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成人的困惑与儿童的困惑

s
stonebench
楼主 (文学峸)

俺给十具指出A大胜B与A大败B可以同时使用,原因之一是胜与败并不是对立的反义词。

因为大胜=大胜,大败则约=大破。

大胜是结果,大败则是大胜的方式。

同时,大败单独使用,是主语败,比如秦军大败=秦军大溃。而大败后加宾语,则是宾语败,比如秦军大败赵军,那么就是赵军败。

这是规律,所有的败的用法都符合这个规律。

但有些人不知道是看不懂还是装不懂,还在臆想:说反义词不应该出现在同一位置表达相同的意思。

这是战风车。

俺猜十具网友是看懂了,又不甘心,于是又搬出儿童的看法来,说儿童会对这样的现象感到困惑。

这又是纯粹的臆想。

因为儿童习得单个词汇是基于习惯,而不是基于词义分析。

如果儿童在这两个句子上困惑,那只能是因为他们接触到的例子还不够多。或者早熟了,产生了伪科学家的老成。

要说儿童在语言上的困惑,俺看说英文的孩子才困惑。

著名的例子就是不规律动词的过去式形式习得(有无数论文可查,不知道十具说的中国儿童对大胜大败的困惑有什么论文支持)。一个规律,一会管用一会不管用。这让所有的孩子在某个年龄段都产生困惑。

但没有人说这会给英语民族造成思维障碍。

相比之下,汉语的两个本来不矛盾的词,会给汉民族造成思维障碍,理由是它们矛盾。

呵呵。

呵呵呵。

 

为人父
这个规律是你发现的吗?如果成立,你可以得A I设计大奖。:)
s
stonebench
太好了!这种大奖俺

还排不上。

稍微有点儿汉语素养的人都能总结出来。

前后左右
英文中也有很多词汇,语法和句型,小孩子时不了解,只有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理解呀?所以英文课从幼儿园开到高中。

这个很正常呀?

十具就是一根筋。没必要继续和他解释了。他在思想里没想交流,就是发泄他的困扰而已。

中间小谢
英语其實更麻烦

估计十具網友學英语 lay, lie, lied, laid , lying 時更痛不欲生,雖然那時他已成年。

Overlook 有两個相反的意思,等等。

我非常同情十具網友。中也痛苦,英也痛苦。

中间小谢
有誰對lay, lie, lied, laid , lying, laying 完全不犯懵的?

反正我不行。前些時问一個這兒長大,念過哈佛,自稱讀書過萬的,結果他也亂了。面子下不來,反過來指責我。。

 

s
stonebench
人家英语大规模的没规律叫高大上,科学思维;汉语的一两个本来有规律但他们决定没规律的例子是思维障碍。哈哈,中国饭西方饭

都白吃了么

中间小谢
The overlooking 網管 overlooked 十具's misconduct.

See how 十具 deciphers this sentence. 

前后左右
十具网友看看这个英文,怎么能被你解释成高大上?

十具  is a company based out of Texas。

十具  is a company based in Texas。

in 和 out of 是相反 的。怎么上面这两句 英文一样的意思呀?

十具
谁赢了谁,是儿童无师自通的最基本的陈述,与说哪种语言无关。唯汉语有“大胜=大败”这种拧巴表达。美吗?还是有深层次文化

的原因?

十具
这些例外是技术层面的花絮。但,‘大胜=大败’,‘养病’之类,有悖于common sense和逻辑(任何语言的基石)你的辩

不好意思,你举证的功夫欠火候,辩论不及格。学术上,比较任何两个对象,都必须以一致的标准,去评价相同的属性。

十具
不好意思,诸位举证的功夫欠火候,辩论不及格。学术上,比较任何两个对象,都必须以一致的标准,去评价相同的属性。
前后左右
大败在这里就是打败。

US defeated in the game.

US defeated Japan.

defeated和大败没有区别吧

免疫力真的好
楼主神神叨叨的,其实,汉语词汇与欧洲语言词汇在使用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汉语里比比皆是既包含偶然性又是必然性的词,

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思想里面非常自然地能够混合使用又能够准确区分语言哲学上的偶性与本质两类语境,吾国玩起对立统一来,真是和谐得紧,汉语赋予我们大脑的思维天赋异禀!

免疫力真的好
楼主神神叨叨的,其实,汉语词汇与欧洲语言词汇在使用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汉语里比比皆是既包含偶然性又是必然性的词,

比如“缘分”这个词!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思想里面非常自然地能够混合使用又能够准确区分语言哲学上的偶性与本质两类语境,吾国玩起对立统一来,真是和谐得紧,汉语赋予我们大脑的思维天赋异禀!

十具
胜败是逻辑互逆的两极。大是副词,语义上,大败怎么就成了大胜?没人说“中国败美国”,可偏要强词夺理,“大败美国”就

可偏要强词夺理,“大败美国”就是“大胜美国”,荒谬。

十具
“败”和“击败”是语义相反的两个词,尽管它们共享了一个字。字和词,围攻我的人,能分清吧?
十具
胜败是逻辑互逆的两极。大是副词,大败的语义怎么就翻转180度,成了大胜?没人说“中国败美国”,可偏要坚持“大败美国”就

可偏要坚持“大败美国”就是“大胜美国”,荒谬。

十具
上述的逻辑上的荒谬,践踏了儿童生而具有的common sense,是反自然,逆进化而动的。出现在我们的母语里,是令大人尴

是令成人精英尴尬的,令儿童困惑的。希望我说清楚了。

s
stonebench
败的本义是坏、溃,“输”的意思是在A败B的句子中产生的。胜败这两个词本身不是反义词。停止臆想,学会查字典读字典吧。
前后左右
Defeated 就是defeated, 是一个词。

另外,大家参与这个话题,说明这个话题有意思。不是围观谁

十具
你态度很好,我再详细一点。我说的是在汉语中,“败”和“击败”是两个语义不同的词,“击败”简化为“败”,是逻辑谬误。不要被

胡搅蛮缠的石凳先生带进认知的坑里去,这与爱中华,没用半毛的关系。

s
stonebench
必须要赞你的概括,

你看到的这个赞,是第101次:)

s
stonebench
这么精当的概括,你发一次

俺就赞101次!

十具
大家不要被能说会道,但又时常胡搅蛮缠的石凳先生,带进认知的坑里去。这与爱我中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种唯主观感受的习性

造成了“大败=大胜”的荒谬,潜移默化的害人害己。

十具
新鲜,“胜”和“败”不是反义词,你这是哪家高深莫测的辩证法?字典是查的,没什么好读的。读是动脑去细品。字典只负责告诉你词

的主流约定的语义和用法,不保证这些语义和用法的逻辑性。

s
stonebench
对你来说新鲜,对任何有点儿语言学训练的人来说都是常识。
s
stonebench
“A大胜B”约等于“A大败B”,这不等于“大胜=大败”。词义与句义是不同层面,不能混同。
前后左右
看来你没理解。英汉两种文字,败都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动词,打败别人。一种是形容词,表现状态。如果硬扣语法的话。

 

十具
鄙人专业基础课就包括 formal languages。是研究AI的,所以与认知科学有交叉。你说话的胆子真大。
s
stonebench
那就新鲜了。连句义和词义都掰不清,你是自学的吗?

句法、词法、语义、语用能分清不?

s
stonebench
还坚持不懈地扯“儿童”。退一百零一步,儿童有理由被“困惑”,你没有。

因为你不是儿童,俺假设

十具
词义是由词根决定的,正如生物的性质由DNA决定。胜和败是原子概念,是词根。由它们组的词,在语义上要与词根一致。构局要尊重

逻辑。汉语在这方面,欠严谨,才有“养病”这类的尴尬。

十具
自然语言是科学的范畴,是进化的产物。它的形成的动力是人类交流和认知的需要,还要遵循脑力高效的原则,所以要研究儿童掌握语言

的过程。

s
stonebench
败是原子概念。但它的意思不是“输”(负),而是“溃、坏”。输的意思A大败B的情境(争)与结构(AB关系)产生的

原始概念必定是单一的。

衍生概念都可以追溯回原始含义。

如果输的含义是原始的,那么含败的词都应该可以回溯到“输”的意思。

同样,如果“溃、坏”是原始的,那么含败的词都应该可以回溯到“溃、坏”的意思。

事实如何?

广泛使用的与败相关的词,比如败坏,腐败,败家,败兴等词有“输”的意思吗?

没有。

反过来,A大败B,可以回溯到“坏、溃”的意思吗?

可以。

所以,败的本义是“坏、溃”,不是“输/负”。

所以,A大败B的“A赢B输”是句子的意思,败在这个句子中依然是“使溃使破使坏”的意思。

“输”是从句义引申出来的,它与败的词义的关系正在进入大众意识,但还没有完全重合。除了与争斗相关的概念,“败”依然是“溃/坏”的意思。

十具
一个儿童无师自通的最直白陈述,被折腾成nonsense。外人借此笑话我们,不讲道理,横竖都是你们赢。
十具
不要狡辩了。英语可轻松自如,用lose 和 beat/break/defeatl表达的,为何我们非要用同一个字“败”不可

为何我们非要用同一个字“败”不可呢?

s
stonebench
外人因不懂不而笑话可以理解。你因不理解而责备汉语则属不该。
十具
败的意义不是输,cliche‘胜败乃兵家常识’又是讲啥呢?
十具
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外人笑话“大胜=大败”,正是因为他们懂了,我们话语系统中,有唯主观感受的习性。这是我的核心命题。
s
stonebench
那你就看这句话是何时出现的, 违反了"溃坏"本义没有

同样, 败将, 败局,败兵, 这些都是基于"溃、坏"的俗语引申, 限于争斗情境, 是进化的结果, 不能用来来取代原始义。就如你会开汽车, 但不能责备爷爷不知道汽车, 也不能因此说爷爷思维有问题。

s
stonebench
他们的懂大概都是你这样的老师教的。

十具
连5岁的小童都知道,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未必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