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一部电影】《怦然心动》The Iridescent Juli Baker

东风再起
楼主 (文学峸)

 

The Iridescent Juli Baker


前些天看到John Maloney去世的消息,想起记得的他演过的角色。看过他在肥皂剧《Frasier》里演的父亲Martin,虽然角色设定是来针对性地揭露他的两个儿子伪装上流的本相,可是总有感觉他演得过于挖苦和冷漠。后来看了有他参演的电影《Flipped》。他在其中对外公形象的成功塑造,一下子觉得他的亲和力爆棚。当然这可能是部分归功于他在片中对女主角Juli Baker的深度欣赏。

《Flipped》应该算是一部给青少年看的片子。但实在也适合所有的还留有一点童心的人看。情节本身再简单不过了,是关于两个小男生女生的萌芽的矛盾的感情。影片不寻常的地方,是这个独一无二的女孩Juli Baker。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从一块净土开始。却必须在混浊的世界里成长。因而逐渐地被灰尘覆盖,被腐朽侵蚀。包括男主角小鲜肉Bryce。但是Juli没有。她的眼睛里是思考,真诚,和同情,没有对困难的怯懦,没有对世俗的附和。

当Juli看到校车站边的那棵大树,决定要爬上树的时候,我立刻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个短篇小说《A White Heron》。里面描述一个女孩为了寻找那只罕见的鸟儿,爬上了最高的那棵树。当她在树的顶端,从鸟儿的视角看这个世界,仿佛自己化身成为那只自由的鸟儿。因此当Juli爱上了坐在树上的时间,我一点没有觉得奇怪。这是个远离尘嚣的位置,这是颗自由的心。

所以当工人们来砍这颗大树,Juli哭着不肯下来,求他们留下这颗树,求Bryce上树一起帮她保护大树,我想象得到她看到Bryce跟随别的孩子抛下她离开的时候有多伤心。可她是那么坚强勇敢的女孩,就算是被全世界孤立了,她也不愿退缩。

我们毕竟生活在俗世里。Juli也不得不面对宠爱她的父亲把她带离那棵已种在她心中的树。从此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欢笑。当一个人的心中美好的东西被生生地摘走的时候,能立刻填在那里的,就只有悲愤。

Juli的父亲最出彩的部分就是他拿给Juli看他刚完成了的那副大树的油画。说实话那个时刻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他没有去安慰,责怪或是讲道理。因为他知道Juli失去了什么,为什么伤心。他用他的所能给Juli找到她的回忆,她心中美好的东西。Juli家虽然穷,可是她真的很幸运,有那么真切地爱,在保护着她纯洁的心。

John Maloney演的Chet, 是Bryce的外公。他说Juli让她想起他去世的妻子。然后他对外孙说了下面一段话:“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Iridescent: showing luminous colors that seem to change when seen from different angles. 罕见的词给不寻常的人。

一直到这个时候Bryce都还只是个有颜值的懦弱的糊涂虫。外公的这番话和态度给了他新的视角。渐渐地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不一样的Juli Baker。那么一个敢爱敢恨心怀坦荡光彩不可遮掩的女孩。

Juli和Bryce最后一起在院子里种上一颗新的树。他们或许会有个新的开始。Juli曾经的伤心可能会有新的绿叶来抚平。Bryce很幸运,他不仅碰到了The Iridescent JuliBaker, 他还有一个看得到那光彩的外公帮助他睁开了眼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喜欢的一部电影】《怦然心动》The Iridescent Juli Baker 【我喜欢的一部电影】《叶问》的思考 昨天的花样滑冰印象 阳光下的红蜻蜓 小时候的玩伴
l
lovecat08
看过,不错
东风再起
四年前的旧文。时间过得真快
东风再起
看过两遍。美国电影里面讲述中学生故事里有点中国风格的片子
打魚船
看过这部电影,很喜欢
东风再起
嗯。值得重温的电影
尘凡无忧
看过两遍。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尤其适合青少年看。“当一个人的心中美好的东西被生生地摘走的时候,能立刻填在那里的,就只有悲愤”。。。
尘凡无忧
赞同。对一个孩子尤其如此。
东风再起
对所有还有点童心的人也都是如此
a
applebee3
谢谢你,我就是很喜欢这样题材的影片。也喜欢科幻,魔幻片。还有一些古典维多利亚时代的剧情片。
小乐即安
赞!
东风再起
//hand。 这样题材的好像零零碎碎还写过一些。回头再去翻翻。:)
东风再起
谢小乐!
南瓜苏
赞!这部我也非常喜欢。
b
bymyheart
色彩斑斓的事和人都是可遇不可求,人生若遇定要珍惜:)也喜欢演Martin的John Maloney.
东风再起
谢谢南瓜 :)
东风再起
是这样!
番桥
同喜欢。外公的那句话,中文翻译也很好: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
东风再起
刚知道这个中文翻译。谢谢!
浮云驰
他外公说的真好,想想人生总是会有那么个人,每个人也总是会有那么个瞬间,还是挺美好的
糯米粥
我是先读了这本书, 让我砰然动心 再去看电影的。书和电影都非常棒。 我跟你对这个电影的解读角度不完全一样。

回头再聊

东风再起
Agree! That's what makes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东风再起
书买了。还没看。等读了高见再决定看不看
n
nearby
赞Juli的父亲!Thanks for sharing
糯米粥
嘻嘻,我就一菜场大妈,没啥高见,就聊几句大白话:

我大概是7年前读的小说,清新自然,马上给我家当时还在读3,4年级的男娃推荐--他现在都读高中了。

先说拍电影取的年代--这就是导演对小说的理解了,我以为很精彩。小说本身模糊了年代。那么为什么电影是美国的50,60年代呢?我揣测有2个原因:

1. 今天的美国中学影视作品里被毒品和性充斥。导演选5,60年代的setting, 就会先给观众一个很“干净”的心理暗示。

2. 还有一个原因是,书里可以读出男女主角是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在今天的美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不可能当邻居。所以从可信度对角度,导演必须把时代放得远一点

糯米粥
接着说我的野狐禅,就我自己瞎琢磨的,没啥理论依据啊

再有我有点儿不同意你在文里说那个男孩开始是个糊涂人。

1. 他就是中学生啊,男孩儿本来就晚熟。我家高中生现在都青愣着呢

2. 我对这本书,或者说对人生的理解是,很多时候没啥对/错,不过是立场不同,价值体系不同。

这个故事里,男孩儿家庭中上产,女孩儿家庭中下产,他们家庭的价值体系就会不同,男孩儿的父亲就看不上女孩儿家庭。这个呀,我可以说,中国家庭这种鄙视只会比小说里还严重。

那么我以为,这就是这本书的立意了。“爱”就是在自己的心里头make room for the other person。这也就是这个男孩儿慢慢的看到了女孩儿从哪来--跟他完全不同的家庭和价值观。这样的年轻男女一起撞撞跌跌认识世界,一起在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多么美好的事情!

 

 

东风再起
赞分析!但我认为这书如果作者是在说阶层高的男孩终于“接受”了家庭社会阶层低的Juli,那他就可以去吃shi了。男孩的懦弱,在于

他在之前所有的机会中,都选择了和更大众或者更powerful的庸俗一边。如果不是他的外公,还有Juli本人,他长大不过是和他父亲一样的衣冠楚楚的一个混球而已。

 

东风再起
谢邻兄捧场
糯米粥
这是我俩的一个分歧。我想尽量做到的是拒绝“价值判断”。其实低阶层一样不接受高阶层,否则为啥

有“齐大非偶”这个成语?

那么为什么贫穷阶层拒绝富有阶层时,也就是“齐大非偶”,这就被认为“明智”。可是反之就认为“势力”呢?

去年我看了个reality show--Marring millions. 贫穷阶层的家庭都不希望女儿/儿子跟里面的富人们结婚,这也是一种“拒绝”,这种你觉得这些穷人父母也是衣冠楚楚的混球吗?

我的努力方向是--尽量拒绝价值判断

东风再起
拒绝价值判断,就不是分歧了。:)更确切地说,有些东西,是超越那些人为的枷锁的