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一战的时候几个欧洲国家莫名其妙地互相打来打去,新武器已经有了,战术还是旧的,可怜那一代做炮灰的年轻人。。
军事思想无法脱离物质基础而超前地悬空存在,但是军事思想可能会滞后于物质的发展。这是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在军事领域的一个例证。
在武器与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演变这个问题上,全世界的先进国家从1860年代起,后膛填装的连发枪炮跟土木作业相结合,已经让防御变得越来越强,进攻越来越吃亏。1860年代美国内战,东线每一次攻防作战,从弗雷德里克斯堡,到葛底斯堡,全都是取守势的一方获胜。只有在西边,地广人稀还可以有机动作战的余地,才能实现进攻和突破(格兰特的打通密西西比河和谢尔曼的向大海突进)。但是这个趋势在当时刚刚显现苗头,还不明显,比美国内战稍晚几年的德意志统一战争(尤其是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进攻的一方仍然获胜,而且是在欧洲的中心地区获胜的,美国内战的经验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同样的趋势在1904-05年的日俄战争表现得更加明显:203高地争夺战,面对强固的堑壕防御,即便俄军士气低落供应不足,士气高涨的日军仍然付出了尸山血海的代价才拿下一个山头。
但是直到一次大战爆发,世界各国的军事思想仍然没有意识到武器的发展让攻势作战的形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时全世界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施利芬,最先进的军事组织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部(施利芬的后任小毛奇),最强大的军队法军的17号进攻计划,仍然秉承攻势作战的指导思想,直到战争的实践让他们都碰得头破血流。
直到一次大战中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坦克和空战,这两样武器让攻势重新对守势占了上风。但是当时的飞机和坦克还太原始,更主要的是,运用这些新武器的战术战法,军事思想还没有出现。要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利德尔-哈特,富勒,图哈切夫斯基,古德里安,意大利的巴尔博和英国的特伦查德(空军)等人,才开始系统地提出应用新式武器的战役战术思想,并开始付诸实践。真正把新武器和新思想完全结合起来并全面实践,那要等到二次大战了。从1916-1939,有二十多年整整一代人的滞后时间。
以后有机会,或许会去看看。
从德意志统一战争到一次大战,各国仍然认为能够通过进攻赢得战争,如果能认识到战争是无法赢得的,那做出开战的决定就会慎重多了。这方面最好的一个例证是冷战:大家都认识到了,在原子武器的时代,不可能赢得全面战争的胜利,核大国爆发战争只会同归于尽,于是整个冷战期间,第三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打起来。美苏只能打一些局部的代理人战争。
索姆河战役发生在1916.7.1-1916.11.18期间。英法和德国共3百万人参战,1百万人伤亡。是世界战争历史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战役的第一天,英国军队伤亡57000人,阵亡19000人。英军事先挖掘了19个大型地下坑道,采用了地下坑道炸药炸毁德国前沿阵地。结果效果微乎其微,战役的第一天,英国军队伤亡57000人,阵亡19000人。
瓦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2.21-1916.12.18期间,法国德国双方共伤亡71000人。双方的伤亡数字接近,从这以后,战争处于僵局。当年的德国著名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就是说的这段历史。凡尔登战役被认为是一战的转折点,之后德国日益衰败而法国逐渐走向胜利。巴黎凯旋门下的无名战士墓安葬的就是从一战凡尔登法军墓地中随机挑选的无名士兵遗骸。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一战博物馆纪念馆-历史回顾 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博物馆 胡佛总统图书馆博物馆-历史回顾 2022年夏威夷行(3)夏威夷岛篇 2022年夏威夷行(2)考艾岛篇
去年去过。如果有bank of America 信用卡,好像一个月有一次免费。 觉的你的这篇文章很专业,会用来培养chatgpt
感觉一战的时候几个欧洲国家莫名其妙地互相打来打去,新武器已经有了,战术还是旧的,可怜那一代做炮灰的年轻人。。
军事思想无法脱离物质基础而超前地悬空存在,但是军事思想可能会滞后于物质的发展。这是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在军事领域的一个例证。
在武器与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演变这个问题上,全世界的先进国家从1860年代起,后膛填装的连发枪炮跟土木作业相结合,已经让防御变得越来越强,进攻越来越吃亏。1860年代美国内战,东线每一次攻防作战,从弗雷德里克斯堡,到葛底斯堡,全都是取守势的一方获胜。只有在西边,地广人稀还可以有机动作战的余地,才能实现进攻和突破(格兰特的打通密西西比河和谢尔曼的向大海突进)。但是这个趋势在当时刚刚显现苗头,还不明显,比美国内战稍晚几年的德意志统一战争(尤其是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进攻的一方仍然获胜,而且是在欧洲的中心地区获胜的,美国内战的经验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同样的趋势在1904-05年的日俄战争表现得更加明显:203高地争夺战,面对强固的堑壕防御,即便俄军士气低落供应不足,士气高涨的日军仍然付出了尸山血海的代价才拿下一个山头。
但是直到一次大战爆发,世界各国的军事思想仍然没有意识到武器的发展让攻势作战的形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时全世界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施利芬,最先进的军事组织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部(施利芬的后任小毛奇),最强大的军队法军的17号进攻计划,仍然秉承攻势作战的指导思想,直到战争的实践让他们都碰得头破血流。
直到一次大战中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坦克和空战,这两样武器让攻势重新对守势占了上风。但是当时的飞机和坦克还太原始,更主要的是,运用这些新武器的战术战法,军事思想还没有出现。要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利德尔-哈特,富勒,图哈切夫斯基,古德里安,意大利的巴尔博和英国的特伦查德(空军)等人,才开始系统地提出应用新式武器的战役战术思想,并开始付诸实践。真正把新武器和新思想完全结合起来并全面实践,那要等到二次大战了。从1916-1939,有二十多年整整一代人的滞后时间。
以后有机会,或许会去看看。
从德意志统一战争到一次大战,各国仍然认为能够通过进攻赢得战争,如果能认识到战争是无法赢得的,那做出开战的决定就会慎重多了。这方面最好的一个例证是冷战:大家都认识到了,在原子武器的时代,不可能赢得全面战争的胜利,核大国爆发战争只会同归于尽,于是整个冷战期间,第三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打起来。美苏只能打一些局部的代理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