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读后随感之一: Nature vs. Nurture

糯米粥
楼主 (文学峸)

这几天刚听完2016年的这本科普书,给自己扫盲。 生物知识都还给生物高中老师了了。这篇读后感小结一下书里对nature vs. nurture的探讨。 
 
先定义几个词: 
Gene: a short section of DNA that contains the set of instructions to produce one specific molecule in your body, usually a protein
Chromosome: a package of genes and other bits of DNA and proteins. We have two sets of 23 chromosomes or 23 pairs; 
Genome: an organism's complete set of DNA
DNA: a long molecule that contains our unique genetic code

1. identical twins的基因(Gene)完全一样。 如果从小失散,在背景完全不同的家庭抚养长大, 成年后对他们进行测试, 对研究nature vs. nurture很有意义。 1979-1999年期间,Minnesota Twin Family Study 跟踪和调查了很多这样的twins separated at birth, 发现了基因对人们的巨大影响。

他们的个性/行为(比如乐观还是悲观, 比如坚毅, 比如领导力,比如建立亲密关系)可以correlate的比例是50%。 如果是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长大的普通的兄弟姐妹(不是identical twins), 这个数据只是10-20%。
失散的identical twins, 成年后他们的IQ correlation则是70%。

https://www.livescience.com/47288-twin-study-importance-of-genetics.html
https://www.nytimes.com/1986/12/02/science/major-personality-study-finds-that-traits-are-mostly-inherited.html

我的两分钱: 古希腊人敬畏goddess of fortune, 从而理解个人命运有太多不能自主的因素; 现代人崇尚meritocracy, 一方面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另一方面现代人的抑郁率自杀率比古人高太多,因为现代人完全把失败完全归结于自身, 从而无法承受对自己的失望。 

对世界的认识是螺旋进行的,近代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让我们发现基因对人的性格智商的重大影响。 这样的非可控因素, 不知该让人灰心, 还是让人有信心呢? 老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可是twins separated at birth study, 所揭示的难道不是“命运决定性格“吗?

如果自家俩孩子, 一个性格坚毅, 专注努力, 另一个自由散漫, 得过且过, 父母怎样才能做到理解孩子们的基因造成天生性格不同, 父母怎样做到不偏心自己更认同的价值观的那个孩子?  

2. 那么硬币的另一面是, 同一个屋檐长大的identical twins, 为什么还是有不同? 
这个原因是Epigenetics. Epigenetics可以说是基因的开关。 


运动,睡眠,饮食,压力,老去,疾病,这些对Epigenetics都影响很大。 


还读到这句话: 基因决定了你的潜力, 环境决定了你的表现。 如果你可以战胜这二者, 那你是outlier。
那么所谓outlier, 不就是凤毛麟角吗? 那么我们谁又能决定自己的基因和出生年代、社会、家庭这些环境呢? 养娃的过程中,不如推己,先改善自己的环境, 甚至自己的Epigene,自然惠及于娃。

这本书里还有这句话,在我脑子里盘旋--这句话里面的Mother nature, 何尝不是古希腊神话里面惩罚西西弗里的诸神呢
The crucial driver of evolution, Darwin understood, was not nature's sense of purpose, but her sense of humor. 

 

尘凡无忧
现代人的抑郁率自杀率比古人高太多,因为现代人完全把失败完全归结于自身, 从而无法承受对自己的失望——这个观点有意思,要是

人接受了命运之说,会减少抑郁自杀吗?

打魚船
在生理方面,基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天赋也许还有基因的因素,关键在发掘。在性格方面,后天环境的影响,我觉得太大了。我有一个高中同学

是一个闷葫芦,毕业后下乡插队一年再见,同学中只听见他的声音,真个是舌吐莲花。我看着他,一直在怀疑是否同一人,好久才适应他脱胎换骨的变化。

W
WXCTEATIME
基因这个词的命名不论英语还是汉语都是从佛教的“因”而来的。所以佛说轮回,说三世因果,说无穷劫。。。
a
applebee3
糯米很爱读书!性格跟基因有关,后天需要引导。理工的思维有时会偏机械化,艺术文学中和一下挺好。
鲁冰花
这些问题很深奥。我就觉得“基因”这个词很奇妙,是谁翻译的?无疑是音译,但意思又这么贴切,高人啊。
平等性
哈哈哈,要说别的嘛,俺是个门外汉。不过这基因嘛,嗯,俺还是懂一点的。我觉得基因对人和生物的影响,被有意或无意地夸大了
浮云驰
好神奇,基因决定命运那是让人挺沮丧的,但是有outlier,好的outlier或者坏的outlier,这样生活就又多样化
风森读书声
金句警句迭出,需仔细再读,感谢好分享
风森读书声
俺觉着还有一个可能是古人时代医学科学不发达,即便抑郁症也不知道是心理疾病,这便突显现在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
望沙
基因的原力
n
nearby
佩服糯米妹妹!
东风再起
赞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同意平等兄的看法。基因或许提供了一个重要的framework,

但是个人的成长,identity,远不是只由基因可以决定的

糯米粥
或者古代人忙着奔波把肚子填饱?
糯米粥
挺巧,跟印度同事昨天还聊起这个话题。他的角度挺有意思的,他们印度人

大多乐天知命,安于今世修来世,所以他们哪怕贫富悬殊那么大,但据他说,人民幸福感比富裕的西方国家强。

再有我的外婆那一代经历时代剧变,他们最有理由抑郁,但她老人家老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万般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她老人家经历过了自身境遇的巨大变化,经历过小女儿自杀,经历过外公外遇,还有太多太多,但她信命,心境总是宁静喜悦,对孩子们充满不求回报的爱意。”新”社会女性铁姑娘那一代把这些都丢了,几不像。

糯米粥
这个呀,他的基因还是提供了潜力
糯米粥
这个说法让我眼前一亮,让我非常欣赏。书里有一句话,大意是

历史重复自己,因为基因重复自己

糯米粥
挺同意的,理工必须扎进去钻一个点,确实会机械
糯米粥
刚才狗了一下,说是1930年潘光旦先生翻译的。民国时期有些翻译就是很传神,比如翡冷翠,比如爱琴海
糯米粥
我特别希望听到这样的观点

要不,我明儿个打算蹲家里种花养鸡了

糯米粥
嗯,个人力量一方面渺小,另一方面还是有盼头。这是神的humor
糯米粥
嘻嘻,我这会儿也挺需要这种豪情的。这本书作者有家族遗传精神分裂症,但作者的工作成就很大,他就是你说的这个情况
Try to escape Nature vs. nurture trap, make your own choice

and shape your own 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