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一)

F
FarewellDonkey18
楼主 (文学峸)

人活着的时候,所能做的其实有限。死了之后,一切物理和精神约束都消失了,“成就”或不可限量。

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在中国已经被消灭几十年了,其间不乏腥风血雨。著名的刘文彩,最初也是在死后定位为罪恶累累的大恶霸地主典型的,现在又有人翻案成原来是个天下少有的大善人。大变死人真能让活人失重。有人出来说:恶霸大地主也许有,但善人大地主也可以有的。。。现在网上笑话如是说:怎么知道有人被收买了?一定是那个“我来说句公道话”的家伙。

独特的历史环境,规定了做一个恶霸是大地主的必要修养。水平高的也许能“做人成功”,“富则独善其身”,将“大恶霸”的功能和名声转移给一个或多个“狗腿子”去承担。当年中国的国情,用经济学的时髦语道来就是:在资源和生产力双重约束下的囚徒困境。。。如果经济学不好懂,可以改成天下兴亡,大地主有责!中国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兴衰循环,其实就是大地主阶层的从生到死的更新替换过程。在工业化之前,是不可能走出这个轮回圈子的。

国史可以这么总结:东亚一隅的汉人,唐朝已经把适合农耕的地域占完了;宋朝把森林砍光耕地开完;到明朝土地自然肥力基本耗尽;清朝人口永久性超过了土地承载力。这个局面就是,土地和人口的关系紧张,人一多地就不够。没有可新开发的土地,没有公共用地提供薪材,没有多余的地可以饲养大牲口;土地没条件轮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土地短缺逼着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导致土地肥力更快衰竭。一个农户在缺少畜力的限制下,能够耕种的面积有限,劳动剩余更少。这个局面,导致自耕农和小地主,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想靠农业积累向上走基本不可能。在没有完成积累前,就被天灾人祸搞破产了。每次人口一过临界值,就重新洗牌。

进入了极度绷紧的状态后,一切都晚了。这个状态下,农民随时可能造反,政府成了惊弓之鸟,社会基本无改良操作的回旋。这个状态还无法支持工业化,因为没有剩余可作原始积累;也无法实行法制,因为剩余太少无法支持法制所必须的成本。英格兰遇到这种情况,他们的人作海盗或海外殖民;玛雅人遇到这种情况,把王国放弃迁徙了。欧洲大陆基本没有遇到过(感谢黑死病?)。日本遇到了,几百年军国主义,一代一代人折腾作死,直到侥幸打赢了甲午战争。只有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马尔萨斯循环,无处可逃。

中国这块土地,能承载多少人口,是随着耕作方式、农具、作物品种,甚至气候,不断变化的。比如明末的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本来可以极大地提高产量的,可惜遇上了小冰河期。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前提下,是有上限的。我估计在晚清和民国时期,这个上限是一亿五千万到两亿人口。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保证大部分人口吃饱饭,还有一定的抵抗灾荒能力。耕地的肥力不会一直恶化。政治稳定性较好,社会有改良的余地。可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中,中国人口永久性地推过了这条红线。从乾隆后期开始,这个农业经济和社会,一直都在最“紧约束”的边界之外运行和生存了。

超出了这个约束,按理说就该崩溃。但中国由于在长期历史中积累的生存经验和政治智慧,靠中央集权和宗法社会的奇特组合,每次都能在崩溃前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无例外这段时间内普通农民的生活,会是非常悲惨的。社会的大部分人会长期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寿命减短。时间一长这种状态会被当作正常标准普遍接受。成为“东亚病夫”不是偶然的,自己并觉察不到。社会没有积累,一遇自然灾害,每次必然赤地千里,易子而食。天下动荡,强制减少人口。

这种社会绷得如此之紧,对严重短缺的基本资源的竞争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任何一个人想过的富足一些或奢华的生活,前提是必须有许多人去过更赤贫的日子。而且,在这种社会中,土地成了唯一的生产资料,财富来源。想要过富足的生活,必须拥有大量的土地。土地价格会上涨,地租奇高。为了生存,佃农们只得别无选择地接受慢性自杀般的地租条件。而大量的赤贫佃农的存在还冲击了自耕农,因为地主的劳力成本出奇的低压制了本来是短缺的农产品价值。

中央集权的国家根本无力管理这样冲突严重的农业社会,必须依靠以地主为首的宗法制度来维稳。但另一方面,国家发现因为地主的剥削,个体农户日益丧失了作为国家财政(税收)来源的能力,从而国家与地主的冲突会加重。地主唯一能对抗国家的途径,就是越做越大。土地兼并必然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不是国家出面把大地主灭了,地分给农民;就是农民造反,把国家和地主一起灭了。

在这种越界并紧绷的社会中,对农民来说是地狱,做个地主也风险极高。小地主想要避风险,必须要成为大地主。成为大地主,必须有外快或者非正常途径才有可能。最大的可能,就是做个恶霸,仗着权或势,剥削抢夺。现实容不得半点犹豫和心软。又想做个善人,又想做大地主,我的结论是绝无可能。对此,“公道人”们肯定会不同意,说你是建立在上面一堆空洞的理论分析上的,并不符合实际的“极端”推理。这次我不和你们争“公道”,还发一个大红包。来讲一讲,做为大地主的“我爷爷”的“活着”。

(待续)

F
FarewellDonkey18
发旧帖支持冯墟。不用恼火别人不相信你说的。但每个人每一家都是特例。既不能以普遍否定特例,也不可以简单将特例推广到普遍。。
金笔
北方地主很多是省吃俭用,出门背着粪兜,善于经营和种植。解放前受土匪绑架,解放后被踩在底层。在大学期间和同学交流的共同结论
F
FarewellDonkey18
那你认为是地主的生活比佃农差,还是认为大家普遍宁愿做佃农,也不做地主?
F
FarewellDonkey18
佃农有可能仅靠租种地主的地省吃俭用成为地主吗?
金笔
因为省吃俭用,积攒了钱就买土地,解放后被划成地主的,肯定后悔。
金笔
革命啊~ LOL
老生常谈12
也有地主拥有武装看家护院,欺压百姓,勾结官匪,作恶多端的。

周立波解放前的作品“暴风骤雨”中的韩老六就是欺压百姓,勾结弟弟土匪,有几条人命。在贫协的要求下,土改工作队枪毙了韩老六。

金笔
你知道划分地主,富农的标准是什么吗?
s
stonebench
这个框架的解释力非常强。
为人父
罗马帝国时期,欧洲的粮食也不够吃,而北非就是罗马的粮仓。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是环地中海地区,之所以要漂洋跨海

统治北非,也是因为粮食。北方蛮族南下,也是因为北方天寒地冻,不适合种庄稼,靠渔猎养活不了不断增长的人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是一样,不断侵扰农耕地区也是为了口吃的。那时几乎所有国家都处在囚徒困境之中。直到大航海之后,欧洲解决了资源有限的问题,才有了工业革命。

老生常谈12
我只知道

我爷爷上中农,地和房子被分了一部分。

F
FarewellDonkey18
古雅典也是,没有殖民地的粮食就撑不下去。这是为什么她的海军是重中之重。。。
F
FarewellDonkey18
闯关东早的还能开荒。内地就没有这个条件。毛泽东的父亲是参加湘军到东南抢了一把,回来后才买地成为富农。。。
F
FarewellDonkey18
这是我从小就琢磨不透的问题。后来学了经济学,勉强找到一些理论框架可以解释,但还是不很满意。。。。
金笔
各地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只要本人不下地干活再加雇佣长工(不是季节工)就会被划成富农。地主一般是按照多少亩地划分的

我爷爷是河南人,他当年有三十几亩地,还有几个中药铺子,但他本人下地干活(因为几个儿子都不在身边),也没有雇佣长工,再加其他因素,后来也被划分成中农,呵呵。

我外婆家其实就是地主,破落地主?我一个表舅舅,按照他父亲遗愿就是要种地,后来读的农业大学。贫雇农在农村也是少数,除了特殊原因,很多人都是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如牛二,不是本分人。

金笔
还放高利贷。我写过一篇:“人无横财不富 马无夜草不肥”的帖子,上过城门。。。
F
FarewellDonkey18
老金你枉为理科生。一个人能种几亩地,地主的地难道不需要人来种?照你这么说,当初斗地主的时候,台上挨斗的要比台下人多得多了
为人父
老金的意思地主都是好劳力,特别能干,一个人种一百亩地没问题。

金笔
老驴,建议你看一部高满堂的《老农民》,冯远征和牛莉主演。好像就是讲你们山东的故事。我觉得比较真实,但也隐晦一些敏感话题
冯墟
谢谢你的好心。但是恐怕我不能接受你的支持。因为质疑是关于事实的,你了解围绕我成长历程的事实吗?你不了解又如何支持?

过去吃过的糠,我没法现在吐出来给这些人看?我怎么证明?你们要我怎样证明?

一灯可除千年暗
看样子人口多少是关键,如果土地越来越不能养活人,为什么人口会越来越多?

人口多少是什么决定的?

F
FarewellDonkey18
好像只有肖庄一个人曾经质疑过吃糠。农村里以前煮粥掺糠是经常事,到七十年代就很少见(除了忆苦饭)。大部分人并不质疑你家发生

只是个人说个人的见闻。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记忆情景各不同。只是对你家那样的生活的原因好奇罢了。你不能敏感到只要别人说自家和你家不一样,一律解读成在质疑你。

F
FarewellDonkey18
综合因素。马尔萨斯定理在农业社会有效。美洲高产作物引进导致了清朝人口爆炸,全民亚健康(饥饿)状态,只要不影响繁衍人口就涨

比如二十世纪的印度。人口爆炸,但人均粮食消耗量降低。那是南亚病夫,在所有的体育项目上都无竞争力。十几亿人2012年才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还是射击)。

F
FarewellDonkey18
突然停止吃糠还与稻米加工有关。人工(包括畜力水力)脱壳不干净也不均匀,筛出来的细糠含米较多,好吃点。用了机器后不一样了。

机器脱壳又干净又均匀,但出来的稻壳还是整的,没法直接吃。要变成糠还要再加工。七十年代养鸡都买这种加工过的糠。。

一灯可除千年暗
马尔萨斯定理只总结了表面现象

其根源在哪呢?可能不能仅用客观或唯物来解释了

老生常谈12
60年代中期我吃过一次糠,是麦麸子兑玉米面,麦麸子是麦粒的薄皮,不是麦子的外壳。

稻壳高粱壳应该都不能吃,连猪都不吃。

有言
这种划分地方差异大。即使是上海,譬如宝山和嘉定,很不一样。-:)
有言
记得哪里看到一种说法:马铃薯。-:)
中间小谢
會不會是粮食出産周期與人類生命周期不對稱造成?

如是,使人口不能隨産能而自行温和調節,即允许了瀑漲期,而後便是瀑跌期。

而粮食出産周期還跟人類的文明有關。问题就複雜了。

s
snowandlotus
哇,没走两步就找到了第一篇,算我运气好吧:)

文青大师通透人生,也看穿社会

冯墟
你是何等地自已为是!!还要事事都发言。
d
dong140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