗽,于是得出结论,得新冠的人会咳嗽。

这完全没错。

但你不能以此证明产生这一百个人的群体(比如一百万人)都得了新冠。

假设你选一百种西化病句,都准。

但如果这一百种都是学英文的时间多于学语文的中国人说的(假设10%,那么还有90%不如此),那么就只能证明这群人的汉语西化,而不能证明汉语西化。

俺不反对西化的结论,也不反对你的例子,但你的例子目前不支持你的论点。

 

 

 

十具
汉语逻辑不严谨的毛病,可以用被动式,介词和欧式句型克服。如,“张三要被检查”vs“张三要检查”,从疲劳中恢复vs

恢复疲劳。

十具
插入语、同位语结构,汉语原来没有的。没有它们,汉语论文是没法写的。如,毛时代忽视民生产品,个人卫生品,家用电器,小五金等

邓小平,党内第二号走资派,梦想复辟。

 

十具
昨天你的粉丝用英语报纸上一标题,来证明英语也有逻辑问题。我指出是他曲解了同位语。他说我用语法为英语开脱。语法之所以重要,

不就是为了保证逻辑正确,无歧义嘛。

y
yfz9465
汉语属非线性语言,西语属线性语言。西语能增加汉语词汇,无法影响其结构。实际上,语言表达是人看世界的意境。
一灯可除千年暗
任何观点都有人赞成或反对,赞成不代表就是粉丝吧
s
stonebench
跟俺观点相似就是俺的粉丝。这个逻辑是西化的结果吗?

s
stonebench
同位语, 西周金文已有使用记录

现搜现卖

为人父
白话不是创新出来的吧?我猜白话就是以前古人平常口语,文言文则是书面语。这种分野是源于早期书写介质有限,

不得不使文字更简约凝练。

十具
同位语的概念是英语课上学的。尽管1898的《马氏文通》才奠基汉语语法,用同位语比“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要久远多了,比如《

比如《三国演义》里,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

  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

十具
现代白话文,是古白话文,《水浒传》《西游记》里那种,与欧美语言结合,而形成的。而且,现代汉语的口书体统一起来了。别不高兴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为人父
红楼梦也是古白话文吧?这我有什么不高兴的。我到觉得现在人说话的水平远不如红楼梦里的说话水平,主要是太啰嗦了。
十具
肉身没长2D图像显示器,一切语言都起源于1D语音信号。汉语没有拼音化是遗憾不是骄傲,什么非线性优势是自欺欺人。
十具
您同意,现代汉语白话文是,欧化了的古白话文,这个事实就好。我没提红楼梦也是古白话文,就是否定吗,奇怪。
s
stonebench
你混淆的概念太多:马氏不是奠基汉语语法而是奠基汉语的西式语法理论。同位语的概念是从哪来的跟汉语什么时候有同位语不是一回事
s
stonebench
你一开口就混这么多概念,俺看倒是汉语不通英语不化的影响。另,引入符号是对书写习惯的影响,不是对语言的影响。
十具
口书体分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普及程度太低。多数人都能读能写时,口书体就必然会收敛。
十具
西式语法理论之前,有汉语语法理论吗?正如,有西式微积分之前,有中式微积分吗?
十具
语言学家王力,将汉语语法学,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兴起时期 (1898—1935) ,就是从《马氏文通》算起的。 第二

第二时期为发展时期 (1936—1948)。

也就是说,20世纪前,汉语还没有自己的系统语法理论。

中间小谢
偽造一個"歐化漢語 vs. 傳統漢語'' 來自欺欺人,你真是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愚昧透頂。

什麽叫傳統漢語?文言?白話?你說的傳統漢語正是自然的現代漢語。

你的那些歐化漢語大多数正是我指出的那些不倫不類的失败之作。

偽造一個"歐化漢語 vs. 傳統漢語'' 來自欺欺人,你真是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愚昧透頂。

十具
汉语已经欧化,是余光中先生都承认的,尽管他对此非常反感。你出口不逊,斯文扫地,还假装红楼梦迷。你文理都成问题,讨论构句

逻辑时,你拿英语不规则动词说事,风马牛不相及。

s
stonebench
你应该问:如果没有马氏,汉语就没有语法吗?没有牛顿,万有引力就不存在吗?

没有人否认马氏对汉语语法理论的贡献,也没有人否认西式语法理论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

但我们讨论的是西语对汉语的影响。

语言是语言,语法是语法。

两个概念。

不要混。

s
stonebench
余光中有什么学界承认的论文来证明汉语欧化,还是因为他是余光中,所以说了就算?

发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人,咋看不出来学术素养呢?

中间小谢
還''已经"呢。。把本該拨亂反正的東西說成既成的規範,如果是無意,是出於愚昧。如果是有意,衹會更壞。

所以,起码是愚昧。

愚不可及。

 

中间小谢
别聽他胡説。我讀過余那篇文章,好像叫"哀中文之式微"。余是在反對歐化傾向。

而非承認或認可其傾向。

十具
20世纪前,正是因为没有系统的汉语语法学,汉语才有我们争论的逻辑不严谨的毛病。针对此,鲁迅、傅斯年、胡适等激进地主张欧化

汉语。

十具
你们孤陋寡闻,请读余光中的《现代汉语的西化》。我举的一些例子就是这篇文章中的。我讲的是已经和正在发生的语言现象,与审美爱

国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s
stonebench
你这是关公战秦琼。没有牛顿,苹果不落地吗?有没有西化语法学,汉语都没有逻辑不严谨的毛病。问题不是严谨不严谨,而是

要表达的东西复杂到什么程度。

近代以来,社会现代化,复杂概念与复杂表述的要求增加,符合西方思维规范的要求也在增加。

汉语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调节,这并不是表述能力变化,也不是结构变化,而是表述内容变化,形式当然要变化。

扶犁黑手翻持笏。手没有变,但工作变了,手上拿的东西就变了。

汉语也一样。汉语本身没有结构变化,但表达的任务变了,表述方式也跟着变。这不是语言本身的变化,而是习惯的变化。

 

 

十具
楼下的观民济德网友,也是试图告诉这个你们熟视无睹的基本事实。你们还骂我中、英文俱差。可悲的是谁?
十具
没有牛顿,苹果照样落地不假,但力学就不知还要等多少年,机器离不开力学,工业革命就要延后,这个因果链条不难吧。

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十具
同理,没有系统的语法学的指导,几千年朴素地靠意会意合构句的汉人,就免不了有表达不准确,逻辑不自洽的毛病。是这理吧?
一灯可除千年暗
好像开始偏题了,不是在比较中英文么?科学有好处也有坏处,每个人观点可能很不相同,但是是另一个题目
十具
请再读一遍你头上我写的。语言学是科学,它对语言的正确使用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牛顿是我的论敌引入的,看清楚了。
十具
你不是红楼梦通吗,红楼梦里的语言就是离现在最近的古白话文。将其与今天大家说的汉语对比一下,还意识不到欧化的严重程度吗?是

谁愚钝呢?

十具
余光中说了不算。你的队友是红楼梦通,他应该能告诉你,原因见下面我给他布置的作业。
十具
余光中说了不算。你的队友是红楼梦通,他应该能告诉你,原因见下面我给他布置的作业。
一灯可除千年暗
嗯,你引入了微积分,然后他引入了牛顿,不过我不和你争论

争论的原因有因为不确定答案,有帮助别人认清问题,有为了争一口气的,但是这几个原因我一个也没有。

十具
中间小谢
由你自己開始注意,不要歐化。

即可。

s
stonebench
你这是要用语法理论来取代人的认知能力啊。事实上,人类语言根本不是根据语法进化的,相反,语法从来无法准确概括任何一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